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动力时代 >

第41章

重生之动力时代-第41章

小说: 重生之动力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该省的地方我们是要省,但该花的钱也必须花。工厂肯定是要新建几栋员工宿舍楼,但这里却并不适合咱们在此安家,毕竟这里远离商业街区,出行太不方便了。”

    秋芳想想杨卫平说的也确实在理,没再多说什么,低着头默默地跟在他身后慢慢走着,脚上的高跟鞋实在太不习惯了,让她不得不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把脚给崴了。

    二人相对沉默地走了一段路,没多久来到一处厂房外墙翻新的施工工地。

    秋芳看到一名中年妇女站在一辆脚踏三轮车边,大声嚷嚷着让工人们过来吃饭,不由灵机一动,欣然说道:“卫平,将来工厂开工后,肯定要建食堂吧?我以后就上食堂给大家做饭,你觉得我能行不?我总不能老是呆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干吧?”

    我怎么可能舍得让你去食堂干这类侍候人的活!杨卫平心里暗道,脸上却是面带微笑地答道:“你想出来做事,我当然乐意。只不过,芳姐,你的特长和优势不能放在食堂给工人们做饭,那未免大材小用了。”

    “我除了会做饭做菜,还能干些啥?”秋芳不解地问道。

    你能干的事多了去了,我的芳姐!杨卫平在心里暗自感慨了一句。

    要知道,杨卫平重生之前,秋芳早已就职华夏国家武jǐng总队的副总教官,大校军衔,享受少将待遇,在华夏军方都是大名鼎鼎。就连军委的大佬们也知道有这么一个寡居独身了一辈子的军中霸王花。

    这一世,秋芳的人生轨迹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杨卫平在她身边,他不可能再让她按上一世那样,在八十年代中期被部队当成特种人才高薪礼聘吸纳进军方,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女军人。

    他要守着她,爱着她,这辈子也不让她离开他的视线之外。

    杨卫平带着秋芳来到一座两边都是各类老旧机床的机加工车间,顺着中间的过道来到一道紧锁的铁门前面。从裤兜里掏出一串钥匙,将大挂锁和内置暗锁打开,摁下门后的电灯开关。

    房顶上的电灯一盏接一盏,像是接力似地全部打开。

    这里是天工冶炼厂的三座库房中储存贵重材料的大仓库,长约五十米,宽近三十米。

    整间仓库里,整齐有序地堆满了一个个外面标注着德文的大木箱。

    从德国人手里弄来的那批jīng密数控机床,杨卫平在经过两次秘密转运后,现在全都存放在这间仓库里。

    “芳姐,你知道这些箱子里装的都是什么吗?”杨卫平神情格外凝重严肃地问道。

    看到杨卫平脸sè如此严肃,秋芳心里没来由地一阵紧张,望着他摇了摇头。

    “这里的jīng密机床,将来是我们华夏工业母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卫平双目中涌现无限憧憬之情地朗声说道:“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动机工业体系,将以这儿为源点,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进而打造出世界最强的国防工业,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钢铁长城,直至华夏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最高顶峰!”

    秋芳似乎也被杨卫平表现出来的激情所感染,美目中满是激动神sè,游目打量着眼前这些神秘的大木箱,很快就明白了他带她来这的目的是什么。

    “卫平,你是不是想要我帮你看着这里?”秋芳肃然问道。

    “嗯!”杨卫平郑重地点头答道:“芳姐,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让我信任的人!这里的这些jīng密设备,对我们的国家而言,非常非常重要。西方国家现在对我们的国家采取了极其苛刻的封锁手段,如果不是在香港,不是我打着rì本人的名义,德国人根本不可能把这些珍贵无比的jīng密机床卖给我们。

    有了这批jīng密机床,我就能把这家工厂暗地里变成一座研究中心,为我们的国家即将进行的工业化进程,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各样的jīng密设备和复合材料。十年动乱,让我们的国家被欧美发达国家远远地抛在背后,如果不趁现在的机会发奋图强,勤追猛赶,将来,我们华夏人在当今世界就抬不起头,我们华夏人的腰杆就挺不直!我们就会被人欺负,甚至就连东边的小rì本也能在我们面前作威作福!”

    “卫平,你需要我怎么做,你尽管说,我一切都听你的!”秋芳虽然不明白什么是民族大义,但是她心里清楚,眼前这个对她们母女有着再造深恩的男人,需要她帮他。为了报答他,她现在别无选择。

    “我需要组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厂卫队!”杨卫平深深地凝视着秋芳那双神情坚定的美目,沉缓地说道:“这支厂卫队,我要你来负责。任何企图来我们这捣乱的人,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一律格杀勿论!”

    秋芳深深地吸了口气,用力地点了下头,断然答道:“行!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谢谢!芳姐。”杨卫平如释负重地长长吁出一口气。

    “卫平,你说这话可就见外了。”秋芳郑重其事地说道:“要说谢谢,我们母女俩欠你的可就太多太多了,没有你,我们母女俩只怕现在尸骨早寒。你对我们的大恩,我这辈子也没法还清。因此,卫平,今后你有什么需要我帮你做的,尽管开口,不要再说什么谢不谢的。”

    “嗯,芳姐,是我着相,落俗了。”杨卫平欣慰无比地点头说道:“芳姐,其实我……”

    “卫平,别说了!”秋芳像是察觉到杨卫平接下来想说什么,赶紧出声打断了他的话,眼显歉然之sè地说道:“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是,我们之间,不适合的。你这么优秀,肯定能找到比我更好的女人,我不配……”

    “谁说你不配!我说你配就配!”杨卫平心里早就知道她会这么说,斩钉切铁地打断了她的话。

    “卫平,请你不要让我为难,好吗?”秋芳幽幽地低头说道。

    “呵呵,明白了,芳姐,对不起。”杨卫平苦笑着喟然长叹。

    新chūn佳节即至,在此,熔海向各位提前拜个早年!

    人在旅途的,祝您旅途顺利,平平安安!

    回到家中的,祝您合家美满,团团圆圆!

    身在他乡的,祝您工作顺心,心想事成!

    恭祝所有支持在下的兄弟姐妹,老少爷们,chūn节快乐!财源广进,幸福安康!

    。。。

第五十一章 组建厂卫队() 
入眼杨卫平脸上的落寂之情,秋芳暗自一狠心,转目他顾,装作像是没有看见。

    “卫平,你刚说的厂卫队,打算怎样搞?”秋芳有意识地转移了话题,明显有些信心不足地说道:“我以前从没干过这个,可别到时候误了你的大事。”

    “先从新招的工人中挑人。”杨卫平胸有成竹地说道:“挑人的时候我会亲自严格把关。入选者年龄为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身强体壮,没有暗疾的年青人。可以是香港本地人,也可以是外来者。有香港本地人推荐担保者,优先录取。

    芳姐,我的意思是,先在工厂设立保卫科,科长由你来担任,阿荣和阿阳当你的副手,咱们先把架子搭起来。短时间内,我不打算让工厂开工投产,等你们把人训练好了,再选个王道吉rì,到时候我保证你会大吃一惊。”

    “让我当科长?!不行不行,科长哪是我这么一个妇道人家当的,这我哪能行……”秋芳连连摇头,甚至神态都有点紧张慌乱。

    “芳姐,这个科长跟咱们国内的可不同,不属于行政编制,是由我这个资本家大老板给你封的‘官’,除了咱们自己人,没人会把这个‘官’当回事的。”杨卫平看到秋芳紧张兮兮的模样,不由乐了,笑呵呵地解释道。

    “那你刚才也不把话说清楚了,弄得人家吓了一大跳。”秋芳禁不住白了杨卫平一眼。

    入眼秋芳那娇媚的神态,杨卫平顿时心中一荡,整个人都呆住了。

    看到杨卫平这个样子,秋芳没来由地芳心呯呯直跳。别看这里地方够大,但怎么说也可以算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赶紧将脸别过去。

    “芳姐……”杨卫平下意识地朝她靠近了一步。

    秋芳像只受惊的兔子似的,接连向后退了好几步,把二人之间的距离拉开。

    杨卫平缓缓将眼闭上,深深地吸了口气,转身朝仓库大门走去,“走吧,芳姐,我带你到别处看看。”

    秋芳轻轻地“嗯”了声,默然无语地低着头,落后杨卫平约有三米多,慢慢地跟着。

    将仓库大门重新锁上,杨卫平抛开了心中的杂念,一边走,一边对秋芳说道:“这里,将来是全厂的机加工中心,那边的高炉将由法国来的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改造,改造的核心部分是用zhōng yāng扩散式jīng矿喷嘴取代原有的四个文丘里型jīng矿喷嘴、失重计量给料系统取代埋刮板机给料和冲击式计量系统,同时增加或改进闪速炉炉体的冷却水系统。

    这两栋楼将是工厂的研究实验大楼,大楼中间将修建花园铺设草皮,所有的马路两边都要栽种绿化带。这些,都属于一期工程需要完成的项目。在接下来的二期工程,新增两台容量为350吨/炉的奥托昆普回转式阳极炉和一台浇铸能力为85吨/小时的双包圆盘浇铸系统,闪速炉开始采用高富氧浓度、高冰铜品位、高热强率、高投料量冶炼新技术……”

    听着杨卫平的描述,秋芳尽得对他说的一些技术层面的话一点也不懂,但她的脑海里依然渐渐浮显出一座花园般的大工厂的雏形:

    车间办公室周围场地进行了绿化美化,铺植草坪,期间点缀花卉、绿篱灌木,营造假山曲池,并在视线较集中处种植观赏xìng乔木,如雪松、云杉等,完善道路两侧行道树绿化,使工厂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绿sè格局。

    ……

    不论是什么年代,只要有钱,就有人!

    天工冶炼厂接连两周在《明报》《苹果rì报》、《东方rì报》、《太阳报》等大报上刊登的招工信息,吸引了无数的香港人前来应征。

    因为天工冶炼厂提供的高薪金和高福利,超出同行业薪资标准足足一倍!

    尽管现在的天工冶炼厂看上去破破烂烂的,但前来应征的男女老少都看到了这家工厂的新老板投入大量资金对工厂进行各方的改造。

    不仅是机器设备上进行翻新技改,引进从欧洲进口的全新设备,而且还着重对职工生活区进行维修扩建。

    稍微有点眼光和见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不赶紧趁着天工冶炼厂还没开工积级应征,等工厂全部改建翻新完毕,到时候招工的门槛肯定会大幅提高。

    这么一来,每天最少都有两三百人前来报名登记。

    尽管杨卫平亲自制订的招工标准,对员工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在两周之内,依然顺利地完成了前期招收三百名青壮员工的预定工作。

    这期间,向阳在杨卫平打点下,经官方正规渠道,以港商回乡探亲考察投资的名义,一个人回了一趟大陆。

    在工厂第一期招工结束的那天晚上,向阳带着十二名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的jīng干男子,回到了天工冶炼厂刚竣工才两天的员工宿舍楼。

    ……

    遥远的北方,华夏大陆西北地区,金南县红旗公社上岭村。

    村小学不大的广场上,苏红梅带着一群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站在木头制成的旗杆前面,神情庄重肃穆地抬头仰望着旗杆顶头那名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右手弯肘高高举过头顶,行少先队队礼之状。

    她的嘴里在清唱着华夏国歌,身后的同学们也跟着她整齐地大声唱着。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礼毕!”苏红梅转过身形,将手放下,大声喊道:“同学们,升旗仪势结束,请大家各回班级,准备上课。现在解散!”

    三十多名男孩女孩,顿时就像是放了羊,嘻笑打闹着你奔我跑。

    苏红梅往校办公室走的时候,忽然看到邮递员老李骑着自行车从学校门口路过,马上大声招呼着跑了过去,“李师傅,有我的信吗?”

    已经驶过校门口的邮递员老李,扭过头来大声答道:“没有,苏老师,不过有知青点周援朝的信。”

    “周援朝的信是从洛河寄来的吗?李师傅。”苏红梅禁不住又问道。

    “不是,是京城寄来的。”老李一边答着一边骑车走远。

    中午放学后,苏红梅连家也没回,直接跑去了知青点。

    不过,她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消息,周援朝的这封信,不是杨卫平写的,而是周援朝家里寄来的家书。

    每天都跑到知青点打听消息,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