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南北灭隋唐 >

第279章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279章

小说: 重生南北灭隋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饰华丽的四轮雕花宝蓝丝宝盖的马车,足足有十余辆车,一队队身着铁甲的士兵护卫在马队两边,每辆车前后也都有数十名壮硕的士兵护卫着,一看就是大人物出行的架势。

    等这些华丽的马车全部来到码头挺稳,马车上的人全部下来后,港口内的一些熟悉高层官员的老移民全都惊呆了,这来送行的规格好高呀,竟然整个东海的高官全都来了,到底是哪个大佬要去扶桑国呢?

    送行的人中,不用说地位最高的自然是王泽,王泽的身边还跟着一名十岁大小的男孩,很多民众都知道那是王泽的二弟王晖,他已经来到东海三年多,这几年都是一直跟着王泽身边行动。

    而王泽这时却没有直接下来,竟然和另一名中年道士一同搀扶着一名须发皆白的老道士下车来,看到那名老道士之后,那名年轻的巡检顿时吸了一口气道:“厉害呀,竟然这两年都不怎么出门的老神仙都来送行,不知道是不是要送老神仙的弟子远行!”

    王泽与那名中年道士搀扶着刘清一边往船队走去,一边对着周围的百姓挥手致意,引得周围的民众纷纷欢呼起来。

    在王泽和老神仙刘清的身后,紧跟着的是羊枯和刘忻,刘忻也是王泽在接王晖来东海的时候一并接来的,当时一起来的还有曹铁匠等人,反正这些人在王勇那里也是有些浪费,正好王泽这里缺人。

    除了这些人之外,随行来送别的还有其他东海大小官员数十人,可以说东海是第一次组织这么大场面的送别,而被送别的那个不是别人,正是刘清的四弟子陈端。

    这位兄台在夷洲虽然确立了当地的教门体系,可是对于南朝的传教却是以失败而告终,最终还是灰心的回到了东海,不过陈端毕竟不是那种坐得住的人,极有冒险精神的他在东海琢磨了许久之后终于向王泽提出一个请求。

    那就是他准备率领一部分狂热的昊天道门道士,乘坐一艘海船要远航到当初慧深曾经到达过的扶桑,到那里去传播昊天上帝的神辉,让那里的白帝苗裔再次回归到华夏的祖源来。

    当陈端对王泽提出这个请求的时候,王泽被惊呆了,哪怕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乘坐轮船前往美洲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就更不要说这时候要去美洲了。

    虽然如今王泽麾下的捕鲸船队已经在捕鲸过程中,发现了千岛群岛、擒象岛(勘察加半岛)和北地列岛(阿留申群岛),也在上面设立了一些基地,并且有少数流放者在那里生活。

    可是更远处的美洲大陆,却还是一点都没有准备,从北地列岛到扶桑,也就是后世的墨西哥之间的距离足有两万里,因此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314章 称王建制() 
“陈道长,这一次远行隔着汪洋大海,可是有着重重磨难的,你可将所有的问题都准备好了么?”王泽一边搀扶着执意要来送行的刘清,一边询问同样搀扶着老人家的陈端。

    哪怕已经要离开东海,向着大洋的另一端航行了,可是王泽看到陈端依然是一脸轻松的样子,因此王泽很是好奇,难道这位兄台心里面就没有一点压力么?

    对于这一次的远航王泽可是很担忧的,他可是在陈端的再三强调请求下,提供了最好的十艘船只,还选拔出一千多名随行者,里面有八百名水兵,一部分医生、一部分农学家,还有一部分理学院生物系的师生。

    虽然王泽已经根据自己的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后勤支持,可是面对着大洋上的未知,王泽依然不敢说能保证这些人都能安然回来,这一次已经不仅仅是陈端组织的一次传播道门的行动,还兼负责王泽委托他们考察美洲的任务。

    如果这一次的行动失败,那么不仅会极大的影响王泽以后对海外战略的布局,还会影响到王泽很多工业建设的需要,下一次再组织一次航行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不仅王泽担忧,哪怕是刘清也是格外担心的看着陈端,对于自己这个弟子他再了解不过,自幼不仅是好奇心极强,而且非常喜欢冒险,加上又极有主见,因此哪怕是面对着刀山火海也是淡定无比。

    可是这一次不同以往,过去陈端都是一个人在南北两地奔走,加上武艺高强,遇到危险后随时可以跑到山林里躲起来,可是在汪洋大海上,面对滔天巨浪哪怕你武艺再高也是无处可躲啊!

    再加上这一次,陈端也不是一个人,而是足足有十艘船只,因此刘清很是担忧道:“大洋之上水无常形,你虽然见多识广,但是在海上还是多多听取水兵的意见,毕竟他们常年航行在海上经验终究要多上一些!”

    对于王泽和刘清的担忧,陈端很是轻松的笑道:“师父、小侯爷不要担心,所有的准备我们都做好了,今天船队从平阳郡出发后就顺着海岸北上,在鲸岛我们休整两天后,就沿着千岛群岛、擒象岛(勘察加)、北地列岛(阿留申群岛)一直到达东面的大洲!”

    擒象岛就是后世的勘察加半岛,不过这时因为第一个发现这里的渔民在经过航行时以为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岛屿,加上沿海又有许多胖大的海象,于是经常有大量渔民来此捕捉海象,故而称之为擒象岛。

    而已经被称作北地列岛的阿留申群岛,则是被鲸岛的捕鲸船队在追捕鲸鱼的时候偶然间发现的,虽然没有继续向东探索,但是船队也在岛上设立了基地,一些岛屿上也都利用天然港口修建了一定的码头。

    王泽点点头道:“不错不错,北地列岛上之前就有鲸岛捕鲸船队设立的补给基地!你们到了那里沿着岛链向东走就可以到达对面的大洲了,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北地列岛附近海域的暗礁、暴风雨和迷雾天!”

    陈端笑道:“是啊,大家都已经为我们做好了那么多的准备,我们又怎么会不能过去呢,等我们到了对面的大洲,只要沿着海岸线行走,光是依靠捕鱼就可以为生,而且还可以定期上岸补给!”

    陈端的计划很周全,王泽听了之后也就放心下来,不过他想了想还是问道:“虽然说是这样说,但是你们要考虑到半路上暴风雨之类的恶劣天气,很有可能会被困在某处海港,因此粮食补给一定要带的足够!”

    “哈哈,够了够了!”陈端笑着说道,“我们不光带着足够吃近半年的粮食,等到了鲸岛之后,还可以从哪里补充一部分鱼肉松,经过北地列岛的时候也可以顺便捕杀鲸鱼来作为食物!而且大洋对面的大洲也是物产丰富,足可以补给的!”

    这一次远航,各种人士加上陈端组织的数十名道士,加起来足足有一千五百人的庞大探险队伍,随行船只上不仅携带的粮食足可以食用半年之久,其中还有大量的胡萝卜、橙子、茶叶、绿豆、黄豆等补充维生素的蔬菜豆类等物资。

    刘清被两人搀扶着,但是身体依然硬朗,他听着王泽与陈端的对话终于渐渐放下心来,不过他依然拉着自己最小的弟子陈端嘱咐道:“扶桑之人虽然是白帝苗裔,但是游离中原数千年早已经是言语不通,你去之后传教莫要急于成事,首先只管与之落下善缘,凡是不可强求!”

    但凡儿女出行父母总是担忧无比,陈端虽然只是刘清的弟子,但是因为刘清一辈子没有娶妻,因此和儿子比起来也没有差别,尤其是这两年刘清总觉得自己身体开始不如以往,更是担忧自己不能活着等陈端回来!

    看着刘清已经全部变白的须发,陈端长跪不起泣拜道:“师尊,弟子这一去,快则一年半,慢则三年必然返回!还请师傅保重身体静静等待徒儿早日归来!”

    船队由十只大船组成,因此还是需要一名有经验但是身体又足够好的水军将领带领,最后王泽挑选出原驻守海安岛(对马)的陪戎校尉糜柯担任首领,如果能够安全回来就是一个极大的功劳。

    对于糜柯王泽是反复叮嘱,这一次远航责任最重的就是糜柯了,他不仅要负责船队上的所有安全,而且一切的组织活动都是他担负起收尾工作,而且船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非常宝贵的,一旦失去就是极大地损失。

    “糜校尉,这一次远航,宁愿慢一些也好以安全第一,等你们出发一段时间后,我会让捕鲸船队进一步往东增加港口据点,如果遇到什么大问题你们就赶回来,千万不要冒险!”

    王泽刚刚说完,忽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又叮嘱道:“扶桑以南数千里还有一大片大洲,不过在这个大洲的东海岸有一种奇特的乔木,一旦划开树皮就会流淌出粘稠的白色树汁,你们一定要找到这种树的树苗带回来!”

    虽然对于小侯爷再三强调要将这种树带回来很奇怪,但是本着对王泽的信任,糜柯暗自将王泽的叮嘱记在心里,可能这些树确实很重要吧,要不然小侯爷明明没有去过却怎么知道有这种树呢?

    想到这里糜柯暗自赞叹,小侯爷果然不愧是神仙子弟,明明是没有出过门,却知道大洋对岸那个大洲的许多事情,想到这里糜柯对于王泽的交代更是记在心里不敢忘怀。

    眼看时间不早,由陈端亲自带领道士们做了法事,然后拜别众人登船而去,船队很快就向着北方而去,迅速消失在众人的眼里。

    看着船队渐渐远去,王泽久久无语。

    “小侯爷,你要人去寻找的那种流白色胶水的树,真的有那么重要么?”看着远去的船队渐渐消失在眼前,王泽身边的羊枯有些疑惑的问道,这时就连一向号称读书破万卷的刘忻也是颇为好奇的注意倾听起来。

    王泽看了身边好奇看过来的几人,然后笑道:“这种树比你们想象中的还要重要的多,这东西和杜仲胶类似,但是却又远比杜仲胶好的多,以后我们的许多东西都要用到这个东西,因此早点找回来也是好事!”

    说到这里王泽笑看着刘忻和羊枯道:“刘先生,如今勿吉之地开发已经是进入关键时刻,沿着混同江各地人口加起来也快有三十万人,我准备在各城基础上设立郡县,然后再设立江州留守府,不知先生可愿担当此大任啊?”

    原以为刘忻必然会一口答应下来的,谁知刘忻在和羊枯对视一眼后,却是摇头拒绝了王泽的任命。

    他摇头道:“小侯爷,这些时日我和羊先生也已经商议过此事,不仅不应该设立江州留守府,就连东海留守府也该撤销了!如今我东海人口数百万,地方数千里,城池数十座,哪怕在中原也是大国身份!可是一直到如今小侯爷也未曾立国,确立国号!”

    说到这里,羊枯、刘忻二人面色肃然,一同躬身道:“因此我二人在此劝谏小侯爷正式立国,开国号,立国都,也好为我东海夏国正名啊!”

    说到底,中国人向来是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可是王泽这边从一开始就只是对外称东海夏国,身为最高统治者的王泽却只是自称一个侯爷而已,因此很多人在与外人打交道的时候就很是有些不好说出口。

    听到两人的劝谏,王泽很是有些犹豫,因为毕竟还有自己老爹王勇在,自己也不好就这么大拽拽的登基称王,而且这两年王泽连着邀请王勇数次来东海,都被王勇拒绝了。

    正当王泽迟疑的时候,刘清道:“小侯爷,虽然老夫是世外之人,但是也知道名正言顺的道理,以前我们东海不过十几万、数十万人,又都是从长广郡、三齐之地来的乡亲,有着同甘共苦的经历,因此那时候有无称王都是没问题的。

    可是如今我们东海已经有了二百多万人,不仅汉民中很多人没有同甘苦的经历,而且我们治下还有大量的归化民、归化土着,若是小侯爷还是没有称王建制,那么时日一久必然有人心生异心!”

    刘清的话可以说是说到了王泽的心里,可是王泽还是有一番犹豫,见王泽迟迟不表态,刘忻羊枯对视一眼后,两人一起大呼道:“还请夏侯称王建制!兴盛我东海夏国!”

    两人这么一大喊,周围的官员、将领和大量士兵也都听到了,于是这些人也都纷纷高呼道:“还请夏侯称王建制!兴盛我东海夏国!”

    “还请夏侯称王建制!兴盛我东海夏国!”

第315章 劝进进行式() 
夏历九年三月份的东海各地,几乎各郡的官员和所有百姓都陷入了劝进的狂热情绪之中。

    东海的百姓们想的没有那么多,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自家小侯爷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却只是自称一个侯爷的名号,实在是太委屈了,因此只是单纯的想要王泽更进一步。

    而东海的商人则是觉得,自家侯爷称王建制正式立国,便是名正言顺的一国,以后自己跟他国打交道的时候,也不必再老是解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