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

第495章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第495章

小说: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时在轿中轻轻跺脚,说道:“转轿,先去清梵寺。”轿夫们“噢”地答应一声,这都是家养的杠房,里手行家,不知不觉间已转了轿头,在阴凉道里行了不到半里地,清梵寺已是到了。弘时下轿正要进去,见一个中年和尚匆匆忙忙夹着个土黄包袱出来,认得是寺中塔头和尚法印,便叫住了:

    “秃驴,这么热天儿,贼头贼脑哪去?”

    “哟,是三爷千岁!阿弥陀佛!”法印看清是弘时,已满脸堆上笑来,揩着光头上的汗过来稽首行礼,咧着嘴笑道:“爷吉祥,爷万安——可是有几日没来寺里了!我这正要北玉皇庙去呢。你瞅这天儿,半个月了,死活不下雨。十三爷昨夜里睡不着,传下王命,叫北京城所有寺院大和尚都去玉皇庙作功德祈雨。修空方丈去了,看着大钟寺的悟心师傅穿的袈裟比我们的好,特地打发我回来,把十三爷捐的掐金木棉的拿去。咱们这庙住着王爷,相爷,不能叫他们比下去了。”

    弘时原本要进山门,听见这一说又站住了,笑道:“你们还算出家人,在这上头争奇斗富,贪嗔痴俱全,佛祖也不要这样弟子——做这么大功德,得要多少银子香火法事钱?”法印伸出巴掌亮亮,说道:“原是十三王爷独自出资五万。方先生说,这是国事,他也不能后人,也兑了三千两。张相爷不信佛,夫人和小姐各捐了一千两,共是六万五千两。”

    “我出五千两。”弘时说道,“你告诉悟心大和尚,只管虔心祈雨,三天内天降甘霖,我叫礼部表彰,从国库里再拨一万银子,听着了?”说完抬脚进了山门。自从张廷玉,方苞和允祥相继住了清梵寺后,寻常香客早已摒绝,门口守的都是怡亲王府的太监和护卫。见弘时跨步进来,忙都躬身迎接。弘时问道:“十三爷这会子睡中觉呢?”

    一个王府太监忙道:“我们王爷连着几日不歇晌觉了。他老人家挪了净心精舍,原来那地方离大非殿太近,和尚们念经舌噪得心烦——又不愿一点也听不见经声,就挪西院去了。奴才带爷去!”说着便在前头带路。却不从原来的西廊向北,一进山门便西踅。由廊后甬道向北一箭之地,便见一处座西朝东小院掩在茂林深处,院子里却一色都是竹,凤尾森森,龙吟萧萧,极为清幽,门额上白地黑字一笔颜书四字:

    净心精舍

    弘时便道:“你去吧,我自己去见就是了。”

    “请王爷恕罪。”那太监却不退去,赔笑说道:“张相定的制度,无论何人见王爷,我们得有人陪着。”

    “连我也不例外?”弘时似笑不笑说道,“你去吧!张相有话叫他找我。”说罢一挑帘子进了允祥屋。那太监倒也真的没敢跟进来。

    弘时一进门便嗅到一股浓重的药香,因乍从亮处到这里,暗得什么也看不清,定了定神才见允祥和衣半躺在大迎枕上,大热的天儿腹部还盖着薄毯,却是形容越发削瘦,脸和手都苍白得没点血色。一个宫女长跪在地捧着药碗,弘皎偏身坐在炕沿用调羹一匙一匙地喂药。见弘时进来,弘皎点头一会意,对闭目不语的允祥轻声道:“弘时三哥来瞧您了。”弘时忙跪下请安,说道:“十三叔,侄儿给您请安!”

    “哦,弘时呐。”允祥勉强睁开眼看了看弘时,有气无力地说道:“难为你,这么热天儿跑来瞧我。快起来坐着吧。”弘时答应一声,稳稳重重起身坐了窗前木杌子上,赔笑说道:“接着承德的信儿,皇上六月初三起驾,初九回京。这几日忙着预备接驾的事,还有些别的细务缠身,没得过来给叔叔请安。方先生偶尔见见,张廷五日日见面的,请他们代侄儿叩安问好儿了。”允祥似乎缓慢地透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说道:“方苞方才跟我说了皇上回来的事。你们又要忙起来了。可惜我可惜我这回可帮不上什么忙了。”说完轻声一咳,又闭上了眼。

    弘时看着这位叔父,心中也不胜感慨。允祥是雍正二十三兄弟中经历最坎坷的,幼年襁褓中母亲莫名其妙地出宫为尼(参看拙作康熙大帝第三卷),受尽了兄弟们的欺侮凌辱,有点头脸的太监也敢整治他,唯独雍正亲之爱之,一身呵护才得以成人。在逆境中允祥养成了天不收地不管的倔烈性子,使气任侠扶危济困,是出了名的“侠王”。康熙见他人品正直与人接物无曲无阿,曾亲口夸奖为“吾家千里驹,几是拼命十三郎”。当年英风飒爽,谈吐雄健,佐雍正办差力担重任,指挥如意,在康熙晏驾当日,亲赴丰台大营斩将夺权,陈兵畅春园外,雍正才得以顺利登极。追想当日豪侠英雄风采,今日却到了气息奄奄,床箦垂目待死之人,弘时不禁暗地长叹一声,口中却笑道:“十三叔别想那么多。安心静养,痊愈了做什么事都从容的。弘皎,头回我就说过,叫你请贾神仙来看看。没有请到么?”

    “三哥来得正巧,贾士芳一会儿就到。”弘皎微笑道,“早就说请,方苞和张廷玉拦住了,说那是邪魔外道。后来他们大约听说贾神仙的多了,不再拦了,贾神仙又云游出京了。我打听着,前日又回了白云观。请了两次,才答应今儿下午来看看的。”正说着,允祥忽然闭着眼轻声道:“来了来了人不可貌相,真真一点不假!”

    弘皎弘时吃了一惊,环顾四周毫无动静,但见窗外碧树森森,窗内阴气沉沉,二人气短间便觉毛发惊然。正没做理会处,院外一个公鸭嗓子声音传进来,“神仙爷,请这边走。”接着帘栊一响,贾士芳已经进屋。弘皎忙迎上去笑道:“您是贾仙长?快,快请。”

    贾士芳仿佛永远只是一身装束。皂衣皂靴,一顶雷阳巾显得略大一点,连额头都遮住了,孤拐脸上亮晶晶的,像是刚刚用水洗过,白得毫无血色,却是滴汗全无。他站在门口朝三个人看了一眼,微笑道:“适才已经和十三爷神会,这位是三爷,这位是七爷吧?”

    “是,宗室里排行各房叫法不一,也有把我排在老六的。”弘皎惊异地打量着贾士芳,说道:“这是三爷。”此时允祥已是双眸炯炯,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奇人,却一声不吭。

    贾士芳向允祥一揖,走到榻前,俯身轻声道:“十三爷,贫道稽首了!你的病不相干的,这会子已经好些了,是么?”

    “是,我觉得不晕了,眼睛似乎也清亮了些。”

    “不是‘似乎’,其实心明了,自然眼亮。十三爷,你胃气不展,饮食有亏啊!想不想吃点东西,比如桂花糕?”

    “桂花糕?”允祥眼睛一亮,竟不自禁咽了一口口水,“真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它?我真的肚里饥,想吃呢!”弘皎早已看愣了,过去三天里头,父亲只勉强喝过两小碗粳米粥!醒过神便一迭连声命人“取桂花糕来!”

    贾士芳含笑看着允祥吃完两块桂花糕,亲自从银瓶里倒了一杯水递过去,允祥接过来滋咕滋咕居然一气饮尽,畅快地喘了一口气,笑道;“总有两年没有这样畅快饮食了,谢谢你,你怎么捣弄的,也没见你发功行气,烧符驱邪的呀!”“十三爷,道藏三十六部经共一百八十七万六千三百八十卷。可洞真经者仅通‘上炼’之术,习洞本经者仅知‘按摩’之法,习洞神经的略明‘黄庭’之道而已。万法通幽,岂能一格构之?”贾士芳徐徐而言,“那种故作玄妙,装神弄鬼之辈,原是道家下乘之辈的勾当,十三爷叫他们哄了!——你想不想起来动动?”

    “当然想。”

    “能做到不能?”

    “恐怕不能。”

    “你能的。”贾士芳笑道,“人人都能走路,十三爷英雄豪迈一世,反而不能?你起来,自己下地,趿上鞋子走几步看看。”

    允祥听着他的话,好像从很远处传来,又好像清晰得耳语一样,五脏中格格微响,像有一股热气在推撼着涩滞已久的经络。一个念头“试试何妨”刚刚闪过,已经不由自主推枕而起,恍惚之间已站立在地!

    “我起来了!”他惊喜叫道,通身的不适刹那间消失得干干净净,试着走了几步,居然脚步健稳,高兴得扬臂大呼:“我能走了!哈哈哈哈”他舒展双脚,甩着臂膀冲出门去。

    净心精舍所有的太监宫女都惊呆了,如果不是眼前活灵灵的事实,就说是神仙下凡他们也不信允祥的病能好得这么快!弘皎用虔诚得近乎崇拜的目光凝视着毫无自矜之容的贾士芳,“扑通”一声长跪在地连磕三个响头,说道:“活神仙!你救了我阿玛的命,我给你起一座观,要赛过白云观!”

    “不是救命,是治病。”贾士芳目光幽幽地看着院外欣喜适意正在散步的允祥,微笑道,“任谁的命都是本自生灭,非大善大恶不能移。十三爷命不该绝,沉疴自然能起。”弘时看着这一切,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皇阿玛也有病在身,我要荐仙长进内给他老人家疗治疗治!”

    说话间允祥已经回来,说道:“这一身汗出得痛快!”便脱外边大衣裳。弘皎忙要阻拦,刚说了句“看冒了风”。贾士芳便道:“不妨事的。焉有冒风之理?方才居士许愿给我盖道观,我云游天下救物济人,其实用不着。现在就住白云观,只是当客人不便,要能知会那里张真人,将我的篆籍收在观中,就足感厚爱了。”“这个有什么难为的?我回去就用印,叫顺天府办。”弘时笑道,“要不是张真人早已敕封过,就要你主持白云观也是理所当然!”

    “道长,能不能就留在这里?”允祥坐了炕对面的椅子里,揩着汗笑道:“生死人而肉白骨这是大能耐,大本领。据小王看,凡有大本领人所不及之能耐者,必遭庸者之忌,在外于你无益。我愿随道长学一点吐纳性命之道,皇上龙体欠安已久,就便儿可以随时调理。”贾士芳随意端坐在允祥对面,笑道:“什么都讲究缘分。皇上的病如果该是贫道治好,他自然要召贫道去的。就比如王爷您,如果心里压根不信我,我来了也是束手无策。请十三爷留意,贫道闲云野鹤之人,不愿受一点规矩拘束。”他站起身来,对弘皎说道:“王爷原来吃的药还可以接着吃。不吃也没要紧,随意儿些,想走动就走动,想吃就吃些东西。这也忌,那也忌,世间庸医常以此卖弄学识误人性命——贫道告辞,观里许多病人巴巴地等着呢!”

    一语提醒了弘时,园里也有多少要紧事等着他办,忙也起身辞出来,弘皎直送他们出门口才回去。弘时掏出金表看看,对贾士芳道:“回头怡亲王必定有重礼谢你,我无物可赠,这块表是个稀罕物儿,捐给你,好么?”贾士芳莞尔一笑,说道:“我是天下最懒散人,表于你有用,于我实没有一点用处。我晓得,三爷想让我推一推休咎,可以实言相告,君王侯相命系于天,非尘间术士所能预知。但敬天守命,莫不所向唯吉,大抵有所克削,都因是自克,虽有天命亦不可恃。目下王爷正在熏灼之时,因时而导势,祺祥自在。”说罢飘然而去。弘时听着这话泛得毫无边际,只一笑当即升轿而去。弘时刚到园门口,便见光禄寺寺卿弘晏站在双闸口东张西望,他是康熙长子大千岁允的大世子,地地道道的弘字辈大哥,已经四十五六岁了。允被搏圈禁时,他在黑龙江跟着巴海练兵,康熙晏驾时他又在岳钟麒军中应差,年羹尧败事他又恰在江西催粮,小心谨慎得逢人就笑,从不在背后说一句别人短长。有这些好处加上几次事变都不沾包,因而父亲的事不但没有连累他,秩位还多少升迁了一点。弘时下轿,一边精神抖擞往园子里走,一边打招呼:“大哥!在这等谁呢?”

    “是三弟呐!”弘晏一溜小跑过来,胖乎乎的肉一步一颤,到跟前笑眯眯说道:“你是当家人哩,大哥不找你找谁呢?”弘时看左右进进出出的人太多,笑道:“大哥,走,里头慢慢谈。”

    于是兄弟二人联袂而入,一路上到露华楼张廷玉那里的官员很多,还有来来往往在园里各处当差的太监见他们过来,纷纷侧身避道,请安的,问好的,故作庄重的,彬彬有礼的各色人物俱有。直到进了韵松轩,弘晏才觉心里安生。因见外厢有几个官员跪着候见,弘晏屁股略一落座便笑道:“我方才从户部过来。宗学里两处房屋都破败了,今年幸亏雨少,不的早塌了,得要五千两银子修缮。还有咱们小字辈的兄弟下半年学费,得一万多银子,平郡王、英郡王、车骑都尉将军允家三位郡主下嫁,两位五千的,一位二千的”

    “大哥嗦的多了我也记不着。”弘时笑道,“你无非想要点银子,说个码子给兄弟就是了。”“到底兄弟是如今摄政王!”弘晏笑道,“手面气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