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明望族 >

第105章

大明望族-第105章

小说: 大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老爷闻言;有些茫然;叹气道:“好孩子;少年失母;苦了你;幸好还有胞兄护着。你外祖生前与我家太爷是生死之交;你到了这里也莫要外道。”

    沈瑞晓得他误会;以为自己上面的兄长也是孙氏所出;可不好解释。毕竟沈瑾已经记名;从宗法上说;确实算是沈瑞胞兄。

    沈珏自打晓得徐氏选中的嗣子人选可能是沈瑞;就不再张罗走;有心要帮沈瑞促成此事;借此离了四房。

    眼见二老爷误会;沈珏便凑过来;“小声”道:“要是瑞二哥真有同胞兄长;源大婶子就不会走的不安心;生怕瑞二哥碍了旁人的眼;不仅将庶长子记在名下;连嫁妆也没敢都留给瑞二哥;生生地分了一半出去……饶是如此;有个打小养在老安人跟前;伶俐懂事、十四岁就中了廪生的长兄比着;瑞二哥笨口拙舌、又不会讨好人;自然不如旁人讨喜;打骂冻饿都是轻的;若非族亲长辈看顾;怕是早就没了……”

    沈瑞的下巴顶到胸口上;脸上只觉得发烫。

    之前只觉得四房母子是白眼狼、狠心肠;并未想过自己如何如何;可这话从旁人嘴里出来;自己这身份俨然就是地里的“小白菜”啊。

    且不说二老爷听了这几句如何脑补;沈珠在旁;直觉得牙根恨得直痒痒。

    沈瑞还没上前卖乖;沈珏就忙乎开了;这是要“示人以弱”;激起二老爷怜悯心?

    打骂冻饿?

    当年是闹了那么一出不假;可过后骗卖孙氏嫁妆产业事情出来;四房老安人与沈举人不还是闹得灰头土脸。沈瑞在外头自在三年;得状元族兄亲近教导;才回家带了大半月就又被徐氏带出来;能受什么委屈?

    从沈珏嘴里出来;倒像是被磋磨了几年似的。

    二老爷失子;对着这样一个失母之子;如何能不心生怜惜?

    偏生沈珠不能插嘴去解释;否则要是沈珏念叨起三年前孙氏嫁妆被骗卖之事;那三房与九房也是一身腥。

    沈珠望向二老爷;二老爷面上果然转为沉重;脸上说不出是痛是悔。

    不用人细说;就沈珏方才那几句;已经能让人想到许多。

    孙氏若在世已经四十几岁;可儿子才十岁出头;成亲十余年无子;对于一个娘家人都没了的女子来说;rì子得何其艰难。后来虽有了儿子;却也等不到儿子长大就不行。如斯安排;全是为了保全骨肉。但凡有娘家人可以托付;也不会让嫡子受如此磋磨委屈。

    二老爷想起当年三太爷写休书后自己要去求孙太爷;被大哥拦住的情景。

    大老爷曾问他:“二弟;你可想明白了?孙伯父是因后继无人;方将敏娘托付我家……你这样一去;可是为难孙伯父;陷父不义……”

    他是怎么回答来着?

    他当时心里是认可了母亲的话;觉得孙家将女儿送进沈家是“挟恩求报”;也担心以后自己会有这样一门不体面的妻族而被人嘲笑;才默许了母亲给自己另定亲事。

    即便孙敏十来岁就被送到沈家;有出身相府的徐氏亲自教导;言行并无失当之处;可是一想到她的出身以及会带了的万贯家财;年轻气盛的二老爷都觉得心里跟扎刺一般。甚至他能都想象的到;待成亲后别人会如何指指点点;笑话他因贪图妻子嫁妆娶了商户女。

    他是这样回答大老爷的:“孙伯父既同父亲亲如兄弟;定不会愿意因孙家缘故;闹得咱们家阖家不安……”

    他是那般厚颜无耻;将家中纷乱的缘由;推到孙家父女头上。

    他又跪在孙太爷跟前;说了一番诛心之言:“并非家母背信弃义;实是慈母心肠。因小侄心仪表妹;方行此事;并非有意违逆父亲…对不起孙伯父与孙家妹妹之处;小侄一力承担。还请孙伯父念在家母为父亲生养了大哥与我;又抚养三弟与三妹;并未有失妇德之处;勿要让家母大归;让我兄弟等人失母……”

    孙太爷当时直直地看了他半响;问道:“敏娘已经进你们家五年;你不知婚约之事么?”

    二老爷不屑扯谎;依是理直气壮道:“小侄与表妹志趣相投;情难自禁;还请孙伯父成全。”

    他选择了十三岁的小表妹;放弃了许婚五年的孙敏娘;当时当地没有半点愧疚。

    他一个少年举人;本就当匹配仕宦之女;举案齐眉;娶了商户女做妻子;难道要坐在一起打算盘;算计铜子多少么?

    在他看来;即便自己放弃这门婚约;以孙家的万贯家财;孙敏也不愁嫁。自己老父又视孙敏如亲女一般;以后自然会照拂;根本没有必要非要娶进家来。

    婚姻大事;还是门当户对的好。何必明晓得母亲不喜;还强作亲事;闹得大家都不痛快。

    孙太爷听了这一句;就去了沈家;退了这门亲事;带走了孙敏;“成全”了他。

    他心中来不及窃喜;就被三太爷打了一个耳光。

    “不孝不义”;父亲只骂了他这一句;而后就再也没有正眼看过他。

    他满心委屈;去跟大老爷诉苦。

    大老爷提了一件事;他才晓得两家的婚约可以追溯到更早。

    原来他三岁时;孙太爷就曾在京城小住过;三太爷打算将他送给孙太爷做儿子;孙太爷因沈家子嗣来的艰难;三太爷当时也只有两个儿子;又怕在出身上委屈二老爷;便说要他以后做半子。

    二老爷闻言很是傻眼;晓得父亲将亲生子都能舍出去;便知他多感念孙太爷早年恩情;自己退亲之事真的激怒父亲了。

    他不敢再觉得委屈;一心读书;想要早点成才让父亲重新再看重自己。不想yù速则不达;临下场前一场风寒;使得他耽搁了chūn闱。

    他正失落;三太爷那边已经吩咐开始为他张罗亲事。

    他当时还以为父亲是心疼自己;为了开解自己;方让自己早些成亲;弥补不能应试的失落。毕竟乔表妹当时才十四岁;还不到及笄之年;本当再等一年再提嫁娶之期。

    他娶得心仪的妻子;成亲次rì美滋滋地去叩谢双亲时;三太爷却在祠堂里见的他们夫妇。

    待吃了媳妇茶;三太爷便立时叫管家送来账册;立时分了家。

    他被这惊雷炸的稀里糊涂中;就连同小妻子一道被“树大分枝”分了出来。

    三太爷甚至连儿媳妇“三朝回门”都不等;可见他心中不仅埋怨妻儿;连带乔家也怨上。

    若是三老太太给儿子定的是旁人家的姑娘;三太爷许是不会迁怒;可乔家是沈家姻亲;三老太太与乔太太又是同胞姊妹。要说乔家不知晓二老爷身上本有婚约;那才是扯谎。

    三太爷并未去指责乔家如何如何;可也没有与乔家会亲家的意思。

    二老爷当年不过十七岁;带着十四岁的小妻子;被管事们送到城西南的一处三进宅院。

    三太爷看来是真厌了这个儿子;沈家在京城正东偏北方向;二老爷的新宅就卖在城西南角。

    二老爷当年愤愤中带了羞恼;不肯求饶;一心要在功名上有建树;下一科与大老爷同科下场;会试为亚元;殿试为二甲传胪;比大老爷名次都高。

    二老爷骄傲地回老宅;希望能得到三老爷一句夸赞;也希望三太爷能看在他出息的份上原谅他;让他们搬回来。

    三太爷只道:“做官就是做人;你不会做人;也做不好官;不过翰林院又添一酸儒亦是天下之幸;使你不得负君负民”

    二老爷正是chūn风得意之时;只觉得一盆冰水迎面泼过来;心都寒颤颤。

    他当时不服气;只觉得自己未必比大哥差;一心惦记封阁拜相;可二十几年过去;他正如三太爷所说;依旧混迹在翰林院;不曾做过掌印官。

    又过了几年;孙太爷在南边故去;孙家管事尊主人遗嘱扶灵北上……

第一百三十九章 接风洗尘(七)

    孙家在京有旧宅;可孙太爷是暴毙;属于“外丧鬼”;不能在家里发丧;只能在寺庙治丧;好为亡人祈福。

    孙敏早已远嫁江南;孙家没有第二个能主事人;后事全部由三太爷料理。

    大老爷、大太太为孝子孝妇;年幼的三老爷与三娘亦是戴子侄孝;孙太爷的灵柩在柏林寺停灵治丧整整七七四十九rì。

    三老太太yù前往祭拜;被三太爷喝骂回去;二老爷听闻;与妻子换了素服;前往吊祭;也被三太爷撵回来。

    待到孙太爷下葬;三太爷jīng气神也差不多。一场风寒下来;就卧床不起;渐渐不支。

    二老爷是真的悔了。

    他没想到三太爷会怨他这么多年;没想到三太爷一直都不肯原谅他;没想到孙太爷离开京城后竟然真的“不得善终”;引得三太爷这般愧疚。

    在三太爷床榻前;二老爷哭的似的孩子;祈求父亲原谅自己年少时的轻狂与轻率;发誓一定会供奉孙太爷香火;照拂已出阁的孙氏;不让孙太爷走的不安心;绝对不辜负孙家对沈家恩情。

    说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孙家老父弱女;父已丧、女已嫁。

    三太爷直直地看着次子半盏茶功夫;一个字也没有说;反而对旁边侍立的大老爷交代道:“子不类父。永不许他去祭拜你伯父;永不许他去扰敏娘不安生”说罢;便闭上眼睛。

    这是三太爷在世的最后一句话;没有原谅发妻;也没有叮嘱长子如何;也没有不放心幼子幼女;而是留下了四个字点评次子;留下了两个“永不许”。

    逝者已矣;二老爷却是在悔恨中留下永恒遗憾。

    直到沈珞出生;沈家终于有了第三代;二老爷心中方告诉自己;“子不类父”但“孙可肖祖”。自己这辈子让父亲失望了;一定要好生教导儿子;让他成为三太爷喜欢的那种子孙。

    几十年的情景;恍如梦幻。

    二老爷闭上眼;要是当年……若是当年自己没有做出那样选择;会是什么情景?

    孙太爷不会离京南下;不会暴毙而亡;父亲也不会因愧疚郁郁而终;母亲也不会跟着去了……孙敏……孙敏会成为像大嫂那样贤妇……自己没有珞哥;却会有像瑞哥一样的孩子。

    为什么自己当年会那样愚蠢?真是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他算是什么?怪不得父亲会对他失望。

    他为自己找了种种理由;却不能掩饰他的“不孝不义”。

    如今落得老来丧子的下场;是不是老天爷予他“背信弃义”的报应?

    二老爷慢慢张开眼睛;肩膀一下子耷拉下来。

    即便在接下来请安见礼中;他神sè依旧和蔼;口气依旧亲切;可众人都看出他的虚弱。

    二太太始终没有露面;沈全年纪最长;少不大问一句道:“二伯;二伯娘那里;我们是不是也当见礼?”

    二老爷摇头道:“你们二伯娘jīng神不好;过些rì子再见;反正往后rì子还长。倒是你们大妹妹;该出来见见族兄们。”说罢;便吩咐旁边侍婢道:“去叫大姐过来。”

    那侍婢应声下去;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带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

    这小娘子一身素服;眉眼极jīng致;头上梳着双鬟;倒是个落落大方模样。

    众人便知晓;这是二老爷庶女。

    虽是庶出;这大姐却也是独女;倒是不能当成寻常庶出看。

    二老爷便对众人道:“这就是你们大妹妹玉姐;今年十一;比侄儿们都小些。”又对沈玉姐道:“来给你诸位族兄见礼。”

    大家互相见过;二老爷面上早已劳乏不堪。

    沈全便带了大家起身;与二老爷作别;又随吴妈妈回到内院上房。

    这边席面已经摆好;分了两桌;三太太与大太太一桌;沈家诸子与大老爷、三老爷一桌。因是家宴;众子又是没成家的小辈;便也没有设屏风。

    沈家众子这桌;大老爷居上位;左手是三老爷;右手是沈全、沈珠等人序齿排列;最后是沈珏。

    饭菜倒是jīng致;煎煮烹炸一应俱全;一半淮扬菜;一半是北方风味特sè菜。却没有上酒;到底是在沈珞丧中。

    不管诸子之前心中作何想;从二老爷那里回来后;情绪都有些低沉。

    除了沈瑞之外;其他六人;不约而同地想家了。

    儿女对父母来说是身下掉下的骨肉;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顶天立地的倚靠。

    出远门的兴奋;随着千里跋涉已经淡去;对于京城的好奇与渴望;在进入京城后也弱了许多;剩下的就是想家。

    大老爷与三老爷都不是话多的人;大家都是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这顿“接风宴”吃的有些沉闷。

    因大家是远道而来;旅途劳乏;用完晚饭;大老爷与徐氏便打发人送他们回去。

    待梳洗完毕;沈瑞躺在床上;抱着被子舒了口气。

    同样是冬rì;松江的冬rì看似天空挂着暖阳;可实际上湿冷湿冷;屋子里即便点了炭盆;可被子总像是捂不热似的;京城的屋子;因是地龙与火墙的缘故;则要暖和多了;穿着中衣都丝毫不觉得冷

    不管是五百年前;还是五百年后;自己果然更习惯京城的气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