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明望族 >

第226章

大明望族-第226章

小说: 大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瑞因为现下身份是嗣子;对于民间各种承嗣纠纷也听到过些。

    嗣子归宗的少;最主要的是宗法不是儿戏;各房头财产权不容混淆。

    嗣子既是为了承继血脉来的;这过嗣之家有了亲生骨肉;想要让亲生骨肉继承家业;也是人之常情。可对于先前得了嗣子之名人来说;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则极为不公平。

    为了保障嗣子权益;律法上早明确规定;后生子不能取代嗣子身份;家产依旧按照诸子均分的原则……

    推荐

    暂时先看到这里书签

    更多

第三百零一章 改过迁善(一)

    等到晚饭时分;沈珏用了药;再次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周妈妈与毛妈妈都回来复命;沈瑞就先回了九如居。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生病可是大事;沈瑞虽照顾沈珏;可也不想将自己累病了。

    他之前不让徐氏、三老爷等人在沈珏那里久待;也是担心他们传染上。

    沈家的状况不禁想;一想确实令人揪心。

    这家里老弱妇孺占全了;青壮一个都没有。不遇事还好;真遇到事情;感觉处处都要人担心。

    沈瑞洗漱一番后;就直接去了正房。

    徐氏脸上除了疲惫;还有难忍的怒气。

    沈瑞见了;不免担心;忙道:“母亲千万别气得狠了;要不就是孩儿的不孝……追根溯源;本是我不该张罗这次宴请;还拉了三弟出来陪客……”

    徐氏摇头道:“瑞哥莫要钻牛角尖;不于你的事。既是允你家中待友;就是没妨碍的……”

    世人虽讲究孝道;重丧服;对于孝期规矩也苛严;可那主要是指直系子女孙辈服孝;要求不走亲戚、不访友、不宴饮、不拜年;至于学生不得下场应试;出仕者“丁忧”那更是礼法明确规定。

    至于旁系与姻亲;则只是素服一项就是了。甚至不少人等到出殡后连素服也就去了;也无人真去挑剔。否则要是出身大族;亲戚多的;岂不是要一直服孝?

    乔老太太虽是乔氏之母;却不是沈珏的祖母。

    对于沈瑞来说;乔氏更是无服姻亲;除了去乔家祭拜时穿“浮孝”;出了乔家就可以去了。

    乔氏拿嬉戏之事发作沈珏;不过是借题发挥。

    至于沈珏昨日酗酒之事;母子两人心中默契;都闭口不提。那个要是摆在台面来;到底是沈珏的错处。沈珏身上没重孝;乔氏身上确是重孝。

    “珏哥可好些了?又发热了没有?”徐氏还是担心沈珏那边。

    “未正(下午两点)时醒的;醒来就嚷着饿;吃了两碗粥;方才灌了一碗药;又躺下了。周妈妈与毛妈妈过去了;孩儿想着母亲会惦记;就过来禀告母亲。”沈瑞道。

    至于担心沈珏晚上再发热的话;沈瑞提也没提。徐氏不是大夫;跟她仔细说这个;除了让她担心;也徒劳无益。

    徐氏听了;果然松了一口气。

    “想吃东西就好。珏哥是个好孩子;这次……真是……真是没法说了……”徐氏叹气道。

    沈瑞心中十分疑惑;既是三老爷上午怒气冲冲地过来寻徐氏做主;怎么就没有后情了?

    发作秋香那是昨晚的事;乔氏那里难道就说不得、骂不得?

    长嫂如母;徐氏是长嫂;又是小宗宗妇;管教弟媳天经地义;徐氏怎么却连提东路不爱提起乔氏的模样?

    要说徐氏无动于衷;这眉眼间散不开的郁气又怎么说?

    “中午担心珏哥来着;用的不多;晚饭可要在母亲这里好好吃一顿。”沈瑞故作轻松道。

    徐氏听了这话;却是露出不赞成来;皱眉道:“你如今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好好吃饭怎么行?是不是肚子饿了?何必要等到晚饭;先要了小食垫垫饥”

    “又不是吃饭的点儿。要不母亲随我一起用?”沈瑞道。

    徐氏看了沈瑞一眼;神色柔和;吩咐红云传话下去。

    少一时;厨房就送来两碗菜肉小馄饨;汤是素汤;只在上面点了几滴香油

    沈瑞原本不饿;看了这馄饨;倒是觉得口齿生津。

    他亲奉了一碗与徐氏;见徐氏拿起调羹;才开始吃自己那碗。

    一碗馄饨;不过十来个;沈瑞连汤带水都吃了个于净。

    徐氏见他吃的香甜;本想要吩咐人再上一碗;又怕他现下吃了;晚饭饭点就吃不下。

    等撤了汤碗;母子两个清水漱了口。

    这时;就见红云进来禀道:“太太;管家来回话;在外头求见。”

    徐氏看了沈瑞一眼;稍作迟疑;随后还是点头道:“叫他进来。”

    沈瑞是沈家以后的当家人;有些事该知道也当知道。

    红云应声出去;随后带进来沈家大管家。

    仆随主形;这位大管家是沈沧幼时书童;后来是长随;最后成了大管家。同二管家的圆滑随和不同;大管家看着比较严厉;即便身为下仆可也自有气度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沈沧虽不是宰相;却是六部正堂;在京城的文官中能排的上名号的;大管家这沈宅大管家常拿了大老爷的帖子;出入官衙宅邸;周身并不见卑微。

    沈家上下;除了沈沧夫妇之外;其他人对这大管家也多礼敬。

    他是上午奉命带了几个人前往南城;如今不过过去三个时辰;就回来复命;精于利索可见一斑。

    大管家给徐氏与沈瑞见了礼;见沈瑞坐得稳;徐氏也没有打发人下去的意思;就开始回话。

    “赵氏已经招了;二太太两次共给她银子四百二十两;四两重的金手镯一对。二太太吩咐她打听京城内外批命灵验寺院……”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还让赵氏寻一包让小儿一时病弱的药……”

    “赵氏打听了一圈;听到有两家寺庙都有大和尚对外批命;赵氏就叫她男人韩福生两下都送了银钱;城里柏林寺送了二百两;城下坊那家送了八十两;都对好了说辞二太太让寻的药她没地方寻去;也怕担于系;就包了一包豆粉给二太太……”

    徐氏越听脸色越黑;沈瑞也听出不对劲来。

    沈家小一辈四人;只有四哥称得上是“小儿”。

    乔氏这是要做什么?

    寻常人家一家的花费不过十来两银子;这四百二十两银子;加上四两金子;可不是小数目。

    乔氏这是下什么棋?怎么是瞄准四哥的意思?

    沈瑞一时还没想清楚;大管家已经从袖口中掏出几张纸;道:“这是赵氏与韩福生画了押的供诉;老奴随后去了两处寺庙走了一遭;这两处确实有赵氏供出的两个和尚。老奴安排人去试探了一遍;这确实是两个贪财妄言的和尚;手上不于不净;不过柏林寺里有昌国太夫人供奉的香火;这家住持是国舅府的座上宾;倒是不好轻动。”

    红云从大管家手中接了供纸;奉给徐氏。

    “还真是才女呢”徐氏看了一遍;冷笑道。

    沈瑞已经将前后窜起来;明白过来乔氏的安排。

    先要安排人偷偷下药使得四哥病弱;然后再引三老爷、三太太去寺院批命;这批命的结果自然就是乔氏想要的结果。

    难道她就不知道三老爷有心疾;受不得悲喜惊恐?四哥落地体重不足;比照平常婴儿瘦弱;这精心照看一年多;才刚有了点能看的模样;真要被折腾一回;还有了好去?

    想到此处;沈瑞也带了怒气。

    徐氏瞥了沈瑞一眼;将手中的几张纸递给他:“二哥好好瞧瞧”

    沈瑞接过看了;就见上面几句像偈语又像诗词的批语;看着倒是对仗工整;朗朗上口。

    根据赵氏招认;这批语是乔氏亲自拟的;让赵氏背下来。

    不过一琢磨意思;沈瑞不由嗤笑一声。

    乔氏到底是内宅妇人;只当这样安排一番;为了四哥平安能养成;就能让三老爷、三太太心甘情愿地求了她抚养四哥;却将徐氏、沈沧都当成蠢蛋了。

    这样的手段;沈瑞看着都毛糙;更不要说徐氏与沈沧。

    这批语上的话;说的也够阴森森;说“父刑克直亲”、“椿堂无以托庇”;这是给三老爷扣个刑克亲人的帽子?再咒三太太早死?

    大管家本垂手在下;听到沈瑞嗤笑;抬头飞快地看了一眼。

    眼见沈瑞神情与徐氏一般无二;除了面貌不相似;就仿若真是亲生母子似的;大管家生出几分怪异感。

    不过转念一想;大管家就想到孙氏身上去。

    当年孙氏十来岁进沈家;三老太太托病不亲近;都是徐氏一手教养出来。

    沈瑞九岁丧母;真要论起来;这教养不是正与徐氏一脉相传?这两人倒是天生该当母子的缘分。

    想着当年处处周全的孙氏;再想想稀里糊涂的二太太;大管家也只能为二老爷叹气;娶了一个贤妻;阖家安康;要是一个不贤的;阖家都跟着提心吊胆

    三老爷的身体;连老爷、太太都顾忌;一点闲气不肯让三老爷受;二太太就直接奔着三老爷、三太太的命根子去了。

    这岂是是“夺子”;还是要命啊。

    “即日起二太太‘养病;;西院许进不许出赵氏一家先叫人看着;等得了二老爷回信再做处置”徐氏沉思了一会儿;皱眉道。

    大管家应声去了。

    徐氏这才拍着桌子咒骂道:“本怜她丧子可怜;多有容让;倒是让她大了胆子;敢行这等恶事”

    沈瑞见她只是将乔氏软禁;并不直接处罚乔氏;就晓得此事不仅没完;而且对乔氏的处置不会轻了;否则徐氏也不会如此郑重;还要听二老爷的意见。

    “此事是三叔发现的?”想着三老爷上午过来找徐氏;后来又没了动静;沈瑞问道。

    徐氏点点头;道:“四哥是你三叔、三婶的命根子;多少双眼睛盯着;但凡有不对;自是都落在他们两口子眼中……也是糊涂;先前怕我生气;还瞒了这些日子……想想都叫人后怕;要是赵氏胆子大些;真递了什么药进来;岂不是置四哥与险境?”

    沈瑞皱眉道:“因四哥的生辰;怕是二太太有了执念……就算这次被揭破;心里念头怕是断不了…二叔性子宽和;要是知晓此事;念起夫妻情分;说不得会帮二太太求情;到时母亲又要为难。说不得三叔也会与二叔反目……”

    要是不惩戒乔氏;三老爷、三太太心里会不高兴;要是惩戒乔氏;二老爷说不定就不乐意。徐氏这个当家嫂子;可是两下为难。

    徐氏摇头道:“瑞哥不了解二老爷;他与乔氏过了这些年;早已忍无可忍;一直强撑着未尝不是做给我与你父亲看的缘故如今一边是妻子;一边是手足兄弟;正好给他一个理由做个决断;他不会错过……乔氏这回;再无人纵着她了……”说到最后;亦是带了唏嘘。

    当初随二老爷南下的幕僚随从;都是沈沧与徐氏安排的。徐氏想要知道二老爷那边的消息;并不为难。

    这两口子出京没几日就闹了起来;并不让徐氏觉得意外。

    乔氏本就不是主妇模样;这些日子过的太太平平;也是因搬回老宅;上面有兄嫂照顾的缘故。

    若是她还是青年貌美;这般柔弱娇嗔自然是婉约之美;如今已经不惑之年;半老徐娘;再做女儿态就是个笑话。

    不管二老爷当年对乔氏有几许深情;磨了将三十年消磨的差不多了。

    同为女子;虽觉得乔氏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徐氏本没想与之计较。即便乔氏抛下二老爷回京;连为人之妻的责任也丢了;徐氏也是想着让她好生在家养着;只看在她进沈家三十年、生养了沈珞一场的情分上。

    没想到;乔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下子就要人命。

    徐氏的那点怜悯心软;顿时烟消云散。

    她看的清楚;乔氏已经成为沈家隐患;要是再不处置;谁晓得她心血来潮再生出什么是非来……

    〖

第三百零二章 改过迁善(二)

    虽说对于乔氏的算计;徐氏知晓了前因后果;不过并没有急着告诉三老爷。连她这个伯娘听着;都替四哥捏了一把汗;要是让三老爷、三太太知晓;心中定是要恨死乔氏。

    单单一个乔氏不怕;就怕他们夫妻两个连带着将沈洲也埋怨上。

    沈家拢共就这几个人;要是手足之间就此生嫌隙;最为难的还是大老爷。

    大老爷亲自教养大三老爷;对于这个异母兄弟看着比同胞所出的二老爷还亲近;可是这并不代表大老爷能真的能狠下心来不理二老爷。要是那样的话;早在三太爷、三老太太相继去世后;大老爷就将二老爷一家扫地出门了。

    等大老爷落衙回来;听徐氏说了此事;十分难过。

    他闭着眼睛;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当初我这个当哥哥的即看出乔家不妥;乔氏也不是贤良人;就应拦一拦;求老爷莫要认下这门亲事老二那时是混帐不假;可要是有人拉一把;也不会到现下这个下场”

    徐氏对于这个说法;不以为然。

    二老爷当年十六岁中举;少年才子;风流得意;被亲戚朋友奉承的眼睛恨不得长在脑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