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千古第一相 >

第21章

千古第一相-第21章

小说: 千古第一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样,紧张吗?”

    坐在去往考场的马车上时,月半问容文清,容文清还有些没缓过劲来,整个人都呆愣愣的。

    “啊?”

    月半不怀好意的笑笑,这些日子容文清的疯狂是它一手促成,要不是它将外挂开到最大,容文清也不会创下日读百书的超疯狂记录!

    “会试一过,你就正式踏入穆朝的官场了,这一去,可就再也清闲不了。”月半语调沧桑的说着,摇头晃脑的样子配上它圆滚滚的脑袋,说不出的好笑。

    容文清也被它逗笑,算是彻底从浩瀚的书海挣脱。

    “为什么要紧张,这不正是你我梦寐以求吗?”容文清掀起马车的小窗帘向外看去,街道上行人举止从容,脸上满是对现有生活满意的笑容。“为了活下去,也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踏入官场,不得清闲,是梦寐以求。”

    这个国家应该永远繁荣昌盛,它不应该变得满目疮痍哀嚎遍地,所以,要去努力保护它。

    会试的过程与院试基本雷同,除了记诵上选题更加广泛,得满分的几率更小外,只射箭一项比较难。

    会试的射箭一项不光要求射靶子,还要求骑马射移动靶,难度比之院试翻了好几倍,即便是容文清,过的也很是勉强。

    没办法,容文清的动态视力是死**,还好她曾经多次打猎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不然就算有月半开挂,容文清也会跪!

    除此之外,毫无难度。

    说实话,容文清很不满。

    院试至少还有个含有重要信息的策论题目,到了更加宏大,吸引目光更多的会试上,一切却都是中规中矩。

    简直令人乏味。

    容文清明白,这是为了不出乱子,只求稳而不求突出,是这片土地上盛行的中庸之道。

    容文清更明白,真正的考题,并不是这些纸上的知识,而是在那凌霄大殿之上,在皇帝的面前。

    进士共会选中五十位,在全国上万考生中,只录取其中五十,这种录取率简直丧心病狂!很多考生明知道自己没有希望,也还是会来皇都一趟,因为,会试期间,正是刷名望的好时机。

    这五十位进士中,必有容文清的一席之地。

    年前容文清同苏柏霖的文比,以容文清全面获胜结束,容文清将供人的皇都第一才子苏柏霖踩在脚下碾压不说,还力抗应天学府多位学子,即便是徐然与苏柏霖联手都无法战胜她,这让她的声望一路飙升。

    年后院试诗集的发售,让容文清声望攀至顶峰。

    一首水调歌头将中秋写尽,引得全国文人追捧,秦楼楚馆更是日日奏唱此曲,多个名。妓扬言,若容文清是男子,便是倒贴她们也愿与之共度**。

    这样的声望之下,若考官不将容文清列入进士名列,定然会引起公愤。

    文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群体,他们骄傲,可也疯狂。

    现在他们正拜服与容文清的文采之下,谁出来唱反调,谁就会被群起而攻之。这样的热情没有减退前,不会有人敢碰容文清的虎须。

    会试三天,三月一日揭榜。

    会试的进士揭榜并不会唱名,也不会有人将红榜贴出,因为众进士还要去凌霄大殿,在皇帝面前,做一道题。

    一道,真正展现水平的题。

    三月一日辰时,也就是早上七点,各个学子家的大门就敞开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宫中会有太监捧着圣旨下访。

    五十个总礼太监分成五十路,去往五十个进士家中,为今年的新晋进士宣读圣旨,并请他们入宫。

    容府的大门,也在这个时候打开,总礼太监踩着点踏进容府大门。

    这位姓王的太监看上去很是和气,肤色白皙又有些富态,笑起来就和白面团子一样,很是讨喜。

    宣读完皇帝的圣旨,王太监冲躬身接旨的容文清说道:“恭喜容大人得到进士之位,长公主殿下让杂家代问一句,可用过早膳?”

    容文清一愣,而后笑笑,“臣已用过,真是多谢王总礼带来一个好消息。”

    说着,容文清将一个红包双手递给王太监。

    王太监欣然收下,这红包他一捏,便知道分量不轻。

    传闻果然没错,长公主与容文清之间交情甚笃,那玉华台也果真是容文清所开。

    不然,仅凭容文清一个孤身一人的乡野丫头,哪儿来的这偌大宅邸,和这般丰厚的红包。

    为总礼太监包红包是习俗,便是其中只放一个铜板,也是必须的,这是为了将喜气散出,与其同乐。

    当然,能得到进士的读书人,没有一个是家中贫穷。没有足够的财力,寻不到足够的诗书经文,记诵就过不去。

    凌霄大殿是皇帝每日上朝听政的地方,出乎意料的小。

    其实也不算小,至少比能包容千人的玉华台还大,只能说容文清太期待,所以才会觉得有些失望。

    凌霄大殿距现世三千年历史,三千年里,这片大地发生了太多事,曾经无比辉煌璀璨的皇都,也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更不要说历史上记载‘恢宏浩大,金碧辉煌’的凌霄大殿。

    说实话,凌霄大殿比后世许多宫殿都要大气,离现代最近的朝代,还保有当时皇帝听政的大殿,容文清也曾经去参观过。

    那满墙的金子,要不是有保安看着,容文清都想刮下一层!

    比之后世极具暴发户气息的大殿,凌霄大殿要低调许多,墙壁贴着一层看上去极其光滑的暗色砖,比现代的各类装饰都要好看!那上面还用金银粉勾勒着各种象征祥和的图案,最显眼的是两条盘旋大殿中的龙。

    这个民族,天生就爱这腾云驾雾的生物。

    两条龙盘旋而上,双龙龙头相接之处应是有龙珠,而那个位置,则安放了一个龙椅。

    当今穆朝,甚至世界最尊贵的人,就端坐在龙椅之上。

    五十个进士随着太监的唱名声一一入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容文清被王太监特意放在最后一个唱名。

    可能是因为,压轴?

    这些进士多为士族,虽然见到皇帝都很激动,但是良好的家教让他们看上去很是淡定,唯有额角不停渗出的汗渍,与那略为泛红的脸颊,显示着他们心中的激动。

    “新晋进士,容文清,进殿见驾!!”唱名的王太监声音非常洪亮,也很厚实,一点儿也没有容文清在各个影视剧里听到的那种尖嗓音。

    整整衣袖,容文清淡定的迈着步伐,走进大殿。

    入大殿门,容文清第一眼看见的,并不是坐在龙椅上,威严凛凛的皇帝。而是站在皇帝左手边,面带笑意的穆鸿珏。

    今日的穆鸿珏穿着辅国公主的定制朝服,底色是穆国特有的青色,接近深蓝。蓝色是一种很衬人肤色的颜色,穆鸿珏穿着这一身,看上去整个人都白的发亮。

    每天都那么漂亮。

    容文清暗暗弯眉,走到殿中,低头躬身行礼。

    “臣容文清,拜见陛下,陛下千秋,穆国千秋。”

    文成帝看着站在殿下的容文清,现在的女子真是不得了,他女儿是,这个容文清也是。

    “哈哈哈!平身!玉儿一直在我跟前提起你,说你才华绝艳,是当代奇才。你的策论和诗词我都看过,确实很有天分。”文成帝对于人才总会多说很多话,他喜爱这个国家,也喜爱这些象征着国家未来的年轻人。“当初,我为你批下宰相之才的批语,希望,你不要辜负这四个字,成为我穆国真正的栋梁!”

    “臣定不负皇恩,愿为我穆国之将来,奉上所有!”容文清赶紧表态,她这话说的七分真,三分假。

    不负皇恩是她一定会当上宰相,但是,容文清自认还没有高尚到为国家奉献所有。

    她可以为国家奉献生命,灵魂,这个国家也值得容文清为之付出。可是付出所有,她就做不到了。

    人都有私心,容文清也有,有些东西,不能付出!

    文成帝对于容文清的回答很是满意,他连连点头,最后笑了几声。

    “哈哈哈!我穆朝少年若都有为国奉献之心,何愁不兴?”

    其余进士连忙低头,齐声说道:“臣等定不负皇恩,愿为我穆国之将来,奉上所有。”

    拍马屁是官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也是官场中最基础的技能。若不能拍好领导的马屁,就等着领导给你穿小鞋吧。

    现代如此,古代也是如此。

    拍马屁最强王者容文清淡定的坐在考桌前,淡定的等待总礼太监分发试卷。

第29章 三道策论() 
随着凌霄大殿外大钟的敲响,容文清拿到了此次殿试的考卷。

    上面只有三个大部分,不考记诵,不考诗词,只考三个策论。

    这三个策论的题目极其刁钻,很多学子在看到第一行字的时候,冷汗就浸透了后背衣衫。

    第一道策论为“士族壮大,虽有英才不断涌现,可贪婪之辈,忘本之人也不断出现,依仗其家世为非作歹,鱼肉乡里,对此,尔等有何看法?”

    第二道策论为“黄河之水年年泛滥,朝廷每年播下巨款修筑堤坝,可堤坝却年年溃败于水中蛟龙身下,对此,尔等有何看法?”

    第三道策论为“立太子一事,尔等有何看法?”

    这哪里是一张试卷,这分明是一张催命符啊!

    三道题看下来,很多学子直接冷汗直流,笔都拿不稳,一个劲儿的发颤。

    容文清抬眼向前看,正好撞上穆鸿珏的眼睛。

    穆鸿珏眼中满是笑意,显然对于底下学子们狼狈的反应,感到十分好笑。由此可以看出,今年殿试题目道道都像送命题的原因,就在她身上。

    穆鸿珏这么做,皇帝肯定是支持的,所以猜透穆鸿珏的心思,就等于猜透皇帝的心思。

    容文清低头沉吟。穆鸿珏此番是何用意呢?第一道题,是她在向士族施压,只要顺着压制士族的方向写,她和皇帝都会满意。

    第二道题的内容很明确,朝廷年年拨款修筑堤坝,可每年黄河上蛟龙成型时,堤坝都会跟纸糊一般不堪一击。题目中着重提出年年播下巨款,这说明,皇帝对于这些巨款有没有用到实处很关心。

    甚至可以说,皇帝怀疑底下的官员有巨贪,并没有将钱用在修筑堤坝上。

    皇帝有这个疑心,容文清只要顺着皇帝的疑心写,就可以让他满意。

    最要命的,是第三题。

    对于立太子一事,有什么看法。

    前太子薨世距现在仅一年,虽然前太子是病逝,无功劳在身,可他毕竟也曾是得到天下文人认可的有仁德之范的皇储。

    在皇帝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前太子才死一年就被自己弟弟顶了位置,这件事太急,情理上有点儿说不过去。

    最主要的是,穆鸿珏身为前太子亲妹,当今皇室唯一嫡系出身的皇子,她的身份实在太高贵,二皇子虽然是她哥哥,可二皇子到底是庶出。在推崇嫡系出身的穆朝,立二皇子为太子,越过穆鸿珏,这个举动,有点儿荒谬。

    还有皇帝的态度也很暧昧不明,二皇子都是太子了,皇帝竟然不册立他生母为皇后,以使二皇子变为嫡出,而是册立个皇贵妃,虽说皇贵妃位同副后,可那也还是个妾啊!

    皇帝隔日下发的,册封穆鸿珏为辅国长公主的圣旨,更是让局面变得模糊不清。

    定国的称号与太子同位,辅国是仅次于定国的称号,也就说,穆鸿珏现在的地位,仅次于太子。

    皇帝出这道题,到底是想得到一个赞同的答案,还是反对的?

    写完前两道策论后,容文清面对最后一道犯了难。

    穆鸿珏扫一眼五十个学子的答题情况,半数学子,是选择从最后一道题作起。

    他们认为那道题最为简单,立太子有什么想法?虽然看上去很不好答,可仔细想想,这题简直是个送分题嘛。

    称赞一下二皇子的性格多么好,为人多么赞,然后说一下皇帝立太子的做法是多么英明,这题就做完了,如果写的文笔好一些,把皇帝夸高兴,把太子夸高兴,他们不就可以一步登天了吗?

    只能说这些学子,真是读书读坏了脑子。

    穆鸿珏暗暗摇头,躬身与坐在龙椅上很是无聊的文成帝说道:“父皇,此次殿试,您和二皇兄,怕是要被人夸出一朵花来。”

    文成帝愣了一下,没明白穆鸿珏这话的意思,“玉儿何出此言?”

    “这最后一道题,可是是展现文采的好机会。”穆鸿珏笑的俏皮,这时的她才有几分十七岁少女的模样。“父皇设下此题,不就是为了让学子们好好夸赞您和二皇兄一番?”

    文成帝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随后他哭笑不得的摇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