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赘婿 >

第85章

赘婿-第85章

小说: 赘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大地主大商人们拿钱出来一样了吗?”

    他稍稍一顿:“谭公变法并非因为法治不够,人总会钻空子的,贪婪太强大,一旦有这种情绪,那么他眼中除了利益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情绪可以让人很积极,它的推动力很大,可唯一的关键是:最好别让有特权的存在有了这种情绪,如果这特权抑制不够,到最后就谁都玩不下去了……”

    “只要有任何小空子可以钻,那这法治就永远不会有够的时候,特权阶级做生意,只能是放狼入羊群。与其考虑让更多特权介入,不如打掉原本就已经进来的特权,或许反而会有些促进作用……简单来说也就是一句话,让裁判下场玩游戏,那这游戏怎么玩?要说监督,也只会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更复杂,破坏不可避免。”

    窗外,一对姐弟蹲在窗台下的走廊上偷听,男孩点了点姐姐的肩膀,小声道:“姐姐姐姐,他说的是不是应该打掉我们家的生意?”

    “这蛮子……”周佩眨了眨眼睛,有些气恼,随后看了弟弟一眼,“不过他说的有点道理,你要好好记住想想,不可轻信,但也不可因人废言,这样将来才能做成大事。”

    君武点了点头,随后解开腰上的口袋,拿出一只糯米糕来,小口小口地吃着,周佩在旁边恨铁不成钢地瞪着他。

    “让裁判下场玩游戏……”房间里,李频沉默良久,随后笑了出来,神色有些复杂,“立恒这句,确是正中那基本原则了,我若是裁判,一旦下场,那的确是……”

    他是会想事情的人,虽然未必会放弃关于经济引导的想法,但宁毅说了这句话,他却多少能想到其中的后果:“倒想不到我苦思几年,立恒倒是一眼便看出其中最难解决的一点,或许,这也是立恒见事方法的不同?”

    “这毕竟是个很有趣的事情,我朝每年交予辽国数十万岁币,通商所赚,却有数百万之多。到头来,却还是我们占了便宜。商人之重要,商业之益处,如今不光是德新兄明白,许多人都已经明白。我朝与之前数朝都有不同,我朝并不抑商,谭公的变法,虽然有问题,但也正表示了朝廷对商业的重视,可是……”宁毅想了想,忽然道,“哦,对了,我刚才在想,那个傅英如今怎么样了?”

    宁毅说着商业,忽然转到这句话,李频也愣了愣,片刻后,陡然大笑起来:“立恒果然厉害,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了你,吏部侍郎傅英今年三月因贪墨被查,上月已被大理寺判流放。待到这次水患之事过去,我大概……”他微微有些惆怅,但终究是高兴的,“我大概也打算再去东京一趟,上下打点一番,看能否得补实缺。此时已等了五年,立恒莫要说我官瘾太重才好。”

    宁毅也笑了起来:“既是如此,恭喜德新兄了。”

    “尚早、尚早……倒是立恒何以看出此事的?”

    “商业机密。”宁毅只是从对方表情察觉一些端倪,于是随口问一句,此时开个玩笑。李频在那边摇头笑一会儿,喝了口茶:“言归正传、言归正传,立恒既能明白其中利害,不知可有想过,若只让朝廷引导一番,有何折中之法呢?”

    “那……玩笑之语。”

    “便是玩笑之语。”

    “好吧,反正你要去当官了,讨论一下也好。”宁毅笑着点点头,“我个人认为,有,也没有。”

    “何出此言?”

    “其实很简单,让朝廷让儒家有意识地提升商人地位,那么行商之风自然更加盛行,若要主动引导,而又不去干涉破坏,这是唯一的途径……”

    这话说出来,李频皱了皱眉:“商人地位……这事……毕竟商人重利……”

    “不在于商人重利,”宁毅喝了口茶,“国家也重利,这些年来,商业展,商人的地位比之前几朝也有改善。若然主动放开一点,商业必定增长,可这也是没有可能的地方……他们不敢。”

    “谁?”

    “上面的人、朝廷、圣上、儒家……你我,或者所有人,都不敢放开……”

    窗外的走廊上,蹲在墙边的周君武微微愣了愣:“姐姐,他又胡说八道了,我才没不敢呢,我们家就也在做生意啊,驸马爷爷家做得更大……”

    “闭嘴。”周佩小声地何止他的说话,随后想了想:“我也没不敢……他这是激将法。”

    然后他们听见里面传来宁毅微带调侃的声音。

    “若然放开,砰的一下,武朝、这个国家……就都没了。”

    今晚11点前会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时局(下)

    若然放开,砰的一下,武朝、这个国家一一就都没了。fQxsw。,房间里,宁毅做了个“砰”的手势,李频皱起眉头:“岂会如此?”

    宁毅沉默了一会儿:“李兄可有想过,儒家展这数千年来,为何要一直重复商人逐利的说法吗?”

    “圣人提倡德行,反对自私逐利行径,岂非理所当然么?”

    “一部分是这样没错。”,宁毅点点头”“可另一部分,在于商贾之学不利于统治,三个字:不好管。一个人一辈子,你在山村之中种田,没什么,按照祖祖辈辈的方法去过,成亲、生子,死了葬在山里。可有一天你进了县城,看见那些huahua绿绿的”又有一天你进了省城”看见更多让你反应不过来的东西”就好像你看见了那件衣服,你想要”你就去想办法……贪婪哪……

    宁毅笑了笑:“当然大部分情况下你会老老实实打工赚那买衣服的钱,可一旦你有了**,有空子你就总会去钻的。李兄,你觉得到底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农民好管,还是一个心中已经有了**的人好管?我朝数千万子民,李兄,我朝的法治,真能管住的有多少?他们有多少人,其实就是这样安安分分过一辈子的?商业再往前展一步,要多出多少**来?”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系统。自诸子百家开始,便有法治与德治之辩”法治之说应该能占上风,可一直以来,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再慢慢过来”你就会现一件事:以前的法治,能管住多少蝶呵,其实多数靠自觉”民风淳朴啊,小乡村里自己有一套规矩就成了,若将现在的江宁放去秦朝,李兄,你觉得,以那时的律法和手段,能太太平平管住这里多久?也许秦朝很严苛,可江宁聪明人太多了,可钻的空子也太多了……”

    “儒家是个很伟大的东西”数千年的展”李兄,商人的好处,不是直到武朝才会有人现的,若放开了商贾”那滚滚而来的利益,肯定也不是个天才有人知道。陶朱公的例子都摆在那里了。可为何千年以来,举世皆抑商,其深层理由”他们看见了后果。法治能力……跟不上。”,“我朝也是如此,意识形态。”宁毅点了点脑门,“世人越有**”行为越是难测”越受诱惑”越是逐利而往,有空子就钻。我朝不抑商,有其好处,可文官贪钱武官怕死”民众贫弱,官兵得过且过,焉知不是这甜头带来的些许后果?其实……,至少也要占一部分原因吧。fqxsW。coM”

    李频瞪了眼睛,在那儿愣着,此时就连“意识形态”,这种词汇的意思都没什么心思去问子,只是能够听懂的部分,就足以让他震撼,过得好半晌他方才说道:“立恒此言可是指那商人逐利之学,才是我武朝积弱的罪魁祸?”

    “没有。”宁毅喝了。茶,“绝不是这样,这是一种展,我朝底蕴有了,法治规条在商人展过程中也在跟着展,这本身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只能说,很多东西没能配合着跟上来,这就很麻烦,太复杂……要解决如今武朝的问题”再盯着商人、货币这些,希望国家介入经济”把什么岁入翻一番翻几番,国富民强然后解决所有问题,这个不可能。

    总不能在商业上尝到了甜头就死盯它一个,再展下去,整个平衡只会更加倾斜,这太畸形了,迟早出事的……”

    宁毅摇摇头,李频在那边想了好久:“那么,立恒觉得若要寻其关窍,应当注重哪里呢?”,“若真要实干”我不知道,可若只当做玩笑,不负责任的话,呵…………”宁毅笑笑,“何不从儒家入手呢?”

    “儒家立恒莫非是指如今的冗员冗生?”李频想想笑起来”“以往常与人聊,也有说过,我朝的问题根源,可能就在于这学子官员真是太多了,是个大问题,不过此事若要解决,只怕比商事更难……”

    “若我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呢?”

    “啊?”

    李频眨眨眼睛,一脸迷惑。宁毅扭头示意了一下课室的方向。

    “李兄觉得,那些学子读了书,将来可以干些什么?”

    “以立恒的教法,不光教其学识,也教其见事、决断之法,其中数名将来为一方良吏,当无间题。”

    李频说得认真,宁毅坐在那儿忍不住笑出来,然后喝了。茶,拍拍手。李频疑惑道:“不知立恒所想”他们能做何事?”

    “这里面,那苏文义大概可以当今小官”他成绩不好,但性格最为跳脱”与人来往交际不错,其余的人,我其实将他们当成掌柜或者伙计来教的,当然,读了书”既然有机会当官,也大可前去试试,毕竟当官福利好……”,宁毅掰着指头算:“正傣、禄粟、职钱”春冬服、从人衣粮、茶酒,厨料、薪炭、牲畜饲料,这年月一旦当官,衣食住行,家眷从人的开销全都国家包了,国家还会给良田数倾。工作轻松,刑不上士大夫,不以言治罪,三年一磨锄无大错便可谁不想当官呢一一一一一……

    李频沉默半晌:“立恒竟说,此等学生”只能当掌柜?”

    “并非只能当,而是适合当。他们的性格多半木讷老实了”当官很难。为官之道,审时度势与人来往最重要”若再加上有能力有抱负,方可为能吏良吏。德新知应对进退,有能力抱负,有权衡辨别的能力,可为良吏,他们多半不行,这些事情可不简单。”

    宁毅摇摇头:,“富民、强兵,接下来是取士。取士之道其奂专人专用便可解决,为何不能开些专业学堂?凡有技艺无需敝帚自珍,可安排人学木工,安排人学冶铁,安排人学厨子”安排人学管理一也就是当掌柜。最重要的是”可安排人学军略,安排人学水利”安排人学采矿……”,李频明显疑惑,不怎么认同这个:,“若能有钱读书者,谁又愿学这些?”,“这便是问题所在了,当官多好,有的都冲着当官去了。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如今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冗生冗员?古时候有的只是一小拨人,识字的人不多,学问要传承下去,国家需要他们来治理、千金易得一士难求,因此,这士只存在于最高的那一团,因为本身便没多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太忙了……”

    “可如今呢?几千年了,世事在展譬如说世上有许多事情等着人去做”有一件是最重要的,我们先做这一件”于是一直提倡。但现在,德新,做这件事的人已经多出来了啊,我并非指儒学”而是说为官。为何不能分出一些去做其它事情了呢?读了书,他们就会想事”如今水患到此等地步,若能有专人去研究水利,整理一套学说”后人再继续学习、研究,这些人若不研究其它,就专研水利,儒学只当修身养性”如今每年水患还会至于此吗?”

    “专人专用,任何事情效率都可提高,少走许多弯路,譬如说以往织布,娘亲教给女儿,那些农妇在家中弄个机器慢慢织,有快有慢”质量参差不齐,如今布行皆有作坊”聘请女工在其中做事,有人教她们如何用那机器,有何等诀窍可以更快,另外还有人在考虑织机该如何改造。一个人可以挥以前几个人的作用,质量统一,效率翻上好几倍。若任何事情的效率都能翻上好几倍,那如今的武朝,会是什么样子?强兵岂非也是易如反掌?”

    “当然,这也只是玩笑。其中的困难,大到你无法想象,你说儒生多了,我说能读书之人少了”若真专人专用,那就实在太少。如你所说”家中有能力上学之人,不会去学这些商贾、匠人的学问,儒学也不会做这种如同放开其地位一般的事情。不过,既然已经饱和了”多了,这武朝若真要往前走一步”或许就只能考虑从这里走,譬如说”渐渐烘托舆论,先将军略、水利这等迫切的项目先做上来,抵御外来压力,保证民生,到大家不那么苦的时候,更多的人可以读书的时候”再考虑专人专用。这个不像那些呆板的强兵之策,他们的地位一上来”自然会有懂的人去想、去做的”如今其余事情皆无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