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红楼皇长孙婚恋史 >

第22章

红楼皇长孙婚恋史-第22章

小说: 红楼皇长孙婚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宝玉为秦钟忧心不止,贾家上下为了元春封妃的事欢欣鼓舞;亲朋故旧如何往来庆贺,一概与他无关!

    这一日,启瑞帝为太上皇侍疾;忽然有感而发;说世上至大莫若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心也是如此。启瑞帝对太上皇和皇太后;日夜侍奉在侧,尚不能略尽孝意,想宫中妃嫔,自入宫以来,就离开父母,岂有不想之理。

    故而,启瑞帝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许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皇太后倒也罢了,唯有太上皇,大喜,盛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又下旨,椒房眷属入宫,有关国体仪制,且母女相处也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门,除二六日入宫以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者,允许妃嫔回府省亲,共享天伦之乐。

    此旨一下,朝中有女为妃嫔的人家,皆欢欣鼓舞。

    周贵妃的父亲,已经在家动了工,开始修建省亲别院了,吴贵妃的父亲也去城外勘察地方去了。

    这样的盛事,贾家如何肯落于人后。贾珍贾赦尤为积极,贾政也满心欢喜,开始商议修建省亲别院的事来。

    最后商定,从东边一代,接着东府花园,至西北,一共三里半大,如今已经命人去画图样去了。

    林黛玉听闻消息,悄悄算了算,曾厚章所编之中外度量衡币通考中,引康熙年间御制的数理精蕴所定度制为:是为工部营造尺,部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十八引为里,以至天度地亩莫不以是为测量之准,以此来推算,三里半大约是1890米。

    只是不知道这1890米是大观园的周长,还是只东边一边的长度。若是前者,那整个大观园的面积大约二十多万平方米,若是后者,那么大观园的面积最少也有五十多万平方米。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大观园的面积的确令人咂舌。要知道,苏州拙政园才五万多平方米呢。

    林黛玉又粗略算了算,贾家要修建这个大观园,所需的花费大约要几百万两白银吧。原着里,这笔银子大多数很可能来自林家。可如今,林如海还好好活着,她也有兄有弟,林家的家产不可能再落入贾家手里。不知道,这次,贾家从哪弄来这么多银子。

    贾母等人确实在为这些银钱发愁。故而,召来贾赦贾政贾珍等人商议。

    贾珍将无人说话,捋了捋胡子,“咱们宁荣二府向来同气连枝,只是,修建大观园,将会芳园占去了大半,这”

    贾政点点头,“珍哥儿说的极是,既如此,银钱方面,宁府就不必出了。”

    贾赦见状,也说道:“我东边花园也占去了一半,那怎么说。”

    贾母闻言瞪了他一眼,“难道你不姓贾吗?娘娘省亲,这是咱们贾家上下的荣光!”

    贾赦不敢反驳,想了想,“这样,我想办法凑一凑,凑个”贾赦本来想说五十万两的,可话到嘴边,改成了“凑个十万两来吧。少不得要将我那些宝贝变卖了。”

    邢夫人心肝肉都疼了,十万两啊,就这么打水漂了。娘娘省亲,荣耀的是二房,和他们大房

    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让大房出银子啊。

    贾母虽不甚满意,她知道,昔日老太太的私房多半给了老大,老大有钱。只是,老大这些年骄奢淫逸,估计花了大半了。能拿出十万两来也不错了,总比一毛不拔的好。“好,我拿二十万两。”

    贾珍见状,想了想,咬咬牙,“既如此,东府拿五万两好了!”

    王夫人算了算,“这才三十五万两,远远不够啊。剩下的怎么办?公中也该拿些银子出来吧?”

    “难不成你们二房一毛不拔?归根结底,这可是你们二房的大事。”贾赦捋着眼睛眯着眼睛看着王夫人,“公中的银子可不能动。家里还有这些姑娘爷们没成家呢。”

    “大老爷说的极是。娘娘终归是你们的女儿,你们做父母的,该占大头才是。”贾母想了想说道,反正这园子建成了,日后也是二房的产业,二房多拿些也无妨。

    贾政点点头,“老太太和大老爷说的对,我们二房拿三十万两吧!”

    三十万两!王夫人差点没厥过去!他贾政哪里来的三十万两银子,难道要动用自己的嫁妆和私房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贾赦满意的点点头,这还差不多。“不过这也不够啊。”

    贾母想了想,“公中拿十万两出来。就按这个来吧。”

    “那怎么能行呢!我们娘娘可是二字封号的贵妃,比周贵妃吴贵妃还要尊贵,这省亲别院要是被周吴两家比下去了,那娘娘日后在宫中,还有何脸面?岂不要让人耻笑!”王夫人反驳道。

    贾珍贾赦也点头附和。

    “那剩下的钱谁来出?”贾母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没钱,怎么修?

    贾珍忽然眼前一亮,“老太太,娘娘省亲,这可是大事,咱们家的亲朋故旧们肯定会有所表示的。剩下的银子,不如借吧。”说是借,可谁还好意思要贾家还吗?

    王夫人眼前一亮,这个可以有。

    贾珍盘算开了,“薛家王家史家,这三家就不必说了,都是自家亲戚。尤其是薛家,那可是皇商世家,薛蟠兄弟素日出手阔绰,想来这个时候也不会吝啬的。再者,还有林妹妹家。都是自家亲戚,这个时候,很该挺身而出的。”

    贾母虽不大情愿,但为了娘娘,少不得要开这个口了,“林姑爷那边,我去说。薛家那边,二太太你去吧。”

    王夫人点点头,只要不拿她的银子,找谁都可以。王夫人甚至还在盘算着,摊到二房头上的三十万两,薛家若是也能帮衬一二就好了。

    惜芳年里,林黛玉和林泽林涛相对而坐,“哥哥意下如何?”

    林泽自从听说贾家打算修省亲别院之后,就一直在想这件事,前日接到了林如海的信,信中说此事交由他做主,若犹豫不决,可和玉儿商量着办。林泽知道,父亲这是在有意锻炼自己,思忖再三,方才说道:“我想了想,无论如何,林家和贾家是姻亲,贾家若开口,这银子肯定是要借的。至于借多少?”亲戚之间,本该不等开口就直接帮忙的。只是,该借多少,这倒是个问题。

    “爹爹如何说的?”林黛玉问道。

    “爹爹说让我们商量着办。”林泽心中已经想好了一个数字。若多了,怕养大了贾家的胃口,日后随便找个由头便狮子大开口。想起王夫人的德性,林泽毫不怀疑会有这种可能。若是给少了,总要顾忌妹妹的面子,到底贾家是妹妹的外家。再者贾家那些下人,趋炎附势,若是背后风言风语,何苦让妹妹受这个委屈呢。

    “涛弟觉得给多少合适?”林黛玉问道。

    林涛想了想,“我不大懂这些,我听哥哥姐姐的。”

    林黛玉想了想,“那么便给五万两吧。我听说东府珍大哥哥也给了五万两。应该够了。”

    这个数字恰好和林泽心里的数字不谋而合,林泽便点头答应了。

    “那这银子是妹妹你给,还是?”林泽又问道。

    “自然是哥哥去给了。”林黛玉笑道,林泽是日后林家的继承人,这些事当然该林泽出面了。

    “那好。我只怕”林泽笑道。

    “不妨的。”林黛玉也知道林泽担心所在,“心意尽到了就行了。”

    “我只怕委屈了妹妹。”林泽担忧道。

    “若是真发生那种事,我就搬回林家去住。谁怕谁呢!”林黛玉笑道,什么叫多,什么叫少?难道要将林家家产全都拿出来才叫多吗?贾妃省亲,凭什么让林家拿那么多钱!她就不信,贾家真连这些银子凑不出来。既没这么多银子,为何要冒这个头?在能力范围之内修建就是了。

    林泽特意挑了个贾赦贾政贾珍都在的场合,将五万两银票亲自拿给了贾政。“家父俗务缠身,无暇亲自恭贺娘娘大喜。特命外甥奉上五万两银票,以示心意。”

    贾政贾赦贾珍自然不会嫌钱少,当然了,五万两银票也不少了。贾赦笑嘻嘻的拍拍林泽的肩膀,“好外甥,破费了破费了。”

    可消息传到后宅时,贾母王夫人反应各异,王夫人是不屑,日久见人心,老太太一天到晚吹嘘林家如何如何,事到临头才知道,林家也是靠不住的吧!才五万两!薛家可是承诺拿出十万两银子呢!比林家可大方多了。

    贾母也多有不满,才五万两!在贾母心中,林家怎么也该拿出五十万才行啊。林丫头怎么这么不懂事呢,这园子日后是宝玉的,等她嫁给了宝玉,不也是她的吗?

    为此,贾母将林黛玉叫了过来,旁敲侧击,甚至说出这园子日后就算二房的产业。言下之意就是,日后这园子是给宝玉的。你这时候多拿些银子出来,左口袋进到右口袋,不亏。

    林黛玉心中不满,却装作听不懂贾母的话,只歪着脑袋问贾母,“这园子日后属于二房的产业,那大舅舅和东府珍大哥哥知道吗?”

第31章 (倒v)() 
好在贾家亲朋故旧不少;王家史家一家送了三万两,江南的甄家除了将贾家寄存在甄家的五万两银票换了;额外又添了一万两;还有旁的亲友;更有那些趋炎附势之人,见贾家如今正当鼎盛之时;自己贴了上来;捧着银子上门。

    故而;贾家凑齐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开始修建省亲别院。

    这园子一修就修了一年多,好容易建好了园子;里头的各色布置也都慢慢齐妥了。贾宝玉早就耐不住了;撺掇着贾母带她和姊妹们去园子里逛逛去。

    贾母本就喜欢热闹,又见贾宝玉因秦钟之死郁郁寡欢了大半个月,好容易有了兴致,自然乐呵呵的答应了。选了风和日丽的一日,带着几个孙子孙女们去园子里晃了。

    林黛玉日后是不打算住进园子里去的,只是也对这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充满了好奇;故而也跟着去了。

    自那日谈话后,贾母对林黛玉就有些不满,只是到底是自己嫡亲女儿唯一的血脉;再加上宫里又命人送了几回东西来;太后娘娘还接了林黛玉去宫里听戏了几次。贾母的心便渐渐回转了。

    “真漂亮啊;怎么没有名字和匾额?”贾宝玉好奇的问道。

    “这些院名和匾额什么的;肯定是要等舅舅他们看过了才题的。二哥哥今日看仔细些,提防舅舅哪日带你一起。”林黛玉笑道。

    贾宝玉大惊失色,想想还真有这个可能,他又素来知道姐妹们的文采远胜于他,便求到,“好妹妹,那你待会可要替我多想几个好的来。”

    然后又去求宝钗,“宝姐姐,你也是,替我想些好的吧!”

    贾母等人都笑了。

    探春笑道:“我们可不帮你这个忙,若老爷知道了,可如何了得。二哥哥还是自己多用些功吧!”

    可话虽如此说,诸人还是处处留心,时常和贾宝玉窃窃私语。

    众人逛了大半日,也不过逛了几处。贾母年迈,身子便有些受不住了,宝钗黛玉和三春也想着和贾母一起回去。偏贾宝玉兴致上来了,舍不得离开,想自己个留下来继续逛。

    贾母如何放心,好说歹说哄了贾宝玉一起回去了。

    贾宝玉第二日闹着还要去,不妨贾政命小厮来叫他。贾宝玉吓了一跳,在贾母处歪缠了半日,贾母哄了又哄,方才将他送出去了。

    原来贾政贾赦并贾珍及各位清客等预备进园子去最后验看一下,贾政听说代儒赞贾宝玉专能对对,颇有些歪才,又想着娘娘在家中之时,和宝玉这个幼弟最为和契。不如让宝玉一起,若有一二能入耳的名字对联,就用上,娘娘若是知道了,定会高兴的。

    故而叫了宝玉来。

    贾宝玉在这方面素有些歪才,拟的几个院名和对联等,都还不错,清客们连声夸赞。贾政虽然知道清客们的话有些夸大,但心里还是颇为高兴的。

    逛了半日,贾政怕贾母忧心,便打发贾宝玉回去了。

    贾家上下日日忙乱,直到十月份才处处齐备了。又请了贾母去园中,细细看了,色色斟酌,觉得再无不妥,贾政便上了折子。没几日,就有圣旨下来,“于明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贵妃省亲。”

    贾府得了这圣旨,越发的忙碌了,连年也不曾好生过了。

    贾家上下忙忙碌碌,就连薛宝钗也被王夫人拉去帮忙看账本了。唯有林黛玉,比别人更清闲几分。因贾家忙着省亲的事,林黛玉索性秉明了贾母,搬去林家老宅,兄妹三人清清静静的过了个年。

    初三日才回的贾府。回去后也只呆在惜芳年不出去。倒是宝钗姐妹因家中忙乱,无处可去,经常来惜芳年玩。

    贾宝玉因此高兴坏了。

    只韦氏含之等人打起百般精神,时刻伺候在侧,生怕宝二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