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文枭之道 >

第30章

文枭之道-第30章

小说: 文枭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

    出钱塘门,循湖而行,人白沙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彻,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称诗思在灞桥雪中,此较更胜。

    宋代之处断桥叫它宝佑桥,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寡酒,因酒味不佳,生意清淡。

    后来据说有一仙不修边幅,在此地打扰数日,又无钱支付,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寡酒,款待老人,后来一仙驾云远去,留下酒药三颗,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新杭,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后来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

    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

    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

    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款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却要告别。

    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银两子送给老人。

    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一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

    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

    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

    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塌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可能觉得断桥更有意境,慢慢演变成了过来。当然,这里也是当初凄美神话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第一幕。

    白娘子原本是山野中修炼的一条小白蛇,有一天,小白蛇被一个捕蛇老人抓住了,差一点遭遇杀身之祸,幸亏被一个小牧童所救。

    经过一千七百年的修炼,白娘子终于化做人形,经观音大士指点,来到杭州西湖寻找前世救命恩人小牧童。

    清明佳节,烟雨蒙蒙,观音菩萨说过“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而在西湖的断桥的桥面上,由伞传情,白娘子终于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许仙,以身相许,结为夫妻。

    在经历水漫金山之后,又是在断桥邂逅重逢,*。

    扬眉

    晶莹的雪花湿漉漉地散落江南,

    似纯香的桂花米糕,

    清凉的寒风慵懒懒地掠过钱塘,

    似幽怨的紫竹长笛。

    宝石山的山麓横亘着俊朗的白堤,

    把西湖撇成了西子和北里,

    形成了大小两池幽潭,

    散发着远古的气息。

    盛唐的诗篇化作一块块青砖,

    砌就在白堤的东端;

    艳宋的美词椿成一盆盆泥浆,

    勾勒着拱桥的间隙。

    大元的宫曲是飘飞的雪花,

    朵朵都弹奏着悠韵的旋律,

    弥漫在桥身周围,

    折射着细碎的青晖。

    站在宝石山的山巅,

    向八百顷湖滨眺望,

    远处城区楼宇参差,

    依稀守卫在西湖的周围;

    近处湖面白玉沉落,

    镶嵌在萧疏的柳浪中。

    古老的石桥,

    在弥漫的风雪里时隐时现,

    呈现着依稀的身影,

    顿笔在望湖楼和孤山之间,

    构成了千古遐思的梦境。

    风雪里一柄油伞款款走来,

    修长的裙幅轻扫着洁白的瑞雪,

    伫立在断桥的石栏,

    等待着孤山奔来的青衣,

    演绎出一曲幽怨的水漫金山史话。

    西湖的娇媚在春:

    桃红柳绿,

    草长莺飞;

    西湖的柔情在雨:

    睡眼朦胧,

    娇羞可人;

    西湖的清幽在月:

    影落潭底,

    思绪荡漾;

    西湖的神韵在冬:

    银装素裹,

    冰清玉洁。

    最是那雪后的断桥,

    在阳光的辉映下呈现出依稀的栏杆,

    如神奇的画笔点染着斑驳的墨痕,

    描绘着江南的风雪神韵。

    领山水之绝音,

    悟天地之本色,

    就在这清幽的世界里。

    这清幽的世界是空旷着的心境,

    这心境是湖面上飞翔的苍鹭,

    在自由的天地里伸展开双翼,

    托着升腾的清风。

    这世界亦是一张残旧的宣纸,

    揉皱了苇帛的素面,

    任居易甩开徽州的狼豪,

    舔着湖州的松墨,

    洇成一笔长长的痕迹,

    留下了素雅的风雪图卷。

    人世间的情,

    人世间的爱,

    就象这断桥一样藕断丝连的熬神,

    也才有了难解的情愫。

    此时虽未下雪,没有雪天下断桥的残缺之美,但娓娓道来的神话故事,特别是那有诗韵的长赋从秦三代口中道出,却是让学姐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在其中。

    女人向来是感性的动物,纵然再坚强也会有软弱时,希望能找个肩膀依靠。配上水光潋滟的西湖水,湖面上升腾起一阵阵雾气,远处的群山,断桥蒙着一层缥缈的白雾。绿莹莹的山峰若隐若现,时而雾气飘散,山峰清晰地浮在眼前,连山顶的参天古木都看得一清二楚,时而又被雾气湮没了,一切都只能化成墨绿的一团,就像宣纸上一滴略带墨色的浅浅的水迹;又如罩着面纱的少女,仿佛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实了又虚了,虚了又实了。

    西湖之景,让人不知不觉以沉醉其中,到处是美景,到处是美画。

    人总羡慕别人是画中之物,其不知自己也是画中之人,正如杨万里说的“岸上湖中各自奇,山殇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船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

    事后还觉得自己是做了一场美梦。

第五十一章 挥师北上() 
十二月的冬风终于是吹进了千家万户,很多人不喜欢冬天,因为我国除了最南方寥寥几座城市,几乎都让人冷得够呛,有些北方的城市已经飘起了雪花,为大地涂上了一层白垠壮观之美,却也毁灭了原先大地总是春的万紫千红,要说谁更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辩论会的十二位选手加上参会的几位老师,领头的是蔡老头,即将挥师北上,坐了整整一辆大巴,目标直指清华园。要说在国家一直是作为领头羊的清华、北大其实挺憋屈,提供场地却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战实在不是件让人喜悦的事情。不过考虑在清华园设立也不是没有别的考虑,这次十个国家地区为期两周时间的访期,一半是为了辩论赛,另一半则是接下来的学术交流,留学生交换等事宜,会在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开展。

    要说在一个小的格局下,浙大的辩论会输赢以输落下帷幕至少不会让清大的学生不会那么窝火;但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他们又希望浙大能赢,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扬我国威,这是个很矛盾的心里,可又并不矛盾,在主要矛盾下,次要矛盾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国家大义面前,都是一家人,又有何彼此?

    在去的一周时间,加上大巴上来往两天预计九天的行程中,秦三代走时交代了司空明那小崽子认真复习,以备他不在时的会考,小崽子当时答应的坦荡,也不知是否放在了心上?人啊,一旦有了挂念难免杂念,也只能期待那兔崽子能信守承诺,担起一个小男人该有的责任来,不过话说回来,学习并不是为了他而学,本着一位做教师的职责,秦唐将光与热散发了十二成,如果真不能成才,也只能惋惜,却不至于满脸沧桑的悲伤。天下熙熙嚷嚷,像司空明一样的小孩何其之多,他是幸运的,有个彪悍老爹,那些生在贫苦之家又不思进取的小孩才真的让人堪忧,除了怨天尤人外,无外乎无病*,痛恨爹、痛恨娘,为什么没给他留下可以挥霍一生的财产。

    有些甚至为此走上了歧路,却从没有对着镜子问问他自己,每天日落日出,日夜交替,上天给了一样的时间,即便是不一样的起点,有些人站在山峰、有些人站在山坳,而很多人尽管站在了山底却有着最大的攀升空间,到了山峰的人已经无路可攀,一辈子恐怕在无上升空间;’山坳中的人爬山涉水到了这里大部分的人觉得累,登顶的路遥不可及;站在山底的人才是真正的根基,很多人选择自暴自弃,面对高山雄伟胆战心惊,其实跨越几步并没有想象的难,他所看到的风景会更美,格局会更大。

    早晨,在万众期待下,十二名学生列队整齐,蔡老头佝偻着腰郑重而洪亮的说了一句:浙大必胜,浙大必兴。在一众学生朗朗三遍后,他一挥手,剑指北方。

    秦三代风风火火的上车,抢下一个靠窗的好位置,他自己则坐在外边,看到草原女神上来了,挥了挥手,没想到别人根本没给他面子,若无其事不如说无视的走过,坐到了后边的空位之上,身后来的慕如歌拉过准备调整位置的秦三代,做了个鬼脸,笑嘻嘻的将秦唐垂怜的空位给抢了过去,置身于学姐身侧,还有幽幽的清香传来。

    谁让他送又丑又难看的围巾给她的,慕如歌低头看了看,配上一件黑色的毛衣与外套,这被定义为很丑的围巾竟被她折腾出了几分风味,可看了看学姐身上的还是不平衡。哼!女人可是很记仇的,她也没想到机会会来的如此之快。

    秦三代恨啊,两眼巴巴的朝后望着,像是一块望妻石,望眼欲穿。慕如歌低下头和秦素雅聊得火热,心里乐开了花,这个教训是相当的深刻,那浑小子应该长记性了吧,看他以后还敢随便得罪女人。

    被人戏弄的秦唐艰难别过脸去,低着头情绪不是很高,要说西子湖畔的一次邂逅,两人之间多了点说不清的意味,比爱人似少了一分,比朋友又多了分情感,这是个分水岭,秦素雅是一位很有主张的人,她有着自己的特立独行,找男人同样如此,宁可错过,不会将就,现在的秦唐,尚且青涩。

    低着头的秦三代看到一双布鞋停在周围盘旋,“我老头子喜欢坐在窗前,不介意挪下身体让我老头子进去吧”!秦唐不用抬头,即便不听声音,也能猜到鞋的主人是谁,不说有国际同行到会,即便是北上一行,哪一位不是将自己打扮得庄重三分,也只有这位老头依旧云淡风轻。他比的不是身价,带来了脑子,足以!

    相对于坐在一群上了年纪的教室队伍,蔡老头宁愿选择个清净的角落,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客套,那曲意迎合之风不论别人怎么想,他听多了觉得吃饭没什么胃口,一整天会感到烦躁。

    大巴开动,秦三代有一搭没一搭的与旁边这位闲聊,天南地北,博古通今,都说人不可貌相,老头子一身学识足够让一直勤奋的秦唐自卑,他短暂的忘记了草原女神,拼命地吸收着平时难以听到的有用信息。当然更没有忘记当初的一个承诺,好不容易下了套给别人,可不能白白糟蹋了这学识渊博的文人。

    蔡老头吹胡子瞪眼说他不识趣,秦三代可不是一般人,没怕他浩然正气所慑,据理力争,国际辩论会没开始,一老一小倒是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论道。无所不用其极,正理可说,歪理可用,这是一场没有下线的辩论,目的是要拿下对方。

    要说最后的输赢,两人都只字未提,随着汽车一步步逼近,将心提前带进了京城。

    身为一首都城市,政治中心,它经历过兴衰与繁华的沧桑,如今的帝都俨然的一个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夜幕下,进了京城的地界,蔡老头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汽油味,他开了小窗,闻着外面的空气,秦三代在他的记忆中还是第一次来京城,看灯光能看出一个城市的繁华与落魄,他眺望着,没有像许多人对帝都的征服,反而有一种格格不入的代沟,待惯了杭城的都市,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