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老公养成记 >

第126章

重生之老公养成记-第126章

小说: 重生之老公养成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你都能掌握一门手艺,真要是能学成点什么,你也不要怕以后没有活干,或者把工作给弄丢了。

    我就是颇着这张老脸不要,也去跟苏建国去帮你要一份活计,你老实又都是自己人,用着放心又省心,他不要我也要把人塞给他!

    这些的前提,都是你要把本事学到手。

    崔向诚,我郑重其事地问你一句:如果给你两年的时间,让你好好地跟老师傅学习,你能不能给我学出点名堂来?”

    崔向诚的老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用言语去表达,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滋味。

    但,他明白一件事:如果他不想再这样被人忽视下去,不想日后被两个儿子鄙视没本事,不想让方萍雅失望,那么,这次重新学艺,就是他的一次重生。

    方萍雅一锤定音,直接帮崔向诚做了决定。

    第二天,打听到崔向诚领导的作息时间,就直接拿着两壶好酒、两条香烟找上门去了。

    停薪留职,领导说是件大事,那就是大事,领导说不是事,那它就是一个小事。

    这个时候的社会还没有“勤政廉洁”一说,上面也没有严打,典型的只要有钱有关系,真能让鬼推磨。

    最后,方萍雅他们离开的时候,又塞了一个红包给领导,对方的看一看再说,直接变成了让崔向诚明天就去厂子找到办手续吧!

    这边办着手续,苏建国那边就打过招呼,让崔向诚忙完了直接去上工。他现在已经跟那个老师傅变成一家了,苏小灿那边的工程,都他们忙活一整年的了,多一个肯干事的人,正求之不得。

第二百六十四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个时候的元古市已经快十月份中旬了,最早的时候十一月份就要下雪了,算下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了。

    苏小灿工地的那边已经开始加班加点,想在寒冬到来之前,把主体都盖好了。

    诸葛磊和左大卫一行人把工程控制的很到位,这个时候的物价又特别便宜,让苏小灿担心的资金怕是不够,到最后,才发现她是白操心了。

    现在一个工人,按照元古市的物价,最高才四百来块钱,今年的建材,特别是砖价都跌破成本价了,修一个只要框框的五层楼,就是占地面积再大点,百万也拿下来了,其中的大头还是工人的工资和伙食费。

    左大卫最近最喜欢的就是跟陈云泽看账本,陈云泽看明细,他只看最后的总计,还不时地拉住苏小灿唠叨两句:地下室就是二十万,也超值了呀!

    苏小灿每次都心塞,因为他一句的提醒,就是再告诉她,京都那边,苏建儒没有任何的消息。

    这段时间,左大卫也曾带着苏小灿,绕过陈庄村,进陈庄煤矿那边看过,山很大,地很广,草也很高,树也不少,荒凉的一次秋天的时候,还惊起过一条小蛇,吓得苏小灿再也不敢去那边巡视了。

    转眼间,工程停了工,也给工人们放了长假。

    在大家离开元古市之前,苏小灿和左大卫他们组织众人,在鞋厂给工人们开了一个总结大会,之后清工资。

    一说要清工资,当然每个人都十分的积极,还有一些外人听说了这件事,混摸着想进来凑个热闹。

    只是今天看门的人是曾经当过侦察兵的人,一下子就从人群中揪出浑水摸鱼的人,给丢出了厂房。

    在大会上,左大卫一上来,就直接开门见山地对众人说道:“我也不搞那些虚的,浮夸的,说我们这半年有多辉煌,多厉害,这些话都比不上大家手里拿着的钱踏实。

    我们公司呢,也不搞什么事,做什么压工人工资,怕你们跑了以后不再来的事情,大家都踏踏实实地拿着这半年的工资好好地回家过个肥年、好年,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在大家领钱之前,我有些丑话要先说在前头,我也知道,你们其中有少部分人对我们公司比较有意见。

    我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我左大卫向来不打诳语,但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我们璀璨公司,以后只会越来越好,带领着大家一起创造一个璀璨人生。

    我的丑话就是,先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我们璀璨公司不要逃兵!

    你们中的人,谁明年不来了,以后就不要再来了,打着谁的旗帜都不管用。

    你们今日的错失,将是明日你们人生重大的损失!”

    苏小灿在一旁看着左大卫意气风发的样子,忍不住带头鼓掌,之后,鞋厂的厂房里想起了一阵响彻云霄的掌声。

    陈云泽主持着大会,在左大卫讲完话之后,就看向苏小灿,见她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了,这才宣布让大家开始领工资。

    今天的工作有些繁重,对工、算账、领工资都需要人,陈云泽直接拉了崔以安和崔以沫过来帮忙,诸葛磊和武震华左阵。

    至于左大卫,陈云泽不放心用,苏小灿,他是用不起。所以,作为公司最大的两个股东,都被闲置地在一旁去喝茶去了。

    没两天,鞋厂这边的临时职工宿舍就空了下来,剩下了几个人诸葛磊他们一样没有家人,或者老家没有什么牵挂的人。

    左大卫本来想让他们一起住武馆得了,还可以省下一些冬天取暖的费用和额外的伙食费。

    但诸葛磊和几个人都没有去,还反过来解释道,他们几个人冬天住在这里不白住,就跟当给公司看厂房了。

    他们几个人窝在大门口的两个门房里,烧上两炉炭火,顺便自给自足做点饭,挺不错的。而且,这里离苏家村就是一条小河的距离,买东西,跟人交流都正好。

    左大卫怕他们是不想自己担心,还跟他们住了两天,不说,除了做得饭需要长进,其他的还真不错,自在,地方又大,都是一群大老爷们没有什么束缚,过得特别逍遥。

    倒是最后,武馆剩下的陈云泽和武震华如果武馆没有课,也喜欢往这里跑了。

    到最后,苏小灿他们放了寒假,苏崔两家都回了老家,崔以沫再次北上去了京都,左大卫直接给武馆也放了假,他们三个大人直接搬到了鞋厂里住。什么时候想换换口味,就跑到苏小灿家带着肉和菜去打打牙祭,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这个腊月,苏小灿的生日终于被大家都放在里心上,相熟的人都聚在苏家,吃了一顿美美的生日宴,当然,礼物,苏小灿也快收到手软了,元古市这边的人就不说了,京都的苏建儒、还有那个匿名的都寄给了苏小灿礼物。

    苏寿星连着好几天都笑得合不拢嘴,她的同胞妹妹苏小兰嫉妒得虎了好几天。

    几家欢喜几家愁,人生不可能都是顺心的事情。

    就比如苏建国一家人,原本高高兴兴地从城里搬回苏建村,打扫完房子,生着了火,住的还没有把房子给捂热了,来他们家串门的人就要踏破他们家的门槛了。

    平日里,苏建国和郑淑贤都在城里,也没有告诉村里人自己的住址,再说他们每天都在工地上,就是找去新家,也经常被铁将军给拦在外边。

    村里的人可是都听说了,苏建国跟着在城里承包了大工程,今年挣了大钱,连明年的活儿都排得满满的,甚至有人说他们手里攥着几十万的大钱,够买村里的一条街了。

    能跟这样有本事的人聊聊,套套关系,要是沾点小光,就够他们全家人过一个好年了。

    这种愚笨的观念下,沾亲带故的人都跑来了。

    真庆幸,苏小灿比较有先见之明,没有让外人知道她的身价,以至于有一两个真相了的人传出去,都没有人相信。

第二百六十五章 终于有消息了() 
让郑淑贤尴尬的是,这些人不分白天黑夜地都喜欢来凑个热闹,有些人她嫁到苏建村十几年了,连罩面都没有打过,根本不认识,还得扯着嘴角,好茶好水地招待着。

    没有两天,他们家沙发上新铺的白罩子就变成了黑灰色,干净的地面也是总扫不干净,都是灰蒙蒙的,客厅里弥漫着各种气味,苏家两姐妹就是窝在卧室里都被熏着了。

    最后,苏小灿直接拎着书包,带着苏小兰“离家出走”,去鞋厂了。

    这里够清净,也够热闹。

    苏建村的人都知道这里住着外地打工的工人,对这些人比较畏惧,总感觉好像是跨过鞋厂和苏家村的那条小河,就会出什么事一般,很少去这里。

    但苏小灿他们没有这么顾及,还觉得这里挺好的。人还是这些每天见面的熟人,地方又大又敞亮,想啊玩想静静,都没有人打扰你。

    最后,郑淑贤实在受不了了,在苏建国的提醒下,跟苏小灿要办法,还无赖的威胁道:要是想不出办法,就让她跟自己一起招待这些人,要烦一起烦。

    苏小灿翻了一个白眼,瞄到桌上的台历。

    一时,想起了民间有句话: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笑一笑,直接支了一个招:不是马上小年了嘛,现在就开始扫房子,从楼底到楼上,从枕巾到被褥,一件算一件,开始大扫除吧!急着慢慢扫,一天忙一些就够了。

    这个时候的农村,还是旧式的单缸洗衣机,功能单一,容量不大,冬天洗完衣服,湿漉漉得就被挂在院子里的绳上,都要经历过冻成冰块,然后再慢慢升华的过程,她都能想像得出他们家年前,院子里一排冰冻衣物的壮观景象了。

    这个方法果然奏效。

    第一天,郑淑贤就扒拉了两大铁盆地各种被套、沙发套摆在院子里,开着洗衣机,一边看会儿电视,一边洗洗衣服。

    一有人进来,就拉着人家跟她一起洗衣服。

    三冬腊月的冷天,院子里用来洗衣服的大盆子里的水都带着冰渣渣,就是带着郑淑贤准备的胶皮手套,也不愿意下水呀!过年前,自己家的东西还有一大堆的东西要收拾,谁想给别人帮白忙呀?

    厚脸皮的人进了屋子,却发现,郑淑贤把小凳子都收起了,两组沙发都被翻到了,房角放着两人高的鸡毛掸子,很明显是用来扫房子用的。

    没有坐的地方就算了,连茶水、瓜子、水果都被收了起来,苏小灿和苏小兰还轮流问这些人,要不要帮忙扫房子。

    苏家一片狼籍的样子,终于一两天下来,成功拦住了不少好吃懒做的人来投机取巧。其他脸皮薄一点的人,看到苏家楼底楼上挂满的床单衣服也不好意思再多停留。

    苏家终于安生了些日子。

    农村的过年,年前就是各种忙,年后就是各种的闲。

    年前要打扫房间,擦玻璃,洗衣服,炸丸子,蒸馒,做各种耐放的吃食……

    每天都能数出自己要忙的事情。

    再加上鞋厂还留了十来个人,苏建国一家人直接带了口农村吃酒席用的大锅,指挥这些留守的大男人也忙活了几天,感受了一下浓浓的年味。

    年后,就是走亲戚了。

    用苏小灿的话来说,这才是打硬仗的时候。

    相邻里,都听说了苏建国一家的发财史,这些人怎么会闻不到腥味呢?只是大家还要点脸面,又想着年后总要见的,还不如到时候再说。

    就这么着,借钱的、找工作的、拉业务的、托人情的等等都闻风而至。

    好在,苏小灿在年前就给苏建国夫妇打了预防针,让他们一定要咬紧牙关,一个都不要答应,不然,开了一个头,就收不住尾了。

    郑淑贤这一年跟着苏建国在城里什么阵势没见过,连被黑社会找茬都经历了,这些人的脸色和闲言碎语怎么能伤害到她。

    借钱,一句话,没有。

    找工作、拉业务等跟工作有关的事情,开春动工后,直接都工地找相关负责人,走正规的程序,合格者录用,不合格者对不起,好走不送。

    虽然苏建国一直跟着苏小灿在现在的工地上忙活着,但用苏小灿的话来说,公对公,私对私,像苏建国这样松散的队伍,跟他们结算都不清不楚的。

    经过这么多事情,又看到璀璨这样正规的公司诸多好处,在苏小灿和陈云泽的帮助下,苏建国开春后,自己也注册了一家公司。

    如果说,还有一件什么大事的话,就是,苏建儒终于有消息了。

    在正月初七,大部分单位都开始正式上班之际,苏建儒联系到了左大卫,让他带着苏小灿,和上次带着的资料来京都吧!

    双方见面之后,略作休整,苏建儒就把自己这半年跑动的成果一一说给了苏小灿听。

    苏建儒先是请专业人士再次对陈庄煤矿的储量情况再次做了详尽而具有权威性的调查。

    之后,他和赵鸿文一起,拿着资料找了他父亲苏荣耀以前的一个部下,现在在国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