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238章

苏联英雄-第238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炮战开始前舰队已经向莫斯科发出一份电文,这会最高统帅部的同志们都在等待库兹涅佐夫的报告,所有人的心都悬着………德国舰队上个月的大发神威可是让自己没底,而红海军又被迫和其进行一场基本不占优势的炮战,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最提心吊胆的人是奥尔洛夫红海军无法承受这一仗可能失利所出现的后果,而打赢的结果又是那样的‘诱’人!

    林俊也在等待北方舰队的报告,自己一手努力促成的“航母战列舰”舰队竟然要和德国最强大的两艘战舰打一场日德兰式的炮战,这和他脑子里原来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但老天爷就是不给你面子,浩瀚的大海不是人力能够左右的!

    当参谋军官跑进会议室,宣读了库兹涅佐夫的电文后,所有人算是呼出一口气,林俊第一个向奥尔洛夫表示祝贺:“从现在起,全世界都会被红海军的表现和实力所折服!全世界都会记得今天在巴伦郑发生的一切!”

    海军元帅同志的脸已经“笑如桃‘花’”,虽然没有全歼德国舰队,但能击退已经是胜利,更不用说干掉了“俾斯麦”号,这下红海军算是扬眉吐气了,再没有哪个海军大国敢小看红海军。

    斯大林也没问“为什么没有追击”一类的问题,战列舰就是他的心头‘肉’,打赢了就该撤回来,老头子思想还是有些保守。倒是仔细询问了为什么航母没有发挥作用,这让奥尔洛夫和林俊一阵解释,但不管怎么说一切都还值得高兴。

    。。。

第三百六十章 值得尊重的对手

    一个小时内两艘驱逐舰共救起285名德国人,其中12名军官,但没有德军中高级军官,包括舰队司令刚瑟…吕特晏斯海军上将和舰长林德曼在内的其它一千多名德国舰员随舰而沉。

    “单单对俾斯麦号苏联号就进行了9次齐‘射’,乌克兰号11次齐‘射’,我们的运气不错呀。”林俊合上了文件夹,奥尔洛夫看了一眼他,有一丝不理解:运气?

    “报告里说我们至少击中了它50至60发406毫米炮弹,还有上百发的180毫米炮弹,但它仍然漂浮。而在舱面破损严重、主炮全部被毁的情况下副炮还在同我们进行进行炮战,这是支顽强的舰队。我在想。我们的苏联号如果挨上那么多发大口径炮弹情况会怎么样?看来德国人的造船技术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借鉴。'la'”

    林俊地话有点“亲德”的味道,但这儿的人不这么想副统帅的脑子又在“举一反三”了,大概这会就在想着打垮德国后到德占区“抢人、抢钱、抢粮”!

    其实林俊这会还真有点“亲德国海军”的意味:现在他知道“苏联”号也就是挨了19发381毫米炮弹和大约20几发其它口径炮弹就成了现在这样,这已经算是运气!(运气不好的典型就是“胡德”号了。)而记忆中的“俾斯麦”号挨的炮弹远远、远远的超过这个数,两厢一比较………“落后”地“俾斯麦”级战列舰还有谁敢说它落后?!“俾斯麦”级设计到底如何?:历史上“俾斯麦”号到沉没前被击中了至少719发406毫米、356毫米炮弹,而那会它只是上层建筑基本全毁,而舰体依然大体完整,最后挨了6枚鱼雷才沉没!(有人猜测甚至是舰员们为了保证舰体不被英国缴获,而自沉了军舰。)

    除了“俾斯麦”号。换成“大和”、“苏联”、“衣阿华”,挨上700多发大口径炮弹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形?这次北方舰队只命中了对手几十发炮弹就让“俾斯麦”号舱面基本毁坏,这运气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摩尔曼斯克的电台截获了“俾斯麦”号在命令其它军舰撤退后向柏林发出的电报,用的是明码!而根据战斗时间测算,那是在失去动力后林德曼发出的绝命电:“我们将战至最后一弹!”

    德国人做到了靠近发‘射’鱼雷地驱逐舰军官们甚至通过望远镜看到:“俾斯麦”号在完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舰员们没有理会己方发出的明确灯光信号、没有忙着跳海逃生,而是在战舰燃烧着的左舷。用人力搬运沉重的150毫米炮弹,并用人力在‘操’纵唯一一‘门’还能用的150毫米副炮!就是鱼雷航迹成排地靠近战舰时,水兵们仍然想方设法在‘操’纵那‘门’已经打不准的副炮,没有人退缩!因为那面第三帝国的海军军旗还在“俾斯麦”号的桅杆上飘扬!

    正是对手的顽强引起了红海军的共鸣,库兹涅佐夫冒着犯大错的风险下达了那条“20分钟令”,而求援德国水兵的就是那两艘给“俾斯麦”号最后一击地驱逐舰红海军水兵们将自己的衣服送给那些冻得瑟瑟发抖地德国水兵换上。舰长们还下令给德国人送上食物和只有节日才能动用的伏特加。

    这大概是红海军唯一一次可能出现的“优待德国俘虏”的事,因为“俾斯麦”号的水兵们赢得了红海军战士们地尊重。

    斯大林问林俊对于库兹涅佐夫“20分钟令”地想法,林俊回答:“海军有自己的传统,顽强地对手有时候尊重一下也没有问题,还可以搞点宣传,我想库兹涅佐夫的军官们会想到的。还有,斯大林同志,这次俘获的德国水兵可以给他们战俘的资格。做个宣传的样板,免得西方世界胡编瞎造。我们有时候还是很讲人道主义的。”

    老爷子就知道自己这个副手“贼”。“就让海军监狱收押,海军的那套东西就让海军去处理,不用‘交’给内务部了。”

    “是,斯大林同志。”

    成批俘虏的战俘最后基本都‘交’由内务部直属部队管辖的***营(当然“没送到的”不算。),林俊可知道进了那里。如果还能活着出来就是祖上坟头冒青烟了!‘交’给海军监狱系统看押管理。那些“俾斯麦”号的水兵们至少大部分能活下来。

    纳粹是极度凶残的,但那些水兵中应该还有很多没有成为十足的纳粹。这和党卫军不一样。再说将来打垮了法西斯还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德国,留一些战俘有用,当然纳粹嘛就没有必要留在这个世界上了。

    “285人,已经比118人多了。沙霍恩斯特”号在重敌围攻之下,舰长贝尔也向希特勒发出了和“俾斯麦”号沉没前一样的电报:我们将战至最后一弹!舰员们也是在电力、液压系统全毁的情况下冒着弹片在甲板上人力搬运炮弹。“提尔皮茨”号彻底被炸毁在挪威特林根峡湾时,1000多名德军官兵因为战舰倾覆而被闷死在舱内,很久很久之后外面还能听到他们沙哑地唱者德国国歌……”

    林俊对于德国陆军和空军似乎有着咬牙切齿的仇恨,但对德国海军就是无法形成对党卫军那样的极端仇视,当然这样的危险想法绝对不能表‘露’出来。

    “大概是上辈子看的西方式的史料解说太多了。”这一切只能自己想想,也许当自己哪天看到德国海军的战争暴行后,才会不用曾经被灌输了太多的西方式思维影响到自己的判断。

    海战结束了,天刮大风空军也没办法去追击还没跑出多远的德国舰队,***行赏的程序倒是要提到议程上。

    斯大林高兴,一口气先定下6名“苏联英雄”:4名参加纵列炮战的军舰舰长和舰队司令、参谋长。其它有功人员让北方舰队自己统计调查后上报,只要是在作战中指挥、战斗勇敢的有功人员都会受到各种嘉奖只要他的功绩卓越、够格,就是再报上一打“苏联英雄”称号的提名最高苏维埃也会批准!

    明天全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大概都会有“红海军舰队击沉德国最强战列舰”一类的新闻,不知道英国的那个***胖子看到后会有什么感受,也可能这会丘吉尔已经大跌眼镜在指天骂地………皇家海军被轻松击败,而击败他们的对手又在巴伦郑折戟沉沙,做出这一壮举的是皇家海军一直瞧不起的红海军!这大概是对日渐没落的大英帝国又一个绝妙的对比和讽刺!

    红海军的事暂且结束,林俊乘着这会大家都在,通报了在北线的一项新情况:德国陆军正式成建制的出现在芬兰。

    “是德国国防军步兵第26军,从上个月底开始坐船抵达芬兰,就在两天前我们在芬兰纵深进行侦查的侦查员遭遇德军小分队。”

    “怎么确定是步兵第二十六军?还有没有其它德军部队?”问话的是伏罗西诺夫元帅。

    “侦查员是个狙击手小组,你见过那个‘射’手,叫希多连科,原来是我卫队的成员。两个人干掉了半个排的巡逻队,抓了个德国团部的参谋。”

    这下伏罗西诺夫信了:那帮子内务部的特工手下获得的“舌头情报”(苏联军队中一般也这么说。)应该没问题。

    “芬兰人是铁了心了。”

    。。。

第三百六十一章 战略博弈

    。而芬兰政fu是在城市遭到轰炸后才向苏联宣战:在8月的下半月,芬兰军队在德军的协助下展开了全面攻势,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收复了芬兰在1939年丢掉的全部领土。

    下面是“爱好和平”的芬兰人似乎对别人的土地并不感兴趣,立即由进攻转为防御,任凭德国百般威‘逼’、劝说,就是不肯前进一步。于是1942年至1944年间五十万芬兰和德国‘精’锐部队无仗可打,只与不及他们半数的、战斗力不是最强强地红军部队对峙。

    最后随着德国的接连失利,芬兰越来越希望摆脱德国、结束战争。斯大林于1943年12月在德黑兰由于受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压力。已经同意芬兰应该保持民族**。

    44年9月,芬兰宣布退出战争。

    上述记忆中的大部分不过是西方式加上特殊时期原因形成地书面论述,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芬兰不仅仅想拿回失地,进行战争动员是事实。在坦克大炮才说话算数地世界。任谁也不会相信、也不敢相信一个动员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六人口地“敌意国家”的“中立宣言”………谁信谁就是十足的蠢货!

    再说芬兰人真的是想中立吗?在林俊分析看来那简直就是笑话。到不如说是看看战争到底会打成什么样再决定自己的态度(德军从6月22日到被赶出莫斯科近郊可没多少天,加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芬兰领导人们不是笨蛋。)。

    再说芬兰在6月22日前就接纳了德国步兵第26军进入本土(这里有点要注意,网络上能够找到的资料是步兵36军,以讹传讹,那是错误的,作者资料来自绝对权威地早期内部材料。),用意不言而喻。而且不止这些:在苏芬战争中,芬兰士兵面对占压倒‘性’优势的苏军毫不畏惧,利用森林滑雪战与之周旋。芬兰人表现出地优良战斗素质让德国人印象深刻。希姆莱对这些善战的士兵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战争前他就计划吸收一批芬兰志愿兵来扩充他的ss(ss就是党卫军的意思。)大军。苏芬战争后。在德国极力拉拢下,芬兰政fu进一步倒向了纳粹德国,使得希姆莱又得到了一个兵力来源。

    1941年2月,希姆莱地征兵处长官戈特洛勃…伯格尔通过驻赫尔辛基大使馆招募了首批100余名芬兰志愿兵。为掩人耳目,这些芬兰人被冠以“外国劳工”地身份。在向第三帝国元首宣誓效忠后。这些芬兰人加入了武装党卫军。包括有125名军官,109名士官和850名士兵。从1941年5月至6月间。芬兰志愿兵分三批抵达德国。前两批芬兰人都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并经历过冬季战争地考验,立即被补充进准备参加侵苏战争的第5党卫军维京师(单单这点就会让斯大林和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在战争爆发后下狠手!)。

    另一批芬兰人未受过军事训练,他们被送到维也纳组建为一个新的芬兰营,并在当地按照党卫军的标准进行训练。这个营最初被称为“诺德斯特”志愿营,在1941年9月改称为党卫军芬兰志愿营。

    芬兰政fu也有自己的附加条件,芬兰志愿兵只在东线与苏联军队作战,服役期为两年。

    两年时间芬兰人组成的各支党卫军部队在苏联土地上恶战连连,大小仗无数,战斗力强劲,最远的都打到了格罗兹尼油田接近地,可谓党卫军中的‘精’锐!1943年5月28日,芬兰人返回芬兰,7月11日党卫军芬兰营正式撤编,人员被分散并入芬兰陆

    党卫军芬兰志愿营虽然从第三帝国党卫军的战斗序列中划除,但仍然有部分芬兰志愿兵在党卫军第11“诺德兰”师继续服役,他们一直战斗到毁灭于柏林的废墟中,可谓非“德意志民族”中的党卫军铁杆!

    这么一分析,显然芬兰和德国是在一个鼻孔出气,不过它的领导层看的远,本身的民族意识也不想真的附属于第三帝国,加上明白的知道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不是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