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第195章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195章

小说: 重生之我是慈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婉贞低头称是,转身走出储秀门的时候,一个腰间系着白布的太监连滚带爬地跑进正殿,冯婉贞转过头,只听见正殿里面响起了呵斥声和叫喊声,不多会,深沉夜色笼罩下的巍峨宫阙里响起了低不可闻,却又连忙起伏的哭声。

    &钟声响了起来,冯婉贞看到所有的太监宫女脸上都露出了惊恐的表情,这是?

    。。。。

    恭亲王流着泪换下了身上的锦袍,把麻质的白布披在了身上,北京城内外道观寺庙的钟连绵不断地敲响,夜色下分外凄厉,管家指挥者佣人把喜庆颜色的物件全部换成颜色惨淡的,恭亲王府内外支起了白色的灯笼,头上已经戴白花的福晋瓜尔佳氏,上前帮着恭亲王整理衣服,恭亲王木然呆立,由着瓜尔佳氏伺候着,脸上的泪水却是如同断了线的珍珠,滚滚而下。

    是啊,几乎就是一母同胞了,二十多年来的往事,霎时间涌上心头,两人都养在孝静皇后的膝下,一同上学,一同骑射,自己爱玩贪睡,每天四更要起来上学的,自己却总是赖床不起,但是只要保姆说一句,“四阿哥要走了,”自己就会连忙爬起来,顾不得洗脸,就要做皇帝的跟屁虫去。

    这些日子再也不在了,兄弟二人居然生死永隔,临时之前居然都见不到最后一面,恭亲王想到这里,忍不住颓然坐下,撕心裂肺地痛哭了起来。

    。。。

    &上驾崩了!”

    杏贞觉得耳边轰的一声,殿内别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只是觉得一阵茫然,等回过神来,见到那个太监跪在地上,才想起自己刚刚听到的话,不由得微笑道:“你说的是什么混账话,前些日子万寿节皇上还亲自给本宫赐了礼物呢,皇上在热河好好的呢,再乱胡吣,小心你的脑袋!”

    那个太监在地下不敢多说话,安德海肝胆俱裂,连忙喝道:“可是真的?什么时候的事儿?!”

    &昨个晚上亥时三刻的事儿,昨个龙驭上宾,宫车晏驾的。”那个太监战战兢兢地说道。

    储秀宫外响起了连绵不断的哭声,听着声音,大概是留在紫禁城里头的嫔妃们哭着赶了过来,景阳宫的钟声当当当地响起,安德海脸上带着凄色,对着皇后跪了下来,唐五福等人都跪了下来,“娘娘,节哀啊!”

    &后娘娘!”外头响起了嫔妃的哭喊声,钟声和哭声终于钻进皇后的脑子里,皇后不敢置信地看着跪了一地的宫女太监,又听到外头响起的钟声,皇后突然明白了,那个太监不是在讲胡话,自己的丈夫,大清国的皇帝真的驾崩了!想到这里,皇后再也支撑不住,胸口一痛,哇的一下猛然吐出一口鲜血,整个身子软软地倒在地上。

十二、顾命大臣(二)() 
残月犹在,各处宫殿,有人住的地方,都点起了灯烛,烟波致爽殿和毗连的敬诚殿,更是灯火通明。王公大臣的哭声已经停止,顾命八大臣尤其需要节哀来办大事,他们就在烟波致爽殿的后面找了一间空房子,暂时作为中枢,特别是顾命大臣的发号施令之地。

    内务府的司员,敬事房及各重要处所的首领太监,包括小安子在内,几乎都赶到了,静悄悄地在廊下待命,或是打探消息,遥遥望去,只见肃顺一个人在那里指手划脚地发号施令。

    第一件差使派了景寿,“六额驸!”肃顺说,“请你护送皇太子,不,不,如今是皇上了!扈从圣驾,去见皇太妃等人。把大行皇帝升天的时刻,奏告太妃们,大丧礼仪,等商量定了,后行陈奏。”

    哭肿了双眼的景寿,点一点头,一言不发地站起身来,管自己办事去了。

    &事房的首领太监呢?”

    肃顺这一问,立刻便有人递相传呼:“肃中堂传陈胜文!”

    &胜文在!”他高声答应着,掀帘进屋,先请一个安,垂手肃立,望着肃顺。

    &上传各处摘缨子!”

    凡遇国丧,第一件事就是把披拂在大帽子上的红缨子摘掉,陈胜文答道:“回肃中堂,已经传了。”

    &肃顺接着又说,“从今天起,皇太子称皇上,皇后称皇太后。”

    交代了陈胜文,随即又传内务府的司员,预备初步的丧仪,宫内“应变”的措施告一段落,顾命八大臣又移地军机直庐去开会。在这里所商议的,就不是宫廷私事,而是要布告“天下臣民”的国家头等大事了。

    首先提出来的是“皇帝”即位的时刻和仪典。

    当时由载垣首先发言:“常言道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该怎么办?咱们得快拿个主意!”兹事体大,一时都不肯轻率献议。肃顺不耐烦了,指着穆荫说:“挨着个儿来,你先说吧!”

    穆荫清一清嗓子,慢条斯理地陈述他的见解:“自古以来,太子都是枢前即位。不过本朝有本朝的制度,咱们最好按着成例来办,免得有人说闲话。”

    &说成例,那得按着康熙爷的例子来办。”端华抹了一手指头的鼻烟,一面把鼻子吸得嗤嗤作响,一面大摇其头:“年代这么久了,一时那儿去找当年的成例?”

    &倒记得,”匡源接口说道:“世祖章皇帝宾天,圣祖仁皇帝八龄践阼,那时是先成服,后颁遗诏,再下一天,在太和殿即位,颁诏改元。”

    &错!”载垣点点头说,“列朝的皇上,都是在太和殿即的位。”

    &不错呢!我看简直就不通!”肃顺嚷着。载垣虽然袭封了怡亲王,而且年龄最长,但论辈份是肃顺的侄子,所以他驳他的话,很不客气:“照你这么说,一天不回京,国家就一天不能有皇上?”

    &别气急,”载垣的修养倒是很好,“原是在商量着办,你再问问继园,也许他有好主意。”

    杜翰早已把这件大事研究过了,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说道:“列公的话都不错,‘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子应该‘柩前即位’,可也得按照本朝的家法,在太和殿行大典,颁诏改元。”

    这番话面面俱到,谁也不得罪,但嫌空洞,而且也似乎有些矛盾,肚子里黑漆一团的端华,却偏偏听出来了,赶紧问道:“继园,你的话是怎么说?又说‘柩前即位’,又说‘在太和殿行大典’,难道即两次位吗?”

    &王爷的话,”杜翰答道:“柩前即位是皇太子接掌大位,太和殿行大典是行登极大典,原是两回事儿!”

    &啊!”端华颇为嘉许:“说得有理!”

    这一下杜翰越发侃侃而谈了:“说要按成例办,现成有个例子,四十一年前,也是七月,七月二十五,仁宗睿皇帝在这儿驾崩,王公大臣遵照朱谕,请宣宗成皇帝即了位,当天恭奉梓宫回京,八月二十七在太和殿行登极大典。如今也可以这么办,先请幼主即位,名位一正,其余的就都从容了!”

    这个办法完全符合肃顺的心意,幼主不即位,顾命大臣就不能用“上谕”来号令全国,且若是要回京登基,那这几日可是国无君了,再者,肃顺也怕回京,受到皇后的干涉,顾命的权柄削弱了那可就不妙了,有些事还是要早点形成事例才好。所以听完杜翰的话,随即大声说道:“好极了!就这么办。继园,”他又问:“那么幼主即位,到底什么时候最合适呢?”

    &加更来了。嘻嘻。

十二、顾命大臣(三)() 
&好在大行皇帝小殓的时候,即位成服一起办。”

    &肃顺吩咐:“传钦天监。”

    顾命大臣等把钦天监的官员传来,选挑小殓的时刻,那官员答道:“今天申正,时辰最好!”

    &帐东西,什么好时辰?”肃顺大喝一声:“国丧是大凶之事,还有什么好时辰好挑的?”

    话是驳得有理,但又何至于发这么大脾气?钦天监的那官员吓得脸都青了。

    在座的人也都觉得肃顺未免过分,只有杜翰明白他这脾气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申正太阳已将下山,幼主到那时才即位,不能发诏旨办事,这一天就算白糟踏了。

    这番意思自然不能明说,杜翰想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解释:“天气炎热,大行皇帝的遗体,不宜摆得太久,”他向钦天监的官员说,“成殓的时刻,你再斟酌一下!”

    那官员原也相当机警,刚才是让肃顺迎头痛斥,吓得愣住了,这时一听杜翰的指点,恍然大悟,当即装模作样地用指头掐算了一会,从容答道:“小殓以辰正二刻为宜,大殓以申正为宜。”他不再说“好时辰”,只说“为宜》

    杜翰点点头,嘉许他识窍,但小殓要早,大殓不妨从容,便转脸看着肃顺说:“中堂看如何?申正大殓,只怕预备不及。”

    肃顺从荷包里掏出一个极大的西洋金表,掀开表盖一看,这时照西洋算时刻的方法是六点钟,辰正二刻是八点半,还有两个半钟头,预备起来,时间恰好,申正大殓,确是太匆促了,“大殓在明儿早上吧!”他说。

    &天早晨大殓,以巳初二刻为宜!”这一下,钦天监官员不等杜翰传话,便先抢着回答。

    巳初二刻是九点半,不早不晚,也算相宜,肃顺一点头,事情就算定局了。

    第二件急需决定的大事是派定“恭理丧仪大臣”,这张名单是早就在肃顺家的水阁中决定了的,拿出来念一遍就是。接着又商量哀诏的措词,照杜翰的提议,由焦祐瀛执笔起草。也谈到“恭奉梓宫回京”的事,那需要一百二十八个人抬的“大杠”,沿路桥道,必须及早整修,决定立即命令署理直隶总督文煜到热河来商议一切。其余的大事还多,但此刻无暇计及,马上就得预备皇太子即皇帝位的大事了。

    。。。。

    皇太子哭的有些累了,就休息在了贞贵妃的住所里小憩,嫔妃们已经散去,丽妃已经哭晕去,云嫔自告奋勇地去,嫔妃们各自伤心不提,贞贵妃也是一样,见到在榻上犹自带着泪痕的皇太子,如今的贞太贵妃脸上的泪水流啊流,用手里的绢子总是抹不干。

    梅馨进来附在太贵妃耳边说了一句话,太贵妃止住了流泪,“这是怎么回事?杨庆喜不见了?”

    &前乱糟糟的,大行皇帝宾天之后,就再没瞧见杨总管了,这会子大伙正找他呢。”

    &就去和肃顺说,”太贵妃说道,“我只管管着皇太子,这些事也不是我该管的,”太贵妃给皇太子掖了掖被子,“大行皇帝宾天,我才几岁,都已经成了太贵妃了,”说道这里,贞太贵妃又忍不住流泪,“什么指望都没了,就看着皇太子吧!”

    主仆又说了几句话,不多会,外面已经传话进来,说大行皇帝小殓的时刻快到了,请皇太子去行礼。贞太贵妃让皇太子起来,载淳有些不乐意,甚至带了一点惧怕的表情,他实在是被皇帝驾崩已经肃顺在皇帝驾前厉声高喝吓坏了,“额娘,我实在不愿去,”载淳在贞太贵妃前撒娇,“那个留着八字胡的人,凶的要命!”贞太贵妃好生宽慰,接着,又是景寿亲来迎接,由张文亮亦步亦趋地陪侍着,皇太子这才愿意动身,一伙人把皇太子迎到了烟波致爽殿。

    殿廷内外,已挤满了王公大臣,以及在内廷当差的天子近臣,按着爵位品级次序,肃然站班。皇太子看见这么多人,不觉畏怯,只往张文亮身上躲,但忽然间站住了,响亮地喊了一声:“师傅!”

    一廷的亲贵重臣,连皇太子的胞叔在内,独独李鸿藻得蒙尊礼,师傅真个受宠若惊了!

    但皇帝刚刚晏驾,不便含笑相迎,只赶紧出班下跪,以哀戚的声音说道:“请皇太子节哀顺变,以完大礼。”

    这两句话皇太子那里听得懂?只看着师傅发愣。肃顺可就发话了:“李师傅请起来吧!”措词虽然客气,声音却显得颇不耐烦。

    李鸿藻自己也觉得所说的那两句等于废话,可是朝班不比书房,不如此说,又怎么说呢?眼前大礼待行,不敢再有耽搁,便又说了句:“皇太子请进去吧!”

十二、顾命大臣(四)() 
皇太子很听师傅的话,师傅说进去,立即又开步走了。这时只有近支亲王和顾命大臣随扈。到了东暖阁,皇太子一看“阿玛”直挺挺躺在御榻上,脸上盖一块白绫,有些害怕,将身子直往张文亮身后躲,随便张文亮怎么小声哄着,总不肯站到前面来。

    等小殓开始,有件事引起了皇太子极大的兴趣,自然而然站在前面来看。照例,小殓为死者穿衣服,是先有一个人做衣服架子,一件件穿好了,再脱下来一起套到僵硬的尸体上去,在旗下,这个“衣服架子”得由被称为“丧种”的亲属担任,或者是长子,或者是承重孙,皇帝的大丧,自然是由嗣君服劳,但皇太子年纪太小,肃顺吩咐首领太监马业另外找个人代替。于是有三四个小太监,商量好了向马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