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196章

定居唐朝-第196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人断然道:“何用三思!秦王属僚竟敢凌我左右,不是仗着秦王声势,又是倚仗何人?此事休再劝谏。不日便是下聘之日,卿家且好好回去准备,出去罢!”

    薛朗张了张嘴,只得咽下未出口的话,行礼告退。出了皇宫,回头看看宫墙,想了想,转道便去平阳公主府里。

    到平阳公主府的时候,公主正在演武场练习弓术,没骑马,就手持弓箭,射固定靶。薛朗看看远处箭靶红心处插着的箭支,又估算一下距离,默默地接受自己是个弱鸡的事实,他是走脑力劳动路线的,不讲究武力值,淡定,淡定!

    平阳公主见薛朗来,便命人收了弓箭,走了过来:“怎地这般早便来了?应该还未到散职时辰才是。”

    薛朗道:“圣人宣召我进宫问话,完了便出来了。”

    “为昨日与尹阿鼠的事?”

    果然没瞒过平阳公主,薛朗点点头,把进宫的情况说了一下,道:“我劝圣人召三方对质,圣人拒了。都怪我嘴笨!”

    平阳公主回首,摇头道:“此事又怎能怪幼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亲与二郎有今日,罪在小人。往年我不在长安,又因担忧死劫一事,长安的暗卫多被我抽调走,即便有留下的,也奉我名蛰伏,今年回来后,京中情势,方才有深入了解。”

    薛朗点点头,表示理解。平阳公主心头压着预言的事情,精力自然放在自己这边,加上京中做主的人是她的父亲,以李渊的能力,自然不需要借重平阳公主手头的力量,且为了避嫌,也该收缩一下才是。

    平阳公主续道:“回长安后,我方知太子、齐王府上,侍奉的人多是圣人后宫嫔妃之亲戚。而秦王府上,秦王常年领兵在外,不在长安,秦王妃一个女眷,自然只能紧闭门户。”

    人与人的交情不是一天处出来的,与长安城内人事陌生的秦王与在京中太子、齐王比,自然没什么交情可言。这世间,能帮理不帮亲的人,很少。

    建成又是太子,名正言顺,看建成往日行事便知此人出手十分大方,为了内结高祖妃嫔,肯定给了妃嫔的族人许多好处。太子内结高祖妃嫔,外交高祖近臣,宫内外朝都会给他说好话,李渊又是个心软的人,太子的好话听得多了,秦王时不时的反对他一下,太子却一直顺着他,讨好他,有意无意间总会偏向太子多一些。

    而秦王,想起前些时日张婕妤闯前宫告秦王黑状的事情,薛朗叹了口气,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人是趋利性的,建成跟秦王一对比,嫔妃们更倾向谁简直问都不用问。

    平阳公主不太高兴地哼了一声,恨声道:“大兄堂堂太子,阿娘与阿耶之嫡长子,居然讨好后宫嫔妃置阿娘于何地?”

    语气间,颇为看不上太子的手段。想来平阳公主跟秦王是一样的,两人都是言行谦恭,却内心骄傲的人,他们的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父亲是圣人李渊,这天下,论尊贵,除了圣人,还有何人可比得上他们的尊贵!

    而太子,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金尊玉贵。这样的地位与出身,却采用内结嫔妃的手段,平阳公主内心对他有意见也不奇怪。

    “幼阳”

    平阳公主顿住脚步,回首若有所思的望着薛朗,道:“我这两日一直在想,我们回长安后,是否太过被动,以致被朝中局势所迷,失却先机与主动,为局势所迷?”

    被平阳公主这么一说,薛朗不禁皱眉沉思——

    从苇泽关回长安后,他行事常有束手束脚之感,归根结底,是不想掺和太子与秦王之争,不想得罪未来的太宗陛下,又不想引起太子太多的注意力,两边求全的情况下,搞得疲惫不堪。

    薛朗缓缓点头,道:“不该如此,也不需如此!”

    平阳公主嫣然一笑,伸手握住薛朗的手,手掌微微用力,安然道:“幼阳曾对我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我这两日细细一想,我们回京之后,做人低调,行事莫说高调,连低调都勉强,可说毫无作为。以你我二人之力,不该如此,也不需如此!”

    薛朗回握平阳公主的手,眉目飞扬:“没错!先前老想着有的没的,却忘了只要自身强大,又有什么可惧怕的!只要我们忠于大唐,忠于圣人,持身端正,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先前是想岔了,老纠结于不要在太子与秦王之间选边站,并且不能得罪秦王。却忘了以平阳公主的声望与地位,完全可以更加超然。

    薛朗虽不才,但也是民部右侍郎,加上外有叶卿、江临,还有留在京中大营任职的马三宝,这三个武将。他们几个在朝中都被默认出身于平阳公主门下。而平阳公主自己,虽然卸了兵权,却被圣人敕封了少府少监一职,掌管着圣人的钱财。

    不用管平阳公主以往的属下,只他们这几个人,在朝中就是一股不大不小的势力,不会引起太子忌讳,也不至于太过弱小,若是

    薛朗心中已有主意,笑看着平阳公主,问道:“竹纸和丝棉布,哪边成功了?”

    平阳公主粲然一笑,夸赞道:“好幼阳,便知道瞒不过你!”

    薛朗笑着摇头:“是建瓴你一再暗示,我才想明白的。”

    平阳公主道:“昨日,制纸作坊来报,竹纸已成!今早,织布坊也来报,丝棉布也成矣!”

第374章 共商大计() 
竟是双喜临门!

    若不是天色已晚,现在出城,等下天黑了进不了城,薛朗真想去看看。平阳公主看他表情,哪里还不明白他的心思,笑道:“两处均有样品送来,幼阳且与我去一观!”

    “好,我们快去!”

    两人兴致勃勃的去书房——

    其实兴致勃勃的是薛朗,平阳公主依旧是那般优雅从容,只是看薛朗那样子,唇边的笑便没收过。

    跟着平阳公主去她的书房,在她的书桌旁,放着数张尚未裁剪过的纸张,很大。只看颜色便知道是竹纸,在这个没有漂白剂的年代,竹纸天然的便泛黄。

    薛朗几步过去,拿起纸张看了看,送来的一共五张,可能是因为材料配比不同,每张纸的质感都不一样。

    薛朗学了十多年画,对纸十分了解,上手便知道哪种纸适合什么。哗哗把五张纸一翻,挑出一张:“这张最软,看其他纸都与这张不同,师傅们应该已经找的原因了,让他们再做软一些。”

    平阳公主不解:“这张既不能书写,也不能作画,最最无用便是它,为何还要再做软一些?”

    薛朗被问得老脸一红,对着一个如花似玉、仪态万千的美女,叫他怎么说出口这是用来做厕纸的话来呢?只能故作神秘地道:“等做出来你就知道了!”

    平阳公主挑眉,看薛朗也没说的意思,也不再追问,只叫人记下来。薛朗暗自松了口气,自从携带的卫生纸用完以后,他又舍不得用布,便买最便宜的那种纸,用的时候,淋上一点点水,使纸张变柔软。夏天还好,冬天用起来,那感觉简直酸爽得无法形容。

    剩下的四张,挑了挑,薛朗抽出一张:“建瓴你试试!”

    平阳公主点点头,暮雪立即上前接过纸张,翻出裁纸刀,快手快脚的马上就纸裁出来,纸裁出来,初雪已然磨好墨,平阳公主取过一支毛笔,略一沉吟,沾沾墨汁,开始在纸上写字——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平阳公主的字是很好的,既有女子字体特有的清秀,又不失筋骨,丰神俊秀,放到现代肯定是书法大家。

    诗前几日读书时看过,是薛道衡的诗。薛朗学画的,自然懂字,看得双眼直冒精光,忙不迭的道:“这字送我吧!写的真好!”

    平阳公主无语,初雪“噗嗤”一笑,也是这一笑,薛朗才反应过来——

    急着赏什么字,要先看纸张是否有散墨等情况,被笑得不好意思,待墨晾干,拿起来端详道:“还行,书画自然是宣纸最好,宣纸要用檀皮和稻草做才是最好的,竹子不行,这些竹纸用来平常书写和印刷却是足够了!”

    平阳公主接过来看了看,点头道:“那便按照这配方来制纸。”

    薛朗点点头,掏出自己的钢笔来,又拿了一张纸,随手写下自己的名字试了试,道:“这种纸写钢笔字也可以,挺好,就按照这个来吧!”

    平阳公主点点头,看向初雪,初雪立即记下来。选好纸,平阳公主又让人拿来丝棉布。整整给她送了三匹来,蓝的、粉红的、暗红的,俱都有花纹,染得很是好看。

    薛朗接过来看了看,伸手摸摸。平阳公主道:“混纺有你的指点,其实不难,难者在染色。要染色均匀、好看,着实难矣,好在钻研多日,终于成了!”

    薛朗点点头,染色这个问题,他也不懂,去织布坊的时候,曾有师傅问过他,对此,薛朗爱莫能助,师傅们只能自己摸索,不然,也不需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

    “幼阳觉得,哪个颜色好看?”

    平阳公主问道。薛朗看看平阳公主,又看看布匹,毫不犹豫的指向暗红色那匹:“这个好看!等端午节时,圣人宫中定会设宴,建瓴你做一身裙子穿着去,肯定惊艳,也是大大的广告,等布匹推出时,肯定好卖!”

    “咳咳咳!”

    初雪似是被口水呛到,咳嗽了好几声。平阳公主似笑非笑的望着他,看得薛朗莫名其妙,小心翼翼的问道:“我哪里说错了?”

    平阳公主睨他一眼,淡然道:“无有!挺好。”

    薛朗放心的点头,道:“我回去写个销售计划来给你,正好快到端午节了,可以搞一波促销,打开销路以后就不怕了!”

    “大善!如此便拜托幼阳。”

    “恩,尽管交给我吧!”

    说着,颇为踌躇满志的拍拍胸膛。平阳公主莞尔,竟莫名的觉得薛朗有几分可爱,倒也不再计较他的低情商和没情趣。

    略作沉吟后,平阳公主突然道:“幼阳,可否写上一本算学书?”

    “唔?”

    薛朗愣了愣,指指自己鼻子,不太确定的问道:“我写?”

    平阳公主点头:“正是!”

    薛朗略显迟疑,不太自信。这些时日,自从穿越后,闲暇之时常常读书,平阳公主也常找书给他送去,知他精通算学,便寻了算学十经给他送去。

    唐朝国子监设有算学科,学的便是算学十经。算学十经包括最早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经、缉古算经、缀术十本。

    算学十经对数学、几何的研究已经颇为高深,领衔着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地方许多时间,里面涉及到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数、方程等计算方式,所涉及的概念和数学名称也一直沿用到后世。

    薛朗又不是专门学数学的,学习的程度自己估摸一下,也就跟算学十经差不多,总不能去写微积分什么的,那个他只是略通皮毛,并不精通。自己都学不明白,去写书算不算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薛朗没有自信!

    待他把这些顾虑说出来后,平阳公主却嗔道:“糊涂!幼阳往日颇有远见,为何在此事上却如此短视?”

    难道写本算学书,还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不成?

    薛朗表示脑回路不同,完全想不明白,干脆的拱手:“请殿下指点!”

第375章 著书立传() 
“著书立传,名垂青史!”

    平阳公主说得淡定,神情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薛朗先前是没想到,被平阳公主这么一点,倒是明白了,不过,更加的没自信了,迟疑的问:“可是,历朝历代对算学都不算重视吧?相比起经学类的,算学只是细枝末节,那个写本算学书就算著书立传,就能名垂青史了?”

    薛朗觉得无法相信。

    平阳公主轻笑一声,也不知心里怎么想的,竟然伸手摸了摸他脸,道:“别的算学书或引不起重视,但,我欲让你写的,乃是用作启蒙之用的。”

    薛朗眼睛一亮:“写启蒙书籍?”

    平阳公主点点头,道:“你所用的那个阿拉伯数字,易于书写,易于计算,这便是最大的优势,用来启蒙可谓最佳。历朝历代,高深的算学书,已有数本,历朝历代,除了算学科之学生,很少有人钻研。然可用作启蒙者,几乎没有。幼阳写一本,恰好可填补这项空白。再者,我朝初立,在初立国本便能写出一本可传承千年之著作,于圣人文治武功上,岂不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平阳公主笑看着薛朗,眼中带着深意。这下,薛朗也转过来弯儿来了!该怎么说呢?这是政治素养,眼界、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