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186章

民国战神-第186章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拉动普通商品的工业生产规模。

    要出口,就要出口那些附加值高的,不需要花费太多劳动力的商品。至于普通商品也可以卖,但是价格要合适,反正爱买不买。

    黄金并不能吃,虽然战后可以拿到别的国家去购买东西,但是无法立即转化成战争潜力。

    黄金实际上只要足够支撑金融体系安全,能让中联储印刷出足够的纸钞就可以了。黄金多了,可以大规模的向外进行资本扩张,购买大量海外资产。不过暂时没太大意义,因为中国资本要想真正的向外扩张,必须通过战争。

    否则你买了资产,人家同样可以恶心你,甚至没收你的海外资产。

    此时中华民国租界、赔款等问题还未解决,还有版图问题也还未和列强清算清楚,未来必然有战争发生。所以用黄金去大量购买海外资产的行为在战争到来及结束之前是不可取的。

    购买海外资产,核心意义就是获取原材料,获取各种资源。

    而如果是向其他国家进口商品,那反倒会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他们的工业,那么进口商品的路线走不了,只能进口原材料了。

    但是原材料的获取,是可以通过战争来实现的。

    只要打败了一个国家,就可以对其进行经济殖民,到时候照样可以获取原材料,为什么要买呢?

    所以黄金这个东西,对此时的中华民国来说有用,但太多没必要。

    真正应该重视的,则是中华民国的内部发展。

    内部发展的核心,就是增发货币和提高生产力及生产规模。

    提高生产力了生产规模后,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多了。这时候老百姓要能消费得起,就得有足够的货币,否则就会发生严重的货币紧缩,导致商品价格暴跌、百业萧条。

    当然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生产规模是受资源限制的。

    此时中华民国的核心工业技术已领先于欧美,农业生产技术更是完爆欧美几十年,同时在资源方面,中华民国即缺,又不缺。

    短期内不缺,此时中华民国版图比后世更大。即收复了外蒙,也收复了西域,同时经济殖民了北朝鲜,而且人口只有4亿多。

    长远来看,如果要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国民都有强大消费能力后,资源就是不够用的,必须继续向外扩张,或是获取外部资源。

    三四十年内,资源是不缺的。

    加上中联储大印钞票,大量向民资放贷,财团又大量投资。技术、资源、资本、劳动力都具备了。

    制度方面,西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非常完善了。中央刚开始改革一年多,尽管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但也在迅速完善中。

    出口,则是为了印刷纸币的安全需要而进行的。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年民国的经济确实是腾飞了。

    财团大量的建设项目砸下,这些项目都是稳赚的。而那些管理麻烦,规模不够大,风险比较高的产业,则交给民资去发展。

    民资没钱?

    可以贷款啊!只要有资产抵押,只要项目对,银行就会放贷。项目方面,只要是能发展基础设施、生产力的投资项目都可以拿到贷款,而那些无法增加生产力的商业性经营贷款,一般不会放贷。

    放贷给民资,主要是为了加快建设。毕竟财团不可能兼顾到很小的局部建设,这时候就需要靠民资。

    民资拿到贷款后,贷款的使用会受到银行的严格监督。哪个项目申请的贷款,只能投资到哪个项目上,不能挪用资本,不能转移资产。

    这些民资的投资使局部变得发达,投资成功了皆大欢喜,民资有钱赚,银行能连本带利收回贷款。

    投资失败了,银行只要不是放出坏账,就不会有损失。因为贷款需要抵押。银行可以收回抵押即投资资产来弥补损失。同时依旧建设起大量设施,前一个老板经营不善,银行可以把资产卖给其他民资老板去经营。

    如果资产实在太烂,抵押的东西变不值钱了,那就属于坏账的情况。坏账太多,银行风险就大了。

    但是抵押的资产,不可能真正的不值钱。只是经济萧条时期可能不值钱,民资如果还不起钱,资产也就被银行收回,经济繁荣时期依旧可以卖钱。

    至于银行破产,那也没太大问题。中联储是不会破产的,因为中联储是印刷钞票给其他银行,然后由其他银行进行借贷。

    某个银行坏账太多破产了,这家银行的所有资产都将被中联储收走。

    这种制度有一个明显的漏洞,那就是滚雪球模式。例如先用一笔资产去贷款购买一艘轮船,然后再用这艘轮船去抵押,再贷款一笔钱出来继续购买轮船,如此不断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船运公司。

    这也不能说是太大漏洞,以财团的角度去看,这样的模式没什么问题。反正不断的贷款之后,要能经营得好。经营不好还不上钱的话,那么这些轮船到头来全是银行的。

    问题只在于,如何监督好资金用途。经常有人挪用贷款,把贷款用做其他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也许不是国家所鼓励投资的东西。

    例如某种商品的产能已经过剩了,这时候国家就是不鼓励该商品的产能继续增加的。再建设更多,只会造成重复性建设。

    1915年中华民国各省民资都在到处投资,向银行借贷的金额也非常庞大,一年时间里陆续借贷出去的金额就高达50亿元。

    这些钱,大多数都是用来购买机械设备和兴建厂房、道路等设施,在民资的大规模投资下,中华民国的商品生产数量一时间大幅度增长。

    但是因为出口很繁荣,加上内部市场在大量投资的刺激下同样走向了繁荣,因此很多商品依旧是供不应求。

    财团方面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方面。

    军火、汽车、农机、机械、设备等重工制造业在财团的投资下,规模迅速扩大。钢铁在持续投资中,产量进一步增长。

    道路、电力、农业方面的投资规模同样很大。

    沈凝云面对这样的情况心情自然大好,财团所调查的数据显示,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工业产值将超过农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这一年达到了1200亿银元。

    相比美国,中华民国的经济依旧大大不如。其中钢铁生产总量倒是快接近了。

    这一年美国生产了3000万吨钢铁,而中华民国这一年则生产了2100万吨钢铁,相差已经不大,但是底子不如美国雄厚。不过中华民国胜在活力强大,生产力一提高,四亿多人口所爆发出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美国这一年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的借贷。一战爆发后,巨额的军费需要大量信贷支持,小摩根先给沙俄贷款1200万美元。1914年12月16日,摩根财团的代表亨利?戴维斯抵达伦敦,与英国首相阿斯奎特商谈美国提供信贷一事。1915年1月15日,摩根银行与英国政府达成信贷协议,数额为1000万英镑。这在当时对美国而言已是一笔相当可观的的大生意,当时没有任何人能料到,最终的贷款总额会达到惊人的30亿美元!摩根银行收取了1%的手续费,3000万美元落入腰包,在战争中吃得盆满钵满。1915年春天,摩根公司采购的第一批物资运抵英国,那是一群价值1200万美元的军用马匹。随后摩根财团成立了一个出口部,集中采购并组织出口。摩根财团成为欧美国家采购军需产品的代理人。英国政府将5吨黄金交给摩根银行保存,摩根以发行英国国债的方式向美国采购5亿美元军火。1915年欧洲战争爆发之后,特拉华州的杜邦公司得到一笔1亿美元的惊人款项,该款项通过摩根公司从英国汇来,用途是加强生产炸药的部门。在短短几个月内,杜邦从一个中型公司变成了全国的工业巨头。伯利恒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西屋电气)、雷明顿兵器公司、柯尔特轻武器公司,它们的订单都在不断地增加,到1915年底总计约1。75亿美元。

    不过相比美国,中华民国向欧洲出口的军火价格总量却是更高。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华民国不仅做协约国的生意也做协约国的生意。

    同时中华民国有协约国及同盟国都不得不买的先进军火,这些军火是美国人所无法生产的。

    所以军火出口方面,还是中华民国分到了更大的一块蛋糕。

    美国在大量借钱给协约国,中华民国则两边都不借钱。英法俄及德国都想向中华民国借钱,但是被告知的是——没钱!

    中华民国这一年工业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产值,意味着中华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了。

    就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显然是没太大的问题的。

    毕竟中华民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和生产技术却超过了美国,只要这些生产技术普及开来,很轻松就能超过美国。

    此时的中华民国,在世界上已是第二大工业国了。2100万吨的钢铁产量,已经比德国还要多一点了。

    不过这一年中华民国依旧缺钢铁。

    大量的建设项目到处都要用钢铁,生产军火、汽车、轮纯、农机、机械设备都是需要钢铁的。

    钢铁需求量依旧有很大缺口,钢铁冶炼的建设依旧如火如荼。

    年底时,在为取得巨大发展而庆祝的同时,财团也在规划明年的发展目标。

    就钢铁方面,中国民族财团拿出了一份指标,计划在1916年,增加钢铁产能800万吨。

    “今年我们已经将产能扩大到了2600万吨,而正在建设的产能,明年也有一部分可以投入生产,1916年我们的钢铁产量应该可以超过2800吨。如果再增加800万吨产能,到1917年,我们的钢铁产量则可以达到3600万吨左右,到时候钢铁产量则可与美国基本持平。”孙绎龙神色振奋的说道,沈凝云倒不觉得这有什么好振奋的,估计道:“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真正发展起来的时候,让老百姓能过上比美国人更好的日子,那么钢铁需求量虽然不至于是美国的四倍,但两三倍是起码需要的。我们的钢铁产量,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追上美国不终点,只是刚开始而已。”

第205章 袁世凯称帝() 
1915年,袁世凯主持下的中央政府改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一年因为市场繁荣,中央税收大幅度增长。

    这一年中央税收达到了45亿元,尽管大部分都是西北政府上缴给中央的税收,但各省税收明显大幅度增长。

    经过一年的改革,中央政府基本在政治上成功统一了中国,不过西南一带还是保留着较大的自主权。军事上,西北国防军和北洋军虽然依旧是两个系统,但是合作频繁,分工明确。

    实际上,袁世凯和沈凝云已是同一辆战车上的人了,都是在为中国民族资本财团服务的政客及军人。

    不同在于,沈凝云掌控着中国民族资本财团,占大部分股分。

    不过北洋军事集团,则没有普遍加入这个利益集团。

    袁世凯见改革初见成效,顿时欣喜万分,已经开始决定策划称帝,西北那边也传来好消息,西北明确支持袁世凯搞君主立宪。

    西北所支持的,是君主立宪,而不是帝制独裁。君主立宪,相当于皇帝没有太大的权力,只是做为国家的象征。

    袁世凯考虑到总统也快当到头了,这时候当个皇帝也不错。说不定能借助帝王之气,扭转袁家男人活不过六十岁的定律。

    河南项城袁氏家族自兴起后,家里的男丁无一能活过六十岁,不到花甲之年纷纷滚鞍落马、命赴黄泉。而袁世凯如今也快到这个年限了。

    袁家曾请风水先生前去堪虞,风水先生说袁家祖宅长禄不长寿,于是就分家了。后来袁世凯的儿子果然有活过了六十岁的,例如长子袁克定。

    这场称帝在1915年就已经开始酝酿,在取得西北政府支持的同时,袁世凯到处询问各地督抚的意见。

    那些督抚见袁世凯问他们帝制的问题,嘴上当然是表示支持的。中国人的站队意识还是很敏感的,自然明白如果回答不让老袁满意,很可能要被穿小鞋。

    不过袁世凯在1915年与老部下段祺瑞的关系却是开始严重恶化,首先是在保定军校的问题上,段祺瑞和袁世凯都将这所军校视之为培养自己的班底的重要单位,自然也就起了冲突。袁世凯支持的蒋方震就任保定军校期间,受到了很多刁难,最后因为实现不了对学生的承诺,在学生面前开枪自杀,还好子弹偏离心脏,被抢救了回来。

    再则一个,就是段祺瑞的办公地点发现了炸弹。而根据反应,大公子袁克定曾派人到现场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