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宋英烈 >

第447章

新宋英烈-第447章

小说: 新宋英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兄弟我对‘飞龙军’的具体编制并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军事部的兄弟们打算将这两款机枪装备到哪一级部队。但以常理推断,轻机枪至少要装备到连,重机枪至少装备到营,而且每个连、每个营装备的数量绝对不会只有一挺。估计少则两挺,多则四、五挺。按照这个假设来算,整个‘飞龙军’就要至少装备超过一百挺轻重机枪,其一次中等规模、持续半小时的战斗,就会消耗掉三十余万发子弹。而现在武器科开足马力,ri夜不停的生产,每个月的子弹产量也只能达到五十万发。也就是说,一百挺轻重机枪半个小时的shè击,将会消耗掉超过团队月产量百分之六十的子弹。如果这样的战斗多打几场,只怕用不了一个月时间,咱们的士兵便会面临有枪无弹的尴尬境地。”

    对于周磊的这个说法,军事部诸兄弟则完全不同意。作为即将展开的幽云之战的直接参与者,作为即将与强大的辽军进行血战的“飞龙军”的实际指挥者,以钱远山为代表的军事部,对机枪这种可以提供持续火力,能够使己方在火力对人力的力量角逐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新型武器,自然是要大加赞赏,并热切斯盼其能早ri装备“飞龙军”。

    因此,钱远山等人在对装备机枪表达出绝对拥护态度的同时,甚至提出应该按照前世步兵的装备习惯,将轻机枪装备到班,将重机枪装备到连。这样一来即便是面对数倍乃至数十位于己的敌人时,“飞龙军”也有把握战胜敌人,或者至少可以在优势敌人面前全身而退。毕竟成军时ri有限,总人数只有一万五千人的“飞龙军”是承受不起大规模伤亡的。所以,钱远山在反驳周磊的说法,说明装备机枪的重要xing时,反复强调的便是敌我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以及对方骑兵规模庞大,而己方依然以步兵为主的实际情况。

    他说道:“一方面,二哥刚才所列举的数据虽有一定道理,但说到底还只是一种推测,是一种仅仅基于科研试验得出的结论,书迷们还喜欢看:。这样的试验只是基于试验室的环境,是一种在人为设置的框架内进行实验并加以推测的结果。试验室数据只能用来参考,却不能作为机枪是否装备‘飞龙军’的依据。

    另一方面,‘飞龙军’经过多次扩军后,虽然人数已经比初建时增加了数倍,达到了一万五千人,但这只是与自身的纵向比较。如果横向来看,‘飞龙军’今后的主要对手是幽云十六州的辽军。从情报部提供的各种数据来看,幽云之地的辽军现有的正规军应在六万左右,而其地方武装,也就是乡丁的数量则达到了约三十万。在人数的对比上,‘飞龙军’依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就算在钟员外的游说之下,幽云之地的大部分汉人官吏能够站到咱们一边,不会与咱们为敌,其手下所能掌握的兵将也是以乡丁为主,不会触及到契丹人在本地的主力部队。也就是说,在幽云之战中,‘飞龙军’需要以一万五千人对战辽军的六万人,兵力比是一比四。虽然现在的‘飞龙军’已经完全实现了火器化,并且有火炮助阵,但考虑到辽军主力几乎都是骑兵,‘飞龙军’在火力上的优势是否能弥补兵力上的劣势尚不得而知。更何况,在消灭了幽云地区的辽军后,‘飞龙军’几乎百分之百要面对远比前者战斗力更强悍、兵力更庞大,且由辽国皇帝亲自率领的契丹援军,其在兵力上的劣势将更加明显。”

    “去年的大堡戍之战,只装备了前装滑膛炮的‘飞龙军’,以不到两千人打败了由杨业指挥的一万五千北汉军。由此可见,即便是以‘飞龙军’现有装备作战,也完全有能力以火力弥补兵力上的劣势。”周磊在一旁插话,提出了自己的反对理由,“至于说契丹人的援军,我觉得在已经歼灭了幽云地区辽军的情况下,后周军是不会看着咱们孤军奋战的。其必定会与咱们并肩战斗,将契丹援军击退,以保护其已经取得的战果。这样一来,咱们在兵力上便不再处于绝对劣势。”

    钱远山听了摇摇头,反驳道:“二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首先,就战斗力来说,北汉军显然要低于辽军。‘飞龙军’能够以一比七的兵力劣势战胜北汉军,并不代表其就能以一比四的兵力劣势战胜辽军。

    其次,大堡戍之战‘飞龙军’是据城而守,可以充分发挥火器、特别是火炮的优势。幽云之战则很可能要与辽军进行野战,对全部都是骑兵的辽军来说正好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而这样的战场对于‘飞龙军’炮兵火力的使用却是非常不利的,这等于是用咱们的短处去和辽军的长处比,使我军的劣势更加明显。装备机枪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劣势,令以步兵为主的‘飞龙军’在与骑兵为主的辽军的战斗中处于有利态势。

    而且大堡戍之战,‘飞龙军’发shè的炮弹不过百余发,步枪也只是在攻占大堡戍时参与了作战,在防守阶段发挥的作用则要小得多。北汉军的溃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火炮的威力所震慑,心理崩溃造成的,只能算是一个特例。两军交战靠的是实力,绝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辽军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北汉军一样差上。

    第三,虽然从表面数据看机枪的弹药消耗量非常大,但如果从其在战斗中发挥的效能看,其效费比并不比步枪低。其单位时间的弹药投送量远高于步枪,从而能够有效弥补我军兵力不足的情况。如果不装备机枪,那么面对蜂拥而来的辽军骑兵,我军就只有依靠传统的“三段shè”战法来抵消辽军的兵力优势。而且,采用‘三段shè’战术的弹药消耗量恐怕比使用机枪少不了太多。因此,与其让兵士们冒险直接与辽军对抗,不如利用机枪的优势,以远超出敌军兵力的火力密度来战胜敌军。

    毕竟当火力密度超过敌军兵力密度时,双方的数量对比便不再那么重要。就像前世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以六千人可以杀得僧格林沁的两万蒙古骑兵全军覆灭。或者像前世十九世纪末的祖鲁战争中,数十名英军凭借四挺‘马克沁’机枪和充足的弹药,可以击退五千名祖鲁战士的进攻,并杀伤其中的三千余人那样。”

    说到这儿,钱远山略顿了顿,环顾了一下与会诸兄弟,然后看着周磊,意味深长的说道:“至于阻击契丹援军的问题,二哥以为后周军会真心实意的与咱们齐心协力、并肩战斗吗?依兄弟看来,到时候后周军不在背后对咱们捅刀子、下黑手,就已经很对得起咱们了。”

    ;

第六十七章 大战前夜() 
自后周显德五年yin历八月二十五,由三艘装裁着五百支燧发枪的大海船组成的船队驶离已经整修一新、刚刚被委员会命名为大沽港的海边新港时起,直到yin历十一月十五,同样的三艘大海船顺利返回大沽港这天为止,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穿越团队基本上是以每月两次的频率,分六次将三千支燧发枪运送到了同样在渤海边的滨州府,保时、保量、保质的完成了他们与后周朝廷、与柴荣的约定,其他书友正常看:。

    对于“清园”兄弟的这一表现,柴荣及后周朝廷中的大部分文臣武将都是满意的。特别是当柴荣看到穿越团队送来的燧发枪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使用过多次的旧枪时,他非但没有因为穿越团队拿旧枪来充数而气恼,反而心中感到些许欣慰与放松。因为在他看来,穿越团队送用过的旧枪来,一方面说明对方十分看重与朝廷的合作,宁可用自己正在使用的旧枪补足与朝廷约定的数量,也不愿意因为自己打造不出足够的燧发枪而失信于朝廷、令朝廷失望。

    另一方面,既然“清园”兄弟送来的燧发枪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旧枪,那么也就说明其燧发枪的打造能力虽然远较朝廷军器监来得高,但依然也是有限的,一个月最多也只能打造出五百支左右,想在短时间内将其私兵的规模再进行扩大是不可能的。而且,旧枪的来源几乎可以肯定是从“清园”兄弟手下那四、五千私兵手中收回来的。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是朝廷变相的达成了削弱“清园”兄弟手下私兵的目的,这对于柴荣和后周朝廷来说称得上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结果。

    因此,柴荣在命徐绍安利用这三千支燧发枪尽快完成“神机军”扩编任务的同时,还下旨对“清园”兄弟进行表扬,并赏赐了一大批的钱财、布帛,算是对其为朝廷效力的一种回报,以及对其为打造这些燧发枪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补偿——当然,在目前的形势下,这些表扬与赏赐只能由徐绍安代领。

    柴荣的赏赐虽说不少,折合成银钱也超过了千贯。但对每天进帐都在上千贯的穿越团队来说,这点钱还真不算什么。因此,除了职责在身,不得不代表团队给柴荣上一道谢恩密折的张维信,以及居间传递消息的徐绍安外,其他穿越者对此事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眼看着年底将至,离柴荣北伐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了更为关键、更为紧要的地方,而其中之一便是对“飞燕堂”的处置上,书迷们还喜欢看:。

    从后周显德五年yin历八月初的委员会扩大会议之后,情报部便在委员会的要求与授权下,对那名已经渗透到团队内部的密谍、对被怀疑是张永德手下密谍组织的“飞燕堂”、对张永德与“飞燕堂”之间的关联等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打探、调查。这样举“暗羽”全力进行的行动自然收获颇丰,得到了大量有价值、有作用的消息。

    尽管在一系列的调查中“暗羽”的探子们都发现“飞燕堂”的势力在收缩,但“暗羽”在幽云十六州各分堂堂口的探子们并没有放松对“飞燕堂”的监视,而是加紧工作,以期早ri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为此,委员会和“暗羽”总堂都拿出了一笔银钱做经费,并给出了好几种可以获得荣誉勋章、奖章的方式,以期激发出这些探子、管事,乃至梁子岳、郑知微这样的领导者的积极xing,使其能早ri完成任务。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面对重赏和巨大的荣誉,所有“暗羽”的探子、管事几乎倾巢出动,在幽云十六州乃至整个辽国和周国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排查与调查工作,并且很快就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得到了比较确切的消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确认“飞燕堂”确为张永德一手建立、发展起来的密谍组织,一直由其义子张飞、义女张燕兄妹二人——这也正是“飞燕堂”名字的由来——担任该组织统领,为张永德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消息、情报。

    不过,凡事都有其两面xing,大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会留有遗憾。这边对“飞燕堂”与张永德之间关系调查得清清楚楚,那边对那名渗透进穿越团队内部密谍的排查却是毫无进展。这名神通广大的密谍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任凭“暗羽”的探子、特别是幽州分堂的探子怎么努力调查,也没能发现其存在的蛛丝马迹。无论是对“飞燕堂”各堂口的监视与打探,还是对穿越团队内部通敌嫌疑最大的范吾成,以及其他几名同样受到怀疑的穿越者或明或暗的调查,都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包括范吾成在内的那几名被调查的穿越者在私底下与“飞燕堂”有什么瓜葛,同时也没有找出那名深藏不露的密谍来。

    面对这样的结果,原本因为找到张永德与“飞燕堂”有关联的证据而欢欣鼓舞的“暗羽”成员、特别是将排查密谍当成头等任务的“暗羽”幽州分堂的探子们都有些泄气,梁子岳和郑知微为此还向委员会做了检讨,要求委员会对自己办事不利予以处罚,其他书友正常看:。

    对此,委员会的态度却是相当的宽容。他们在肯定了情报部这段时间工作成绩的同时,还对有些泄气的梁子岳和郑知微等人进行了鼓励与安抚。当然,委员会这样做并不是对情报部的偏袒,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的正常反应。

    一方面,在委员会的四位委员看来,找出那名渗透进团队内部的密谍固然重要,但绝非是进行这次大规模排查、调查的全部目的和首要目的。这次穿越团队之所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排查、调查行动,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想借此机会显示穿越团队在情报战方面的实力,对那些已经渗透到穿越者身边,或者正在努力要渗透到穿越者身边的密谍进行敲山震虎式的jing告,使其要么知难而退、要么暂时蛰伏,脱离与穿越者之间的接触、联系,从而在大战来临之前,在穿越团队所有穿越者周围建立起一道无形的隔离带,以保障团队能全心全意、没有后顾之忧的为幽云之战做准备,而无须担心自己的最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