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

第315章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第315章

小说: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把康熙这话每一个字都掰开、揉碎了,仔细咀嚼着。看来康熙是属意于这两个阿哥了,但再细比较,似乎八阿哥更占先枝!正想着,康熙又道:“但老三老八,朕也有不取他们处。三阿哥摘章引句,八阿哥宽柔无度,两个人都没有老四那点刚骨,看来天生人降于世间,总难集全德于一身啊”正说着,张廷玉带着王掞进来,刚向康熙行了礼,王掞已匍匐在地,痛哭失声道:“万岁!究竟太子身犯何罪,无端地就废了?”

    “无端?”康熙待他克制着住了声,冷冷问道,“他犯的罪由都写在诏书里,告天文书里,你没听见?”王掞连连顿首,说道:“臣见了也听了,捕风捉影言之无物——他为三十五年太子,就凭几句空话就废了?这何足以取信于天下?”康熙盯视着激动得浑身颤抖的王掞,一时没有说话,良久才道:“王掞,你一定要知道,朕抽空儿独自和你讲。撇开他暴戾淫乱这一条,你平心想想:他主持政务,出了多少弊政?科场舞弊,他治不了;官员结党营私,他治不了;捐赋不公,狱讼不平,地土兼并,他都一筹莫展——朕要的是能治国平天下的人,他够得上这一条?”

    王掞叩头有声,朗然答道:“这些账难道都算到太子一人头上?”康熙哼了一声,说道:“当然不是,所以朕没有治他的死罪!你是他的师傅,太子失德,你有重责在身,朕自然要一一清理。”王掞听着康熙的话,一挺身跪直了,说道:“臣有罪,万岁就是不说,臣自己也知道,争明了道理,朝廷不处分,臣也羞在人间。但上书房诸大臣平素明哲保身,于太子毫无赞善之言,诸王诸阿哥各自为政,万岁也未加抑制,万岁难道无责任?诸臣工难道无责任?如今太子被废,人言汹汹皆曰可杀,请万岁默察,小人辈谀奉于前,设陷于中,下石于后,该杀不该杀?而今独自说太子失德,难道不失公允?”

    “叉出去!”康熙不等听完,已是赫然震怒,大喝一声,“他要做比干,朕成全他!”

    张廷玉马齐佟国维早已听得浑身冷汗,自他们入上书房,从来还没有见过哪个臣子敢这样和康熙说话,以康熙德威势炎,稍稍变脸,没有一个不吓得魂不附体的,王掞居然一揽子骂尽文武百官,连康熙的“责任”也扫了进去!满殿侍立的太监也人人脸色惨白,腿肚子直转筋,半点不敢怠慢,早过来三四个,架起王掞便向外走。王掞索性放声大哭:“老佛爷,先帝爷呀你们睁开眼看看他们要把少主子往死里治啊”

    “回来!”

    康熙突然摆摆手,命人架回了王掞,他的脸色变得异常平静,盯着王掞半晌方道:“你骂得好!这是朕一生中第二回听人骂,头一回是郭琇,骂朕是桀纣之主,看来你给朕还是留了情面。一个朝廷里也得有两个这样的,所以,朕不罪你!”

    “我不要皇上恕我!”王掞瞠目说道,“我请皇上恕了太子以安天下!”

    康熙摇了摇头,说道:“那是另一回事。朕并没有怎样胤,他如今已经去了刑,倒是大阿哥,朕已严令圈禁!王掞你是书香人家出身,什么书没读过?天下重器,非君子不可托,这道理不懂么?自朕本心而论,也为胤好。丹朱不肖,尧也废了他的太子,太甲荒淫,汤帝放他去桐,吃点苦头,他或许变成个好人!”张廷玉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比出太甲放逐的掌故来了?太甲放桐,三年改过,又复了太子位,这个学贯古今的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正胡思乱想,康熙又道:“朕意已决,今日就发明诏,由百官从阿哥中举荐,推举谁为太子,朕一惟公意是从!”

    “万岁,”佟国维还在想着康熙前头的话,“群臣公举,前无古例,恐怕又生事端。万岁属意于谁,定下来就是,何必再征询下头?”康熙冷笑道:“你和马齐一个满人,一个汉军旗人,学学张廷玉,好生读点书!前明昏君立储,还要征询臣下意见呢!”

    王掞早已停了哭,只脸上还挂着泪痕,盯着问道:“万岁,要是臣下仍旧保举太子爷呢?”

    “岂有此理!朕已经说过,一惟公意是从!”康熙脸上毫无表情,半晌方转脸道:“只是要秉公,朕不许有拉帮结派的事。听说你王掞弄了个联名奏折保胤?你那个不算!”

    众人都辞了出去,康熙看去显得很疲倦,便叫了张五哥进来,由何柱儿捶捏着,和张五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张五哥,”康熙半闭着眼问道:“你是下头百姓里来的,据你看,哪个阿哥最好?”

    “十三爷”

    康熙似乎很意外,瞿然开目问道:“何以见得?”张五哥低垂了头,说道:“奴才穷家子出身,贩过私盐,被官府拿住。十三爷巡视时放了奴才,训斥官家说:‘真贩私盐的是盐道盐枭,运升斗盐靠气力养家糊口的,你们往后不许拿!’十三爷知道下情。为人仗义,是好样的”康熙听着,已闭上了眼。十三阿哥再好,也不能当太子啊!张五哥见康熙只是睡不沉,轻声道:“主子,我就守在这,凭谁不叫惊动您,您实在该睡个好觉了”

    “朕睡不着”康熙懒洋洋说道,“一闭眼,就梦见祖母、母亲、皇后一闭眼就是她们,她们都不欢喜你既说十三爷好,叫人传旨放他出来吧”

第241章 谣诼四起帝辇纷 乱指挥若定王府划策() 
废太子诏书刚刚明发,接踵而来的便是推举新太子的谕旨,而且“朕一惟公意是从,绝无偏私”,被康熙皇帝接二连三的雷霆大怒吓懵了头的阿哥们像惊蛰过后的土虫,立即蠢动起来。朝臣们更是疯魔了似的聚集在礼部、理藩院打听消息,寻老师、投阿哥府上下钻营。谁都知道,自己一本奏上,就是立此存照,选对了,就有了“拥立之功”,选错了,就是“结党营私”,一荣一辱关乎半世宦途,岂是小可之事?因而皇帝平时对阿哥只言片语的评介,此刻都成了珍秘要闻。

    “三爷学问渊博,直宗万岁。当年陈梦雷犯罪,黜降奉天,万岁专一调回来,在三爷府着书教读,可见龙心所向!”

    “陈梦雷算什么?安溪公李光地才是正宗儒学。八爷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说是不许皇子结交大臣,你几时见万岁管过?”

    “那也不见得,万岁幼年的师傅伍次友老先生,不也是前明伍相国的二公子?”

    “得了吧,万岁要的是文武全才,想想这些爷,要数十四爷啦!”

    “嘻!十四爷和十三爷有什么分别?十三爷还囚禁了呢!”

    “我看九爷也差不多。”

    “你那是屁。九爷是八爷的附庸。”

    “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能猜得出圣意?”

    “唉天威不测,难以适从啊”

    胤祥的囚所就在理藩院后,奉旨释放,一路出来,到处听的都是这类议论。这些穷京官们见了他仍旧毕恭毕敬地行礼请安,但背转身就议他们最关心的推举大事,毫不避讳。他兴致勃勃地出来,越走越觉得步履沉重。太子被废,又推举太子,扔出一块热肥肉,又香又烫嘴,所有阿哥满朝文武统变成了饿狗,红着眼打量着如何下口。可惜的是别人尚有肥肉可抢,自己和四哥却冷落在一边,连骨头也没得啃的!

    “十三爷,”十三贝勒府的人早已候在理藩院仪门外等着他了,见胤祥出来,管家贾平带着众人都跪了下去,说道:“爷大难得脱,化凶为吉,奴才们给爷叩安贺喜!紫姑姑娘也欢喜得了不得,叫奴才们赶紧来接,瞧着天阴了,要下雪的模样,这是爷最爱披的白狐大氅,请爷披上,咱们回府吧!”

    胤祥抬头看了看天,果真阴得很重,一阵一阵的朔风,吹得满街干燥的枯树叶子哗哗作响,在墙角荡来荡去,绛褐色的云团团滚动着,被风催动着,不情愿似的缓缓南移。胤祥想着方才聒耳嘈杂的议论声,冷笑一声道:“老鸹可恶!哦,我先不回府,也不用你们跟着。天黑时你们去四爷府接我。要是我不在,就是去了嘉兴楼——就这么着。”

    放出来连家也不回就往雍亲王府?贾平诧异地看了一眼胤祥,但这个年轻任性的阿哥说的话是无可违拗的,只好“喳”地答应一声,带着众人去了。胤祥利落地跳上马,回头看了看理藩院红漆大门上狞恶的辅首衔环,“呸”地啐了一口,一扬鞭便打马飞奔而去。

    坐落北定安门附近的雍亲王府门可罗雀。这里再往北就到玉皇庙街。说是“街”,其实已是京师边沿,天气既冷又阴,黑黝黝阴沉沉的王府厦前空荡荡的,几片散雪飘着,格外显眼醒目。想到昔日办差兴隆时,这里车水马龙、冠盖如云,一溜大轿从门口向东能排出半里远近,到处都是嗑瓜子摆龙门阵说闲古记儿等着主人候见出来的长随衙役,如今却这般凄凉惨淡。胤祥不禁浩然叹道:“权门如市,市兴,人皆聚之;市衰,人皆弃之——真是一点不假!”

    “十三爷!”

    背后猛地传来一个童稚的声音。胤祥回头一看,竟是狗儿,拉着一头毛驴,带着那头已经养得油光水滑的芦芦,不知什么时候跟在后头,因笑道:“你这小鬼头,吓了我一跳!见十三爷不得意了,连话都不敢说了?也亏你,骑这么个玩意儿还能跟在我后头不拉下。”

    “十三爷就是再穷也比我当初强百倍!”狗儿笑道,“别看我这毛驴,你看,四蹄雪白,身上漆黑,一根杂毛没有——这叫乌云盖雪,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不眠!”他正吹嘘自己的坐骑,高福儿早已迎出来,一边请安,说道:“四爷叫奴才专候着呢——狗儿,耍什么贫嘴?给爷牵着马!”

    胤祥跟着高福儿直趋万福堂,果见胤已经等在那里,弘时弘昼弘历兄弟三人一溜齐儿跪在门内,看样子正在挨训斥,见“十三叔”进来,都松了一口气,只注目胤祥算是见礼,没敢言声。

    “你来得好,我料你必定来的。”胤还是老样子,淡淡的,看不出是高兴还是懊恼,只见了胤祥,嘴角吊起那微微一笑,显出不易觉察的轻松和欣慰一边让座儿,一边说道:“年羹尧戴铎他们都赴任去了。听说你出来,备一桌水酒先给你压压惊一个外人也不请,就是邬先生、文觉和性音,我们小酌一醉,去去晦气!”

    胤祥看了看三个侄儿,笑道:“四哥,侄儿们又怎么了?敢怕四哥心里不受用,又拿着我的侄儿们出气?”胤说道:“我从不拿人出气,何况自己的儿子?这没有弘时弘历的事,他们是替弘昼陪跪的——谁是跟弘昼的贴身小厮?”

    “奴才在!”

    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长随应声而出,扑通跪了道:“二爷出府,是果亲王府的辅国公爷来请的,说是一块散散,并没有见一个外人,更不敢打听消息,听人传谣奴才敢给爷打保票的——”“你给他打保票?”胤冷笑道,“你算什么东西?我叫你跟他读书,没叫你陪着他浪荡!也不知每日都读的什么书,倒学了些匪夷所思的淘气!”

    “哥儿一向读书,并不敢违主子的家法。”那长随吓得连连叩头,偏着脑袋道,“哥儿读的什么‘于是乎问哉?’,又是什么‘王八骑马’奴才也不大懂的。”胤祥笑道:“放你娘的屁!哪本书有什么‘于是乎问哉’,又是什么‘王八骑马’?”那家人忙道:“真的!那书里说‘王八骑马、亲家骑驴,就是骑你’!”他说得一嘴白沫,胤胤祥不禁茫然——这是什么书?

    弘历见胤又变了脸色,忍着笑解释道:“阿爹,这是奴才听错了。二哥想必读的毛诗,‘黄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众人不禁哄堂大笑。胤祥便道:“你他娘的,错得一字不漏!”胤也不禁莞尔,一摆手道:“十三弟,咱们枫晚亭去——你们还不滚起来,回东书房去!”说罢便和胤祥联袂而行,至西花园的枫晚亭而来。此时天色更加晦暗,沙沙的雪粒子早撒落下来,打得竹叶簌簌作抖。胤祥从理藩院出来,听了那许多谣言,原本心里有些不安,见胤迈着四方步不紧不慢闲适自若的神态,倒镇定了下来。刚踅过一湾结了薄冰的池塘,便听性音大声说笑:“邬思道的诗咏得太酸气,什么‘六出玉麟撒河山’?你瞧这阵子雪,筛面似的,还不如说‘满天满地筛白面’!”

    “真要是白面就好了。”邬思道说道,“今岁河南黄水决溃,不知多少人连蕨根也吃不上呢!前头见邸报,河南巡抚还在吹牛,‘断不使一人一畜有冻馁之虞!’为了升官考绩,什么天理良心都不顾了!”接着便听文觉笑道:“你惆怅什么?白生气不顶用!没听说鄂善奉旨到开封,吃满汉全席还说没下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