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神朝演义 >

第15章

神朝演义-第15章

小说: 神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6章 考校新官() 
第十六章考校新官

    厢房之中,自是有一种含情脉脉的氛围在其中,只是夏正平与南山客,彼此并未察觉。两人静静的想着彼此的心事,良久之后,夏正平方才开口:“就这么决定了,大约一个月后,你们的卫士私兵训练,便是会结束。届时,你就在我身边当亲卫,女扮男装隐藏身份,也好让你生活有所着落,不至于尴尬。”

    南山客闻言,便是点了点头:“公子之恩,小女无以为报!”能够让自己有一处落脚的地方,不再沿途行乞,自然是极好的。南山客自是心中感激,然而脸上的红晕,却是越发明显,及腰的长发,掩饰不住她的身姿。

    只是夏正平见不到这一场景,他见南山客点头之后,便是转身出门,寻到了陈乾:“陈乾,今日之事,对他们只说是一场误会,不必多想!另外,给南山客,安排一个独立的厢房吧!”

    陈乾听后,却是神色古怪,有点猜不透夏正平所想,但他并未深究,只是照办。

    南山客,毕竟是女儿身,虽然女扮男装,呆在众多少年之中,但不管怎样,她都是有些不方便的地方。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夏正平才会吩咐陈乾如此做的。

    此时,南山客已然恢复成原先男子的模样,踏出房门,恰巧听到这几句话,心中不由得一阵暖意。公子殿下,竟是如此善解人意,将来一旦做了亲卫,必定要竭尽全力才是。

    谁说女子不如男儿?谁说巾帼不如须眉?我南山客,这么一个弱女子,一定要众人刮目相看!

    陈乾自然不明白南山客的想法,也不知晓夏正平究竟发现了南山客哪些秘密,见着南山客走出厢房,他便是走向了南山客道:“殿下他仁而爱人,吩咐我要给你寻个单间,你且随我来,自行挑选!”

    深秋的日子,过的极快,眨眼间,便是满地霜痕,北风呼啸的冬天了。半个多月以来,夏正平每日勤于政务,自是不必多说了。当然,这半个月里,夏正平也不曾见得薛离,大概这个人,怕是在背后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吧?因此,才没有露出面目,与夏正平相见。

    这一日的午后,政事堂中传来声音:“郡守大人,这是决曹、贼曹四司八位司副的察举士族子弟的名单!”

    决曹的张克勤,将一份帛书,呈递给了夏正平。

    夏正平接过名单,望着上面勾画的名字,低头沉思,几息时间后,方才说道:“共计八人,只是我对永昌士族不怎么了解,难以决断啊!”

    张克勤闻言,脸色一滞,却是忘了,夏正平来到永昌,不足一个月,还尚未彻底摸透现在永昌的局势。可以说,虽然夏正平身为郡守,能够随意任免永昌的各司各曹的官员,但是这之中,要涉及到一个士族利益问题,就必须极为谨慎。

    士族之人,以做官为目标,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诸多士族子弟的不满。所谓察举任官,很大程度不是取决于夏正平这个郡守,而是取决于那些士族。有些士族对于任官名单可能很满意,而有些未必。

    因此,对于司副的人选问题,夏正平自然要谨慎一些。一切不为其他,只为自己能够得到士族的支持。

    永昌郡,毕竟不同于京都济州。如果自己是济州的郡守或者州牧,那么任命官员,必定会得到士族的支持。因为,济州是皇城脚下,没有谁敢违抗来自皇宫中的意思。

    然而,这里是永昌郡,不是济州。永昌郡,大夏最南端的一个郡城,距离京都济州,足有数千里之遥。这里的士族,可不像济州中的那么明事理。

    说白了,这里的士族,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打压郡守府衙中的官员,以争取空缺,希望自家子弟上位。

    不管名单上的人是谁,也不管名单上人背后是什么样的士族,只要自己决断命令,必然会导致一些士族的不满。

    只要有一个士族不满,那么自己得到士族的支持,便是少一分。夏正平的想法不是相对掌握永昌郡,而是要彻底掌控,绝对掌握。

    想到这里,夏正平将名单重新递给张克勤,略微思索了一番,道:“各家士族推荐的子弟,虽然说的都是极其优秀的,但是我无法判断,让我难以下笔批准!”

    “若是如此说,殿下恐怕要劳神了?”张克勤摇头,“历来察举出来的士族子弟,都是郡守大人,直接同意,不经任何的手续,便能够上任的!”

    夏正平摇了摇头,面色沉重:“百姓为大,尤其是你们决曹、贼曹,直接关乎百姓,怎能不考校新官,就让他们直接上任呢?”

    这一下,包括张克勤在内的政事堂众人,已然明白了夏正平的意思。

    士族子弟,虽然优秀,但是未必适合做官。做了官,也未必一心一意的要为老百姓做事。心中不挂念百姓的官员,是绝不会做的长久的。

    同样的,心中若是没有百姓为大的这个概念,那么为官又是为了什么?

    但更深的一层意思,恐怕不在这里。

    夏正平不熟悉永昌的各家士族,而永昌的各家士族,也同样不熟悉夏正平。夏正平想要依靠分司这个改制,来拉拢士族;士族同样也需要用名单上的人,来观察夏正平的反应。

    名单上的人,若是能够被夏正平批准,说明夏正平并没有对士族有什么不满。或者可以这样说,名单上的人,如果被夏正平直接同意,就做了官,说明夏正平对于官吏的要求不高,进而言之,他们就能够保护好自己现有的利益。

    事实上,夏正平自济州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就冲击了或者损害了当地士族的利益。

    如果,赵灵吉担任郡守的期限到了,那么就需要离职,这样子一来,即便是薛离继承了郡守之位,那么依旧会空出一个官位来。

    假设,郡守之位,由薛离担任,那么郡尉之位便会由其他人掌控,以此类推,几乎每个永昌官员的职位,都会有所变动。这种变动,很大程度上,都是升任更高品级的官员。

    如今,夏正平来到永昌,担任郡守,便阻碍了很多人的升迁之路,自然可以说是损害了一部分士族的利益。

    这其实是相对的,只要涉及到利益的变动,便是会影响到士族的态度。

    夏正平自然想要一碗水端平,他也清楚,永昌士族,为什么会递交给自己这份名单。

    按照大夏祖制,士族察举的子弟名单,即便要呈递给郡守,郡守也可以不用管,交由主记室盖上郡守大印即可。

    现在,张克勤却是多此一举,很明显是代表了永昌士族的意思,他们想要试探,夏正平究竟是什么态度。

    所谓,一任郡守一方政,指的大概就是士族子弟从政的情形吧。只要涉及到官员的职位改变,就必然会影响到士族的利益。

    夏正平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不想这么做。他具有这个世界众人所不具备的眼光,能够看的更远。

    倘若自己真的同意了这份名单,谁能保证名单上的这八个人,真的能做好司副的职责吗?

    在兼顾平衡各家士族利益和百姓为大的前提下,夏正平因此说出了那般答复,要考校新官,才能确认察举出来的优秀子弟符合条件。

    赵灵吉听到夏正平说出考校新官的时候,心中不由得对他,再次高看了许多。暂且不说,重新察举,单说考校新官这个事情,必然是由众多优秀子弟汇聚在一起进行的。这样子一来,士族子弟选择面就大了许多。

    原先有的士族子弟,不能进入名单,现在却能了,心中自然感激郡守的英明之举;有些士族子弟,可能因为考校而落榜,自然会心生不满,本来能够进入名单的,偏偏因为考校之事失败而不能。前者自然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夏正平的考校之事,却能够将后者士族的嘴巴,堵得死死的。

    就好比如说,我考校你的能力,发现没有达标,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做官了。士族子弟,往往年轻气盛,相互比拼能力。这一点,往往是强者为尊。考校结果出来,能力不足的人,哪怕心有怨气,也得别着。

    故太子殿下的这一招,真是高啊!既平衡了士族利益,又不失收买了一些被排挤士族的人心,更是让人不得不服的一件举措啊!

    “这一件事,由我亲自组织,时间便是定于明日吧!”夏正平望着政事堂上的诸多官员,神色严肃,“张大人,你发帖给各家士族,叫他们家族中所有的优秀子弟,明日前来郡守府衙,参与考校!”

    此时,政事堂中的一些官员,心思活络开来了。

    原本那些名单中的人,没有他们家族的子弟,现在郡守大人否定名单,要考校士族子弟,那岂不是意味着还有机会?

    哪怕这个机会很小,但有总比没有的好!

    赵灵吉自然见得诸多官员的神色,心中不住暗叹,殿下果真是理政高手,出其不意的几句话,就能够收买众多官员的人心。就算是自己,也差点被夏正平收买了。只是,自己所在赵家士族,并不在永昌,否则的话,自己还真会对夏正平心存感激!

第17章 士族世官() 
第十七章士族世官

    心中虽是如此想,但赵灵吉必须支持夏正平,因为眼前的殿下,将是大夏的希望。

    不过,赵灵吉还是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旋即道:“殿下,您初来永昌,对这里的士族不熟悉,不如考校诸官的事情,交由我来去做吧!”

    “赵叔此话,正合我心意。回头我写一份帛书,交给您,您只需按照我上面所写的方案,便能够选拔出我心中所想的优秀子弟。”夏正平如此说道,“察举之后有考校,方才能够选拔出利国利民的好官!”

    这一下,政事堂中的诸多官员,算是彻底明白了。优秀子弟,依旧需要茶举制来选拔,但察举之后,由郡守或者郡丞,来考校新官,看看优秀子弟中,有没有更加优异的存在。

    夏正平的意思很明显,我虽然要重新选拔士族子弟做官,但我更看重的是考校结果。能力表现的越优异,就越能得到我这个郡守的青睐。也就意味着,越容易坐上司副的位置!

    政事堂上的众人,又是奏了许多事,直至近晚,方才散去。

    次日,赵灵吉依照夏正平所给帛书上的方案,对一众优秀士族子弟,进行了夏律的考校。

    夏律,大夏神朝的律法,通晓夏律者,方能进入决曹、兵曹中担任官职,这是规矩!

    当然,这是夏正平来到永昌,才定的这条规矩。在他心里,一个官吏,如果不能通晓有关于本职工作的律法和技术,那么他就是一个无能的官吏,不适合待在这样的官位上。

    或许,永昌是个特例,但夏正平的灵魂,毕竟是现代人的。他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和知识,来缔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夏神朝,只是这个过程有点艰难,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一日的考校工作,到了晚间方才结束。

    郡守府衙政事堂中,灯火通明,然而却只有夏正平和赵灵吉姜两个人。

    夏正平翻看着册表簿子,上面记录了今日众多士族子弟的考校情况。他手中拿着沾了红色墨液的毛笔,在簿子上,不时的圈圈点点。

    “本郡共计六十三名优秀士族子弟参加了考校,这一天着实废了一番力气!”赵灵吉拱手,“现在,殿下做事,要心中有数才行。我也听说过了,这些子弟的背后,都通着济州呢!”

    赵灵吉这一番说,自然是要提醒夏正平,永昌士族的背后,可能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夏正平闻言,却是一笑:“取考校成绩前八名的,任司副!赵叔也不必忧心,方尽天下,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做官,不管是不是士族!”

    大夏不论是朝堂,还是各郡各州,哪怕是军队之中,官职总数的九成九,都是由士族子弟担任的,剩下的才是平民百姓。即便是这些平民百姓,也大多数都由士族收买,依靠他们,才从察举之中,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弊端,士族把握做官的权力,而老百姓却只能仰望。其实就是世官制的一种表现,士族子弟,世代为官,平民百姓,终其一生,即便有大才华,也难以踏上官场一步。

    所谓,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于寒门,这句话只是对于天下大乱的时候,才会生效的。

    试问,太平之年,即便是草莽英雄,即便是寒门高士,如果没有士族的举荐,又如何拜将封侯,又如何纵论天下,挥斥方遒呢?

    要知道,世官制本身,就断绝了太平之年,平民百姓走入官场,代理统治者治理天下的途径。

    夏正平有着现代人的眼光,自然明白这种制度的弊端在哪里,阻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