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

第319章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第319章

小说: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算用个什么年号:‘允(胤)真()’?允真允真,别人一‘允’,您就‘真’了,或者叫‘拥正’(胤),拥正拥正,人家一‘拥’,你就‘正’了!”胤却声色不动,脸上毫无表情,说道:“你们这会子发疯发迷,我不计较。我是说就要申辩,也要奏请,按着规矩来!李光地是宣旨的,他有什么错儿?你们就大口家啐他?好兄弟,万岁这几日欠安,咱们委屈点,也要体贴着点!”胤则煞白着脸,连连求告吵成一团的阿哥:“好哥哥兄弟们!你们消停一点,事情总会弄明白的!你们要往死里送我么?”康熙至此方听出点眉目来,正要说话,身边的胤早已“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拱揖说道:

    “弟弟们!事由我起,事由我息,都是我的罪,瞧着主子的脸,别吵了”

    朝臣们伸着脖子瞧热闹,不防废太子竟挤在这边,回头看时,当今万岁康熙也铁青着脸站在一边,无不大吃一惊,“唿”地黑鸦鸦跪下了一大片。霎时,空旷的天街上变得鸦雀无声。

    “李光地是奉旨宣诏。”康熙轻蔑地看着这群儿子,“是谁挑头闹事?”

    “是儿臣!”

    众人正发怔,十四阿哥胤跪前一步,朗声说道:“儿臣要见阿玛,李光地不许,请万岁治李光地离间父子之罪!四阿哥指使十三阿哥阻拦儿臣,也请万岁公道处置!”胤面不改色,却是口气强硬,砖头般砸了过来,倒把康熙噎得一怔,半晌,方冷笑一声,说道:“是么?他们胆敢阻你的大驾?那还了得!不过你见朕有什么事呢?”胤并不害怕,叩了头又抬起脸,说道:“儿臣知道父皇欠安,想见见您。也想请问阿玛,八哥犯了什么事,连累着九哥十哥要一体锁拿?”

    康熙刀子一样的目光盯了胤足有移时,冷冰冰说道:“难为你有这份孝心!八阿哥犯什么事,李光地难道没有传朕的口谕?”胤毫不示弱,梗着脖子说道:“传是传了,‘莫须有’三字何足以服天下之人?前奉明诏,着百官举荐太子,令众人共举胤,一德一心,虽说少许人不遵圣谕,有串连的事,但百官何罪、胤何罪?儿臣想知道:是哪个小人在万岁跟前下蛆,使朝廷出此乱令?”康熙目光阴狠地一闪,说道:“朕于国家大政,从来是慎独专断,几时听过小人构谄?听你这个意思,你要清君侧?好,你是想学吴王刘濞,还是想学唐肃宗李亨?再不然要学永乐皇帝靖难,杀掉朱元璋的太孙,另立一个永乐皇帝?”

    “儿臣岂敢有谋逆之心?”听着康熙犀利的词锋,胤似乎颤了一下,但这只是刹那间的怯懦,很快又镇静下来,但脸色已变得有点苍白,“夫物不平则鸣,儿臣想为八哥叫屈。八阿哥才识宏博,雅量高致,礼贤下士,安居王位并没有什么过失。万岁令人举荐于前,又无端锁拿于后,不教而诛,百官无所措手足,皇子不遑宁处于位。往后谁还敢再奉诏办事?遵旨是死,抗旨也是死,请万岁给儿臣等指一条活路!”说着,豆大的泪珠已淌落下来,却只是不肯低头服软。旁边跪着上百的官员,被他说中了心事,也都黯然神伤,隐隐有人雪涕饮泣。

    康熙听他慷慨陈词,凿凿有据,想想确是难以驳斥,但他一生行事,从来没有后悔的,当着这么多的人被胤一个硬头钉子砸过来,如何能抹得开脸?格格一笑,说道:“朕就偏偏听不进你这忠谏,你敢怎样?”

    “子尽孝道,臣尽忠道。”胤脸色雪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儿臣岂敢后人?”

    “嗬?不听你的,大清就要亡国?”

    “难说!”

    一直跪着垂涕静听的胤,忽然抬头看了胤,颤声说道:“十四弟,你不要说,不要说了你要累死八哥么?”说罢身子一软,竟当场昏倒在地!

    康熙又惊又气,只觉得两腿发软,身上直抖,胤没想到刚刚放出来就有这一场下马威,咬着嘴唇寻思半晌,说道:“老十四,你这是冲我呢,还是冲阿玛?你少说几句,下去我给你赔情好不好?”不料话音未落,胤又顶了回来:“所言是,尧舜不能非之,所言非,圣贤不能是之!你懂不懂?你现在不是太子、不是王公贝勒,要你管教我么?”

    “好畜生!”康熙暴怒地瞪着眼,哆嗦着手摸了摸腰间,却没有佩刀,左右看看,劈手拽过张五哥,一把抽出他的宝剑,在手中一挺,一脚踢开挡在前面的一个太监,就要冲过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番朕要当个昏君庸父!”五阿哥胤祺素来老实,却讷于口齿,双手一拦,哭道:“父亲父亲十四弟少、少年气盛”胤原对十四阿哥一肚皮的火,乐得由父亲教训,见他竟要杀胤,不由也慌了神,因也膝行一步,下死劲搂住康熙双膝,泣声说道:“阿玛,阿玛您息怒,听儿子说儿子拦挡他们,原怕打扰您不清静,想缓一缓儿再说其实不该锁拿八弟的十四弟虽没规矩您杀了他,不是儿子杀的,也是儿子杀的”

    张廷玉见胤尚自仰天冷笑,知道这样火上浇油,越发要气坏了康熙。因端出太子太傅的身分,断喝一声:“胤,你还不谢罪!快点退下!”胤这才勉强磕了个头,抬头看了看横不讲理的父亲,突然号啕大哭,掩着脸一路去了。把康熙气得脸色铁青,呼呼直喘粗气。马齐这才从惊怔中清醒过来,挥手命众官员:“又没有朝会,你们都聚在这里,成什么体统?吏部的人把今天没有公事进隆宗门的人记下名字交我!”于是众人便忙着纷纷起身,如鸟兽散般溜之大吉。

    “父皇,”胤见太子搀了康熙,忙过右边架起康熙胳膊,一路往养心殿送,口中喃喃喁喁,恳切地说道:“火盛伤肝,您生不得气了听儿子说心腹话,您得饶了八弟九弟和十弟”

    “朕不饶!”

    “父皇”胤下着气继续劝慰,“您老英明一世,没有读过黄台瓜辞么?‘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四摘抱蔓归’”

    康熙突然站住,他真的没有见过这首诗,此时此刻,由胤悠悠慢咏,真是发人深省,半晌,方问:“这是哪本书上的?”“唐书里的”胤昨儿才从邬思道处听来,现收现卖,十分熟稔,“昔日天后杀太子李弘,李贤恐惧不安,写了这首诗感悟女皇”

    “朕一个瓜也不摘”康熙凄然长叹,已是泪落如雨,“武则天还是杀了李贤她做得不好朕不学她不摘瓜了”

    他仿佛一下子苍老得连路也走不动了,由马齐和张廷玉护在后边,拖着步子回到养心殿。胤心里十分恬静,一路娓娓细语劝说,胤在另一边架着康熙,心里却不禁暗思:老四真伶俐,马屁拍得炉火纯青了。

    不知不觉间,康熙四十八年的春天降临人间,北京城外春水鸭碧、岸柳吐黄,已是一派盎然生机,紫禁城里因没有树,看上去还是灰沉沉阴森森的,只老墙下苔藓新绿嫩滑,砖缝里抽出细细的何首乌青藤,向索居深宫的人们无声告诉,艳阳天再度来了。北京民间原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有的是画个九格八十一框,从冬至开始,日画一圈,上阴下晴,左风右雨,记录一冬光景;雅一点的人家,则涂一个光秃秃的梅枝,上面画八十一瓣素梅,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冬尽。皇家制度与众不同,却是在养心殿后殿墙上,悬一块宣纸裱了的楠木框,由皇帝每天写一笔,九九寒尽,朱笔恰恰批出九个楷字: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太监李德全侍候这差使,他是个细心人,很快就发觉,每写完一个字(九天)康熙便召见一次胤,问半个时辰话,一共召见了八次。今儿是写“”的最后一笔了。果然康熙画完了“”放下笔便道:“你去传胤进来。”

    “喳,奴才明白!”

    但康熙没有立即叫去,端茶凝望着消寒图,慢吞吞又道:“朕想,王掞一定也在朝阳门胤宅子里,你传旨给他们,胤自今个儿起,仍回毓庆宫读书明儿,叫王掞陪着胤一同来见朕。”

    “是”

    “还有。”康熙说道,“你去三阿哥府,把古今图书集成的目录取来,再要一套洪范?五行。叫四阿哥十三阿哥去上书房见马齐,户部的差使还要他们管起来。桃花汛眼看要下来,派人出去巡查一下黄河河防,把情势汇总儿奏朕,看哪些省该免赋,哪些府该赈济,都要心中有数。刑部春天没有大事,你告诉八阿哥,和张廷玉商议一下春闱的事:派谁主持南北闱,出什么题目,拟一个密折条陈奏进来。”李德全是太监里记性最好的,康熙说一件,他掐一个指头,垂手听完,已是默记于心,又原原本本复述一遍,见康熙无话,方哈着腰却步退出来。

    因胤住的离八贝勒府很近,李德全多了个心眼,陪着二阿哥到东华门送进大内,然后一家一家按长幼顺序重新到各王府传旨,这虽误时辰,不图别的,只图个平安没闲话。所以兜了一大圈,到胤府时,已近午时,按李德全的想法,八阿哥是晦星照命,太监们忌讳多,他不想在这多呆。谁知道府外看着冷清,里头却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因八福晋刚刚过了生日,而庑廊下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到处堆的都是下头官员们送的寿礼,合府上下家人们跑解马似的穿着单衣收拾着,兀自人人冒热汗。八阿哥胤请了胤、胤、胤吃消寒酒,还有揆叙、王鸿绪、阿灵阿、张德明一干人都来了,都聚在西花厅。见李德全传过旨就要走,胤笑道:

    “你不要吓成这样,我是沾惹不得的人么?何柱儿方才来,他还想到我跟前侍候呢!前日万岁赏了我两坛子三河老醪。来来,吃两杯再去!”

    李德全张着眼看看,胤胤揎臂扬眉,吆五喝六地正在相战,胤跷足而坐含笑不语,其余的人也都满面春风谈笑说闲话儿,只阿灵阿仿佛大病初愈,脸色有些苍白,坐在安乐椅中发呆,因笑道:“八爷想哪里去了?奴才是哪牌名的人,敢在这里坐地吃酒?没的折了奴才的草料。”

    “算了吧你!”胤一手执壶,一手拿杯,喝得满面通红,笑着把李德全让进花厅,在隔扇屏风一个空桌子边斟了酒,说道:“你要不喝,我叫十四爷出来灌你!”李德全这才忙吃了一大杯。胤笑着对胤道:“都快午时正刻了,这会子哪里去寻张廷玉?你过去多劝他们几杯,我和老李说几句话——听说二哥又要搬回毓庆宫,有这档子事么?”

    李德全一欠身道:“有,奴才刚刚传了旨。”胤命人端过两碟子菜,一边让李德全,一边又问:“万岁没说别的?叫他批折子没有?”李德全心里雪亮,知道他要问什么,因笑道:“万岁没说。批折子的事是国家大事,我更不敢过问。”话音刚落,十四阿哥胤趔趄着脚步儿过来,笑道:“是老李呀!我刚刚听胤讲了个笑话儿,你要听不要听?”李德全忙道:“奴才最爱听笑话儿。十四爷说了,得便儿奴才说给万岁,万岁爷也爱听着呢!”

    “有一个人——”

    胤打了个酒嗝,给胤李德全各倒一杯,三个人碰杯一饮,李德全因见胤不说话,便问:“下头呢?”胤呵呵笑着道:“下头没有了。”李德全迷瞪半日,才想到是说自己,不禁笑道:“十四爷真能取笑——”话未说完,隔屏风一大群人已是哄堂大笑。

    “你下头已经割了,难道还怕把上头也割了?”胤笑道,“没有鸡巴,怕鸡巴什么?九爷问你几句话,你就装模糊儿!”李德全哪里吃得住他这夹枪棒,由不得满面赔笑,说道:“十四爷虽是玩笑,奴才可担待不起。据奴才的小见识,太子爷复位是定必的事了。虽没旨意,内务府给太子送笔,都是老规矩,万岁使过一次才叫二爷使,这事万岁没个不知道的,也没有责备。前儿江宁织造司送贡,万岁赏二爷的也是早先当太子的那些物件,一件不多,一件也不少。打冬至到今个儿,隔九天万岁见一次二爷。爷们说话越来越随和亲热。上回武丹进来请安,万岁还笑着说:‘调你进京虚惊一场,说胤要怎样,都是没影儿的事。如今朕每见胤一次,胸中疏快一次。’狼军门的兵也调回了原驻地,凌普也回了热河,还当都统。昨儿毓庆宫王公公还叫人把太子的衣物帐被都拿出来晒了,又叫修太子爷的辂车,今儿就有旨命二爷进去不是瞎子,谁还看不出个八八九九?”

    一席话说得屏风两边的人尽皆无语,都住了酒,交换着目光。除了狼护翼军队奉旨回旗,凌普降两级回任管带这些大事,其余琐碎事体虽也时有耳闻,却难得李德全说得这样周备。胤眼珠子骨碌碌转着还想问话,李德全已经起身,赔笑道:“奴才得去了,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