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196章

苏联英雄-第196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枚fab100炸弹。

    三次连续攻击,炸弹分三次投放,目标也是不同的三个目标——所有飞行员不用担心是否命中目标,因为每一架彼…2面还有三架——后面飞机的飞行员会进行补充轰炸,除非很早就看见前面的飞机已经摧毁目标,循环才会暂时终止,锁定一个新目标继续。

    这个战法并不是‘波’雷宁想出来的,而是从乌拉尔训练结束调过来的彼…2炸机航空团团长的主意,伊万…谢苗诺维奇齐…‘波’尔宾中校和伙子们都参加了哈拉哈河对日作战。从哈拉哈河撤回驻地后接受了整体换装,全团装备新式彼…2冲轰炸机。

    这次‘波’尔宾带来了78架轰炸机,提出使用对小型目标催新式“风车”轰炸法,担保全团一次出击一定能摧毁100以上的小型目标。

    观看实地训练后,‘波’雷宁这位轰炸专家不得不承认‘波’尔宾的办法好,而且轰炸航空团小伙子们的技术一流——没有一枚炸弹投在井架50米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弹着点在半径30米内,几乎一半的中10半径内的绝对摧毁区!

    即将前往克里米亚半岛的彼…8型轰炸机也分批到巴库进行转场,绕这么个弯为的是让飞行员们看看炼油厂到底长什么样?——炼油企业的同志们对突然出现在工厂上空的这些庞然大物大声欢呼,热情过后继续工作。

    它们来这里干嘛?“这不是石油战线的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重型轰炸机部队转场后,两个装备彼…2轰炸机航空团继续留了下来,白天持续着相同的训练,而入夜都会进行一次总结短会,并学习熟悉罗马尼亚目标区的照片和地图。这样的训练将持续两周——他们将前往敖德萨以西的机场,为了能满载炸弹出击——那里距离目标区足够近。

    。。。

第二百九十章 苏维埃功勋女飞行员

    虽然没有立刻投入训练,但旅长、旅级指挥员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日丹诺夫也没有闲着。组织飞行员们对手头地资料进行熟悉。

    两天后。一个中队地最新式米格…3远程护航战斗机进驻日丹诺夫的机场。显然双方的飞行员对对方的飞机同样着‘迷’——战斗机的小伙子们惊异于彼…2巨大,而轰炸机飞行员们被告知这12架战斗机将为自己这24架护航:全金属制的战斗机可难得见到。'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在北方100里外,其它4个米格战'7地60架米格3目前苏联仅有的、具有战斗力的远程护航战斗机部队,这次将会联合出击。

    这60架战斗机就是自48架重型轰03远程轰炸机团的全部护航力量,担任南部炼油设施和中转站攻击任务空中指挥员的日丹诺夫一开始还有些不放心,因为他不知道那些没见过的米格…3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在看到真实的飞机后立刻有了信心。

    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日年参加红军,39年加入***党,23年毕了高级飞行战术培训,29年在茹科夫进修,38再次在茹科夫接受高级飞行战术培训,非常受副国防人民委员安德烈同志地赏识。

    做为林俊重视地一名空军指挥员。他的15航空团最先换装彼担任这次突袭的分队指挥。

    林俊对这45岁地中年指挥员的评价是:具有一名空军的所有优秀品质和能力,同‘波’雷宁一样优秀!

    林俊一点也没有夸大日丹诺夫的能力,历史上他和‘波’雷宁一样都成为空军上将。是实战派的空军指挥员,一样的勇猛,在担任空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时都曾经亲自升空指挥部队执行任务。虽然显得有些脱离岗位,但‘交’给他的任务就没有完不成的!

    那些米格3引起了日丹诺夫的兴趣,为此他在战斗机中队长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格林卡向他汇=问米格3的情况。

    “对不起,我只能告诉您很少的资料,和您的轰炸机一样,米格3于机密。它装备两‘门’23米航跑和两‘挺’127毫米机枪,火力强大,‘性’能完全能满足这次任务的完成。还有,所有驾驶米格3飞行员都是有丰富经验的优秀飞行员,没有新手,基本参加过哈拉哈河作战和北方战役。”

    英俊的小伙子只能说这些,他不能说出自己的飞机航程都快接近3000公里!而机动‘性’在三分之二燃油以

    纪律——战斗机的‘性’能需要绝对保密!谁会想到航程公里多点范围内的苏联战斗机家族里,突然出现个航程接近3000里的怪物?!

    中国的飞行员曾经在重庆上空吃了错误估计日军零式航程的大亏,超长的航程是战斗机部队的法宝之一!

    在得到团里的命令前,格林卡只能说这些,如果要向日丹诺夫透入米格3‘性’能,那命令就得由林俊或阿尔克斯尼斯来下达,连‘波’雷宁也没这个权利。

    空中指挥员需要了解自己所指挥部队的所有飞机的‘性’能,林俊没有忘了这一点,在调动的部队基本到位后,几名分队指挥员同‘波’雷宁都拿到了参加行动的所有部队的装备参数,让他们能实际的进行有效部署。

    那些彼…8米格3可是林俊的'~飞行员也都是优秀中的优秀,虽然没有像谢尔盖那个团那样出‘色’,但也算出类拔萃。就像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格林卡一架老式侦察机,但林俊这道这个年轻人的潜力——历史上个人战绩50架!而且这还是官方记录,和‘波’克雷什金和阔日杜布一样,格林卡也常常将自己的战果让给部下。

    历史上格林卡的战绩中41架是用相对笨拙的p…39击落的,而现在他手中的米格3不是美国人嘴里的笨鸭子了!格林卡还有一样值得称道:历史上他是两次苏联英雄,而姓格林卡的苏联英雄不单单德米特里一个,还有一位,那位苏联英雄也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就是德米特里的兄弟!

    1941年212,一个航空团的db…3落在日丹诺夫所在的的机场上,这下这座规模庞大的永备机场也变得满满当当——日丹诺夫亲自去迎接新抵达的航空团团长,那位自己的“暂时下属”让他心里有点说不出的味道,因为那位团长虽然去年底才提拔为远程航空兵团长,但在38年就已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在空军中名气非常响亮。今年只有三十一岁,却已经是一名资深飞行员和指挥员,家世在苏联空军里也是响当当,父亲是俄国首批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之一的格里佐杜博夫。

    到底是谁?这位团长是名‘女’同志——苏联功勋‘女’飞行员、经作为机长,同马林娜…米哈伊洛夫娜…拉斯科娃和‘波’林娜…杰尼索夫娜…奥西片科一同驾驶“祖国”号飞机,完成了莫斯科至远东的不着陆飞行,创国际‘女’子远距离飞行记录(26小时29钟飞行6450里。)的瓦连京娜…斯捷潘诺芙娜…格里佐杜博

    ‘波’林娜…杰尼索夫娜…奥西59年因公殉职,而拉斯科娃大尉现在就同格里佐杜博娃中校在一起,担任航空团领航员。

    两名著名“苏联英雄”的抵达(两人都于38年11月2日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日丹诺夫不自觉的要去亲自迎接,表示对功勋‘女’飞行员的尊重,而不是等着她们来报道。

    现在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女’子航空团,但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女’飞行员、‘女’空勤人员在苏联空军中服役,这和这近十年来苏联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分不开,各空军、民航的飞行学校每年都会招一批‘女’学员,培养人才,而格里佐杜博娃和拉斯科娃就是她们中的代表和佼佼者,在一个男人为主体的航空团中担任了最重要的职务。

    这次将从克里米亚半岛出击的远程航空兵轰炸机的总领航员并不出自日丹诺夫的航空旅,而将有拉斯科娃担任——这是林俊和‘波’雷宁的统一意见,手头能够拿出的领航员中没有比这位‘女’同志更出‘色’的,其他优秀的男领航员所在部队并不适合参加这次行动。

    停机坪上,从领队的db…3炸机的机舱里钻出两名‘女’飞行员,看到日丹诺夫就在前面,同时向他敬礼:“您好,日丹诺夫同志,远程航空兵第22轰炸机团前来报道,我们齐装满员,团长瓦连京娜…斯捷潘诺芙娜格里佐杜博娃。”

    “你们好,格里佐杜博娃同志,拉斯科娃同志。”日丹诺夫接受指挥权。

    在当天的联系会议上,所有男军官不自觉的将目光多注视在了两位‘女’同志身上,这并不是因为格里佐杜博娃和拉斯科娃都是标准的俄罗斯美‘女’,而是因为两人‘胸’前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星勋章”——那是每一名飞行员都想要获得的荣誉!

    。。。

第二百九十一章 目标——一万两千米!

    “汽车当拖拉机用,还能想怎么样?”身材高大的潘克拉托夫挽起袖子看了下手表:“抓紧时间,火车过会就到站。”

    两人钻进驾驶室,潘克拉托夫挂上档驾驶卡车开出了车库,直奔托宾卡火车站。

    今天这个小小的托宾卡机场将迎来新的指挥员,一名副大队长,刚刚从明斯克的航空学校进修完毕:机场原来的少校指挥员调去博布鲁伊斯克了。

    从机场到火车站还有个十几公里,疾驶的卡车一出机场就变成了“牛车”,要不是车轮上的防滑链估计会寸步难行。

    早晨9点。列斯特地军用列车抵达托宾卡火车站,从唯一的一节客车厢上走下一名身材魁梧的少校,手里提着个大皮箱。

    从温暖的车厢到冰冷的站台,‘波’克雷什金不自觉的拉了拉军大衣的领子。左右看了一下,只有几名车站搬运工在忙碌,没见着军人。

    ‘波’克雷什金去年已经离开战斗机109团,在明斯克接受了三个月的战术指挥训练,并学习了改进型米格1地驾驶技术。前线缺少有经验地指挥员。自己就被派到这个靠近布列斯特地小机场担任指挥员。不再回英雄的109团。

    不回109团也无所谓。虽然托宾卡机场只有一个中队的16架战斗机,但职责非常重要:不仅担负着托宾卡这个铁路中转站的防空任务,距离布列斯特要塞也只有50几公里,是军区最一线的机场之一。l'

    嗅觉敏锐的‘波’克雷什金已经预感到自己来这里是正确的选择。

    正想向工人同志询问如何去机场,两名军官出现在站台上——“‘挺’准时!”

    “您好,‘波’克雷什金同志,欢迎来托宾卡。我是中队长米洛诺夫。这是副中队长潘克拉托夫。”小个子中尉向‘波’克雷什金敬礼。

    “你们好,米洛诺夫同志、潘克拉托夫同志。”汽车就停在站台外,潘克拉托夫把‘波’克雷什金地大皮箱放在后车厢,三个人挤进小小的驾驶室(可不能和几十年后那些具有宽大驾驶室的大卡车相比。)。

    “不好意思,中队里就这么辆能开动的老爷车,其它几辆小家伙这会出机场就趴窝。”拉托夫开车,米洛诺夫对挤在一起的副大队长说。

    “呵呵,总比在后面喝西北风舒服。”‘波’克雷什金根本不在意。

    “我想尽快去趟团指挥部。如果可以能不能先到那去一趟?”

    米洛诺夫手一摊:“这会不可能。‘波’克雷什金同志。团指挥部在韦尔霍维奇,到那的公路都让这该死的大雪堵了快一个礼拜了,要不您可以从天上走。”小个子戏剧‘性’的指了指天空。

    “算了。到时先打个电话,反正也没什么重要情况。”

    驾驶战斗机去报个到?——这不是‘波’克雷什金地风格。

    “牛车”艰难地行驶在积雪的简易公路上,‘波’克雷什金很快就和自己的两个部下‘混’得很熟,称呼也从“您”变成了“你”。

    卡车摇摇摆摆地往前开,一路上经过了几个小村庄。三个人在驾驶室里左摇右摆,乘这功夫‘波’克雷什金询问了一些部队的情况。

    发现公路上不仅有自己这辆福特小卡车留下的印记,还有履带式车辆的车辙印:“米洛诺夫,里面还有其它部队?”

    “机场附近有个雷达站,去年年底刚完工,我们那就有通雷达站的直线电话。那东西真是神奇,天上的飞机它都能看见,是我们的眼睛。”

    “新技术。”‘波’克雷什金念叨了一句:在培训时他了解了雷达这个新式装备的一些情况,现在还在保密阶段,显然部署在

    部队已经知道它们的存在。

    “看,副大队长,那就是我们的机场!”

    顺着潘克拉托夫指点的方向,‘波’克雷什金看到了高高的指挥塔:这显然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野战机场,“在这里应该建造一个大型永备机场才对。”他心里想。

    给团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