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301章

苏联英雄-第301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气息:他扔下凝固汽油弹的地方距离这里不远。

    残酷的巷战,西班牙人似乎没想过要投降,长枪党党徒几乎都抱着决战到底的决心!为了减少伤亡,后边的红军炮兵把76毫米zis…3加农炮都拖了上来,只要哪里有威胁,就用坦克炮和加农炮轰上几炮后再步兵清剿!

    中午12点,整个沙茨克只剩下北部一小块城区没有被攻克,尤拉索夫大尉的部队正好顶在最前面。这是几幢连在一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楼房,每一个窗户、每一道‘门’后面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威胁。

    大尉不急,没有急于让步兵从侧翼包抄‘摸’上去两‘挺’机枪就能封锁住眼前的这条街道,他可不想这会让小伙子们去无谓的送命。

    沙茨克已经整个被包围,尤拉索夫不急于这一时,他在等加农炮西班牙人用坏了的军车构筑了街垒,步兵们是绕了过来,但加农炮给堵在后面了,这会正用坦克在推开那些烦人的障碍。

    “中尉,没打过地面进攻吧?”尤拉索夫和飞行员都躲在街角的砖墙后边,他还有闲心同卢卡舍维奇开个玩笑。

    “还行,不过下次我还是选择在天上和他们干!”

    “对了,还没问干掉过几架法西斯的飞机?”

    “9架。”

    这下大尉是对这个既勇敢又疯狂的飞行员刮目相看,“没什么了不起的,没看见我的那架长机吗?那是我们师长谢尔盖将军的座机,我们师长个人击落纪录已经超过130架!”

    没工夫表示惊讶,因为眼尖的士兵们看到了一个很难相信的情况:西班牙人打出了白旗!

    一面明显是‘床’单制作的白旗在前面的楼房二层出现,“我的话筒呢?快给我找一个!”

    铁皮话筒没有,临时用边上房间里撕下来的墙纸卷了一个。

    “我是红军大尉尤拉索夫,你们放下武器,举起手出来,我们不开枪!”

    喊了两遍,没动静,“大尉,大概他们听不懂俄语。”

    这会谁也不会认为竖起了白旗就绝对安全,傻乎乎的跑到街上去那有可能是自杀!

    有个排长稍微能来几句德语,喊了一会“出来投降,我们优待俘虏”一类的废话,这下看到有两个西班牙军官举着一面小小的白旗走了出来。

    西班牙人叽里呱啦喊了半天,“营长,他们要谈判。”翻译说。

    “没得谈,叫他们无条件投降,我们没时间和他们废话!再不投降,我们就用大炮轰,给他们5分钟!”

    看到后面的炮兵同志已经推着两‘门’加农炮上来,尤拉索夫大尉可没时间和西班牙人废话。

    很快大尉就得到了回复:“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治疗他们的伤员,他们投降。”

    西班牙人排成一队走出掩体,白旗打头,在一出建筑就把武器放在地上。红军士兵在指挥员的示意下上前查看情况。

    大批士兵进入建筑,里面除了少数尸体,里面已经没有活着的西班牙人。

    尤拉索夫和卢卡舍维奇几名军官上前,“是个将军。”卢卡舍维奇对大尉说。

    “我,步兵第250西班牙师师长穆诺兹…戈兰达斯中将率部向阁下无条件投降。”西班牙将军在向这里军衔最高的尤拉索夫大尉敬礼后用德语说,‘交’出了腰间枪套里的手枪。

    尤拉索夫接过他的配枪:“我,苏联工农红军红旗摩托化第五团一营营长尤拉索夫大尉接受你部的无条件投降。”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受降仪式就算完成,西班牙人被沿街看管起来,军官和士兵被分开高级别俘虏有个能走的上校,还有一个西班牙上校这会躺在担架上生死不明。

    总共大约有200人投降,很多西班牙人行动蹒跚,显然是‘腿’脚不便,但看着又没有受伤。卢卡舍维奇看着排成几排的西班牙人对身边的几个红军军官说:“看看他们的靴子,做工很不错。”

    飞行员同志这是在讽刺法西斯:在苏联的冬季想走路顺畅,那就得穿‘毛’毡里的厚靴子:西班牙人漂亮的靴子只会让穿的人冻伤脚。

    向上级汇报完毕的大尉跑了过来,对卢卡舍维奇说:“要立即押送校级以上军衔的俘虏去明斯克,就让你就搭车回机场了。”

    “好的,谢谢。”

    押送队的人已经过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了握。

    “别忘了那个降落伞,能做很多漂亮衬衫!”跳上车的卢卡舍维奇挥舞了一下手中的突击步枪,和步兵弟兄们大声告别:他自己显然没有跑回刚才的出发阵地去取降落伞的时间。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好消息

    这会美国的杜邦公司正全力在攻克尼龙用于降落伞的难关,因为一直以来,美国的降落伞用地都是日本出口地蚕丝,很多时候就是直接订单进口日造降落伞。

    苏联有自己的传统蚕丝生产地区: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地区和黑海沿岸地区。但数量并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想要满足国内人民对丝绸的一贯喜好。光靠苏联国内的产量根本不够:几年前年轻人在新婚的时候能有一件丝绸衬衫那是非常有面子地,紧俏无比!

    丝绸是一种相对昂贵的衣料,当它被军工使用时,重要程度就更加凸现出来了能够代替它地产品不是没有,不过这会都还比不了蚕丝的品质。

    林俊清楚蚕丝对于苏联军事工业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早就叮嘱外‘交’和外贸部‘门’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蚕丝:蚕丝换***的贸易,对双方都有益,比硬通货更实际。就是这会。苏联还在想尽办法从中国进口蚕丝。

    蚕丝对苏联地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卫国战争时期:历史上在冷战时期,苏联导弹工业曾因一种材料缺货而陷入难以为继的地la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这不是贵金属,也不是高‘精’密电子仪表,就是中国出产的蚕丝!

    从1950年开始,苏联导弹设计专家涅‘波’别季梅进入苏联导弹研发部‘门’工作:当时各国开发地线导反坦克导弹,都需要一根非常细的缆线连接导弹和发‘射’器。士兵通过缆线向导弹发出指令,使之击中几公里外的目标。这根缆线由数根金属导线组成,每根导线都用极细的丝线缠绕。保证相互绝缘………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中国出产的蚕丝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立密切关系,苏联每年以纺织工业部的名义向中国进口数万吨蚕丝,其中只有少量蚕丝提供给纺织厂,而大部分提供给国防工业部,用于造导弹。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彻底破裂,中国不再向苏联提供蚕丝苏联每年要生产数量庞大的反坦克导弹。怎么办?

    寻找中国蚕丝替代品的任务落在涅‘波’别季梅头上:起初。有人建议用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生产地蚕丝来取代,但当地产地蚕丝根本不能与中国蚕丝相提并论。首先是乌兹别克斯塔和附近区域的产量太少,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地丝线比中国蚕丝粗3倍,而且份量也高出两倍,完全不适合用于导弹制造。

    最后,一次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了西方拉芙桑合成纤维的生产设备,苏联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段历史林俊非常清楚,蚕丝很重要,更不用说卫国战争中庞大的降落伞需求量,所以前两年还能通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时,蚕丝进口都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的就是免于出现卫国战争开始后在这方面处于被动。

    卢卡舍维奇把降落伞留给了尤拉索夫他们,那可是做衬衫的好东西,做的衣服还不容易破,很结实,还能换很多东西!平时空军的同志连淘汰的旧降落伞都是要上‘交’的,自个留下的机会都极少其它部队的人能拿到一个降落伞,这简直就是发了一笔横财!(《兄弟连》里不是有个美国大兵就一直带着自己的副伞到战争结束,宁可负重重些也要带回家,那就是真丝降落伞,侧面反映出其珍贵。)

    在听到中尉同志在卡车上的高喊后,尤拉索夫立刻反应过来,让手下的人去把那个降落伞赶快去取来,免得让其他人拿走了:这可比半卡车缴获的粮食还要珍贵的东西(以物易物,在卫国战争早中期红军各部队间也不是没有,都是残酷的战争迫使出现这种原始的‘交’易,在斯大林格勒就出现用手表换面包的情况,甚至出现了“行价标准”。就是现在,一支部队想从另一部队拿点东西,在相对资源较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某种‘交’易也常见,全世界都一样,李云龙还会为了抢战利品和兄弟部队打架,正常。)可以分给营里那些结了婚的老同志,每人分一块够做一件衬衫的寄回家里,爱人同志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两辆卡车压着6名俘虏往后边送,那个担架上的倒没上车,这一路颠簸非得送命不可!卢卡舍维奇也主动担当起押送人员的角‘色’。和身边的同志一道靠在车栏板上盯着眼前地三个俘虏。

    把突击步枪背在身上。手里拿着自己地托卡洛夫手枪。

    “飞行员同志,你歇会,过会换你。”边上的一个上等兵说。

    一个西班牙将军加上一个上校一个少校,都窝在车厢里角,跑不了也不可能跑,这点卢卡舍维奇倒还清楚只是不许他们‘交’谈。

    坐在车厢板上,眼睛还盯着俘虏。小心一点总没错。

    整整5个小时,卡车才绕道进入明斯克东城。这里距离一团的机场还有一百公里。这让习惯了在天上风驰电掣的中尉很疲劳,也不习惯这空军还真是高技术的军种。

    卢卡舍维奇不可能靠走的回去,搭顺风车也指望不上,那只能听从押送队同志的建议一同去方面军指挥部,在那里也许能同机场联系上。团长或许会派辆车来接自己。

    他还是第一次从地面上看到明斯克这座城市,卡车经过地地方总有附近的同志指指点点,还有人高声咒骂两句:他们看到了车上被俘获地法西斯军官。

    方面军指挥部早就在等这些俘虏。参与审讯的人都已经准备好,而林俊想亲眼见见那个西班牙将军。

    对于西班牙在东线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林俊对于穆诺兹…戈兰达斯中将还算客气,没准备让内务部那帮看起来彬彬有礼的审讯专家对其动粗,他就像见个老朋友一样见见俘虏。在此之前他看到了大厅里那个东张西望的卢卡舍维奇,中尉这会正在试图借个电话用用,不过看情形就是因为沾了押送队地边“‘混’进”方面军指挥部,这还得等会。

    林俊还记得这个穿着一身飞行服的中尉。把他叫过来问了几句。

    “晚上不方便回去。今天就留在这,过会去食堂自己找点吃的。明早我会让人派辆车送你回去。”说完林俊就去关押俘虏地房间:中尉睡觉的地方就不用他‘操’心了,这里冻不死人,和自己认识的飞行员随便就能找个地方凑合一晚至少附近的建筑里都还有烤火的地方。

    林俊走进那个房间的时候那个西班牙将军正在受审,穆诺兹…戈兰达斯看到林俊和两名随从进来,从给他准备的椅子上站了起来,向林俊敬礼,西班牙语说了一段。

    林俊很随意的回了个军礼,这也算对“将军”这个头衔地一种尊重。

    “元帅,他说在这里见到您是非常尴尬地一件事,但他还是觉得很荣幸能见到名扬马德里的苏联飞行员。”翻译在边上说。

    林俊有点轻蔑地笑了笑:“很不幸,戈兰达斯中将,我没有在马德里大学城遇见你,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场合。”

    听了翻译的话,戈兰达斯显出一丝尴尬。

    “我在四个小时前接到报告,你的西班牙志愿师已经被我们全歼,成建制在苏联土地上的西班牙军队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审讯员让出了主位,“你们继续,我就是听听,不干涉。”

    对于戈兰达斯而言,他内心里并不惧怕那些俄国审讯员,因为他是名将军,俄国人这会还不会把他怎么样。但林俊的到来让他心理压力倍增:他可知道这个苏联的第二号人物曾经是“国际纵队”的一员,和自己这边的西班牙人有着深刻的仇恨!而且单单就是“元帅”这个军衔给出的心理压力,就是那些审讯员怎么着也无法相比的,而且戈兰达斯更知道这个俄国人对待敌人的态度和手段!

    审讯员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但他能!主要林俊一下令,无论是动刑还是拉出去枪毙,那些侩子手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林俊想要知道的是西班牙高层对苏政策的动向,其次才是“蓝‘色’师”临近部队、西班牙人可能了解的那些德军的部署情况和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