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半仙文明 >

第645章

半仙文明-第645章

小说: 半仙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碟设计甚至是古老的球形设计,外表都十分简洁的。

但眼下的飞船却不是这样!这一支舰队的飞船都极尽夸张,除了最中央的几艘上百公里的大型飞船外,周围还有50多艘大大小小的“螃蟹”一样的飞船!这些飞船最大的有10公里,最小的也有上千米,另外周围还有大量的探测器。这些飞船都伸出一个个长长的机械手臂,手臂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探测器,有辐射的、有引力检测的、有温度检测的、有时间和空间差度检测的等等,甚至还有本源能量检测设备。

没错,这是一只科考舰队,但同时也是一支冒险舰队!或者说大宇宙时代的科考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而这一支舰队的方向,就是:黑洞!

作为宇宙中奇迹一样的天体之一——黑洞,华夏早就想要探索了,但是之前有很多原因导致了无法探索。首先来说,这不是低级的地盘,虽然说可以探索,但有些特别的飞船和技术,可是不敢拿出来的;另外就是技术不是很达标,要是因此不仅仅是危险的问题,而可能是无功而返。

之前无论是华夏还是别的国家。都发射过不少探测器,探测这里,但是大家几乎都没有什么所得。这就像是向恒星内部发射探测器一样,就算是现在的技术,在面对恒星内部那种动辄百万温度的世界,都只能望而却步。如此高温下,就算是当今最顶级的防护技术全都用上,也坚持不了多久!

不得不说,人类已经发展到了如今,已经可以给恒星带上项圈。但是对于恒星的内部结构等。还是无能为力。当然,张老板最近得到一只朱雀,但这不是还没有展开研究么。

而这一次探索黑洞,却是高手公司时代的那些精英们都出动了。虽然说现在高手公司依然强大。但已经隐居幕后;主要以各个分支子公司或者是分支结构等方式出现在的公众的面前。以至于很多新时代的好青年都不知道高手公司还存在。

“黑洞啊!”李沧蓝和刘海波碰了一杯。“我好像记得寒冰文明有一句话,探索黑洞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关键一步,同时有能力真正的探索黑洞也是一个文明真正进入五级文明的标志!”

“好了。好了,这句话你一路上嘟囔好几次了。”刘海波很是无语,“不用说什么寒冰文明了,现在无论是寒冰文明还是熔岩文明,在见到了我们的尖端武力和强大的机甲技术以及超能力之后,都暂时老实了。不过我觉得,一旦他们下一次主动进攻的话,我们就危险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什么好怕的。对于这两个五级文明,我们早就做好了准备。不过,压力有点大。哈哈……

算了,不说这个了,我们说下这一次黑洞的探索任务。咱两已经有上千年没有合作探险了吧。自从在太阳系合作开发太空之后,就一直各忙各的,今天终于有机会再次坐到一起探险了。”李沧蓝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的面貌,但是却充满了沧桑。已经超过一千两百年左右的时间了,就这样过去了。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三五十年也就差不多能够经历所有的事情;但对于一个文明来说,三五百年也就是那样了。

“嗤……别说今天,我们已经飞行了两年多了!”刘海波很是无语,而后转头看向虚拟网络:“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进入黑洞的外围影响范围了吧,就相当于太阳系的奥尔特云范围。”

一个中年人的虚影出现:“报告首长,我们已经越过明珠星域的第一危险线,现在开始舰队正在减速,预计将停靠在第二危险线外,先派遣探测器和无人飞船探索。

另外,本次重要的探索项目之一,就是飞跃黑洞,请首长做好准备。预计探测器将于三年内完成基本的谈松认为。”

在宇宙的探索中,往往不会过分追求享受和视觉效果等。比如眼下的投影技术,就是一个简单地虚影;这也是因为宇宙中能量很难补充,能省一点就省一点;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就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就是宇宙探索中,在最后阶段的探索,一般都是正常的飞行,不会是什么曲速飞行之类的,毕竟这仅仅是探测器。因此,一个探索下来耗时10年甚至三五十年,实在是不值一提!其实,如今华夏的高科技门槛越来越高,一般都是金丹期高手担任研究人员。实在是因为技术太繁杂,普通人难以有效地掌握,本身都需要上百年的积累。

发达的科技,也给社会带来了庞大的压力。这也是华夏想要停下来整顿国内的原因之一。总算是还好,明珠星域的战斗虽然准备仓促,但也是胜利了,只不过一下子吞下这么大的一块骨头,还是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的。而在这期间,除了预防寒冰文明和熔岩文明之外,就是探索和发展。

发展的,就是星空大陆技术,这是空间技术的集大成应用之一。而探索,就比如眼下的黑洞!

至于说探索黑洞最重要的行动之一——飞跃黑洞,就是最惊险刺激的一环了;当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环!这一环节,必须要精英科学家亲自坐镇,现场感受。有些东西,真的是机器所不能够达到的!

“黑洞本体直径,估计有30公里,视界直径估计有一亿公里,预计算如今飞船的飞船最低逃逸半径,有10亿公里,第三危险线(半径)为20亿公里,第二危险线为100亿公里,第一危险线为5000亿公里。”一个衣着军绿色衣衫的科学家,正在滔滔不绝的讲解,通过网络技术,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

“探索黑洞,就不得不提明珠星域的探索历史。

第一危险线是最初探索黑洞时候留下的;最初时候的技术也不是很厉害,当时明珠星域的东盛帝国,用十年时间,将飞船加速到0。3倍光速,从第一危险线掠过黑洞,并获得成功。在这里,速度低于0。28倍光速,将会被拖入黑洞当中。

第二危险线,是之后的南荣帝国探索的。他们将飞船加速到0。7倍光速,并成功逃逸。

第三危险线是最近创造的,是暗影帝国的成就,将飞船加速到0。92倍光速,并成功掠过黑洞。这也是明珠星域包括华夏文明在内,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黑洞。但遗憾的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加上空间技术的欠缺,并没有得到太多有价值的资料。因此,之后暗影帝国也就暂时放弃探索黑洞,转而开始探索猎户座星云。

而黑洞的视界,就是光速极限的界限。在这里,光速都已经完全无法逃逸。当然,相关的理论有很多,但却没有人真正的能够见识到,因此理论终究是理论,还不能称之为真理。这就需要我们来证明。

而这一次,我们将探索第四危险线,我们将会从距离黑洞10…12亿公里的距离上掠过,速度为0。98倍光速。

但目前根据理论看,在这样的速度下,并且距离黑洞如此近,将可能会面对与之前探索黑洞截然不同的景象;而这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将会让我们得到极其珍贵的资料等。因此请所有工作人员做好准备,我们争取一次成功,为华夏的发展添砖添瓦。”

之后,还有一些数据之类的,这些东西刘海波和李沧蓝就没有去听了,非专业人员,实在是听不懂那些东西,因为全都是一系列的公式。

那科学家滔滔不绝,但也总算是结尾了,“接下来准备无人探索飞船和探测器,我们需要收集足够的数据,并作出飞行模拟,来为有人探索作出详细的准备。

这一次,是一次只许成功的探索。因为,我们有李沧蓝和刘海波两位太祖时代的高手加盟,他们将与我们共同携手勘探黑洞,并准备飞跃黑洞!

我们要创造一个奇迹,一个属于我们的奇迹。我们要创造奇迹,揭开黑洞神秘的面纱!也许有一天,我们将会利用黑洞这个强大的天体。

小小的黑洞本体仅仅只有30公里,但是其质量却占据明珠星域整体质量的30%!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呢?如果想要了解,那就探索吧!世界上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空难,总有一天我们要将黑洞放在我们的飞船内部,成为我们的动力源和能量源!”

科学家的演讲和军人政客的有演讲是不同的。政客常说的是什么民族大义,而军人常说什么保家卫国;但是科学不同,他们最常说的是——未来如何如何,我能够在这样的成就中,获得怎样的地位、是科学的地位,而不是位极人臣的地位。

呼呼……舰队停止直线前进,开始缓慢的盘旋;但是大量的探测器却已经发射。

第一零二三章极限飞跃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又一个数据不断地汇聚。因为黑洞极度扭曲的了时空,以至于这里的环境与一般情况下,截然不同。

在一般的星辰条件下,越是接近星球,时间流速越快;然而黑洞不是!刚开始,确实是如此,但是等到了第三危险线以内,因为引力极度扭曲了时空,导致时空已经呈现塌缩状态,因此这里的时间竟然开始减缓,等到了黑洞的视界临近,时间更是近乎停滞!而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在这里,就算是达到光速,也无法逃逸,只能缓慢的被拉入黑洞当中,因为在时间上已经将你给限制了。

“这是几百个探测器在同一个地点坠毁后拍摄到的景象!”刘海波惊讶的看着这个已经被解析出来的景象。

原来因为时间极度缓慢,以至于视界范围所有的一切都是近乎停滞的,也因此这里的光甚至有几万年前的!只不过这些光不断地叠加,形成了如同千层饼一样的形态,因此黑洞的视界,实际上是五彩缤纷的。只不过因为光是停留在这里,而且光都无法逃逸,以至于外界看不到黑洞的内部形态,就这样还是因为空间通信技术得以发展之后,才能简单地探索这一系列的现象。

还有一点,从外界看黑洞,有时候会看到急速流动的光影,以至于都不混杂在一起;但要是从黑洞内部看,就会发现这些光影是一段段的记录,而且按照时间、空间等。井然有序的排列。之所以内外观察有别,是因为时空变化了!黑洞内外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利用超过500个探测器,拍摄了一段几万年前的影像。不知道是否合算呢?”李沧蓝摇摇头,不过也能够理解,科学家在探索和研究上,从来不会管是否合算,他们只管最终结果。因此,直到现在,整个华夏境内,至少有十分之三的社会财富流向科研等相关方向。

当然。华夏能够发展如此之快。也与重视科研密切相关。在华夏有两个贵族体系,一个是传统的贵族体系,另一个就是科研晋级体系;而且科研还有专利,这样的收入。是一般贵族达不到的。

一年又一年。转眼间。探索黑洞时间,就已经过去三年。这三年时间里,甚至用无人飞船尝试飞跃黑洞。但得到的数据和直接感受等,并不完整,有很多关键的现象是仪器永远无法做到的,那就是——亲身感受!

灵感、亲身感受等等,都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还有,这三年时间里,张敬元也终于抵达,对于这一次挑战极限,张大老板也十分重视。

“报告,正在进行最后尝试曲速逃生舱和空间挪移逃生舱技术。请两位大人做好准备。”科学家的虚影出现。

“谢谢。”李沧蓝点点头。如今两人贵为公爵,称为大人也是应该的。至于眼下的这个科学家,李沧蓝还记得,叫张冠,是周青的导师,更是研究了空间平移技术的天才。当然研究黑洞,需要用到的科学家可不在少数,时间、空间、能量、光与辐射、本源能量、物质等等,各方面的科学家齐上阵。甚至在这三年时间里,也陆续有三艘上百公里的科考船抵达,带来了大量的科学仪器和科学家等。甚至帝国第一第二空空间技术研究院,都在向这里赶来。

“滴滴……最终路线已经确定,将于距离黑洞视界10亿2000万公里处,也就是距离黑洞10亿7000万公里处,飞跃黑洞。请接收如今已经探索到的黑洞以及周围空间结构图。”

黑洞的内部结构,至今没有任可能去探索,依然只能停留在理论推导上;但是视界以外的时空结构,却已经探索的差不多了了。数以万计的探测器,数以千计的无人飞船,加上百万科学家昼夜不停地分析,将国家的力量用到了极致,三年时间,硬是将黑洞外围给剖析清楚。

黑洞外围的空间结构,如同洋葱,但是这个洋葱足足有几万层,每一层时空结构等,都有一些不同。时空的变化,尤其是时间上的变化,让周围的空间层厚度也不同。

就算是看上去厚度相同,但因为时间流速不同,对飞行器来说,就变相的增加减少空间层的厚度,这是一种相对的。比如,如果时间流速快,就相当于空间厚度薄;而要是时间流速缓慢,如同泥泽,就变相的加厚了空间层的厚度。

“滴滴……所有准备已经圆满,请各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