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少年高官 >

第711章

少年高官-第711章

小说: 少年高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格比其他厂商的价格更低、超市获得的利润更大。

    郭拙诚的行为几乎比zfu,全身充满正义。

    为超市供货的商人对天华集团又爱又恨。这些人每次看见牟小牛,几乎没有不抱怨天华集团不尽人情、要求太严的,有的甚至还威胁将不再向天华集团供货。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牟小牛从超市这个领域领略了郭拙诚坚持原则的好处,现在老百姓基本都只认可超市出来的产品才是最好的产品,才是信得过的产品,口碑极好,虽然现在经济效益还没有呈现井喷的局面,但前景肯定是光明的,这也是牟小牛不敢坚持自己意见的一个原因。

    牟小牛对郭拙诚的不认同还表现在郭拙诚对龙江省、内蒙省的扶持上。现在郭拙诚更是不计成本在这两个地区扩展业务,几乎是在贴钱来提升那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繁荣那里的经济。

    牟小牛很担心天华集团这两个省的边境地区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对于赢利前景,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他只能尽他的能力将东北的大米、木材、苹果,内蒙的牛肉、羊肉、药材大批运往内地,用差价来获利,用获利来冲减一部分损失。

    毫无疑问,这次包销化工产品也是郭拙诚独自拍板,事先没有与他进行深入探讨,牟小牛是又一次被动接受。

    在牟小牛想来这次包销的风险更大,虽然天华集团在两年后能建立起更完善的物流网络,能够把化工产品通过火车、汽车、轮船运往国内各个地方、运往各个化工企业,但天华公司只能保证将这些产品运往各地,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全部销售出去。

    万一没有人买,那天华集团不就毁了?现在的牟小牛可谓忧心忡忡。

    与牟小牛的患得患失不同,玛德莱娜公主此时的心情可以用欢天喜地来形容,这不但是因为她很自豪能帮郭拙诚的忙,更是因为她相信这次诚信投资银行能大赚一笔。

    担保费用为担保金额的百分之四到五,看似这个比率不大,但基数惊人啊。只要现在花费一点点心思签一个合同,今后就可以在家里坐收巨款,多美啊?

    这个化工基地有四五家企业,一旦他们都甩开膀子干,年产值三四百亿美元肯定不在话下,那诚信投资银行的收益也就至少在二十亿美元左右,而且一收就是十二年,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一个化工基地能收到二十亿美元的收益,那么船舶基地呢?还有钢铁基地,加起来不就五六十亿美元了?

    玛德莱娜公主越想越高兴,看向郭拙诚的目光里全是如水的柔情。

    因为掌控iic公司、掌控诚信投资银行,特别是这两个企业效益极佳,在经济界、金融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玛德莱娜公主的名气也随之水涨船高,她在家族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随之攀升。

    以前人们敬重她是因为她的公主身份,现在人们敬重她是因为她掌控的公司,是她的能力,这让她更高兴。

    至于这次担保具有多大的风险,会不会导致诚信投资银行亏损巨大,她一点也不担心。她深信按照郭拙诚的话做从来不会错,其实就算真的亏损了,甚至诚信投资银行破产了,又如何,反正这个银行的成本早已经收回,短短几年赚回来的银行在短时间内毁掉,也不是不可接受,只要他高兴就好。

    (感谢各位的订阅支持)(未完待续。)

第1067章 再次受命进京() 
对于这次包销存在的风险,郭拙诚知道完全为零根本不存在任何风险。

    现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1979年开始的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还没有完全消除,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出现了zfu预算赤字,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

    因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美国处在经济危机的高压下,因而经济学家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很不看好。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与会投资商很高兴有人包销他们的产品、心里又担心这是郭拙诚设置陷阱的原因。

    但重生而来的郭拙诚却知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穷怕了的中国老百姓购买力将会激增,在1984年到1hao,只要是商店里的商品,无论质量好坏、价格高低都会有人抢回家囤积起来,有人甚至将食盐成吨地拖回家。。。

    即使在1985年美国逼迫ri本签署了广场协议,ri本的经济进入萧条期,欧美国家也一样经济不景气,但也没有阻止中国老百姓的抢购动作,购买力突然爆发的顾客们将货架上的商品一扫而光,货架常常空空如也。

    化工基地引进的化工企业主要用来生产乙烯,而乙烯是生产其他产品的原材料,用途极其广泛,可以大量运用到民用商品上。

    国内消化乙烯和乙烯下游产品的能力远远超过任何人的想象,不说一个基地,就是再多两个基地。其产品也能被吞噬干干净净。如果不是担心国际化工巨头占领中国市场。如果不是为了扶植中国本地企业。郭拙诚真想多引进几家外商独资企业,多建设几个化工基地。

    他提出包销计划在别人看来风险巨大,实际是不费吹灰之力,而且纯粹的包销也有不少的利润空间。

    别人还不知道的是,郭拙诚还真有点舍不得将乙烯和用乙烯制造出来的这些产品放在国内销售,将宝贵的乙烯用来制造民品。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好的用途,那就是将这些产品出口到即将解体的苏联、出口到取代苏联的俄罗斯。

    那时候比中国更穷的苏联、俄罗斯才是一个真正的无底洞,真是有多少商品他们就能吞噬多少商品。在大量赚钱他们利润的同时,他们还会十分地感激你。

    根据苏联解体的时间,根据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根据前世俄罗斯糟糕的经济情况和对商品的渴求,郭拙诚拥有近二十年的包销黄金期,他之所以只包销十二年,是因为他不想承担任何风险,担心苏联因为中国比前世发展更快、国力更强而提前解体,担心苏联提前解体后出现一些自己不知道、无法把握的因素出现。

    除了担心苏联提前解体外,他还担心如果将包销时间扩大会导致外商的怀疑。导致外商进行过度地猜测和解读,那样的话很可能弄巧成拙。

    可以说。包销十二年是郭拙诚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在z准备调他到琼海行政公署时就开始思考好的,经过了反复论证和权衡,最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期限是最稳妥、风险最小、利润最高、对中国的好处最多的期限,还可以从容应变可能发生的意外。

    ……

    因为有了经济实力雄厚的世界著名银行担保天华集团的包销行动,这些前来琼海岛考察投资环境的化工企业自然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快他们就开始了明里或暗地里的竞争,动作一下迅速起来,都想在这里开设一个稳赚不赔的分厂、分部和子公司。

    除了想赚钱之外,这些企业的老总都接受了最高首长在访问美国时的邀请共进晚餐,也得到他们国内zfu的鼓励和支持,在多方面促进下,他们才争先恐后地要求投资。

    剩下的事情郭拙诚没有再管,他将化工基地的投资谈判交给了褚绪基。

    当化工基地在如火如荼进行谈判的时候,相关消息也透露给船舶基地和钢铁基地,虽然钢铁基地的设置地点不在琼海岛,但郭拙诚还是将其当着了自己的工作,和雷州半岛的领导一起进行招商引资,而且他还是主将,雷州半岛的领导只是配合他。虽然雷州半岛的领导不断适应郭拙诚等但,但这些领导因为时代的制约还是很难跟得上他们,甚至连发言什么的都是要来一套新八股,什么在这个领导下,在那个鼓舞下,给人一起死板的印象。

    天华集团、诚信投资银行不但给化工基地承诺包销和提供担保,也给船舶基地、钢铁基地提供包销和担保。

    实际上,这两个基地的包销和担保对天华集团和诚信投资银行来说只有一份责任而有两份收入,因为钢铁基地本身就为船舶基地提供钢材的,只要包销了船舶基地的船舶,就相应地包销了钢铁基地的钢材,即使有多余的钢材也能被迅速消化掉,因为中国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可谓是一个无底洞。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对钢材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按照原来的历史,中国从1984年开始就因为国内产量不足而迎来了第一轮钢材进口的高峰年进口量连续超过1000万吨,1985年的进口量更是高达万吨,为同年钢铁产量4679万吨的42。

    而这一世因为军工发展的需要,钢材的需求量更大,虽然中国也为此增加了一些钢厂,但还是没有减少钢材的进口数量,进口数量反而比前世有所增加。

    目前1983年中国的年钢产量是4800万,提前两年超过了前世1985年的4679万吨产量,但是这个数量与前世2005年的3。49亿吨、2011年的6。95亿吨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在2011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提高至45。5!

    所以郭拙诚甚至想将包销期更长一些,最好是订在十五年甚至二十年,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促进中国钢铁质量的提高。

    中国在前世是一个钢铁大国,但不是一个钢铁强国,中国的钢铁质量不高,很多高端钢材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郭拙诚准备包销的就是国内欠缺的或者暂时无法生产的高端钢材,并非包销那些普通钢铁厂能生产的普通钢铁。

    此外包销钢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价格优势,虽然说价格随行就市,但在具体谈判的时候还是有一个时间差,也有一个平均价格可以利用的问题,可以利用提前一年的价格差,因为郭拙诚不可能用国际最高价格来包销。

    而前世的时候因为西方国家的歧视与打压,其价格都是最高价格或接近最高价格,加上运送费用等等,中国的付出是巨大的。而通过郭拙诚这种方式,中国不但能获得大批量的高端钢铁,还能在价格上少吃亏、不吃亏甚至赚便宜。

    郭拙诚之所以能够左右逢源,在赚钱的同时让其他人感激,自然得益于他的“先知先觉”,他的重生作弊器。

    等到三大基地都进入具体谈判的时候,郭拙诚却再次受命进京,为中国与关贸总协定(gatt)的恢复缔约国地位的谈判做准备,也就是提前讨论中国在这次讨谈中坚持的底线,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让步。

    这次讨论由程蕴这个经济副总理为主,虞罡秋辅助,郭拙诚和其他一大批经济专家为组员,夜以继ri地工作。在郭拙诚的坚持下,大家全力以赴抓紧时间进行。

    连续一段没ri没夜的讨论下来,郭拙诚也感觉到累了。因为这件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虽然他是重生者,虽然他前世也担任过主管经济的副县长、县长、副市长、市长,这一世也没有脱离经济领域,但他还是感到有点力不从心,有的放心不下,也有点如履薄冰,不敢不谨慎行事,生怕哪里出现失误,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使中国产生无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这一世能参与复关谈判,特别是能够就缔约国地位谈判,这是前世不可想象的,也能获得远比前世更多的好处,但郭拙诚依然想获得更的权力,为中国的腾飞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休息时间,郭拙诚没有如其他人一样喜欢用电视来打发时间,他更喜欢看报纸,半躺在沙发上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累了就睡一下。

    习惯了前世内容丰富多彩电视内容的他,对现在的电视不感冒,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图像质量都与前世有很多的区别,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国际新闻里郭拙诚看到的主要是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失败。中国作为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国家,在媒体上宣传的自然是苏联碰得头破血流的糗事,说的是苏军在战场上的失利和对当地居民做的坏事。刊登的是世界各国对苏联的敦促、谴责和谩骂,刊登的是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斡旋、声明和表态……

    总之,报纸上的内容就是:入侵阿富汗的苏军是邪恶的,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感谢y228、漠孤烟的打赏,感谢lion100的月票,感谢各位的订阅)(未完待续。)

第1068章 超越历史的大事() 
即使记者们一时找不到苏军失利的战斗,找不到苏联欺负阿富汗老百姓的事迹,找不到其他国家对苏联的反感,他们也会创造xing地从大局出发,说苏军驻扎在当地大量购买当地的粮食、蔬菜、肉食、衣服等等,从而抬高了市场的物价,造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货币贬值,让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