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明望族 >

第125章

大明望族-第125章

小说: 大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月初六开始;沈瑞就成了小尾巴;跟在王守仁身后;访友赴宴。

    王守仁虽刚到而立之年;不过在京里早有才名;又是状元之子;结交往来的也都是进士举人。

    正月初八这天;沈瑞如愿地看到了来大明后见到的第三位状元;就是弘治六年殿试魁首——南直隶昆山人毛澄。

    沈瑞虽没有见过毛澄;却是早闻其名。毛澄是苏州府近几十年来第二位状元;当初从松江到苏州府的路上;何泰之念叨了好几次。

    毛澄自幼丧父;由祖父抚养长大。他弘治六年中状元;时年祖父逢百岁;可谓“双喜临门”;传为士林佳话;地方官在苏州府为其立“人瑞状元坊”。

    若不是来时仓促;何泰之还念念不忘领沈瑞、沈珏过去见识一番。

    毛家祖父年寿既高;在毛澄中了状元两年后谢世了。毛澄身为承重孙;丁忧三年;因此如今依旧是翰林院编撰任上;并未升官。不过他是状元;毕竟不是寻常翰林小官;听说为今上所喜;亦是常出入宫廷听讲。按照这简在帝心的架势;今年“京察”后;毛澄定是要高升的。

    在前来毛家做客的路上;王守仁与沈瑞讲了自己同毛澄的渊源。

    弘治六年毛澄中状元那科;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会试;与毛澄两人在会试前相识。

    与别的士子不同;毛澄并不是书香子弟;而是出身匠籍;又以监生的身份应试;很是被应试举人排斥。王守仁当时正是意气风发;交友向来随心;并不挑剔门第出身;倒是与毛澄十分投缘。

    毛澄为人方正、有古君子风;王守仁志向高远、心存家国;两人倒是意外地投契。

    新朋知己两人;欢欢喜喜携手下场应试;结果一个过了会试;殿试时高中状元;一个会试落地;黯然离京。

    换做其他人;早就不自在;说不得渐渐疏远。

    毛澄与王守仁却都是君子;心怀坦荡;交情反而越来越深厚;数年下来成为莫逆之交。

    听闻沈瑞是王守仁首徒;又是四年前就已经收下的;毛澄对沈瑞就颇为留意;在给了表礼后;就开始考校起沈瑞学问。

    在他看来;王守仁年纪轻轻;几年前又是在第二次礼部会试落地后攻读圣贤书备考还来不及;能有兴致收学生;那定是沈瑞天资出众;使得王守仁“见猎心喜”;方不可错过。

    至于四年前沈瑞还在稚龄;毛澄反而没有放在心上。苏州府文风鼎盛;最是不缺少年才子。

    不想;考校完沈瑞一番后;毛澄很是意外。

    沈瑞四书五经背的还算熟;经史子集也有涉猎;可在诗文与时文上只是平平;诗文浅白;时文略显生硬;实是不怎么出彩。

    毛澄因是承重孙;背负血脉繁衍之责;成亲较早;不过先头生的都是女儿;年将而立才得了长子。正赶上这一代起名用走字做偏旁;毛澄就给长子起名为“迟”;年纪倒是与沈瑞相仿;今年只有十五岁。

    毛澄在叫了长子毛迟与王守仁见礼后;就吩咐他带沈瑞下去招待。

    待两小下去;毛澄方好奇道:“我瞧着沈瑞资质似乎并不出众;伯安怎么就收了做弟子?他即出身书香门第;士绅之家;即便没有伯安照拂也不是读不起书的;这收徒所为何来?”

    士林之中;师生关系最重;并不亚于血脉亲人。

    收徒可不是简单的事;有时弟子行事不谨;也会牵连到老师身上。

    像王守仁这样正经八百地收了学生;又带出来交际;俨然十分器重沈瑞的模样。可沈瑞年纪在这里;才学也不显;同王家父子相比;委实太不出彩。

    王守仁面上带了几分得意道:“宪清兄是不是觉得我这学生时文做的中庸;诗文也浅;就觉得瑞哥资质寻常?”

    毛澄点头道:“那是自然。除了学问这块;沈瑞行事落落大方;对答之间也不拘谨;倒是比寻常少年稳重许多。可科举之路;其他都是次要的;学问是首要。”

    王守仁伸出三个手指头:“我这个学生;小时候被耽搁了;九岁时三百千还背不全。正经读书只有三年;学时文不过半年;宪清兄还觉得我这学生资质寻常么?”

    毛澄讶然出声:“竟是如此怪不得伯安如此看重我瞧着他四书倒是扎实;还真瞧不出是只学了三年的;县试、府试是无碍的。如此说来;要是他早年没有耽搁;这个时候说不得院试也过了。”

    王守仁与有荣焉模样:“虽起步比其他人晚了几年;胜在还算勤勉;无需人督促便晓得读书。我瞧着倒是比我这么大时懂事;要是我当年也早就晓得自己要的是什么;不那么轻狂无忌;也不至于蹉跎到今;弄得不上不下;说不得早就做出一番事业”说到最后;亦带了唏嘘。

    毛澄轻哼了一声道:“难道你还晚么?不过是你之前太过平顺;才将落第两科看的重;二十几岁中进士都被你念叨晚;照你说来;我这三十几方中进士的;岂不是该讨饭去了?那些四十几、五十几还准备下场的;就更不用活着……”

    王守仁也不是怨天尤人的xìng子;不过感慨一声;两人的话题就转到时政上。

    毛家小书房里;沈瑞这个小客人;正由沈迟相陪。

    沈迟个子不高;长相斯文;并不因沈瑞年纪比他小就慢待;待客极为用心。

    奉茶、上点心;然后他就陪着沈瑞;找话题叙话;聊四书、聊诗赋、聊时文。

    沈瑞的文章在毛澄等人眼中不过中下;可在毛迟看来;这个年纪能指着四书出题就能做上一篇文章出来;已经十分了不起。

    待论起籍贯;晓得沈瑞是松江府华亭县人氏时;毛迟小大人似的说道:“松江府早年文风虽弱;近些年却是人才济济;虽还不能与苏州府比肩;可亦相差不远;成化二十三年的榜眼、弘治三年的状元、弘治六年的传胪都出自华亭县……”说到这里;想起一事来:“世兄既是华亭县人士;与弘治三年登科的沈学士可是同族?”

    至于苏州的文风么?那不用细说;弘治六年、弘治九年接连两科状元都是苏州府人氏;足以说明苏州府文风鼎盛。

    沈瑞点头道:“沈状元正是小弟族兄。”

    毛迟闻言;面上带了几分热切:“前几rì有幸随家父往沈学士家拜会;沈学士端的是美姿容;身形伟岸;学识亦过人;当世之君子也”

    官场上按品级与资历排辈;沈理年纪虽比毛澄小十来岁;却是早一科进士;品级又在这里;毛澄即便是状元出身;也需要俯身拜会。

    沈瑞听了毛迟的话;面上带了笑。

    沈理若不是仪表堂堂;也不会在还是举人时;就被谢大学士相中;妻之以幼女。

    至于毛迟所说的沈理“身形伟岸”那也是对比之下;只因毛家父子身量都不算高。

    至于长相;毛澄是容长脸;留着短须;白净儒雅;要是真的长得歪瓜裂枣;即便文采出众中了状元;也早被丢到犄角旮旯;哪里会时常被宫中传召;常伴君上。

    只是毛迟不仅个子不高;又长了一副圆圆娃娃脸;看着比实际年纪小。同沈瑞两个在一处;他即便端着老成架子;可要是真要外人看;反而会觉得沈瑞年长。

    毛迟虽是家中长子;上面父母姐姐们向来疼宠;同沈瑞聊着聊着熟稔了;言行之间多了随意;不知不觉带了些娇气出来。

    提及就读的chūn山书院;毛迟苦着脸道:“实不明白书院里的夫子是作何想的;师兄弟十余岁就要参加童子试;夫子们也不怕拔苗助长我打算今年年底回苏州府;明年下场;又哪里晚了?可在夫子眼中;就好像我多不争气似的。与他们实是不能比”说到这里;带了几分踌躇道:“我拖延到现下没有下场;并非书读的少……只是担心名次不好……”

    沈瑞见他提及考试就带了忧郁;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状元的儿子也不好当;比如王守仁要不是有个状元老爹;也不会对自己要求那么高。

    民间俗语;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比一代强才是世人对儿子的期望。

    可是状元已经是文魁;除非儿子也中状元;否则即便是中了榜眼;也是“子不如父”。

    寻常人应试;中了同进士是祖坟冒青烟;等到他们这些状元的儿子应试;即便进了二甲;都会被人说长论短一番。

    王守仁二十几岁中二甲进士;在每科取中的士子中算是年轻有为;可只因有个状元老爹;之前落第两次就成了污点;被人说成“子不如父”。

    沈瑞便点头道:“我那状元府邸的族侄沈林;似也为世兄所忧之事烦恼。”

    毛迟听提及沈理家;jīng神一震:“原来还有同病相怜之人……”

    情绪显然好上许多;这种晓得别人也烦心;自己心里也就安生许多的模样看上去很是好笑。

    这一rì;沈瑞见识文曲星一尊;收获小个子话唠属xìng新朋友一人……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群分(二)

    在毛澄面前;王守仁会赞沈瑞;待师生两个在毛家用了午饭乘坐马车出来时;王守仁就开始教训

    “让你用冬景赋诗;不是雪就是梅;刻板无新意。我早让你不要一味拘在屋子里读死书;多走走;多瞧着;闭门造车又能做出什么好文章?”王守仁带了几分不满道。

    沈瑞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

    毛澄虽当他的面没有说什么;可考校完后那种若有所思的眼神也刺人。

    沈瑞上辈子自己就是教育工作者;哪里不晓得那种惋惜挑剔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沈瑞之前一直沾沾自喜;并不觉得自己比旁人差了;今rì被嫌弃挑剔;深受打击。

    二房嗣子人选之事已定;沈瑞便同王守仁说了;估计等正式入嗣后;需要为沈珞服制;多半是要在沈珞周年后再去寻书院入学。

    王守仁晓得弟子能名正言顺地留京;心中也欢喜。虽说他没有见过沈举人与张老安人;可是只凭沈理之前的说辞;还有沈瑞当年入西林禅院后长辈们的不闻不问;就晓得他的处境艰难。

    嗣子虽也不易做;不过沈沧夫妇人品端方;沈瑞生母同沈沧家渊源;本生家又离京千里之遥;轻易不会到京中;倒是也会省了许多是非磨合。

    王守仁稍加思量道:“我元宵节后就要往衙门去;带不了你几rì。过几rì我列个单子给你;标注几处京郊景致;你每旬抽出一rì出来转转。只要见了真正景致;方能生出锦绣情怀;落笔才有实意。

    沈瑞老实应了。

    说实在的;他也想要四处转转;不过他年岁在这里;又是到了京城就赶上除夕;长辈们不会放他随便出来;这几rì还是有王守仁这个老师在;才得以跟出来见见世面。

    王守仁这次提议;正和了沈瑞心思。就是王守仁不吩咐;等年节过了;沈瑞也会想由子出去转转

    王守仁吩咐马车绕道;将沈瑞送回沈宅;交代了明rì来接他的时辰;便乘车离去。

    沈瑞没有回九如居;也没有去西客院去探望沈珏;而是先去上房同徐氏与大老爷报备。

    据他这些rì子接触;晓得徐氏与大老爷都有极重规矩的人;沈瑞便也告诫自己按照规矩走。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世人定下规矩;总有这样那样的道理;该遵守的还是要遵守的好。

    九如居;取自“天保九如”;有福寿延绵不绝之意。

    天保九如本是祝寿的话;用在沈瑞这个舞勺之年的少年身上;并不妥当;不过这是大老爷亲自取的院名;匾额则是三老爷亲书。

    看来沈珞之夭;让他们兄弟心有余悸。

    不得不说;看到这样的匾额时;沈瑞心中还是颇为感动。他以为自己既要为嗣子;大老爷这里对他的要求定是责任、担当、孝道之类的话;要不就是劝学;可是大老爷要他平安长寿。

    没等到进主院;就听到一阵喧闹声。

    沈瑞闻言;心中吃惊。徐氏治家颇严;沈宅鲜少有这般吵闹时候;这是怎么了?

    他加快了脚步;疾行几步;就见迎面沈珠飞奔;横冲直撞地冲上来。

    沈瑞忙侧身避开;沈珠等到越过沈瑞;方止住脚步;转过身来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这会儿功夫;后边已经追出一人;一把抓住沈珠胳膊;拦在他面前:“珠哥;站住莫要再犯浑

    沈珠神sè冰冷;看着来人道:“二叔真要打我板子?”

    来人四十来岁;身量圆滚滚的;正是沈珠二叔沈涌。

    “你做了错事;自然要得教训丨快随我去长辈们跟前赔罪”沈涌板着脸道。

    沈珠闻言;立时伸手指向沈瑞:“我要挨教训丨那沈瑞呢?我伤了沈珏是不应该;可沈瑞身为卑幼对我动手之事就没人提了么?这世上还有没有公道?”

    沈涌既然听儿子讲过当时事发详情;自是晓得沈瑞动手之事;心中对沈瑞也不满。可他晓得;眼下不是去计较沈瑞对错的时候;沈珠这个样子继续拧下去;可就真的要将宗房、二房都得罪了。

    宗房无需出手;只要不再庇护三房;三房往后的r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