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文枭之道 >

第107章

文枭之道-第107章

小说: 文枭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一人一拳打向对方。

    “豹子”!

    “秦唐”!

    这是秦三代的发小,以前没少淘气,上的了山,下的了水,打架头铁,没考上大学,跟在秦二世身边,立足于江湖。豹子了解秦唐,所以当初跟随暴君并没告诉他,秦唐知道,还是从理工大的虎爷那得到的消息,秦唐曾在电话中与他聊了很长时间,人各有志,不可勉强。不过豹子的心结倒是解开了,不再回避秦唐。

    “奶奶让我来接你”。秦唐晕车众所皆知,那些年,他每次一坐车准吐,而且吐的一塌糊涂。如人醉酒,分不清东南西北。

    “这些年已经好多了,奶奶?奶奶下山了”?秦老爷子一世英名,唯一的瑕疵就在于秦家太后,住于山上小间,一住就是三十年。秦唐和奶奶亲,是唯一一个不受约束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上山,他知道奶奶心里并不是没有爷爷,小间旁是秦家祠堂,奶奶时常为爷爷请愿。

    “前些天爷爷摔断了腿,奶奶就下山了”。豹子人实在,老爷子欣赏,就连刚下山的秦家太后也对这小孩喜爱,所以就跟着叫爷爷奶奶了。

    豹子问秦唐坐车还是和他一起,秦三代往他的哈雷过去,拿起把手上的头盔,给自己套上。

    “阿蒙,过来”。豹子冲那边招了招手,让他将少爷的行李送回。骑上他帅气的哈雷,一骑绝尘。

    东北是个重工业区,尽管国家号召粗放型经济逐渐向集约型转变,但东北的重工业区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老爷子眼光独到,卧龙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高新园区,在以粗放型为主的重工业区,高新区产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国家大力扶持,村民当年以地入股,几十年过去,个个都成了不大不小的土豪。

    人心这东西,很难说得清,贫穷时可以忍受清贫,富裕后永远得不到满足,对于老爷子的恩情许多人记得,而另一些人并不如此,秦氏家族这艘航母太令人心动了,如能得之,注定辉煌。

    秦氏从未上市,但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财富远超于他,二代积累的财富,特别是黑金,恐怕就连秦二世都难辨自己有多少身家,秦家大院占地百亩,上山的笔直干道十米,两旁的古树由暴君在世界各地网罗的真品,随便盗取一根,一世无忧。

    不过大院的主楼,依然是老爷子当年的四合院,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只是修缮从未重建。以四合院为中心,修建了几座小别墅,还有几座红砖小洋房,低调而内敛。

    今天的天气不错,几天的大雪换来了晴空万里,虽然气温还是零下十几度,北方的风不如南方刺骨,倒也不是不能忍受。在秦三代唠唠叨叨,小心地滑中,哈雷停在了四合院门口。

    大院前方,一头花白短发的老太太,穿得厚重,脖子上围着围巾,精神头很好,她手推着轮椅,坐于轮椅的是个老者,清瘦,看着斯文,像是个学者。

    在两人身旁,围着一些秦家的小字辈,除了秦平正忙,其余的最近这段日子往家回的比较勤,毕竟老爷子刚出院,为人子孙无论出于何目的,总不能太野。

    秦二世今天有事外出,但那位中学教师的妻子在,她身上有一种恬静如菊的淡雅,或许是前几任的妻子太强势,如此娶了个温婉贤淑的,能让这个家清净一些。

    但龙生九子,平安健康、文武双全,加上秦唐,妻子五任,身后是巨大的秦氏航母,如同帝王家,家事最难断。

    哈雷停下后,豹子和那边挥了挥手,很识趣的选择了离开,老太太上前几步,握住秦唐冰冷的手,瞅着这个对胃口的孙子露出慈祥的笑容,欢喜道回来就好。旁边的人不约而同松了口气,秦唐没回来的时间里,老太太板着脸喜怒无常,尖酸刻薄,但谁都不敢怒不敢言,生怕惹恼了这位蛮横的连秦老爷子都无奈的老太太。除了除夕前后几日下山,任凭秦朝智慧,使劲了浑身解数,老太太与山上三十年如一日。

    秦三代像个小毛猴子的温驯,笑着喊了一声奶奶,给你带了很多从江浙买来的年货,有你最喜欢吃的桂花糕,到时行李送来,你挑拣着尝尝。以难相处遐迩的老太太眼眶少于湿润,说他买的奶奶都喜欢。

    秦三代和奶奶寒暄了一会,过来和爷爷行了个礼,问他不碍事吧!老爷子一生纵横,即便坐在轮椅上状态不减,好比霍金先生,只有几个手指翻云覆雨,初心不变,直到临死前,从未停下过灵动的大脑。有些人,天生不屈就于命运。

    看着站在一旁恬静的中学教师,秦唐礼节性的喊了声姨,那位比秦二世小了二十岁的女子微笑点了点头。秦武那小鸡仔趁机叫了声哥,小字辈中,秦武和秦唐的关系最亲,看到他回来,小鸡仔比平时活跃了不少。

    “秦双、秦全,叫哥哥”。秦双过了年六岁,小的只有三岁,两人为中学教师所出,现在的孩子不比当初,自小娇生惯养,两人大眼在秦唐身上溜达一圈,特别是后者,在他印象中好像从未有这个人的印象,脸一别,朝向别处,寻找好玩的东西。

    “不好意思秦唐,你别放在心上”。中学教师连忙道歉,若是平时也就算了,几个孩子同父异母争争吵吵,只是小字辈情有可原,今天当着老爷子和老太太的面,难以下台。

    秦唐笑了笑说不碍事,他还没计较到和两个小孩子一般见识。倒是老太太哼了一声,中学教师尴尬,拎起两小家伙的耳朵,让他们喊哥哥,秦唐说姨不必如此,两个小家伙却是委屈的嚎啕大哭,老太太阴沉的说了声开饭。

    此时已是中午一点,如果不是为了等秦唐,他们早吃了,几个孩子嚷着吃饭,老太太没喊话,谁也不敢怵这个眉头。

    别看四合院除了外面两座貔貅雄伟,那是秦二世为了镇住秦家气运花大代价运回,整座四合院并没有出彩的地方,里面的空间却不小,一条长三米的桌子摆放其中不显拥挤,不过除了聚餐之外,这张桌子基本搁置,平时老爷子喜欢清净,都是一个人或和秦二世两人两叠小菜足以。

    今天秦唐在,老太太不再板着脸,不停给孙子夹菜,秦三代碗中永远堆满他爱吃的菜,老佛爷说他太瘦了,要多吃多补补。秦唐不辜负老太太好意,如囫囵吞枣。

    “奶奶,您看,肚子都肥了一圈,真吃不下了呢,您自个也吃”。秦唐懒羊羊的靠在椅子上,是一种满足。旁边的几位又羡慕又妒忌,老太太别说给他们夹菜,就是不给他们脸色看,都是阿弥陀佛烧好像了。

    一顿饭后,老爷子挥挥手,让他们该干嘛干嘛去,众人如释重负,在等级森严的大家族中,和家中的老人在一起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即便权倾天下的暴君,看见老太太都是能躲则躲,躲不开则尽量迎合,左耳进右耳出。

    留下秦唐,被老太太拉着嘘寒问暖,老爷子坐在轮椅上闭目养神,实则竖起了耳朵,听着小家伙一年多来的苦与乐。

    一直没说话的老爷子突然开口,让秦唐推他出去走走,老太太挥了挥手,给了爷孙两独立的空间。

    “知道你奶奶为什么和你最亲吗”?老爷子由秦唐推着,倏地,紧闭的双目豁然睁开。

    秦唐摇了摇头,秦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奶奶对他总是超然。

    老爷子露出一丝苦笑,幽幽而道:“别看老太婆每天阴阳怪气,其实心眼没那么坏,刀子嘴豆腐心,看透世事,却难以接受世事,也是她在山上三十年的原因。不怕你笑话,你奶奶当初可是倒追的我,如果不是看她可怜,当年追我的小姑娘,她可没一点优势。而我选她,正是她身上的那份童贞。八几年,那时候国家局势刚刚平稳,满城遍地是黄金,那时候流传着一句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爷爷当年也算个人物,依靠编织的一条关系网慢慢将秦氏壮大。屠万人为雄,屠百万则为雄中雄,我没经受住诱惑,手段频出,因我出事的并不在少数,你奶奶和我大吵了几次,随后上了山,一住就是三十年,其实我庆幸这次摔断了腿,人老了没多大念想,团团圆圆就好”。

    他回忆,缅怀,也有几分的歉意,那些年,那些事。秦唐并没有开口,以老爷子活了大半辈子了经验根本不需要他画蛇添足,安静当一个听众即可。

    “老太太将一辈子的爱都给了你,你离家出走我没有说一句话,希望你永远都保持心里的一份坚持,就当给我,给你爸救赎。不过,江湖险恶,今年你也大二了,还有两年多该毕业了,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就不再是校园内的春风和煦了,你本纯洁如婴,可那江湖,岂是如此?你要多加小心,做任何事,给自己留有后路”。老爷子江湖打滚数十年,见惯了大风大浪,一生凝聚的都是精华。

    秦三代点了点头,说他记下了。

第一八零章 月有阴晴圆缺,人岂无缺?() 
老爷子让他推自己回去,外面尽管晴空万里,可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对于一个刚出院的老头子并不好受。

    “道士给我算了一卦,说我过不了大寿了,你奶奶说要在我七十九的时候给我冲喜,我说没必要,她非要坚持,到时别忘了回来和爷爷吃顿团圆饭”。老爷子风轻云淡,对于生死或许已经大彻大悟。能活谁都想活,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了,我亦坦然。

    秦三代推着轮椅的手一顿。没等他开口,老爷子强过了话茬:“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所要经历的过程,我应该也算过了国家死亡的平均年龄了吧!我这一辈子该见的都见过了,没什么可遗憾的。如果有,就是没看到你小猴子当新郎的模样,你和秦天知女儿的事我听闻一些,如何取舍,爷爷就不给你出主意了。月都有阴晴圆缺,人生岂能无缺?哪来如此多的十全十美”。

    阿蒙将秦三代的行李送回了大院,秦唐陪着两人吃着桂花糕,听着两位老人家斗嘴,对于当年自己主动追求的老爷子,老太太矢口否认,她骂着老头子臭不要脸,如果不是当年他死皮赖脸,老太太才不会放下身段给他机会。

    老头子气的要命,说老太婆你一下山就诚心找茬是不是?老太太丝毫不让,说我被你逼上梁山三十年,你还想咋的?

    秦三代悄悄溜出了家门,对于两个将世事都看透的老人,吵架不过是弥补几十年的空白而已。

    在秦氏的山头,除了老太太所住的祠堂旁小院子,还有两大禁区,一处在南,为一座面积不大的道观,里面只住了一个道士,年岁比老爷子小不了几岁。另一处,那位年龄也不小了,在秦唐的记忆中,他每天带着斗笠,背着锄头精心呵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若在秦唐的认知中,秦家大院唯一让他害怕的,恐怕也只有这位看着淳朴的老者了。

    如果说秦家大院的房子算不得豪华,他这儿只能说清贫,一座小平房,不过里面的房顶很高,冬暖夏凉很舒适。

    深冬的季节,田地积雪皑皑,老头子无所事事,就训着他那条像是土狗的守山犬,那家伙长得土里土气,可面对熊瞎子、虎豹子可是敢怒目相视的主,别管打不打得过,气势不输。

    此时白老头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守山犬就立于他旁边,或许对秦唐还留有印象,只看了一眼,又蹲下了身。

    “老头子”。秦唐算得上恭敬,称呼什么并不重要。而且还是他让秦三代这个称呼,在秦唐到江浙上学远离北地,算不得真正的出师,或者说没得到该有的认可。

    “回来了”?老头子从不是个多话的人,否则怎能忍受清贫在山中几十年如一日。

    “我看你抽的烟筒旧了,给你做了一个,你以前不是和我说金新月的泪竹质地坚硬,很适合做烟筒,我在江浙小竹林里竟是遇到了”。秦三代将手里的烟筒递过,这位隐世强者,连秦二世都甘拜下风的男人,不求名,不贪财,得闲时,坐于葡萄架下,摆一条藤椅,抽两口旱烟,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满足。

    老头子接过他手中的烟筒,那支伴随了半辈子的烟筒就出自自己之手,取自小笋竹根部,他左右翻转,停顿了片刻说道:“我给你汜水,是让你削水果用”?

    “我会更努力”。秦三代吃疙,情理之中,白老头一辈子难得表扬人,即便已是草莽枭雄秦二世,如果不是花天酒地,是可以超越他的存在,可惜天赋浪费,白老头恨不得抽死他。不过被人轻看,秦三代送烟筒,有一成意思是为了检验一年半的成果,泪竹质地坚硬,而烟筒底部是他用汜水一刀一刀所削,对于白老头的眼光一看便知,看来还是没能入了他的眼,同志还需努力。将手中的小袋子放下,是秦唐买的烟丝,老头子说秦唐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