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穿越之民国明珠 >

第180章

穿越之民国明珠-第180章

小说: 穿越之民国明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是我们要的,他们早就出发了,是学生吴九山押送着回来的。”

    张美溪点头:

    “那好吧,就直接让他送回公馆那里吧,给老太爷看看。”

    杏子有些迟疑:

    “都送公馆?”

    张美溪点头:

    “都送回公馆吧。”

    等到晚上回去了公馆,张美溪终于明白杏子说话的时候为什么是那种迟疑的表情了。原来吴九山押回来的,是五辆巨型卡车。

    指挥保安们卸载到张公馆院子里,又回头去码头上装。来回三次。全部堆积在院落里,让挺大一个张公馆,瞬间有了放满的感觉。

    这个高校长,把整个东北搬回来了?

    ……(未完待续。)

345人参,鹿茸,欤B草

    张公馆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因为张美溪随口说了句:

    “给老太爷看看。”

    所以全部货物都卸载到了老太爷的养老院门前的花园里。本来在卡车上是摞了两米多高的,但是卸载下来以后,为了方便种类统计,都铺陈开来。

    因为养老院前后花园都是花木,又要空置出来人行车走的道路,可以放置货物的平地总算下来才一百多平米。地方显然是不够的,所以第二批的卡车运到了千金居,第三批干脆就没有卸货。

    张家的老太爷身形消瘦,精神是极好的,他连拐杖都不用,一个贴身的男仆跟在一边,随时扶着他。

    男仆女佣们都是周到的,看见主人家都在院子里站着,所以很快搬了不少清凉的藤椅出来。

    虽然是盛夏,张公馆在花木移栽上下了足够的本钱,所以院子里的温度勉强还可以忍受。

    黄家的三个表小姐每晚都是准时来报道,此刻正扶着她们小脚又穿定制高跟鞋的姑妈张太太在院子里乱转。

    “呀,这么大块黑乎乎的是什么,有点臭哎!”一个黄小姐拿喷了香水的手帕扇了扇鼻子。

    “你连这个都没见过呀?”

    张太太有些怜惜的转头看向她的侄女儿,黄家第二代的小姐们,比她当初还要差一些了。

    “是什么啊,姑妈告诉我!”

    黄小姐撒着娇,攀住她姑妈的胳膊。带着她往前挪动几步,远离那些装在大竹筐里的臭货。

    “就是熊掌呀。”张太太笑着解释。

    “是熊掌?”黄小姐有些惊异的又重新走回去一步。

    “臭的熊掌还怎么吃?”

    张太太笑:

    “熊掌就是这样的,风干了能放置三五年那,找了好手艺会料理的大厨,做出来依旧能很滋补那!”

    “原来是这样啊!”

    黄小姐又往回走了一步,离得那些熊掌更近一些,她把堵在鼻子上的手帕拿开,忽然间仿佛这臭味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贵重的财富臭一些也是忍受的。

    黄小姐要把这种味道和形状记得牢固了,以后在世家小姐们的聚会上。可以轻描淡写的议论几句:

    “我是不喜欢(喜欢)熊掌的。(只不过)那生熊掌的味道可真不太好。我是喜欢吃一点燕窝粥的,然而那挑毛的细碎功夫可真是叫人生无可恋呐!”

    前面扶着张太太的另一位黄小姐已经惊奇的询问起来:

    “这是什么那?我都不认得。”

    “这个呀?”

    张太太也把眉毛皱了起来沉思,又很快呵呵笑起来:

    “这个竟然连我也不认得!闻着倒是挺清香的。”

    她们面前是成捆的白绿色韭菜粗细长条状野草?那个闻熊掌的黄小姐很快也凑了过来:

    “是很香那!”

    也许是什么滋补的中药?她迅速的伸手想掐一小半截下来,反正数量有这么多。可是那种韭菜韧劲十足。竟然掐不动。

    黄小姐灵机一动。改掐为抽。很快抽出一根两尺长的嫩条来,放进嘴巴嚼了嚼,做出一副中医品鉴中药。厨子品鉴调料的表情来:

    “闻着清香,吃着清甜那!”

    张太太一招手把一个押车的保安队员叫过来:

    “这个是什么?”

    保安队员先行了一个军礼,忽然觉得不太够礼貌,又学着听差男仆们的样子弯着腰汇报:

    “这个是欤B草,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欤B草。”

    人参她们刚才看过了,大支的放了一筐,小支的放了一筐。只做了这么简单的分类,排列在竹筐里,连层桑皮纸都没有包。上面简单的放了个竹编盖子,已经压得下陷了。那纠缠掉落的参须子让人心疼不已。

    鹿茸也看过了,枝桠枝桠的装了两筐,棕褐色圆润粗细不一样的,就像冬天里枯败了的干树枝。

    这些山珍海味的原始状态品相都十分一般啊。加工后才会摇身一变,成为餐桌的压轴主角。那个干韭菜也不知道做出来是什么样子。

    张太太用手帕捂着嘴笑:

    “好像是听过,我倒不记得什么时候吃过了!”

    保安队员连忙解释:

    “这个不是吃的,这就是草,跟绳子也差不多,软柔结实,东北人拿来做鞋子的。”

    “这个就对了,要真是名吃,我怎么不记得了?”张太太噗嗤一下笑了。

    天上是一轮皎洁的明月,繁星颗颗大粒闪闪洒满深邃蓝黑色的大幕。虽然是夜里,天光也很好。更亮的是张公馆的白炽灯,一片雪亮,宛如白昼。

    刚刚如神农尝百草一般品品尝了欤B草的黄小姐脸上两团飞红,她手中的长丝悄悄的掉落地上。

    另一个黄小姐也很快意识到她姐妹的尴尬,赶紧岔开这个话题救场子说:

    “你说的这个有点不对,我们经常听说,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貂皮啊!”

    那个保安队员连忙接话:

    “叫法是有很多的,什么八珍,三宝。他们本地人的说法也是不一样,貂皮也是有的,再往前面走一点。”

    说起了貂皮,品尝了做鞋原料的黄小姐尴尬就过去了,幸好周边都是至亲,这个笑话是不会传出去的,如果真是那些丁家的小姐和白家的小姐在场就糟糕了。

    黄小姐甚至顾不得回身搀扶她小脚的姑妈,立刻往前走了几步,伸手去摸前面的一沓子皮子:

    “这个看着也不是貂皮!”

    三流世家黄家的小姐们,眼光见识也是有的,大毛中毛小毛,不同的节令会穿不同的毛皮,穿错了会被嗤笑。

    貂皮之类,黄家的几房都有收藏,黄小姐们尤其会认得准,貂皮属于细皮毛裘皮,皮板优良,轻柔结实,毛绒丰厚,色泽光润而无味。具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三样显著特点。

    张太太也往前走了几步过去看:

    “这个看着是水獭皮?”

    她又一招手,示意保安队员跟过来。

    保安队员恭敬的往前跟了一步:

    “太太说的极是,这个就是水獭皮。”

    水獭毛皮轻柔坚韧,针毛长短适中,戎毛细密光亮,颜色素雅而华贵,耐磨沥水,能御严寒。因为毛上面还有均匀的小弯曲,俗称“菊花心“,不易被水浸湿,因此有“水獭皮不沾水”之说。

    ……(未完待续。)

346真正的民国明珠

    “原来是水獭皮。”这种毛皮的衣服黄家也是有两件的,所以可以品评的细致一些。

    “咱们家里的那件短披肩,比这个毛色差远了。”一个黄小姐说。

    “那个都多少年了,怎么能比得了这些新鲜货。”另一个黄小姐说。

    “咱们上海天气好,用这些皮子的时间少,所以收藏起来,不经心也是有的。”张家太太接口说了一句,她有一种偏见,无论如何都是上海最好。外洋虽然洋货更多一些,但是又加一种语言障碍,所以总归也是比不了上海的。

    上海样样都好,东北的特产也着实让看见的人满心喜欢。那是一片被满清皇族封印了两百年的富饶土地,那里驰骋着上千种珍稀的野物,虎狼们食天然草饮天然水,带着一份浑然天成的野性血性。

    张太太带着黄小姐们往前走动,先是看见了些袍子皮,有带毛和光皮两种。张太太也忍不住伸手摸了摸:

    “这样去掉毛儿的狍子皮,春秋也可以穿。”

    黄小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盯着她们的姑妈看。张太太并没有说下去,继续往前走就是貂皮了。

    尽管貂皮是她们已经习惯的贵族标准配置。大家都认得,可是眼前的这几种不同规格颜色的貂皮在白炽灯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没有一个黄小姐是忍得住的,统统伸手摸了一遍。甚至还把脸贴了上去,仿佛不做这样一个动作。实在是不能表达她们的喜爱之情。

    因为是盛夏的炎热天气,皮毛没问题,鲜肉都不能保存,然而东北的物产,怎么能少了肉?再往前走就是大筐大筐的肉制品,腌制、熏制、风干极尽了东北人民的智慧。

    肉制品的种类太多,张太太问了几样就放弃了。

    “反正都是吃的呗!”

    张太太用手绢捂着嘴巴笑。

    反正都是吃的,除去了肉类。还有各色的蘑菇干。

    “这么多的蘑菇,都是不一样的?”

    “是,差别大着那。有的蘑菇大的和习惯差不多。有的只有绿豆芽的一般大小。吃起来味道也是不同的。”

    保安队员低着头回答太太小姐们的问题,说道味道的时候,他下意识的添了一下嘴唇。他吃过最鲜嫩的蘑菇,鲜嫩的必须是有意志的人才可以吃。普通人会忍不住咬到自己的舌头。

    做成干货的才能运来南方的除去菌类的蘑菇。还有各种野生的菜蔬的根茎、嫩叶和芽。这些菜蔬同样名目繁多。蕨菜。薇菜,香黄瓜,嫩刺芽儿。刺五加,野百合、猴腿菜、黄花菜,柳蒿芽。一筐一筐的排列在那里。

    张太太带着黄小姐们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都累的甚至有些身体摇晃,呼吸喘息了。走几步站几步的运动量虽然有点大。但是更让人不适应的是,心动,更心动,更更心动。想尝,更想尝这种,更更想尝这种。

    远处张老太爷已经在清凉的藤椅上面坐了,先是跟押送货物来的吴九山说了几句话。很喜欢这个穿着学生装的年轻人,吩咐他坐下。

    吴九山恭敬的领命,在一张侧身排列的藤椅上坐了,他发现两个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保安队周队长,周二少爷都是站在老太爷身后的。忽然间压力山一样的大,又是这样盛夏的夜晚,脑门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子来。

    “你们年轻人火力壮。可以喝一些冷的酸梅汤。”

    张老太爷摆手,周二少爷立刻亲自端了玻璃杯的酸梅汤,放在吴九山傍边的小滕桌上,玻璃杯里是金黄色的酸梅汤,漂浮着菱形的冰块。

    吴九山站起来拱手向周二少爷回礼,一时半会也不想坐回去了。他继续站着向老太爷回报说:

    “外面车上装的是东北的特产宝石,叫他们搬过来给老太爷看看?这里装不下,幸好那几个匣子小。”

    张老太爷爽朗的笑:

    “宝石这个物件,我可是不懂,叫太太和表小姐们来看!”

    张太太和黄家表小姐们互相搀扶着走回来坐了,还没来及喝一口滋润的冰块酸梅汤。那边卡车上的保安们已经把宝石搬过来请她们品鉴了。

    这下也不用喝水了,对于小姐们来说,宝石是比水更解渴,比酸梅汤更能引发口水的东西。

    第一匣子是长白山盛产一种松花石,又叫做“松花玉”。这种玉石坚而细腻、致密,温润如玉,刚柔相间,有扣之如铜之声,清脆悦耳。呈深绿、嫩绿、紫绿等五彩缤纷的颜色。颜色花纹荡漾起来,宛如松花一般。

    “这么大的块头,得做多少镯子那?”

    一个黄小姐拍着手说。黄家的两代小姐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张太太立刻纠正她的侄女儿。

    “这个是做砚台的,你看都这么方正。”

    小姐们用洋货,用钢笔,对传统的砚台,就不是那么讲究了。因为不讲究,倒是并不觉得这份失误尴尬。

    “我看这些,实在是好看,做成镯子也是好的。”

    第二匣子是地道的岫岩玉,这个也是颜色缤纷,黄绿墨褐花这些主色之外,每种又会有颜色深浅上细微的不同,颜色虽然多样,但是却有相同“蛇纹”。蛇样波动的花纹,这个才是做镯子的上等材料了。

    黄家的表小姐们有些坐不住,从藤椅上站了起来,凑的更近一些细看。

    第三匣子是琥珀,带着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古典之气。这一种是黄小姐们最熟悉的,她们立刻讨论起来,可以做戒子,做手镯,做项链,做佛珠……

    第四匣子是锦州玛瑙,玛瑙不光可以做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