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

第461章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第461章

小说: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花团锦簇,内定已是榜首解元。诗却交了白卷,说是没有诗思,写得不好不如不写,考官都笑他“蒋疯子”。李绂受不了他咄咄逼人的眼神,向旁边趔了一下身子,说道:“君子知命守时。你这样浮躁,可见就不是大器。前次你要不留白,兴许就没了今天这些牢骚了!”隔桌老秀才笑道:“这位先生说的是!我见过尤司徒的批语刻本,嗯——‘皓月当空,一尘不染,君何吝赐教乃尔!回通州再翻诗韵,误尔三年,再言为朝廷效力!’可是指你文魁的么?”满屋人众吃酒说话热闹,冷丁地听这老者说出尤明堂批评蒋文魁的批语,不禁哄堂大笑,就有人鼓掌喝彩:

    “无字诗,妙!皓月当空,一尘不染,这才是书生本色,不愧‘文魁’二字!”

    “文魁是文魁,不过是个‘僵’文魁,可惜可惜”

    “哈哈哈哈”

    “嘿嘿嘿嘿”

    李绂见蒋文魁一副嗒然若丧的模样,不觉一笑,说道:“尤司徒虽然刻薄,也是你自取的。自负不羁之才,傲物狂放,也是文人一大忌呢!”众人一片嘻嘻哈哈声中,蒋文魁似乎酒醒了,他满脸冷汗,苍白得没一点血色,蹒跚着步子踽踽向店门口走去。忽然外头闪进一个年轻道士,一把攥住了蒋文魁,说道:“这不是蒋居士么?上次我托钵通州,多承你一饭之恩。当时没有吃酒,我也不在意,原来你是‘酒后相’。你只管应考,命里注定你本科解元。来来来,我请你吃酒!——别听那些凡夫俗子们老鸹聒噪!”一边说笑着又扯着迷迷糊糊的蒋文魁进来,指点着说道:“蒋居士命宫中带着五年官运,发运只在今科,你们笑什么?你们在座的只有一个人能和他比。春榜放了,若说得不准,你们抉了我贾士芳眸子去!”李绂见满屋的人都面面相觑,因问座旁一个中年秀才说:“这牛鼻子是哪个观的,这是好胡吹的?”

    那个中年秀才道:“这是龙虎山张真人那儿的。前天在白云观和鲁道长斗法,这种天气平地里种出西瓜来。这事轰动了半个北京城,你怎么没听说过?”“这不过是个变戏法的游方道士。”李绂不屑地一笑,“我不信世上真有神仙!”

    “我也不信。”旁边那个老秀才说道,“他那是邪术,要真有神仙,圣人为什么存而不论呢?”说话间酒保已经过来,恭恭敬敬放了一坛酒在贾士芳桌子上,满脸赔笑说道:“贾神仙,我们掌柜的说,你老人家忌荤,这点酒先用着,后头把锅好好涮涮再给您炒素菜。你尽着量用,钱,我们是不收的。”“老板好客,对了我的脾性。”贾士芳旁若无人地坐了,孤拐脸冲伙计一笑,“不过我从不吃白食,何况这酒是我请蒋解元吃的!老板心肠不坏,不就想要个儿么?把他住的里间房内门摘了,明年管叫他汤饼待客!”一边说,信手从条盘里取出一个馒头,随随便便捏弄着,对那说风凉话的老者道:“我从来也没说自己是神仙。说算是邪术,你这位圣贤弟子能破得了?你瞧你自己那副熊样儿,能取功名?你除了弄那些高头讲章陈词滥调,还会什么?嫖窑子偷女人鞋,帮人打官司夺寡妇产业!”说着,手里已把馒头捏成一个一个棒子大小的面团儿,摆在桌上,神情古怪地审视着它们。

    那老秀才气得浑身直抖,站起身来,指着贾士芳道:“你你诬人清白!你这贼道士,别人怕你,我不怕!”说着就要扑上来,同桌的几个秀才扯他时,他猛地一挣,却从袖子里掉出一卷子东西。一个眼尖的拾起来,就着灯看,是一卷纸,里边真的裹着一只不足三寸长的绣花鞋,不禁大叫:“呀!这老杂毛真不是东西!”

    这一下满座哗然,连李绂都看呆了。他身边的中年秀才瞪着眼,指着面无人色的老秀才道:“你这衣冠败类,真给我们儒林丢人!”那边几个人在灯下饶有兴致地抖开纸,果然是一张讼状,稿不知替谁写的,上控黄李氏拐带家产私通媒姻,要另行改嫁的事。当时读书人以文章道德立心,身入公门关说官司视为卑劣行径,老秀才当众出了这个丑,在周围讥讽嘲弄的目光中再也无颜立足,状纸也不夺,绣鞋也不取,弯腰躬背匆匆去了。

    “这个老刁棍,敢来寻我的晦气!”贾士芳漫不经心啐了一口,口中问,“还有哪个不服气的?站出来说,不要心里嘀嘀咕咕!”他抓起那些面团儿对搓了一阵,手里面屑屑纷纷落下,又吹了吹,“豁啷”一声放在桌上,却是六个齐明发亮的小银角子,每个大约二钱许,说道:“这不是偷的,也不是面变的,是我在沙河店和人猜板耍,赢了江南好汉的,扔在河里,这时取来一用而已——够不够?不够我再取一点!”他手望空一抓,伸开来,又是一枚银角子,一齐推给看得目瞪口呆的伙计。墙角一个年轻人站起身来,大声道:“你既是神仙,要能说出这一科乡试的考题,我才真的服你的气!”贾士芳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考题我当然知道,说出来犯律条。其实该考上的,不说也考得上,不该考上的,说给你也考不上。比如你,四十岁前甭想功名,过了四十岁,能中个副榜孝廉,你这辈子也就这么点前程。”

    “我呢——!”一个黑瘦子年轻人怯生生问道。

    贾士芳一笑,说道:“你明天早晨到东厕里去看,就知道了。”

    李绂双眉紧锁,思量着这位奇人,自己是主考,尚且不知是什么考题,他竟肆口胡吹已经知晓,而且连谁是第一名都定了下来,这也太神了!可方才馒头中取银,揭露老秀才隐私,又都是亲眼目睹,再也思量不出这里的机关奥妙,想着,心忽然一动,站起身来笑道:“贾道长,我不是不信你,但你说得太玄了。这种空中取银,街上卖艺的也多有能玩的;就是那老者的阴私,假如两个人事先串通好了,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乡试题目是礼部出了,奉旨照准密封廷寄各省学宫的,你现在就知道了,未免令人生疑啊!”

    “您先生不信,那是自然的。因为连主考都不知道嘛。”贾士芳从坛子里倒出三碗酒,一碗递给蒋文魁,一碗递给李绂,一碗留给自己,笑道:“儒家有为尊者讳的经义,以你地位,我不呲着你短处。你看这坛子,里边还有酒么?”

    “有的。”

    贾士芳一笑,一手端起坛子,一手伸进坛底向上一提,那个带釉陶罐竟像软革一样顷刻之间被翻了个里朝外!众人瞠目结舌间,贾士芳用筷子当当敲了敲,又问:“这坛子里还有酒没有?”

    “没有了!”李绂惊诧激动到了极点,连说话声音都变了。

    贾士芳道:“那么请你验!”李绂凑近了看,那只釉面朝里的坛子里边竟满坛彻沿的都是琥珀色的黄酒,满得似乎挪动一下就要溢出来。嗅了嗅,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鼻沁心,李绂连连摇头,说道:“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贾士芳笑道:“你是儒家,儒者是以文道治人的。大千世界万流百川,哪一条河流不到海里?是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才为百王之师,这难道不是史实?若论刑法文明理乱治世,也确实只有儒家能当得起。但大道有如宇宙,周流万世,耸高入于九天,渊深犹如四海,岂是一种学术可以包罗万象?”

    “先生真是道德高深之人。”李绂连连嗟叹,“今日大开眼界!”他猛地想起雍正曾有密谕给自己,要他访求异能之士治病,莫非上天给自己这个机缘?李绂思量着正要说话,派出去的两个小厮已经回来,当着广众不便说话,因笑道:“鹤驾是在白云观安置的吧?今儿我还有点事,我叫木子绂,家就在四牌楼。以先生之能,我也用不着再说什么。容我改日熏沐拜访。”贾士芳一脸古怪笑容,说道:“足下保重。足下晦容隐于印堂,恐怕有小厄,有惊无伤,但修德养性,韬晦自爱莫问世事,百日之内不要出门。否则祸不旋踵——蒋居士,我原说请你吃酒的,玩了半天把戏,连菜都凉了!来来来,斟上斟上——你们这会子不要围着我了,明儿到白云观,有病的我看,问功名的免开尊口。”他不再理会那些巴巴望着自己乞求的神色,和蒋文魁举杯一碰一饮而尽。

    李绂默不言声随两个小厮进了内院。“百日之内不要出门”那是压根做不到的;“祸不旋踵”?什么“祸”呢?皇上对自己宠信实不在李卫田文镜之下,自己又没做什么错事,万名百姓联名叩阍请留自己在湖广留任,名望更是无人能及。又没有私仇,也没有隐私把柄在别人手想着,李绂不禁微笑。术士好以危言耸听,真真半点不虚。李绂一边满腹狐疑思量,一边问:“你们谁见着张中堂了?”

    “我去见的张中堂。”一个小厮忙道,“中堂老大人忙得很。多少官员都在他私邸客房里吃着茶等着接见。我一通禀,中堂就叫了进去!”看样子他觉得面子十分光鲜,口气中透着得意,又道:“诚亲王老千岁,庄亲王老千岁,还有几个武官,像是善捕营的人,有两个是内务府的,奴才都不认的。张中堂看上去气色还好,问了我们一路情形,说:‘李绂回来得正好。原想今晚见见他的。只他走了一天路,恐怕劳乏了。明儿我在上书房,抽空儿见了面后再请旨接见吧!’——我就回来了。”

    李绂笑道:“老师年过花甲,还如此勤劳王事,有这个话,我务必现在就去。我不想骑牲口了,叫一乘小轿抬我去就是——去觅轿吧!”

第327章 悌党争枢臣谋善策 怀私意诸王议整顿() 
因天黑路远,从潞河驿到张廷玉邸足走了一个时辰。他是张廷玉的门生,府里人头极熟的,见他进来,早有一个二管家笑嘻嘻迎上来道:“我们相爷竟是神仙。料定了您要来!客房候见的大人都撵了,说是李制台要是到了,直接就领进去呢!”李绂一笑,塞过一块银子,跟着管家径往书房去。一边走,一边细问:“张相还是四更起床?身子骨儿怎么样?梅凤大公子听说放了济南知府?”那管家一一小声答着,“相公越想越精神,如今匀下来一天睡不到两个半时辰。梅凤哥儿原说留到直隶保定的,这是万岁的特旨,好随时照应老相爷,老相爷坚辞了。说他在朝为相一日,兄弟们不能留直隶做官。何况李——李大人您当直隶总督,又是他老人家的门生,得避嫌”一边说,已到书房回廊口,管家便站住脚,说道:“里头正会议,是我爹在里头照应,我不能过去,老爷请自便。”李绂提着气点点头,弹冠振衣直趋书房,刚到门口,便听里头张廷玉的声气:“是巨来么?里头人多,不要行礼了,靠窗那边椅上坐了。”

    “是!”

    李绂答应一声进了书房,果见允祉允禄两位王爷坐在正面客位,都穿着朝服,二层金龙顶朝冠和朝珠都放在茶几上,其余的人也都穿戴齐整正襟危坐,很像是从朝里退出来,家也没回就赶到相府来的。除了诚亲王允祉和庄亲王允禄,下首坐着一位一品红顶子大员,是丰台大营提督德隆阿,一个二品顶戴的武官李绂也认得,叫图里琛,如今是九门提督。还有几位都是内务府的,除了一个叫俞鸿图的司礼堂官,李绂都不认识,因靠窗边椅上坐了,用目光和熟人一一招呼。

    “李巨来来得正好,”庄亲王允禄正在说话,“你这位总督一到,京师各武备衙门主管也就齐了。我们这些人是今天下午在大内见的皇上。怡亲王病得不能理事,晚间皇上还要去看他。嗯今晚是两个会议分头开:一头在廉亲王那里,几位旗主听八哥布置整顿旗务的事;我们这头也议一下。因为旗务已经七十年没整顿了,旗人现在不能打仗,也不事产业,这个样子下去将来都要变成废物——巨来刚才不在,怕你听不明白,我这里先说一下。我们并不要难为这些旗主王爷,是要帮他们有条理地办好差事。”在康熙皇帝留下的二十个儿子中,允禄排行十六,幼年因为顶撞太子允,挨了大千岁允禔一巴掌,打得耳朵有点背,倒也硕身玉立一表堂堂,因为他忠厚朴讷,一向只管迎送外藩,兼着一个内务府王大臣的差使,从来没有在办事臣子跟前出头露脸。这番话是专对李绂讲,让李绂“明白”的,可惜言语毫无伦次,云天雾地的乱扯,听得李绂瞪着眼,心里稀里糊涂,口中只得应着“是”。诚亲王坐在上首,见李绂一脸茫然,忙插口替允禄解释:“十六爷讲得很清楚。整顿旗务是件扎手差使。朝廷准备削减旗务开支,让旗人自食其力,在京各王府,旗营满人好几万,怕出乱子,八爷因此叫了旗主王爷进京。他们那边会议整顿细务,政府这边要严密关防督察,防着小人造衅生事。张相请大家来,就为商量这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