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七五之幸福一家人 >

第6章

重生七五之幸福一家人-第6章

小说: 重生七五之幸福一家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凑过去,看了一眼叠得四四方方的绿色和蓝色卡其布,拿起另一块红色带黄绿色大花的棉布,晃了晃:“这花布也太热闹了!”

    石凤竹知道女儿喜欢雅致的图案:“我猜,这块花布一定是给你准备过年做新衣的。”

    宋依依又拿起最后一块青色带红色小花的棉布:“妈妈,这块应该是你的,呵呵!”

    石凤竹轻拍了下女儿的手:“今年,咱俩就先别穿新衣了。那两块卡其布,看着够做成年人一身衣裤的,我打算给老吴和老赵家送去。这二块花布送给耿姐,人家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我可不能当成理所当然!”

    宋依依调皮地举起手:“我同意!完全同意!”

    石凤竹挑挑眉:“我这次去部队,尽快把啰嗦事解决了,以后好清静地过日子。”

    宋依依看她的脸上还有些憔悴,不放心地说:“妈妈,你现在这身体是不是弱了点?看着脸色可不大健康。”

    石凤竹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昨晚运行了一遍水华心经,感觉挺好,第一次运功,居然挺顺畅,比我以前的身体资质好!”

    宋依依压低声音:“我也觉得比以前的身体资质好,五感非常灵敏,会不会与小玉饼有关呢?”

    石凤竹看着女儿那双黝黑璀璨的眼睛,差点陷入其中:“我怎么觉得你的眼睛就像墨玉一般,确切地说,就像你的那块小玉饼中心的墨点!”

    宋依依笑了:“如果真的跟我融成一体,那我就心安了,不然失去了它,总觉得十分遗憾……”

    “吱嘎”一声,房门被打开了,母女二人立刻中止了刚才的话题。

    耿姐带着一身的冷气,小跑着进了屋:“凤竹,打听明白了,走,我带你过去!”

    石凤竹拉着她:“耿姐,我给那两家送完了东西,就直接去火车站了。要过节了,我这有两块花布,你回去给孩子做身新衣服。”

    耿姐连忙拒绝:“那两块花布不是你特意买给自己和依依的吗?我咋能要!”

    石凤竹拽着她,不容置疑地说:“耿姐,你看我今年春节还有心事做新衣吗!再说,我和依依先后出事,都是你忙前忙后。这是我的心意,你要是不收,就是把我当成外人了!那以后我们还处不处!”

    宋依依跟着溜缝:“耿姨,你和妈妈是好姐妹,妈妈给你,你就收着就是!那块花布是给耿姨的,你穿着一定好看!”

    耿姐一闭眼睛:“好,我收着,这花布我倒真的挺稀罕的,哈哈哈……”

    耿姐提着一篮子鸡蛋,拎着一个布兜,里面放着一块布和一袋奶粉。石凤竹则拿着另一份东西。宋依依背着一个军用书包,里面放着毛巾和洗漱用品,还有一只搪瓷缸子,手里提着一只旅行包,里面装着换洗衣服和一个铝饭盒。

    三人走进离工厂最近的家属区,耿姐呼了口气:“还好,他们两家都住这里,不然可要耽误不少时间。”

    她凑近石凤竹,悄声说:“你知道我去大芳那儿,听说什么了?老赵的媳妇也在二车间,看库房。她昨天跟别人抱怨,本以为咱家老赵救了石工的丫头,等她丫头出院了,怎么地应该送些东西吧,没想到,这石工又出事了,看来什么都别想了!你说这老娘们,眼睛就盯着这点东西!”

    宋依依在后面跟着走,但是耿姐说的话却听得一清二楚,她笑笑,这有什么?人之常情!

    这是一片平房,一排一排的,规划的倒是整齐。每家都是一间窜糖葫芦形的房子外加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后院。

    宋依依越过小矮墙,看着一些后院里的葡萄藤、小枣树,想象着到了夏天,吃过晚饭的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乘凉、闲聊,嘴角不由翘了又翘。

    直到看到老赵媳妇很自然地接过石凤竹手里的东西,转过身又要从耿姐手里拿走另一份东西时,她脸上的笑容淡了下来。

    老赵站在一旁,满脸通红地把自己媳妇硬拽回来。

    宋依依看到老赵的面子上,还是开口解了围:“赵舅舅,谢谢你和吴舅舅,冒着危险救了我!本来应该早些来,但是今天我才出院。你还要上班,我们也要赶去吴舅舅家,那就先走了。”

第十一章 本事() 
老赵一直把他们送到老吴家,才离开。

    耿姐嘟囔了一句:“那老娘们真给她爷们丢脸!”

    老吴媳妇见到这些实用又值钱的东西非常高兴,但仍顾着面子假意推辞着。三人坚决留下东西,在友好的氛围下离开了。

    春市汽车制造厂在这座城市中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国营企业,交通也非常方便,多路公共汽车经过此地,站名就**市汽车制造厂。

    三人站在工厂正门斜前方的1路公共汽车站等车。

    春市汽车制造厂是早上七点三十分上班,而此时是七点十分。宋依依看着上班职工的自行车流越来越大,占据了三分之二个路面还多,暗暗感叹着,真不愧被后世称为“自行车时代”!

    不少走路上班的人陆陆续续从她们面前经过,有认识的还会不时地相互打个招呼。

    耿姐用胳膊肘拐了拐石凤竹:“前面是你领导,你说你要是请假,他会不会不同意啊?”

    宋依依看着自己的妈妈已经朝前迈了二步:“唐科长!”

    正不紧不慢蹬着车的唐科长,听到前面有人叫他,抬眼一看,他惊讶地捏闸停车:“石工,你醒了!这是太好了!”

    石凤竹笑呵呵地应着:“是啊,今早才醒,让大家操心了!唐科长,我打算请探亲假,要尽快处理那些事情,不然我名誉受损,根本无心工作!”

    唐科长想想昨天发生的事情,确实挺让人糟心的,再看看眼前满脸憔悴的人:“行,那你就休探亲假吧,尽快把家里事处理好,也借机把身体养一养……”

    宋依依大声喊道:“妈快些,车来了!”

    石凤竹对着明显还没有说完话的领导,歉意地说:“唐科长,那我先走了!”

    唐科长有些无奈地摆摆手:“快走吧。”

    宋依依对这种只在影视片中看到的无轨电车,非常感兴趣,一对长长的触电杆吸附在半空中铺设的电网上,用以提供行车动力。无轨电车素有“绿色公交”之称,节能环保、舒适卫生。

    宋依依乘坐的这辆无轨电车是白色蓝条车身,两节有些破旧的车厢。她跟着耿姐和石凤竹,穿过由墨绿色帆布制成的车厢软连接,手里捏着售票员递过来的五分钱车票凭证,一张二厘米宽、五厘米长印着蓝字的纸,站在有些拥挤的车前部,看着车窗上厚厚的霜花。

    马路上的机动车实在不多,车子开得飞快。车里的人大多都是去火车站的,要过年了,好多人都要回父母那里的,车里不少人带着大大的包裹。

    宋依依看到旁边有人拎着一大袋馒头,才想起自己没有准备火车上的饭。石凤竹也注意到女儿的目光了:“我们一会儿下车了,再买不迟。”

    耿姐也反应过来了:“哎呀!真是的,我怎么就忘了煮几个鸡蛋,给你们带到火车上吃呢!”

    石凤竹斜了她一眼:“我们一早上忙着去老赵、老吴家,哪有时间煮鸡蛋!”

    无轨电车再次靠站了,售票员响亮地喊着:“终点站春市火车站到了,乘客们带好自己的行李,别落车上!”

    下了车,耿姐丢下句:“我去找人买票,凤竹,你带着依依赶紧买着吃的,我们在火车站门前集合”,就一阵风似的进了火车站二层浅灰绿色的楼。

    宋依依看了好几眼,火车站楼顶上立着火红的金属大字“华夏国共C党万岁!”,才转身与石凤竹去找小饭店。

    走了不到五分钟,两人就看到路边上有一家门脸不算大的国营饭店。走进去的宋依依扫了眼墙上的小黑板,直接建议:“妈妈,买饺子吧,节省点时间。”

    旁边桌上有位干坐着的男青年突然开口:“你们是要赶火车吗?”

    宋依依察觉到他身上没有恶意,就应了声是。

    那位男青年有些气闷地说:“你们可千万不要买饺子!我买的就是饺子,都等了半个小时了,还没上来。一问人家就说,正包着呢!我这是下火车还好些,你们要是赶时间,还是吃些别的吧。”

    宋依依说了声:“谢谢!”,马上转身到一个窗口前。看着心不在焉地坐在那里的服务员,她脑海中出现了“气死人了!孩子他爹非要往老家寄二十块钱,想少寄五块钱都不行!别人家孩子过年都能穿新衣裳,自己家孩子差啥了!”

    宋依依挑了下眉毛,原来这人心情不好。她移到另一个窗口:“大姐姐,请问哪种食物能买了不用等的,我赶时间?”

    “包子或者馅饼。”

    “哦,那我买二十张馅饼、六个包子。”

    “先去那里交钱和粮票,拿了票再到我这儿拿东西。”

    “谢谢,大姐姐!”

    宋依依拎着装着热乎乎馅饼和包子的蓝布兜,和石凤竹站在火车站门口。

    石凤竹和自己女儿闲聊着:“你刚才在饭店里,怎么选了个看着不苟言笑的服务员去打听?”

    宋依依眨眨眼睛:“妈,如果离得不远,我能够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先前那个服务员,因为家里的事正烦着呢,我要是去搭话,肯定不会有好态度的。”

    石凤竹一把拉住她:“依依,验证过吗?”

    宋依依点点头。

    石凤竹露出欣喜的笑容:“依依,这本事好!免得识人不明!”

    宋依依知道她是为自己好,很乖巧地应着:“除了你,我不会告诉任何人。”

    “凤竹!”耿姐小跑着过来,“买到票了,八点二十三分的,还有二十分钟,快去候车室,马上要检票了。喏,这是剩下的钱,给你。”

    石凤竹接过钱,直接放进了裤兜里:“耿姐,火车票难买吧?”

    耿姐带着她们一边往候车室走,一边啧啧了两声:“这不是到年根底下了嘛,不光今天,明后天的票都卖光了,要在窗口只能买到大年初一的票了。多亏了我堂哥,带着我去找了副站长批的,不然真的就买不到票了!”

    “耿姐,那你还把剩下的钱给我,你给你堂哥买盒烟呢!”

    耿姐理直气壮地说:“不用,他和副站长关系好!这于他根本没什么,你不要多想!”

第十二章 不甘心() 
“况且……况且……”一列开往辽省沈市的火车离开了春市火车站的站台。

    宋依依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着窗外倒退的景色:光秃秃的树丫,一片片的冻得硬邦邦的黑色土地,偶尔扑入眼帘的泥土房村舍……

    前世她坐过高铁、动车、飞机,却独独没坐过这种早已被淘汰的绿皮火车。

    它最高时速不超过六十公里,这段三百公里挂零的路程,连带到站停车就需要六个多小时。

    石凤竹用搪瓷缸子打了热水回来:“依依,要是累了就眯一会儿。”

    宋依依把缸子盖盖好,把放在两座间小桌子上的缸子往里推了推:“妈,我不累,你眯会儿吧。”

    石凤竹想想火车上要过六个多小时,可不得养足精神,到了部队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行,我靠着椅背眯会儿。”说着,她拿出手绢盖在脸上,把头仰靠在座位的靠背上。

    宋依依心里暗笑,她早就察觉到坐在对面的那个三十多岁的黑大个,不时地偷瞄着妈妈。妈妈肯定是嫌烦,才用手绢把脸遮住的!

    宋依依看对方目光之中只有欣赏,还夹杂着微不可见的眷慕,并没有猥琐的想法,便也不太在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妈妈长得漂亮,气质更是大气而优雅,当然会有异性欣赏她!而且,那人身上有股血性正气,自然不会做恶事。

    与宋依依斜对面坐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伯,个子不高,体态微胖,引得宋依依愣是多扫了他几眼。

    为啥?新华夏国建国后,一穷二白,各种物资都不同程度的短缺。为此,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计划经济,粮、油、肉、蛋、布等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都定量供应,想买东西必须要提供相应的供应票才可以。

    前几年,华夏国先是遇到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大量减产,全国人民只好勒紧裤腰带,饥饿是常态。之后便是长达十年的特殊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停学、停产,也就是农业没敢停,真正应了那句“民以食为天”!

    众位可以想想,一位不是肾病浮肿的健康小胖子,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稀奇!不光是宋依依,就是来来回回去接热水或者方便的人,都要好奇地看他两眼。

    宋依依恶趣味地猜着他的职业。厨师,尤其是大饭店工作的,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