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帝王 >

第352章

极品帝王-第352章

小说: 极品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老妇人所言,这百余人将全部要上战场,进击燕国。

    且不论事情成败,这百余人势必会有人惨死战场,白家将会出现很多孤儿寡母。

    赵帆闻言,深深被白老夫人及白氏子弟行为感动,倘若在场之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赵国纵然身处国难,面对燕国有何惧哉?

    “白老夫人大义,我等岂有不效仿之力,我捐粮!”

    “我捐钱,砸锅卖铁,也必须支持李将军征战燕国”

    。。。。。。。

    白老夫人举动,很快引起众人效仿,连白家这样的大世家。都慷慨解囊,倘若他们不捐,简直猪狗不如。

    当然,在场之人,并非人人受到白老夫人举动都慷慨捐助。

    且不管白老夫人捐多少,在场百姓捐多少,赵国处于燕国四面围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情。

    有些有危机意识的人,宁愿被人骂,也不想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子,当然,这些人目前来看,属于少数。

    不肖半刻,许多人纷纷响应,四面百姓,也纷纷围上来,瞧见白老夫人义举,当场慷慨解囊,喜称赵国有救了。

    赵帆被围在人群中央,他感觉到肩头重担越发沉重,倘若李牧不能击败燕国,倘若燕军杀入赵国。。。

    不,赵帆不敢想象,直言否定了脑海中产生的想法。

    赵国肯定胜,肯定,赵帆握着拳头,暗暗给鼓励自己。

    稍稍抬起头,望向四面热血百姓道:“乡亲们,百姓们,今天大家义举,朕没齿难忘,有了大家支持,李将军在前线将会有充足粮响,将不必惧怕燕军,即使燕国进军赵国,也会陷入我大赵子民的汪洋大海中,倘若人人拿起武器,倘若人人保家卫国,赵国必胜,必胜。”

    赵帆越说越动情,忍不住高举手臂高呼起来。

    “赵国必胜,必胜!”

    “赵国必胜,必胜!”

    受到感染的群臣与百姓,也高举手臂,高呼起来,一时间声音震天动地,响彻邯郸城上空。

    。。。。。。

    邯郸宫内,赵帆性质昂扬,斜躺在软榻中,嘴角露出笑意,自从前往梁国会盟至今,他还没有像今日这般愉悦高兴过。

    今日,邯郸城数千百姓支持,经过赵穆与各部官员统计,捐募的粮食有上万石,捐募的银两更多,特别白氏捐出的数百万银两,只需购买粮食军械,完全足够支撑赵国与燕国征战半年时间了。

    李牧一旦破开黑旗关,粮响军械之事,多半将无需赵国支持了。

    想想赵帆就觉得开心,仿佛看到赵国振兴希望,仿佛看到燕军进入赵国,陷入赵国泥潭中似的。

    兴高采烈的像柳玄远道:“柳爱卿,你当真乃神人也,今日之事,若没有你出谋划策,朝堂怕是难以收到百姓这么多资助?”

    柳灼崖微微摇头,回应道:“皇上,与百姓捐粮捐钱相比,今日皇上所作所为,更让百姓看到皇上雄心,极其百姓热血,这才是重中之重。”

    今日之事,不论百姓中提出捐钱捐粮,或者白老夫人出现在广场,白氏捐出不菲巨资,皆是柳灼崖提前派人扮作。

    唯有白氏家族子弟,身着素衣,全部亲赴战场,着实超出了柳灼崖计划,依照他的猜想,白老夫人答应捐钱,却断然没有想到白氏子弟亲赴战场。

    唏嘘之余,对白老夫人所作所为,发自内心的敬佩。

    倘若赵国有这般仁人志士,赵国何愁不振兴,何惧燕国兵峰。

    只是,柳灼崖瞧见赵帆神色,神色中微微不悦,赵国百姓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赵帆依旧没有降低三餐档次,依然胡吃海喝。

    非但没有节俭之意,相反,偶尔会提出特殊食材,做出奇珍异品。

    长此以往,倘若事情传出宫外,势必引起百姓反感,再想让百姓出钱,捐粮,将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柳灼崖深吸口气,拱手向赵帆道:“皇上,百姓钱粮来之不易,今日支持百姓者,多信任或对皇上抱有雄心,末将建议,为不让百姓寒心,微臣以为皇上该为天下做表率,争取天下明心。”

    柳灼崖言语非常委婉,希望赵帆能够听进去,毕竟,当前赵国处境不妙,百姓投入极大心血,千万不可让百姓寒心。

    毕竟,齐聚民心很难,得罪民心却很容易,倘若失去百姓,赵国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赵帆闻言,问道:“恩,朕懂你的意思了,你不说,当前朕确实忘了。”

    这时,柳灼崖继续道:“当前民心开始向朝堂靠拢,微臣建议,皇上颁布罪己书,这样更容易吸引民心,百姓与朝堂齐心,更容易取得百姓信任。”

    得民心者得天下,当前赵国状况必须齐心合力,断然不能出现半点披露。

    但是,他只提出建议,赵帆能不能答应,他不敢确定。

    必定罪己书,将意味着赵帆对自己过往得失认错,这需要极大毅力和勇气,而赵帆作为皇上,向天下人认错,更需要大毅力,大勇气。

    闻言,赵帆果真面色变得低沉起来,罪己书,柳灼崖想让他在天下百姓面前难堪吗?

    罪己书一书,赵国百姓岂会有人再支持他。

    直言道:“柳大人,此事,无需再提起!”

    柳灼崖暗暗关注赵帆神色,加之听到赵帆言语,意识到赵帆为面子,决定不会在认错。

    尽管他觉得这件事情会给赵国带来巨大利益,奈何赵帆不答应,即使事情再好,他提出来也是浪费口舌。

    内心窘迫,不免对赵帆失望,赵国崛起,百姓民心,竟然抵不过赵帆面子,世上简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第504章 拒绝罪己书() 
宫殿内,君臣两人争执,双方沉默许久,柳灼崖决定且不论赵帆心思几何,且不论是否顾及颜面,作为赵国臣子,他有必要再提醒赵帆,为赵帆讲清楚罪己书的好处。

    倘若今天不向赵帆讲清楚,赵国或许会失去一次聚齐民心的大好机会,来日,赵国极有可能有灭国之祸。

    他作为赵国臣子,沦落敌国阶下囚,将是件非常可耻的事情!

    稍稍整理思绪,柳灼崖拱手向赵帆道:“皇上切莫动怒,且听微臣一言,罪己书表面看,是皇上向赵国百姓认错,实则乃争取民心的大好机会。今日皇上举动,引起邯郸城百姓支持,倘若皇上趁热打铁,写下罪己书,昭告天下,更能显示皇上诚心,亦更会赢得赵国百姓尊重。

    此举皇上非但不会失去面子,相反,百姓看到皇上真诚,会更清楚皇上为人,配合白老夫人今日举动,赵国百姓势必会与朝堂共进退。”

    察觉赵帆没有急于打断自己言语,柳灼崖说完缓口气,继续道:“若能发动赵国百姓,那时,全民抗击燕国,即使朝中不派出军队,燕军进入赵国,也会自发阻击燕军,此乃百利而无一害之事。”

    不顾赵帆警告,柳灼崖再次进言,他内心做好充足准备,倘若赵帆不接受,他会直接离赵帆而去,不再为赵国效力。

    因为,这个国家让他看不到希望!

    闻言,赵帆从软榻上起来,来到柳灼崖面前,来回打量着柳灼崖。

    忽然,暴跳如雷的道:“柳灼崖,你过分了,不要以为朕信任你,依仗你,你就敢口无遮拦,罪己书,朕若下罪己书,岂不是向赵国百姓证明朕无能吗,那时,赵国百姓怎么看,天下人怎么看,你将朕置于何地?”

    柳灼崖闻言,心中暗笑,笑自己有眼无珠,早该离开赵帆另寻名主,却依然心存幻想。

    抬头望了眼赵帆,拱手道:“微臣提出建议,忽视皇上威严,微臣该死!”

    “行了,行了,别啰嗦了!”赵帆厌烦的摆摆手,今日心情愉快不与柳灼崖计较。

    若在往常,柳灼崖提出这个建议,他断然不会轻易饶过柳灼崖,不过,今日柳灼崖建议,让他得到巨资和粮响。此时,柳灼崖言之不恭,也情有可原。

    柳灼崖悻悻离开,走出大殿与进宫汇报事情的招募相遇,柳灼崖瞥了眼赵穆,却未曾与对方打招呼,急匆匆向宫外走去。

    赵穆进宫,向赵帆汇报事情后,赵帆怒意未消,道:“六叔,柳灼崖越来越过分了,不久前,竟提议让朕下罪己书,向赵国百姓认罪,你说,他是不是疯了?”

    赵穆不清楚事情缘由,只觉得先前与柳灼崖相遇,对方神情极其古怪,似乎急事。

    当前听到赵帆言语,大概猜出柳灼崖意图,忍不住问道:“皇上非但没有答应柳大人提议,或许怒骂了柳大人,对吗?”

    赵帆点点头,怒道:“柳灼崖在自找没趣,朕不骂他,难以消除朕心中怒火。”

    言语之中,赵帆充满得意之色。

    赵穆愤恨的拍了下大腿,道:“皇上,你糊涂啊,柳大人建议,皆为赵国考虑,皇上怎么能拒绝呢?”

    “可是。。。"赵帆正欲解释,赵穆道:“没有什么可是了,皇上,微臣这便派人召来柳大人,此事再与皇上细谈。”

    赵穆迅速走出大殿,派侍卫将柳灼崖抓回来,罪己书之事,赵穆俨然看到其中好处。

    罪己书一出,赵国百姓归心。

    赵帆威望将会达到空前高度,对赵国接下来发展,将有十足好处。

    然而,不久,侍卫返回,向赵穆道:“六王爷,据城门侍卫汇报,柳大人不久前快马出东门,向东而去。”

    向东而去?赵穆闻言瞬时疑惑了,向侍卫摆摆手,示意对方下去,心中嘀咕,柳灼崖向东而去,为何?

    当他走进大殿,瞧见赵帆斜躺在软榻上,半眯双眼假寐,顿时,心中豁然开朗。

    烂泥扶不上墙,或许,就说赵帆这种人吧。

    赵柯之死,简直把赵国推向了绝境!

    赵穆心中暗叹,他乃三朝老臣,从没有见过国家危难时,作为帝国之君,有心思休息。

    难怪柳灼崖会弃赵国而去,倘若他不是赵国王爷,遭遇赵帆这等昏君,也早已弃他而去,免得将来变成亡国之臣。

    没有再看赵帆一眼,赵穆转身离开皇宫。

    心思惆怅,暗想,当此赵国危难之际,想来需要一位手段强势,有勇有谋的君王吧。

    。。。。。

    十日后,恒邦昌由睢阳城抵达燕军在塞外军营,与林枫会晤后,前往黑旗关。

    离开睢阳城前,他不清楚为何被突然调往黑旗关,这般远距离调遣,除非发生极大的事情。

    与林枫会晤,获悉被派遣至黑旗关,将要阻击赵国名将,恒邦昌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揪心了。

    李牧乃赵国名将,他却毫无名气,让他阻挡李牧,初闻,他着实没有信心。

    即使有黑旗关天险,心中也没有多少把握。

    然而,诸将之中,皇上千里迢迢将他从睢阳城调集回来,亲自指挥黑旗关十万燕军,阻击李牧。

    倘若他在皇上面前说不,不仅皇上寒心,他怕也是没有出头之日。

    何况,第一次黑旗关守卫战,相对其他地方,他亲自在前线战斗过,说起来,对黑旗关是非常了解。

    担心失败,只是突然获悉对手为李牧,不曾适应而已,倘若为其他敌国将领,他会丝毫不惧。

    向林枫立下军令状后,恒邦昌离开燕军大营,悄无声息潜入黑旗关中了。

    当前李牧率军尚未抵达,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毕竟,黑旗关乃燕国第一道屏障,倘若黑旗关失守,接下来,白马关与狼关很难阻击赵军。

    与此同时,林枫叮嘱恒邦昌后,率军也向赵国进发了。

    这次,赵国与燕国之战,黑旗关乃重中之重,但是,侵略赵国,夺取赵国领土,削弱赵国力量,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第505章 自求多福() 
赵国派出名将李牧,率领二十万虎贲前往黑旗关,按照柳灼崖计划,把边塞接近塞外地宁武关,与镇远关打造的固若金汤。

    两座城关距离不算太远,相隔之地多为山地丘陵,地势险要,不利于行军。然而,两地北方塞外之处,满是宽阔平坦之地,适合骑兵作战,

    赵军在两关中囤积不少重兵不说,百姓捐赠的钱粮,也开始源源不断送往这里,再周转运往李牧大营。

    从而支持李牧进军黑旗关,所以,确切得说,两关成为赵军后方大营,失去两关,李牧率领的虎贲军,将会完全被架空,失去粮草与军械支持。

    所以,镇远关与宁武关,对准备夺取燕国黑旗关的虎贲军。或者,准备南下闯进赵国的燕军来说,均有非常重要意义。

    然而,赵国最先出现问题,且引起朝堂惊慌的,非塞北两关,而是接近邯郸城的青阳郡。

    柳灼崖离去后,赵国朝堂失去肱骨之臣,赵穆空有外交才能,却缺乏军事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