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276章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276章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皇上允许土地贫瘠地方的农民迁移到水草丰美、易于耕种的地方垦殖,并把长陵的土地租给无土地的农夫。

    对于阻碍农业生产、滥用民力的官吏,皇上高举法律之剑,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四月,他下了一道诏书:“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蓄)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这道诏书以法律依据,制定严格的制度,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鉴于弃农经商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减少,朝廷及时出台禁止“以谷酤酒”政策,减少粮食的消耗;遇到旱灾、蝗灾、水灾、地震灾荒之年,粮食歉收,朝廷及时颁布全国节约用粮的诏令,严禁内郡以粟喂马,严禁用马舂米,严禁不到收获时节就把口粮吃完。减少驻京的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因为重视农业生产,米价连年下跌,社会稳定,百姓富足,积蓄日增,府库充实。

    按照汉朝制度,赀财达十万钱者,可为郎官。这样一来,有钱的人通过向官府捐献赀财成为郎官,而淳朴的百姓和正直的士人因为钱少,则往往被拒之门外。五月,为了让更多的廉直之士进入官员队伍,皇上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决定降低赀财捐官标准,由十算降为四算(汉朝时一算为127钱),下了一道至关重要的诏书:“人不患其不知(智),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无)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赀)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宦,无訾(赀)又不得宦,朕其之。訾(赀)算四得宦,亡(无)令兼士久失职,贪夫长利。”这项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汉朝为官制度,拓宽官员来源渠道,增强用人公平性,为许多正直、廉洁、饱学之士进入官员队伍创造有利条件。

    在文帝“扫除烦苛,养民恭俭”的基础上,经过皇上近十六年的悉心治理,汉王朝出现了“移风易俗,黎民淳厚;天下翕然,大安殷富”的良好局面。

第376章 为太子提前加冠() 
公元前141年10月,皇上开始感到胸部隐隐作痛,咳嗽不断,痰中带有少量咯血。皇上吩咐春陀,让他把太医请来。

    一会儿,几个经验丰富的太医来了,他们看过皇上的病后,凑到一块嘀嘀咕咕,脸色阴沉难看。皇上是个聪明人,心中立刻明白,自己的病情不轻。尽管太医开了几十副草药,说话时笑眯眯的,安慰皇上多将养身体,不久便会康复,但皇上根本不相信他们旳假话。

    恰恰在这个时期,天象告变,太阳和月亮连续五天红通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到了12月30日,正值隆冬时节,一向明亮的太阳变成令人恐怖的紫色,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倒转运行,月亮从太微垣区域穿过,更令人惊奇的是,天空中响起振聋发聩的雷声,这在当时被人们视为天地合,是大凶兆。

    联系到皇上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不论是朝廷的命官,还是民间普通的百姓,纷纷猜测议论,出现人心惶惶、群情汹汹的局面。

    面对自己的病情和奇异的天象,皇上心里也在嘀咕:“朕作为太阳之子,难道对天下苍生有所亏欠,才招来天谴吗?”他躺在病榻上,对自己十六年的功过是非进行认真回忆,一幕幕,一桩桩,历历在目,觉得自己打击豪强、削弱王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发展经济,可谓卓有成效,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黎民百姓。想到这些,他有些困惑不解,不知道上苍为何不放过他?

    正月初,为祈福禳灾,皇上针对一些特殊的罪犯群体,给予某些照顾,颁布诏书:“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规定年纪在八十岁以上的老者、八岁以下的幼童、怀孕哺乳、盲瞽和侏儒等特殊群体犯罪,被捕时不上桎梏刑具。

    紧接着,他又下了一道保护农业发展、打击侵犯农夫权利的诏书:“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赃)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再度强调农业的重要性,鼓励农夫多种树,多发展农业生产,对官员违背农时、强逼农夫采集黄金珠玉者,要按偷盗罪论处,享受两千石俸禄的高官,如果失察,要按同样的罪给予处罚,可见皇上保护、发展农业的决心和意志。

    两道诏书颁布之后,皇上的病情并没有减轻,他自知病入膏肓,回天乏力,开始安排后事。

    皇上首先想到的是皇太子刘彻能否顺利接班,因为太子当时只有十六岁,还不算成人,这哪行啊,必须提前为太子举行加冠典礼,才能保证太子将来顺利登基。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皇后,皇后热泪盈眶,不无担心地说:“为太子举行加冠典礼固然重要,可陛下的龙体能行吗?”

    皇上痛苦呻吟着,回答却毋庸置疑:“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陛下。”皇后紧握皇上的手,满面流泪。

    甲寅日,太阳从东方的山坳慢腾腾升起,一阵阵砭骨的冷风刮过长安的大街小巷。在未央宫前,大臣们把脖子缩在高衣领里,抵御冷风所带来的寒意。乐工们娴熟地奏响黄钟大吕,恢弘大气,肃穆庄重。

    在这庄严的时刻,常侍春陀搀扶皇上,缓缓走上高台,皇上尽管满脸病容,步履沉重,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好像有一把火在燃烧,站在台上稳如泰山。

    大长秋高喊一声:“太子上台。”

    太子刘彻迈着坚实的脚步,穿过充满期待的人群,来到皇上的眼前。皇上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接过宦官准备好的冠冕,双手不停地颤抖,给他戴上头,系紧细带,然后集中浑身的力量,从胸腔里发出一句令他和群臣终身难忘的话:“刘彻,自此日起,你成人了。”

    “谢父皇成全。”刘彻理解皇上的用意,心中无比激动,他看着身体孱弱的父皇,泪水像小河一样,顺着两颊涌流。

    而此时,皇上气喘吁吁,脸色变得蜡黄吓人,他试图强撑到底,但喉管里总感觉有一股带腥味的鲜血往上涌,他咽了几咽,想咽下去,终于顶不住,一张嘴,喷了出来,腿一软,整个身子失去知觉。常侍春陀大惊,喊一声:“传太医。”

    “这是怎么回事?”群臣大惊,出现一阵骚动。大长秋见状,急中生智,大声高喊:“礼毕。”

    宦官们七手八脚把皇上抬进宫,太医本来就立在皇上的身边,赶紧围上来抢救。太后、皇后、太子、长公主和嫔妃们哭喊着,围在寝宫外,一个个神色严肃,心急火燎。经过太医紧张抢救,皇上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他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人,平静地说:“朕好像做了一个梦。”

    “吓死臣等。”太医抹一把额头上冒出的汗珠,长出一口气,一颗悬在嗓眼的心落到胸膛里。

    亲人们围在皇上的身旁,看他醒过来,一个个放心了:“虚惊一场,把大家的魂儿都吓飞啦。”

    大臣们不知皇上的情况,一个个待在厢房,唉声叹气:“陛下龙体欠安,何必如此要强呢?”他们嘴上埋怨皇上,但心里明白,皇上这样做,是为了太子好,为了汉朝江山好,故而久久不肯散去,想在第一时间获得皇上的消息。一会儿,丞相卫绾、御史大夫直不疑走出来,告诉大家:“陛下病情转趋稳定,没事了。”群臣方才散去。

    通过这件事,大家心中明白,皇上撑不了多长时间。十天之后是甲子日(27日),黑沉沉的阴云笼罩未央宫,皇上接到上苍要他报到的通知,病情再度濒危。临终前,皇上握着太子刘彻的手,对他说:“死,没什么好怕的,人都有这一回,万岁,万万岁,做不到啊。朕贵为天子,人生没什么好遗憾的,只是有许多事没有做完,有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这一切,上苍不让朕做了,朕心有不甘啊,只好交给你去做。朕最担心的,是大臣们弄虚作假,逞强施暴,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刘彻满眼泪花,强忍悲痛说:“儿臣一定辨别忠奸,任用贤能,继往开来,把高祖开创的基业发扬光大。”

    “作为一国之君,不但要知人、知己,还要知机、知止”

    “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

    皇上知道太子聪颖悟彻,加上卫绾等一班忠臣辅佐,他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未来的路长着呢,由太子自己去走吧,多叮嘱无益。太子看他处于弥留状态,伏在他的耳边,轻声问:“父皇还有什么嘱咐?”

    皇上好像早有思想准备,断断续续说:“朕赏赐各诸侯王、列侯马八匹,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每户一百钱,继承父业之人每人增加爵位一级,宫女带足养家的钱各归其家,免除终身徭役,算是朕为天下人做的最后一件好事。”说完,一歪头,瞑目而逝。

    “父皇。”刘彻摸着皇上冰凉的手,痛彻心扉。

    2月癸酉(6日),阳陵终于迎来它的主人刘启,群臣追谥他为“景帝”,景乃“由义而济、耆意大虑、布义行刚”之意,虽不乏溢美,但对刘启的评价还是比较中允的。

    景帝时代宣告结束,在他的身后,汉武帝刘彻用一双巨擘翻开历史崭新的一页,以大无畏的精神,舍我其谁的胆魄,把汉朝带入一个鼎盛时代,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一稿写于2016年2月1日—2016年11月14日,2016年11月16日——2017年3月8日第三稿修改完毕)
146625 。
14662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