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俄国教父 >

第307章

俄国教父-第307章

小说: 俄国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八十二章 鹅掌柜() 
《共青团真理报》从改版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这段时间里随着《共青团真理报》的更加贴近,更适合苏联年轻人的口味,使得这家老牌的严肃政治报刊拥有了更多的。顺带着,《共青团真理报》也拥有了一份额外的收入。那就是广告收入。随着广告业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报社内的同志们都打心里感到高兴,他们为谢廖沙的远见卓识感到由衷的钦佩,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好处。

    现在苏联国内的私营经济已经颇具规模了,不过因为苏联的雇佣制度,工资制度,还有劳动力等制度问题依旧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苏联的私营经济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些灰色产业之中,比如在苏联的黑市中广泛存在的地下钱庄,影子银行等都是一些有一定权力和经济基础的人下海的第一选择。

    莫斯科市到处都有金融公司和进出口公司的身影,很多人都想趁着苏联的官方汇率和民间汇率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的时候大赚一笔,所以那些以兑换外汇为主要业务的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从地下冒了出来,当然了,很多金融公司的背后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保护伞和利益链条,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这种门路的。

    犹太人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所创立的大桥金融公司就是莫斯科地下金融界的佼佼者,因为古辛斯基在俄语之中和鹅的发音相似,所以很多古辛斯基的生意伙伴都把他叫做鹅掌柜。古辛斯基在莫斯科通过经营货币兑换业务发了一大笔财,他曾经毕业于古布金石油天然气工业学院的工程技术专业,不过古辛斯基对工程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从古布金石油天然气工业学院毕业之后,古辛斯基又去国力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进修了导演专业,并且在毕业之后成功的转型成一名戏剧导演。

    作为导演的古辛斯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人人羡慕的有钱人,他有着犹太民族特有的商业敏感性。之所以能够涉足地下金融集团,那还是因为导演这份工作带给古辛斯基的启发。古辛斯基经常要以导演的身份出国交流,既然是出国,就少不了要到银行去兑换外汇。精明的古辛斯基很快即发现了黑市汇率和官方汇率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于是古辛斯基果断的用自己的全部身家投入到了这项生意之中并且创办了大桥金融公司。

    最近一段时间,古辛斯基突然对《共青团真理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这家报纸居然破天荒的介绍起了好莱坞的电影和英国的摇滚乐。而古辛斯基还很意外的在《共青团真理报》的版面上发现了麦当劳餐厅的优惠券。古辛斯基觉得自己的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一般,他找到了一件比开设金融公司更加让自己心潮澎湃的事业,那就是传媒业。他认为莫斯科那么多帮派从事走私行业,可是返运回苏联的欧洲商品大部分老百姓见都没有见过,这样怎么能买上高价呢,如果有一家媒体详细的介绍西方富裕阶层的生活,那样的话一定会吸引苏联年轻人的注意,就像现在《共青团真理报》所做的那样。再加上现在苏联政府放开了媒体管制,古辛斯基只要找到一个可以挂靠的机构就可以创建自己的传媒公司了,这可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啊。

    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财富康庄大道的古辛斯基很快就下定了决心,他要创建一份在莫斯科发行的报纸,同时还要创建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杂志。不过古辛斯基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手中没有报纸和杂志的发行渠道,他必须找到一家国有新闻机构挂靠才行。古辛斯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共青团真理报》。因为这家报社不但规模在全国数一数二,而且还拥有不同于其他新闻机构的领先思维,古辛斯基觉得和这样开明的新闻机构合作,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得多。

    于是古辛斯基通过各种关系想要和《共青团真理报》的高层取得联系,不过在打听消息的过程中,古辛斯基发现了另外一条路子,那就是谢廖沙在共青团一手创立的青年科技文化中心。这家机构似乎非常乐意扶植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自主创业,而且已经有了不少的成功案例,比如现在外经贸部混的风生水起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就是靠着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资金才成功赚到了第一捅金。还有苏联科学院的数学家别列佐夫斯基,这个家伙据说也是在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帮助下成立了一家数据统计公司,从而发家致富的。现如今霍多尔科夫斯基是莫斯科最大的金融公司,梅纳特帕金融公司的老板。而别列佐夫斯基则拿下了德国大众公司在莫斯科的总代理权,成进口汽车大王。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下子成莫斯科人人羡慕的大人物,这就让青年科技文化中心成人人趋之若鹜的机构。

    古辛斯基将自己想要开办娱乐化新闻传媒机构的计划通过关系交到了谢廖沙的秘书尤利娅手上,尤利娅经营着乌克兰最大的录影带租赁连锁机构,和古辛斯基曾经见过几次,也从朋友的朋友口中听说过他似乎发了大财,所以尤利娅在认真的看过了这份计划书之后,经过慎重的考虑,把它转交给了谢廖沙。

    谢廖沙很痛快地答应见一见古辛斯基,最近谢廖沙刚刚拿下了萨莫特洛尔油田。正好有时间一下《共青团真理报》那边的改革进展,虽然《共青团真理报》改变了不少,但是和谢廖沙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当谢廖沙看到了古辛斯基的创业计划书之后,立刻感到这个家伙说的就是自己想要的,谢廖沙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见这个不务正业的导演。

第一百八十三章 《共青团真理报》的二次改革() 
古辛斯基压根就没想到谢廖沙会亲自见他,他感到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要来了。这几年里凡是谢廖沙看上的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飞黄腾达了。像是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家伙不但发了大财还得到了官场上晋升的机会,似乎只要和共青团以及外经贸部扯上关系,就意味着大好的前途在等着你。

    能够给谢廖沙留下一个好印象,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开始,古辛斯基就开始疯狂的研究起了西方的传媒行业,他认为现在《共青团真理报》利用娱乐消息来引起的行为虽然短期看来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长期来看,却让《共青团真理报》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共青团真理报》应该坚持自己应有的定位,而把这些拥有过多娱乐性的新闻办成若干份独立的刊物,这样既赚到了钱,又不会坏了自己的好名声。

    古辛斯基的建议确实是让谢廖沙看到了心里去,他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疏漏之处,谢廖沙原本打算让《共青团真理报》成为耶利钦传播自己思想,提高自己知名度的良好平台,可是如果过度娱乐的话,这个平台的公信力就会降低。不过《共青团真理报》必须得自己养活自己才行,因为只有这样,当《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受到苏联政府的要挟时,《共青团真理报》才能够有能力说不。

    当古辛斯基满怀期待的在谢廖沙的办公室里畅谈他对媒体行业的见解的时候,谢廖沙一直都在耐心地听着,同时思考着古辛斯基方案的可行性。

    “部长同志,我建议将《共青团真理报》娱乐版块分拆出来,创立一份日报和一份周刊我连名字都想好了。日报就叫《今日报》以介绍的国外娱乐咨询,体育咨询,音乐,时尚等年轻人感兴趣的为主,而周刊我们就叫做《七日》我在国外也有点关系,可以和外国的新闻机构联系一下由他们将稿件定时的投递到莫斯科来,确保我们的新闻永远是最佳的,这样做还有另外的一个好处,那就是我们的娱乐专刊可以接纳更多的广告,赚取更多的利润。现在很多外国的商品都了苏联市场,当然有很多都是以各种方式进来的,我们的很多广告都可以为这些产品找到销路,这样当这些品牌真正苏联市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省去了提升自己知名度的阶段……”古辛斯基侃侃而谈的说道。

    “不错,我对你的计划很感兴趣,但是我对仅仅成立两份娱乐报纸现在已经不再满足了!古辛斯基同志,我觉得你的胆子还可以再大一点,我们干嘛不再分得细一点,将娱乐新闻,体育咨询,时尚等都飞别做成一份日报和周刊,同时我还希望《共青团真理报》能够成立一份《财经周刊》以及一份政治评论方面的周刊,我希望能够在苏联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能够看到我们的报纸,现在是市场空白期,如果不借助这个机会抢夺市场空白,我们就会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谢廖沙的思路已经被古辛斯基给打开了,他的胆子比古辛斯基更大,他要在苏联建立一个听命于自己的新闻集团,将利加乔夫的动作都放大在显微镜下让苏联老百姓们观察,只要这样舆论就会彻底捆住利加乔夫的手脚,像是上次诬陷索布恰克肇事逃逸的事情以后将会彻底的杜绝。

    于是在谢廖沙的办公室里,一份宏大的传媒计划开始制定了出来,古辛斯基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三十多份刊物的名字,同时还记录下了这些刊物面对的,发行的方式,市场的定位,以及主要授予来源等,随后谢廖沙让尤利娅联系上《共青团真理报》的层到自己这里讨论具体的细节。这份计划远比古辛斯基设想的要庞大得多,他本来只是希望找一家挂靠的机构,用自己的钱来做成这件事,不过现在看来,他只能是在这家还停留在纸面上的媒体公司的主要参与者,因为这份计划所需要的资金肯定超过上亿卢布,古辛斯基的全副身家满打满算也就几百万卢布。

    谢廖沙自然看得出来古辛斯基的想法,他觉得古辛斯基是个人才,但是传媒的事情谢廖沙不可能放手交给别人,所以用钱控制住这家企业才是最为稳妥的,现在有一个这么庞大的机会摆在古辛斯基面前,是成为一家大型传媒公司的掌门人,还是回去做自己金融公司的小老板,几乎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于是接下来,等到《共青团真理报》的同志们赶到之后,谢廖沙花费了真个下午的时间和他们讨论新的改革计划,《共青团真理报》的上级主管单位是共青团,尽最大可能和雅科夫列夫做出切割,谢廖沙已经决定提前把《共青团真理报》改造成一家企业性质的单位,尽量做到不依赖政府的拨款生存下来。而古辛斯基的传媒公司可以作为《共青团真理报》的下属公司来独立运作,借助《共青团真理报》的发行平台,为《共青团真理报》贡献例如,而《共青团真理报》也将保持自己一贯的严肃媒体水准。作为共青团系统的一把手,谢廖沙完全可以自己就搞定这件事,因为雅科夫列夫绝对不会拒绝这个改革的,雅科夫列夫就是想要苏联的媒体发展成为西方那样,不受政府的控制。但是雅科夫列夫忘了一点,西方的媒体其实使企业,在金钱面前该低头还是会低头的。

    当古辛斯基志得意满的离开谢廖沙的办公室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仿佛做梦一样。几个小时之前,古辛斯基只是莫斯科众多金融公司之中的一个中等公司的者,而现在他却成《共青团真理报》最大的合作伙伴,还拥有了一家价值一亿卢布的新闻公司。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共青团真理报》改制() 
清晨,伴随着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莫斯科市又迎来了一天的喧闹。在工人新城,许多居住在此的普通市民都在等候着公交车或者单位的通勤车辆将他们带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很多人一手拎着自己的午餐袋子聚集在报刊亭的周围,然后随手在报刊亭买上一份报纸用于打发时间。

    “售货员同志给我来一份《共青团真理报》”一位在莫斯科电子研究所上班的年轻工程师从口袋里摸出了五十戈比放在报刊亭的柜台上、他就住在附近是这里的老顾客了,每天早上一份报纸拿到单位打发时间是他的习惯。虽然单位里也订阅了《共青团真理报》,但是现在的《共青团真理报》简直是太有用了,它的上面有莫斯科唯一的一所麦当劳餐厅的优惠券,除此之外《共青团真理报》还经常刊登一些体育方面的资讯,这对于很多有收集剪报习惯的体育迷来说都是珍贵的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手资料。

    “嘿!小伙子,你不打算看看新来的这几份报纸还有杂志吗?你看《今日体育报》,《今日足球报》,《七日电影周刊》……这些可都是《共青团真理报》的报社新创立的,专门介绍那些你们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报刊亭的售货员热情的介绍道。

    “啊……”工程师压根就没想道今天居然会有这么多的选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