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358章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358章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郧员巡抚戴东旻革职,由原吏部尚书李长庚接任,河南巡抚李仙风革职,由原山西按察副使李树初接任。

    河南总兵张学任革职,陈洪范调任河南总兵官。而熊文灿被革职逮捕后,由卢象升接任六省剿匪总理。

    左良玉则被以轻进贬三秩,但仍允戴罪视事,并授湖广总兵官。

    受这次房县之败影响,大批官员和将领被贬官免职,同时也有大批的官员,得到升任甚至重启。

    而且,崇祯甚至命令杨嗣昌南下坐镇襄阳,负责指挥官兵,对张献忠的围剿。

    此时,在崇祯眼中,张献忠这股乱军的威胁,远远大过李自成,此时的李自成刚刚从商洛山中杀出来,名头不显。

    闹腾的也远没有张献忠动静大,所以朝廷将围剿的重点,放在了张献忠身上。

    但是,卢象升却早就看出来,河南西部巨大的危机。

    河南身处中原腹地,人口众多,前年河南西部就遭遇过乱军‘光顾’,让那里变得一团糟。

    随着这两年灾荒的持续从,从陕西涌入河南的流民,是越来越多,那里的气氛太适合乱军的生长了。

    一旦让李自成窜入河南,后果不可设想。

    卢象升名为六省剿匪总督,但南面对张献忠的围剿,此时是杨嗣昌在负责,卢象升知道自己现在过去,反而会引起杨嗣昌的不满。

    所以,卢象升索性就将张献忠的围剿,完全交给杨嗣昌,而他将目光盯着了李自成这支乱军的身上。

    可惜,卢象升的天雄军经过去年那一战,到现在还没恢复,而且天雄军需要放在北面,警惕鞑子的动静。

    而中原地区,大部分可用之兵,此时都被杨嗣昌调走了,卢象升唯一想起的,一支可用兵马,就是徐州李子霄手上的人马了。

    “卢大人,没想到你竟然亲自来了。”李子霄看着一路风尘仆仆赶来的卢象,客气的问道。

    “我本来就是要去开封的,索性先来你这里看一看,你这半年在徐州闹腾的够厉害的,你可不知道朝堂上,以为你的事已经闹了好几个月了。”

    卢象升笑着对李子霄说道。

    李子霄当然知道卢象升指的是什么事了,还不是他在徐州弄土改的事情,在朝堂上已经不知被人弹劾多少次了。

    “呵呵,是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让他们坐不住了吧。”李子霄冷笑道。

    “哈哈,放心,圣上已经把这件事压下去了,或许圣上对你的做法是支持的,可惜圣上现在太不容易了,哎!”

    说着,卢象升叹息一声。

    李子霄心道:崇祯当然不易了,被一群只顾自家利益,丝毫不管国家存亡的‘忠良之臣’包围在皇宫里,他想做什么,估计都做不了。

    李子霄将卢象升迎进,自己的都指挥使衙门,说道:“还得恭喜大人就任六省剿匪总督。”

    这个时候的卢象升,可是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六省军务的剿匪统帅,足以用位高权重形容。

    卢象升脸色很平静,“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有何好恭喜的。

    看看朝廷这几年的剿匪总督总理们,不论是五省总督陈奇瑜、洪承畴,还是六省总理熊文灿,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下场。”

    李子霄心道:你丫的知足吧,本来你说的这些名字里面,就有你的一份,要不是老子,你下场也好不了的。

    “子乾,关于剿匪,你有何建议?”卢象升开门见山的问道。

    面对卢象升的询问,李子霄心中早有答案。

    “回禀大人,下官以为,朝廷剿匪剿了这么多年,却始终不能完全平定匪患。

    并非因为贼匪有多强悍,实因贼匪就如星星之火,根本扑来不及,随时都能死灰复燃,再成燎原之势。

    因此,关键还是得剿抚并用。”

    “剿抚并用。”

    听到李子霄的回答,卢象升摇了摇头,似乎对这个答案有些失望。

    实在是‘剿抚并用’这四个字,说的太笼统了,朝堂中不知道多少大臣们都这样提过。

    这些年来,朝廷中负责剿匪的重臣,从杨鹤到熊文灿,提出剿抚的人太多了,甚至其中力主抚的杨鹤和熊文灿,都没好下场。

    “当然,剿匪并用,首先得剿,然后再抚,恩威并济。并且,抚也得要有手段。

    比如,每剿灭一贼,得将乱贼区分开来,那些为祸多年的贼首,自然不能轻饶。

    就算是要抚,也必须把他们的兵马给拆分,兵将分离,否则等他们休养生息,兵强马壮之后,他们便会随便造反。

    此时的张贼,就是这种情况,当初熊总督一开始就错了。

    而且必须得是先打服了再抚,尤其是不能让乱贼一失势,立马就投降,朝廷还真答应,得彻底掌握了主动权后,才能抚。”

    事实上,这些年朝廷打服的贼匪并不少,不少被打服后投降的贼将,也有好多从此死心为朝廷卖命的。

    其中,不乏许多都曾是贼匪中,有名的首脑头目。

    这些人后来哪怕清军入关后,表现的都比那些大明官兵强得多,一直在与清兵作战。

    (本章完)

第383章 抵达开封() 
383出兵

    【今天的章节奉上,继续求求收藏订阅了,拜托了,兄弟们!】

    “偶?你继续说。”

    卢象升露出感兴趣的神情,看着李子霄说道。

    “对付这些乱贼,要先打服,再招抚,然后是安置。

    至于安置的问题,也很重要,如果不能安置好,贼匪随时都有可能复反。

    当年的杨鹤招抚流贼,反贼们也一度受抚,可最终还是反了。为何,只因活不下去。”

    卢象升听了长叹一口气,李子霄说的,并不新鲜。

    朝廷中有识之士,都能意识到这些,可关键是如何做到。

    现在别说安抚了,朝廷就是打,都快要打不过贼匪了,他们四处逃窜,硬生生拖垮了朝廷。

    反倒是这些反贼,在四处流窜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流民,反而让自身实力越来越强。

    而之前,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的剿匪之策。

    其实,就是因为贼人流窜不定,而特别提出的策略。

    杨嗣昌的想法,其实是不错的,把中原划分为十个战区,四个专防,六个专堵。而督师总理则专门追击。

    可这种看似完美的策略,其实毫无可行性。

    因为这需要太好的配合了,对于队友的要求太高了。

    而事实上,如今大明朝廷最缺的就是配合,总有各种猪队友扯后腿、掉裤裆。

    这就导致非常尴尬的一幕,朝廷的大军根本堵不住,也围不了,反贼们总能逃出包围圈。

    而贼匪无根据之地,四处流窜作战,最主要的战术,就是避实就虚,专门到处流窜。

    反贼们瞅准一个空当,就往朝廷大军防守虚弱的地方,打一仗抢一票,壮大实力。

    他们都不需要生产,直接就靠抢掠,甚至通过裹挟,只要主力不失,他们的队伍便越打越多。

    说到底,还是地方武备松驰,面对贼匪的流窜突袭,一点防守都没有,根本顶不住,连援兵都等不及。

    看看此时大明各地那些糜烂的卫所官兵,就知道了,面对铺天盖地蝗虫般杀来的乱军,指望他们守住城池,等待援军根本就是奢望。

    而负责征剿乱军的那些各路朝廷兵马,也是问题多多。

    先不说吃空饷,克扣,欠饷,缺乏训练,军纪松驰等等问题,这些简直就是此时大明军队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了,根本杜绝不了。

    而有时候,这些大军军队在各地剿匪,却反比贼匪还要为恶更多,更加引发当地百姓对朝廷的反感。

    如此一来,这就等于将更多的百姓,推到了反贼乱军那一边。

    当然,使得贼匪剿之不尽的,最深处原因,还是如今大明地方制度,早已经糜烂了。

    豪绅地主们占尽田地,还拥有各种特权,把赋税转嫁到失地破产的基层百姓头上,加剧了百姓的负担。

    无数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他们除了造反,实际上别无选择。

    正因以上种种,才使得朝廷是越剿匪,匪越多。

    卢象升之前几年,就一直呆在地方上,是深知这些情况的。

    因此,他对于自己出任六省剿匪总理,是一点也没有高兴。

    因为他心里清楚,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大明的匪患是剿不尽、杀不完的,从一开始,他就是在打一场,永远没有胜算的仗。

    此时的大明,就算一个病入膏肓的重病患者,虽然理论上还有治活的可能,可是实际临床操作上,却几乎完不成。

    “大人手上需要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兵马,并且需以大人马首是瞻,以此征剿贼匪,每剿一贼,抚平民众,安抚百姓和降寇,如此才有希望。”

    李子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虽然看似有些太天真,可也是唯一的办法。

    只不过当中的难度有多大,反正李子霄是不抱希望的。

    “调各地的兵马剿匪,那些士卒多不堪用,还反而容易祸害地方。

    尤其是在朝廷总是欠饷,无法及时发给钱粮的情况下,从各地调来的兵越多,乱子只会越大。

    他们其实不但起不到多大作用,反而是在恶化形势。

    因此,下官以为,剿匪之兵,并不是越多越好,各省的兵马不需多,让他们呆在自己的防区,做好防守就足矣。

    要剿匪,关键还得靠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李子霄最后一番言论,倒是卢象升眼前一亮,甚至与他的一些想法是不谋而合。

    “大人手下的天雄军操练多年,更是历经与鞑子的血战,不仅纪律严明,而是是一支百战之师。

    如果再加上,下官现在操练的这支兵马,完全可以以此组建剿匪新军,负责围剿乱军,让其他各省官兵回家,负责自己防区的本职工作就行。

    朝廷还需要调拨足够的粮食,用于安抚百姓,以及安置投降的乱军,如果一来,给我们三到五年的时间,或许有希望解决中原匪患。”

    那些各地的官兵,其实并不好用,如左良玉这种跋扈悍将,现在朝廷根本都调不动他。

    既然如此,还要他们干什么,反倒不如让他们回家守住自己地盘,不让乱军进去就行了。

    只要各地的驻军,都能在乱军来到的时候,坚守一段时间。

    后面的剿匪大军便可抵达,根本不会有乱军的生存空间的。

    说到底,其实这个时候的流匪们,并没有正面跟官军对抗的能力。

    他们靠的,还是‘避实就虚’的流窜游击做战,靠偷袭、伏击等手段打击官军。

    其实,后世天朝大名鼎鼎的‘游击战’,咱们的老祖宗早就玩的烂了。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各种奇人层出不穷,古人的智慧比我们想象的要高的多。

    而历史上,明末早期在流匪中,名声不显的李自成,很快就会突然就强大起来了。

    也并不是他真的一下子就厉害了,一方面是因为他进入了一片合适乱军滋生的地区,喊对了口号,获得了大量活不下去流民们的拥护。

    只要有了足够多的人,他便可以组建蝗虫大军,席卷那些朝廷大城,获取粮食钱财,滚起雪球。

    再加上,鞑子越来越频繁的入侵,让大明朝廷的精锐,基本上都被一支支的调到了北方跟清军作战。

    且这些大明精锐,后来多葬送在了关外,使得中原彻底的空虚,流匪们才一下子坐大了起来。

    此后,官军便在正面战场上,打不过流匪了。

    但是至少此时,流匪还是不敢与官军正面硬战的。

    这两年流匪被洪承畴、孙传庭等朝廷大将打的几乎尽没,张献忠无奈假投降,李自成更是逃到了大山中。

    但李子霄知道,只需要再过一年,中原大局就会被彻底扭转,那时候大明是彻底的无可救药了。

    一年之后,当李自成攻破洛阳,获得海量钱粮武器时,再加上他手里有着用不完的人手。

    这样一支被武装起来的蝗虫大军,奄奄一息的大明是挡不住的。

    李子霄此时是真的站在,一个大明武将的角度上,给卢象升认真分析时局,出谋划策。

    但李子霄也仅仅是说说而已,如果大明真能以他说的这种办法去剿匪,或许几年之后,大明当真有中兴之望。

    可惜李子霄知道,此时的大明根本做不到这一点,这副良药,崇祯是吃不下去的。

    “哎,天雄军需要镇守北面边境,防范鞑子,是无法南调剿匪的,所以本官才会来找子乾你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