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之雄霸天下 >

第84章

清末之雄霸天下-第84章

小说: 清末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启堂毕竟是泰记洋行的经理,在上海关系网庞杂。华尔刚死,便很快攀上了李鸿章这座靠山,答应每个月给李鸿章提供十万两的军响。条件就是把自己的女儿从他的魔爪下救出来。李鸿章也乐的做这样的无本生意,况且那时他刚到上海,立足未稳,急需要上海的这些财团支援。最重要的还是白齐文傲慢放肆,不服差遣,几次违拗李鸿章的军令。李鸿章便送了个顺水人情,找到联军的司令何伯,要求撤换常胜军的指挥官。

    何伯也不想得罪这位刚刚升任江苏巡抚的李大人,经过两人的一番商讨,便把常胜军指挥官的职位交给了李鸿章的老相识戈登担任。白奇文继续担任副手,协助戈登管理常胜军,但是手上却没有任何的实权,还乖乖的把杨章妹送还给了杨启堂。但这位可怜的女人却因为命运的捉弄,破罐子破摔,不想再被人指指点点的生活,竟执意要嫁给这个粗鲁的美国佬为妻。杨启堂无奈下,便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

    戈登接到命令时,还在苏州给乔志清运送军火,得知这一消息后,匆忙返回任职。此后在淮军还未形成战斗力的时候,一直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戈登接任指挥官后,不但严明了军纪,而且又招募了大批的兵勇,极大的增强了常胜军的实力,对太平军也通常是战无不胜,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李鸿章在青浦城杀降以后。

    青浦城的守军郜永宽投降,便是戈登做的担保,他俩也是旧相识,关系一直不错。李鸿章担心贼心难改,便命令刘铭传把郜永宽的部将士卒斩尽杀绝。戈登在所有的洋人里,还算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见李鸿章背信弃义后,一度手拿着长枪要寻李鸿章决斗,后来经人调和,才缓和了下来。不过却对中国的官员失去了信心,主动放弃了常胜军的指挥权,离开了中国。

    戈登走后,李鸿章趁机解散了常胜军,把兵勇编入自己的淮军序列,白奇文就此失业。但这个美国佬从来都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心里一赌气便投奔了美国的旗昌洋行。当他再一次回到乔志清的视野时,如今却成了走私鸦片的毒贩。最让人意外的是泰记银号的经理杨启堂也有参与此事,他从前本就是贩卖鸦片起家,他的女婿华尔在世时,上海的十里洋场所消耗的烟土基本都是泰记银号垄断的。如今怕又是为了利益和这个断绝关系的美国女婿和解了,狼狈为奸的一同走私鸦片。

    “乔大哥,你说此事会不会牵扯到李鸿章大帅?”

    晏玉婷粉额微皱的看着乔志清,依偎在他的身边坐了下来。

    “不会的,李大帅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他也算是大清朝少有的开明之人,不然也不会允许我们在苏州这么的胡闹。”

    乔志清连忙神色难堪的摇头否决,李鸿章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断然不忍心往这方面联想。

    “乔大哥,你不要再骗自己了。泰记银号每个月都要向淮军提供十万两的银子,这又作何解释?哪有拿人钱财不为人办事的道理?李鸿章即使没参与,但也肯定知道这件事,而且也默认了这件事情。火狐其实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消息传上来,但我一直慎之又慎,没有确凿的证据,我是不会跟你说这些让你为难的。”

    晏玉婷此次的态度相当不容置疑,一点不会因为乔志清的为难而否定了自己的判断。

    乔志清闭着眼思绪万千,若是真按照晏玉婷所说,这后面必然也会牵扯到洋人的势力。他们本来就视上海如自己的后花园一般,李秀成攻打上海时遭到这么多的洋人围攻便说明了这个道理。若是自己在此时深究此事,不仅要与淮军为敌,还要面对上海的各路洋鬼子。即使把此事捅上了朝廷,凭借着湘淮势力在朝中的关系,恐怕到时不但扳不倒李鸿章,反倒是会治自己一个诬陷之罪。那自己可真是四面为敌,为各方势力所不容。如今自己的羽翼未丰,绝对还不是和整个世界为敌的时候。

    “玉婷,你把白齐文贩卖鸦片的证据全部整理成书面材料给我,我要到上海面见下李鸿章,让这个老狐狸亲自清理门户。”

    乔志清突然有些释然,忍了忍还是咽下这口气。非常之人必定有非常的手段,李鸿章因为自己的到来处处掣肘,也是会慢慢发生变化的,自己倒是以前太过感激他了。说到底,他也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追名逐利的俗人。不过白齐文却不能放过,这个美国佬太过放肆,竟然把主意打到自己的地盘上,不教训下他那金匮城便永无宁日了。

    “好吧,天色也不早了,那乔大哥今天就早点休息,明日一早我便把资料都给你送过来。”

    晏玉婷疲倦的打了个哈欠,冲乔志清柔声一笑。她昨晚操劳了一夜,面色显然憔悴了许多。

    “注意身体,别累着了。你先退下吧,我再批阅些公文。”

    乔志清站起身子在晏玉婷的发丝上轻抚下,关切了一声,在书桌前坐了下来。

    晏玉婷心中稍稍温暖了一些,站起身子伸了个懒腰后,轻轻退了出去。有乔志清的这句微不足道的关心,她就是再累也是开心的。

    乔志清的书桌上摆放的正是马荀的来信,他回到山西已经一月有余,筹建钢铁厂的选址,工人、煤矿、铁矿等,他都已经详细的调研妥当,如今就缺一笔启动资金,共计合算二百万两白银。山西本地的商户和乔家从前的相与,马荀也挨家挨户的拜访了一遍,但大家都对这个陌生的东西抱有怀疑的态度,不敢往里面投一文钱。马荀无奈下才写信找乔志清求助,当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马荀还在信中给乔志清介绍了家里的情况,大哥乔志广被乔志清在信中极力劝说后,终于到京城找到一家洋人开办的医院,用西医治疗了一个多月,病情便日渐好转。其实乔志广所患的不过是一种肺结核的疾病,但在当时的中国便是绝症,西医却早已有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

    乔志清终于为大哥的事松了口气,刚好今日南洋的华人捐赠了五百万两白银,正好用于钢铁厂的建设。难道真的是天佑我华夏,老天爷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一夜无事。

    天一亮,乔志清便在灵儿和惠儿的服侍下起了个大早。等梳洗妥当后,晏玉婷便把整理好的资料给乔志清送了过来。

    “辛苦你了,玉婷。我马上就要动身前往上海,你在苏州继续留意火狐的消息,一有变动便立即向我报告。”

    乔志清接过资料看了一看,上面所列举的证据确实都和李鸿章有一丝丝的关联。

    “放心吧,乔大哥,你一路上也小心一点,上海那边情况复杂,你要保重自己。”

    晏玉婷说着有些不舍得的垂下了脑袋。

    “傻丫头,不用担心。这次我们只是和那个老狐狸讨价还价的做生意去了,我们占理,他不敢对乔大哥做什么。”

    乔志清轻声笑着安慰了晏玉婷几句便出了门去,一上午的时间带着亲兵视察了各个防区的操练情况,又各自交代了众将领一番。然后才率一个联队的亲兵,由黄飞鸿亲自带队,换成客商的服装,坐船下了上海。

111。第111章 他乡遇故知() 
自从乔志清上次参与上海会战,已有多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李鸿章的淮军经过脱胎换骨的变化,已不再是那个初来时被上海人讥讽为收破烂的军队。淮军的各营经过大规模的扩编,已经拥有数十万的兵马。而且装备的武器和清字军并差不了多少,清一色的英国造恩菲尔德步枪,各类口径的火炮达到五百多门之多。

    一行人到了上海县城后,乔志清决定先不见李鸿章,吩咐大队的亲兵留守在客栈里,只带着黄飞鸿、梁宽和林世荣找了辆马车,在县城里繁华的地段参观了一圈,便朝北城门走去。值得一提的是这客栈是上海小刀会的秘密据点,在几年前,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被镇压之后,就转入了地下秘密活动。就在一个月前,小刀会刚刚加入了苏三娘统帅的华兴盟,乔志清在上海的一切活动此次也由小刀会负责协助。小刀会并不知道乔志清的真实身份,只当他是从苏州来此处游玩的公子哥。

    “大帅,这里就是上海?看上去比咱们苏州可差太多了啊?”

    黄飞鸿和梁宽、林世荣在前面赶车,他们没来过上海,都是满脸好奇的四处张望,想看看这传说中洋人的地盘有多么的繁华。可事实上苏州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发展,不论是工业还是商业的繁华早就和上海县城不可同日而语。上海县城虽然开埠多年,但是洋鬼子显然对改造这块落后的小县城不敢兴趣,而是在城北新开设了洋租界。在租界中洋人设立了一整套,关于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的西方市政体系,事实上已完全成为一个“国中之国”。

    “傻小子,咱们刚才见的是上海的县城,这里才是它繁华的地方。”

    乔志清轻笑了声,伸手在黄飞鸿的脑袋轻拍了下。他一身绸缎的衣服,带着瓜皮小帽,帽檐有玉石镶嵌,像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哥一般。

    黄飞鸿吐了吐舌头四处张望,此处果然比县城里要繁华上许多,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里便是法租界境内,两旁都是清一色的哥特式建筑,全都有三四层的高度。道路明亮宽敞,主干道有二十多米之宽,全部用沥青混凝土铺筑,分为行车道和人行道两个部分。

    法租界刚刚从联合租界中独立出来,自设公董局进行管理,位于南区。而英国和美国的租界正式合并,统一由工部局进行管理,分有东、西、北、中,四块区域。随着租界的工商业迅速繁荣,有大批附近各省的居民,乃至海外华侨进入租界里创业、谋生,租界区域也不断的扩展壮大。如今洋行林立,商号遍地,各种西式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像是西方的一个大都市。

    “乔公子,这洋鬼子的道路都是用什么铺筑的啊?比咱的石条路可平坦多了。你看路边上那人好像在用舌头舔啊,这东西能吃吗?”

    黄飞鸿还是第一次见柏油马路,又光又亮,煞是好看,忍不住的一句句的感慨着。

    乔志清顺着黄飞鸿的手势看去,果然见路边上有个留着白须的中年人趴在路面上一口口的舔食者,表情很是滑稽享受。

    “飞鸿,你快停下马车。”

    乔志清连忙喊停了马车,跳在了中年的身边,把他拉了起来。

    “你在干什么?这种东西是有毒的,不能舔。”

    乔志清大声喝止了中年人,把中年人吓了一跳,呆愣了一会才反应了过来。

    “多谢公子,老夫失礼了。只是老夫第一次见这东西,心生好奇,莫怪,莫怪。”

    中年人倒也十分的大方得体,抱拳给乔志清连连致谢。

    “我怎么看你好面熟的样子?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乔志清看那中年人身材消瘦,面色饥黄,像是逃荒过来的。身上的那件灰布长袍打满了补丁,但洗漱的却十分的干净整洁,看上去像个饱读诗书的儒生一样。

    中年人经过乔志清一提点,额上的皱纹又聚拢了下,寻思了半天突然大叫了出来,“你,你莫不是当初在安庆筹办团练的营官,乔志清?”

    “老先生说的没错,正是在下。您莫不是安庆军械所的厂长,徐寿?”

    乔志清的脑中也突然有了丝印象,听中年人这么一说,便回想了起来。自己当初在安庆筹建清字营时,便三番两次的到安庆军械所求他给清字军打造刺刀。

    “正是在下啊,想不到安庆一别,你我竟在上海见面。”

    徐寿有些激动,他拖家带口的来到上海已经一月有余,想不到竟在这人生地不熟的租界见到故人。

    “老先生,我们车上细说,您不是在安庆吗?怎么会来上海?您儿子徐建寅随你一起来了没?那小子可是天赋异禀的奇才,当初我见他时才不到十八岁吧?”

    乔志清满肚子的疑问,说着便热情的招呼黄飞鸿三人把徐寿扶上了马车。

    “说来话长啊,我们回家说,老朽的家就在附近。”

    徐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边说边老泪纵横的,连忙邀约乔志清到家中做客。

    李秀成攻打上海期间,有超过五十多万的难民流入租界以内。洋鬼子趁机建造了一排排的石库门房子进行出租和买卖,变相的刺激了地产业、金融业、服务业和工商业的空前繁荣。

    马车顺着徐寿的指引来到一片杂乱的居民区里,清一色的盖着石头材质的二层小楼,黑漆大门,石头门框。弄堂里到处随意搭晾着刚洗的衣服,潮湿阴暗的不见一点阳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