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

第268章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第268章

小说: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十八是正日子,康熙起了个大早,由张廷玉、马齐导引,千车万骑出了畅春园,径入紫禁城,至奉先殿、大高殿、寿皇殿行过礼,又望到钦安殿、斗坛拈了香,便排銮舆进钟粹宫瞻仰孝庄太皇太后遗像。礼部尚书尤明堂见康熙下舆,忙上前扶着车档子躬身问道:“百官们都候在天街,请旨,是在乾清宫受贺,还是在养心殿?”

    “在乾清宫罢,养心殿地方太小,分着三六九等进来,说的又都是套话,不如在乾清宫,磕个头就罢。老人们都在太和殿那边等着,也少累他们些儿。”康熙说着,因见是武丹护卫,便招手笑道:“老货!你跟着朕来!”说着便进钟粹宫。从驾的几十名官员便都停住了脚,只在垂花门外侍候。

    康熙不再说话,满面肃容进了正殿,向供在正中的孝庄太皇太后遗像行了二跪六叩的礼,站起来,却身又是一躬,抬起头来细细看着画像不语。

    “主子,”武丹因见康熙痴痴的,脸上似悲似喜,知道在这里呆久了没好处,在旁勉强笑道:“老佛爷在天之灵,要见着主子如今功业,必定欢喜不尽!不过今儿不是祭祀日子,外头多少人等着,不如早些去。赶明儿老佛爷忌辰,老奴才陪着万岁来这痛哭一场,赶怕还好过些。”

    康熙点点头回转身。扫视一眼空落落的大殿,慢慢踱出来,一边走,一边说道:“早就传旨,叫魏东亭赶来,不知来了没有?”武丹心中一沉,他从胤禛那里知道,魏东亭也已经亡故,便道:“他身子原不好,这个时候不到,那就是来不了了。”康熙也喃喃说道:“生老病死在劫难逃。是啊,但凡爬得动,他就会一定来的。老人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说着二人出来,马齐和张廷玉忙上前一边一个轻轻扶着康熙上了舆。康熙眼瞥见王掞远远站着,便叫过来问道:“你不在大和殿等着,怎么来这里?”

    “臣恭逢万岁大喜,欲有所奏闻。”王掞双手捧着一个折本递上来,又道,“此乃天下第一事,敬请万岁默查!”

    “哦?天下第一事?”康熙一笑,接过折木,翻开一看,八分楷书恭恭正正写着:“为请立皇四阿哥胤禛为太子事:臣王掞跪奏”康熙怔了一下,却不说折本的事,问道:“看来你身子骨儿好多了,朕赐的药用了么?”

    王掞因患红痢,康熙赏的药名曰:“续断”,他就是冲着这味药,大胆建言的。因见康熙问,便道:“老臣己经痊愈,蒙圣上赐药,令臣感激之至!”

    康熙语带双关地说道:“朕赏你的药是治红痢的神方,本草中载得明白。你要细看。此药要火候,火候不到,效用不显,你且安心吧。”说罢便至乾清宫受贺。

    参与盛筵的耆老共是九百九十七名,天不明便乘轿进了大内,安置在太和殿的月台前等候,七十岁以上的没在体仁阁和保和殿,其余的都在席棚下就餐。这都是从京华近畿请来的,因怕出事,体质弱些的都由直隶巡抚代为招呼,老人们虽说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却都很兴奋,或坐或立,三五成群地在大月台上指点宫阙。一些做过官的乡绅,多年不见,白头相聚,叙同年,忆故旧,说得入港。还有一等士绅,头一次进这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四处张望,要把这里的一切都记在心里,打着主意回去如何写好这篇墓志铭。正乱着,见李德全、邢年一干执事太监从三大殿北过来,畅音阁供奉们在月台西向而坐,接着龙旗宝幡,文武百官簇拥着一乘明黄软轿迤逦过来。李德全待邢年甩过静鞭,便高声呼唱:“康熙万岁老佛爷驾临!”

    “万岁!”老人们忙归了位次,俯伏在地高声嵩呼道。立时鼓乐大作,六十四名满装宫女,踏着节拍,挥着流苏扇载舞载歌:

    中天盛世曾安宁,瑞麦嘉禾表岁成。驺虞白象出效垌,共祝吾皇圣,嵩岳欣传万岁声葱笼佳气满都城,万里皇图巩帝京,衣冠文物际时亨,海隅宁谧无边警,巷舞街歌乐太平。喜今日,金瓯一统万年清!

    歌舞声中康熙徐徐下轿,在太和殿檐下南面而立静听,因听到“一统万年清”,猛地想起高士奇,便转脸问身旁的张廷玉:“澹人怎么没来?”

    “万岁细看,”张廷玉低声赔笑道,“他在第三排,挨着白头发的是三爷府的陈梦雷。”

    康熙看时,果然见了。他用目光搜寻着,方苞,李光地都在里头,接着又着见了党务礼、萨穆哈一对老搭档。想起当年三藩乱起他们两个从广州仓皇奔命回京报信的往事,康熙不禁慨然一叹。正自神不守舍,已是乐止歌歇。马齐见他怔怔的,忙道:“万岁,赐筵罢?”

    “唔!”康熙惊醒过来,忙点点头笑道,“朕已用过早膳,饱汉不知饿汉饥,快开宴吧!”

    刹那间热闹起来,几百名太监从御膳房走来,摆着冷盘,水陆八珍布成奇巧花样。胤祉为首,下面胤祺等十七个皇阿哥执壶捧盏,先至太和殿下首席为康熙上寿。康熙因问胤祉,“怎么不见四阿哥、八阿哥?”

    “回阿玛话。”胤祉满脸笑容,躬身答道,“四阿哥在御茶房照料茶水,立时就过来。八弟嘛他的病仍不见好,怕冲了万岁的喜气,请假了。”

    康熙木着脸,心中一阵不快,因见冷盘中的二龙戏珠、两条龙活灵活现张牙舞爪夺那颗紫红鹅蛋,便道:“传旨给胤禛,这些时累了,不必过来站规矩——把这个盘子赏他!”又换了笑脸,说道,“这群老人家都是朕请来的客。譬如家人,你们子侄辈还该各桌去轮番劝酒——不要恃强,有用不惯大曲酒的,用点山葡萄酒也罢了——可惜朕身边共事元老,今儿来的太少了。”

    “是嘛!”胤(礻我)一本正经地给康熙斟一杯葡萄酒,说道,“也真可惜。儿子昨儿听说魏老叔去世了。别说毛子,就是我,也难过了一夜呢”康熙只吃了半杯酒,听见这话,便放了杯,脸色甚是凄楚。胤祉随即明白了胤(礻我)的用心,抬头看胤禟时,正目光幽幽地盯着康照,胤祉竟不自禁打了个寒颤!

    康熙早抱定了主意,决不与这干包藏祸心的儿子们怄气,倒拿得稳。因见儿子们毕恭毕敬挨桌劝了酒,便起身来,慢慢在席间踱步,招呼众人吃酒。走到后排第四桌,康熙见两个老人坐在桌边吃闷酒,他细一审量,失惊道:“这不是封志仁、彭学仁嘛!”两个人不防康熙点到名字,忙起身道:“是!主子安康,难得还记得我们!”康熙笑道:“那怎么会忘?你们两人都是治河能臣,和陈潢一起,先跟着靳辅,后跟着于成龙,黄河都治清了几次——来!朕与你们共饮此杯!”说罢,举杯一碰,饮了,拍拍二人肩头又向李光地的筵席走去。一路转过来,和二十几个故旧勋巨饮过,待转到高士奇身边时,康熙已觉步履飘忽。

    高士奇也已白发苍苍,因保养得好,倒是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只气质中显得十分稳沉,没了昔年那种挥洒飘逸,诙谐滑稽的神气。不知道的人,谁也不会想到他曾是与明珠、索额图并称的熙朝四大机枢重臣。高士奇见康熙过来,忙站起身,笑道:“万岁,奴才在史馆编书,不隔几日就见主了一面。主子劝酒奴才是不辞的,只劝主子别饮了”

    “怎么?”康熙笑道,“你说朕的酒量不如你么?”高士奇忙道,“岂敢!主子知道,奴才略知医道,酒乃伤身之物,还是少饮为好!主了既这么说,奴才愿代主子一并喝了。”说罢,端起盅来,连斟两杯,一杯向康熙面前一擎,自饮了,接着又自吃了一盅。康熙叹道:“你精通医道,朕也不是门外汉。朕的身子自己心中有数。既这么说,这杯酒朕就免了。”说罢便去了。

    回到御座上,康熙更觉乏力,连四脚都懒得动。马齐见他脸上一阵红一阵青,便拽了拽张廷玉衣角,悄声说道:“皇上气色不好,你看见了么?”张廷玉早已看见,正在想法子,遂道:“原定的申时罢宴,一定得挺住。不然要惹出许多闲事的”马齐掏出表来看看,还有小半个时辰,便道:“能不能在钟上做点文章?”

    “好!”张廷王双手一合,“真有你的!我这就去安排!”说罢,转身出去,叫过拱辰房太监,小声交待几句,那太监点点头,过来请旨:“主子,申时已到。各宫内眷都在里头候着。请旨歇宴”康熙便站起身来。月台上千余人见他起身,忙都离席俯伏,叩头道:“谢万岁恩!”

    康熙觉得心头急跳,冲得耳朵直鸣,强拿捏着定了定神,爽朗地笑道:“都是有年纪的人了,相聚不易,本应多留你们一会儿,只千里搭长棚,盛筵终有期。我们一道儿努力加餐,待过七十大寿,朕再请诸位畅叙!”

    “万岁!”

    康熙含笑点点头,由李德全、邢年搀扶着,到中和殿略事休息:这里摆着各省贡来的贺礼,他想看看。中和殿里琳琅满目,殿内四周摆着寿礼,什么琼、瑶、棋、琳、璞、璆、琬、瑜、圭、璧、璋、瑚应有尽有,还有的投康熙所好,献的珍版书、宋纸、宋墨、董香光字画,贴着黄签,堆得到处都是。康熙看了一会儿,至南窗前,拿起一块黑乎乎的石头,问道:“这是什么物件?”

    “这是十四爷献的。”邢年答道,“说是什么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上头还有字”

    康熙戴上花镜仔细把玩。石头是铁青色,茶碗般大小。细审时,背面果有几个篆书字顺石筋突起,却是“百年长运”四字。不知怎的,他陡地想起烧饼歌里朱元璋的一句话“自古胡人无百年运”不禁手一抖,喃喃说道:“秦皇晏驾,有陨石落”一句话没说完,心头猛地一悸,眼前金花四射,双腿一软。几乎栽倒在地。吓得李德全、邢年二人死劲架着,张廷玉和马齐两个人脸色雪白,惊呼一声扑上来架住瘫软无力的康熙。一边轻声呼叫,一边架到须弥座上暂息。张廷玉向慌做一团的人们喝道:“不要乱!即刻传太医院医正,不许张扬!”

    “叫”康熙神智略有恢复,脸色潮红,半倚在椅上,无力地说道:“叫传高高士奇也进来看看脉!”

第209章 知天命寝殿颁遗诏 护贤臣鱼眼藏珍珠() 
康熙头缠黄帕,侧身躺在烧得热烘烘的炕上,脸色已经如常,只左半身已经偏瘫,口角也有点歪斜。见高士奇进来,命众人都出去,方道:“你原是精于岐黄之术,通生死大道的。这些年你退出上书房,越发专心医理,有人说你能断人生死,灵验如神。朕因用不着,都不大理会。朕这一病,自觉与从前大不相同,想问你个实信儿,到底朕还有多少日了?你不要怕,只管往短里说,活得长了是朕的赚头。朕决不罪你。”

    “主子”高士奇的脸白得没有一点血色,连连顿首,哽咽道:“您怎么说这个话?奴才心都要碎了!那日筵宴上奴才已见主子病发在即,果然不幸料中。又见主子病势不善,最怕的是这几日。主子已经熬了出来。慢慢调治,正是圣寿不可限量!您不要多想,与性命决无干碍的!”康熙伸出右手,命高士奇起来,微笑道,“人言生死大讳,智者不为,何况于你?你这话在情理之中。但朕有许多要紧事必须处置,要安排好,不能拘于常规。事关国家社稷,你要破除俗念,最后再助朕一臂之力!”

    高士奇深深低下头去,良久才抬起来,己是泪光闪闪,缓缓伸出一个指头。

    “一年?”

    高士奇摇头。

    “一个月?”

    高士奇摇头。

    “那么一旬?”康熙的脸色苍白了。

    高士奇道:“逢十进一。圣上安心调治,天下苍生有福,渡得一年风险,还有十年圣寿。过此,臣不敢妄言”

    “哦”康熙沉吟了一下,心中一阵宽慰,盯视着高士奇道,“你今年多少岁数?”高士奇忙道:“奴才犬齿六十有二。”康熙点点头,说道:“算来朕身边的老人儿,你还是个年轻的。朕有意起用你回上书房来做事。你以为如何?”

    高士奇早就看透朝局,连国史馆的差使都想辞去,如何肯再蹚这汪浑水?叹息一声道:“不怕皇上见笑,奴才早已是过时的人,昔年壮志都成灰烬,焉能再作冯妇,驾驭当今朝局?奴才这些年潜心典籍,已成蠹鱼之虫,万不敢腆颜尸位,误了圣上大事!请皇上龙心默查,奴才这话是肺腑之言!”

    “你去吧。”康熙见高士奇诚惶诚恐,确乎没了当年的灵气,不由叹道,“你有你的难处,先时佟国维在位就常难为你,倒是胤礽还替你说句公道话。如今国维虽不在,朕看和他在也不差什么!上书房乃随人事而转的去处。朕盛,它也盛,朕衰,它也衰,朕心里清楚着哩!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