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第847章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847章

小说: 重生之我是慈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主连忙站起来,“老佛爷。”

    “咱们天家,虽然是讲究一个礼字儿,”太后笑道,“可到底还是讲人情的,你老佛爷我,也不是不近人情之人,你自己个选,自己个挑,看中什么人,和我说,我再帮你把把关,”宫女拿上了擦手的毛巾,“这就不会盲婚哑嫁了吧?”

    “老佛爷,”惠庆公主跺着脚不依,“孙女儿还想着要多伺候老佛爷几年呢,那里就谈得上这些话了。”

    “好好好,”皇太后笑眯眯的点点头,“你既然如此说,那就慢慢来吧。”

    说话之间,早膳就已经用好,太监来禀告,说是请示皇太后,在那里见最好,是海晏堂还是澹怀堂,太后笑道,“人家都是西洋来的,你还把他拉到西洋景去见?有什么意思?就在澹怀堂吧,离着咱们也近些。”

    澹怀堂就是长春园的正殿,所以也叫勤政殿,干隆二十五年三月就曾在此宴请来自新疆哈密的部落首领,当然宴请外藩,或者是接见外国来使,规格来说自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太后略微歇了歇,就从玉玲珑馆出发,朝着南边行来,皇后等人簇拥着皇太后一起走上了一座十三孔板桥,桥下遍植荷花,这个时候荷叶渐次枯黄,但仍有新生荷叶有翠绿之象,亦有零碎荷花散发幽香,苍凉之中带着勃勃生机,过了板桥,就有“众乐亭”,取“独乐不如众乐”之意,众人也不歇息,径直从水边的长堤走过,就到了澹怀堂后殿,皇帝的贴身太监庞德禄在此地伺候,见到太后一行人,打千请安问好,“老佛爷吉祥,万岁爷军机处那边有了些变故,要召集军机大臣商谈,让奴才禀告老佛爷,说是怕一时半会过不来了。”

    太后点点头,“皇帝既然已经见过诸位,倒也不必来陪着我浪费时间了,我见一见就是,朝政重要。”

    皇后和瑛贵妃互相看了看,福了福,“臣妾等人,就不进去伺候了。”

    太后转过头,“也罢,我一个老婆子没关系,你们这些宫眷不方便见也是正常,”她拉住惠庆公主的手,“你陪着我进去见一见罢。”

    皇后就站在柳树下,恭送皇太后和公主两人走入澹怀堂,她对着瑛贵妃淡然说道,“老佛爷委实是疼爱公主,接见外国皇子也带了上去。我听说今个里头有一位年岁和公主相仿,老佛爷不会存了要结秦晋之好的法子吧?”

    瑛贵妃有些惊讶,“这怕是不会吧?到底是西洋各国,实在是太远了,”她这会子被皇后一说,倒是平添了几分烦恼,“皇后娘娘,若是真有此事,您一定要帮着臣妾劝一劝老佛爷啊。”

    “那你就放心吧,”皇后低着头轻笑一声,“不会如此的。”

    太后和惠庆公主一前一后从后殿转了出去,总理衙门的官员得到了太监的准信,高喝一声,“大清国皇太后殿下,公主殿下驾到!”

    有三位人已经在殿中坐着等了一会,听到声音便站了起来,各自年纪不等,相互之间却似乎还有些冷淡或者有热络的情绪在内,三个人穿着礼服,挂着绶带,见到皇太后缓缓走了出来,一起欠身鞠躬行礼,“谢谢,”太后用着英语笑眯眯的点着头,“请原谅我只会这一种语言来和各位殿下交流。”

    她走到了第一位面前,礼宾司高唱,“俄罗斯帝国王储,尼古拉亲王!”

    尼古拉才是二十出头,淡黄色的头发,脸上有微微的几点雀斑,眼睛是深蓝色,鼻子高耸,十分的英俊,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对着慈禧太后又抚胸行礼,伸出手握住太后的手,在她的手背亲了一下,“尊敬的太后,我的父亲,伟大的沙皇俄罗斯皇帝,亚山大三世委托我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

    “谢谢你,皇储殿下,”太后点点头,丝毫不介意有人亲吻了她的手背,只是礼宾司那个郎中看的眼珠子都差点要瞪出来了,毕竟国内除了皇太后之外,未有任何女眷接受过外国的官员或者皇室拜见,郎中有些少见多管也是正常的。

    太后款款把手放下,“非常高兴您能来北京参加这一次盛会,这应该是贵我两国之间最高一次领导级别的见面了吧?虽然是非常靠近的邻居,但是我们两国的关系,似乎还不如较远一些的欧洲国家,希望这一次的见面可以让我们两国的关系更加的友好。”

    “我赞同这一点,虽然这是外交礼仪场合,但是我还需要多说一句话,就是我们两国的关系不仅仅是需要我们俄罗斯一边的努力,更需要是大清方面的配合,我听说西伯利亚总督上报,贵国在北海以北,两国签订合约的边界之北继续采用武装装备地方势力的方式蚕食我们西伯利亚的领土,对于俄罗斯来说,任何一寸土地,如果不通过战争的方式,我们是不会出让我们的祖先经千辛万苦获取到的土地的。”

    “是吗?”皇太后惊讶的说道,“对不起,皇储殿下,我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不过我会责令有关部门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的,两国签订的协议,在任何时候都是合法有效的,而且我也相信我们两个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联合起来所作出的决定,效力肯定是永久的,不是吗?”

    虽然太后说的只是外交层面上的敷衍之辞,但是这也某一程度上,表明了清国政府会约束北边的鞑靼部落,如果清国不想管理这件事情,太后肯定不会是这样的回答的。

十九、有客来兮(四)() 
如果存心耍赖,那么就是会这样回答:“我方一直恪守两国对于国土边境的协定,绝不会做出越界或者是侵犯贵国主权之事,我相信贵方一定是误会了。 f/h/xiao/shuo/。。”或者是大打太极拳,“我从未听刚说过这一件事情,但是基于贵我两国关系友好,我认为这只是一次误会,他们应该只是误入,而不会存心冒犯贵国之主权,再者牧民游牧,偶尔有所越界,料想贵国乃是天下第一大国,应该不至于如此小气吧。”

    皇太后如此说,也算是客气应对远道而来之客人了,尼古拉脸色稍微和缓了一些,他是一个颇为和气的人,见到慈禧太后这样谦逊,他说道,“请您谅解,这是国事。”

    “我完全理解,”太后若无其事的继续说道,“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虽然贵我两国体制可能稍有不同,不过别的事情我听说贵国在和土耳其争夺黑海的战争一直都进展不太顺利,屡次在克里米亚损兵折将,一个要塞攻了三个月,死伤无数,都无法克下,不知道贵国有什么困难?”太后眨了眨眼睛,“若是有我中国可以帮忙的方面,请尽管吩咐,皇储还年轻,大约不记得,但是贵我两国之间,在克什米尔地区这里,有很好的合作关系。”

    尼古拉眼神一闪,脸上有些恼羞成怒但又带着一丝期翼,正欲再说什么,慈禧太后却是转过了话题,“这是我们的公主殿下,”她朝着惠庆公主招招手,惠庆公主上前,对着尼古拉皇储微笑福了福,行的中国之礼,说的却是一口十分地道的俄语:“皇储殿下你好,欢迎来到中国。”

    尼古拉眼神一亮,不仅仅是为了惠庆公主的美貌所惊艳,更是为了她的俄文,“公主殿下也会俄罗斯语吗?”

    “只是一点点,”惠庆公主面对着尼古拉的凝视,也不害羞,大度的笑道,“还需要殿下有机会可以多多指点我一番。”

    慈禧太后含笑看着两人,见到尼古拉又要伸手行亲手礼,“好了,殿下,这可是在中国,未婚的女孩子不适合来这一套。”

    圆明园,勤政亲贤。

    勤政殿内,光绪皇帝面沉如水,一点儿也没有诸国重要人物来中国参加盛会的喜悦之感,他对着奕说道,“你说什么,英国副首相在香港停留了一周了?”

    “正是如此,”总理衙门大臣奕点头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色,“副首相已经通过英国驻香港总督用秘密的外交途径传回来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他用袖子擦了擦脸,看了一眼边上的曾继泽,曾继泽如今已经是总理衙门协力大臣,曾继泽说道:“英国副首相梅吉森所率的代表团借补给之名,已经在香港停留许久,据两广总督上报,梅吉森之贴身外交一等秘书科尔已经秘密的和他联系,要求中国另外对副首相的行程进行优待,不得低于昔日爱德华访华之仪注以来接待。”

    皇帝沉默不语,“这事绝无可能,”张之万率先开口了,他忿然说道,“昔日可是醇贤亲王率领群臣接驾,并用跪接,臣当世在礼部,记得很清楚,这个跪接也不过是皇太后用册封爱德华亲王的旨意,让群臣下跪而已,大家伙心里也清楚,包括英国人也明白,我们下跪绝不是跪爱德华,而是跪皇太后的旨意罢了,何况英国这次派来参会的也不过是副首相,如何当得我们接待之臣下跪?万万不可能!”

    “就是此理,”孙毓文接上张之万的话继续说道,“再者,昔日爱德华亲王归国,皇太后亲自送到大沽口港口,那时候皇上还尚未亲政,皇太后就是一国之元首,现在若是要仿照之前旧例,难不成让皇上送副首相去大沽口不成?这万万不可,皇上乃是万乘之君,若是爱德华亲自,送一送也无妨,毕竟中英敌体,一东一西都是世界大国,可一介臣子,如何当得皇上相送?”

    孙毓文侃侃而谈,“再者,如今俄罗斯等国的皇储亲王等人都已经到京,这些人也不过是遵照国际对等之原则,派出对应的亲王或者郡王相迎,若是又要仿照前例,诸国只怕都有怨言,抱怨我大清厚此薄彼,忘了一视同仁的礼仪。”

    光绪皇帝目视曾继泽,曾继泽点头说道,“的确如此,而且若是看在亲疏的份上,德奥等国与中国更为交厚,礼应该更为厚待。”

    那若是再薄待就更是不合适了,皇帝在黄花梨的御案上拍了拍,“英国立国久矣,对着礼仪上注重些,原本也是寻常,可这样的表示,只怕是要闹幺蛾子,毕竟这样的礼仪要求,的确是强人所难,朕送英国这位副首相一送,倒也没什么,可正如孙中堂所说,只怕是诸国会抱怨所以这里头,”皇帝指了指两广送上了的秘折,“有问题!英国人只怕和昔日爱德华访华一样,拿着礼仪的事儿作伐子,背地里想要拿我们什么东西去,故此指东打西。”

    “曾继泽,”光绪皇帝吩咐曾继泽,“按照你料理外交事务这么些年了,你觉得英国人想要什么?朕不信是英国人不愿意来,若是不愿意来,无需等到了香港才来发难,大可不从伦敦出发,再者英国也算是故技重施了,若是真心不想来,难不成咱们还能拉的来吗?”

    “皇上圣明,”曾继泽说道,“臣召集外事部门所有的郎中员外郎等人,又根据消息研判,可以断定,英国第一个是为了印度的事情要表达自己的不满。”

    “印度的事情?”皇帝微微皱眉,“大清在印度,唯一的支点,就是孟加拉,英国人又想要对付孟加拉了?他们难道都不觉得麻烦?”

    皇帝说的懒洋洋的,这些原本的逆贼,战斗力极强,在恒河流域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剿灭他们,那么接下去落地生根了,想要再对付,那就难了。

二十、两厢比较(一)() 
听到了皇帝的发问,曾继泽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这只是一点,而且英国在私下的和我们的官员在非正式的谈话之中,似乎也表露出对于孟加拉国的不满意,这是一个原因,但是更多的怕不是在这里。”

    石达开已经去世,洪秀全之子也已经垂垂老矣,虽然旧年去过几次孟加拉国,但是相比较印度的潮湿闷热,他更喜欢居住在四季分明的北京城里面,故那里执政的几个人不过是石达开李秀成等人的子女,按照惯例,他们的子女都是要入京当差,这倒也不是什么质子的政策,只是慈禧太后为了防止这些人远离中国,真的就把自己当成印度人,忘记了自己还是中国人身份的策略罢了,这策略颇为有效,石达开等人在孟加拉去世后,他们都将遗体运回到了国内安葬,儿子辈的又将自己的儿子留下,在国内接受了国内的教育之后,昔日的仇恨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是一个昔日的符号了,而且更要感激,朝廷会把这个一个地方让太平天国后裔生活居住,到了光绪皇帝这一代,皇帝恩准将这些人纳入大内充当御前侍卫,彻底消除了彼此之间的界限。

    孟加拉国毕竟不是单纯为了打仗所立的,慈禧太后的愿意,只不过想着未雨绸缪,将来在南亚次大陆免得让印度独大,没想到石达开等人到了恒河,对着英国人分外的勇勐,差点占领了半个印度,当然,小国嘛,总是要为无耻的大国服务的,所以在成功牵制了英国后,太后满意的让石达开等人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