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115章

苏联英雄-第115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院生涯就这么开始了,每天“放学”后不是是赶回装备部就是去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找武金斯卡娅,要不就是去军马研究所骑马,星期天就会茹科夫陪儿子,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睡觉还要回学院的单人宿舍。

    装备部里必须有人帮林俊坐镇,不然他不放心,幸好现在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主任”:细都做的无可挑剔。从克里姆林宫的卫队长到现在的位置,虽然行政级别没动,但换成是一般人早就崩溃了,但保克尔一如既往的用卫队长的责任心负责林俊的一切事务,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就是不同。

    苏联高层对于这次人事安排在‘私’下里曾经有点小议论,但都是小范围内的闲话:无论斯大林处于何种目的,都说明安德烈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保克尔是被贬还是“‘交’换”都一样。

    有一次回装备部林俊还遇上了来办事的瓦西里…伊夫,新任的步兵第五军军长同志是来装备部“讨要”点新装备,想为步兵军的装甲侦查营换装新的bt…7快速坦克,因为原来装备的bt…2已经损耗的非常厉害。

    崔可夫只是来碰碰运气,装备部地一帮大爷一贯牛‘逼’,而装备分配一般看各军区地报告。崔可夫这样的动作基本没有

    果。只不过那天他运气不错,在过道上遇到回来拿林俊前段时间已经基本以办公室为家)地安德烈同志。

    林俊很慷慨的给了一份新装备分配计划表,一次‘性’拨给步兵第五军36辆全新的bt…7(1937型)快速坦克。这让崔可夫高兴半天。

    “其实军区里的报告我已经看到过,但你也知道这里的办事方法,以后有什么事要帮忙的就来找我,不要客气。当然,该走地手续还是要走。”

    来的人不是崔可夫林俊也会批复文件,因为白俄罗斯军区需要它们。今天不过是借‘花’献佛。崔可夫目前也就是一名普通的高级指挥员,苏维埃里差不多的指挥员没有一百也有个八十,等到将来的解放进军和苏芬战争他才会显‘露’头角。所以在崔可夫看来,这位年轻的安德烈同志是对自己重视,而不是倒过来的“送礼”——这时的林俊不管是权力还是身份都是崔可夫不能企及地。

    两辈子读书都没有这么认真过,上课聚‘精’会神不说,其它时间都向教员和同学们虚心讨教——给它们上课的教官没一个军衔比学员高,而那20来个同学也都是军队集群(相当于后来的集团军。当时苏联还没有再次组建集团军)一级的指挥员,这些人只是真地来镀金金外加陪太子读书,因为基本上所有军官都有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进修班的经历,而国内战争地丰富实战经验又不是教官们能相比的。学院只能教授这些牛人熟悉最新的军事装备,包括如何使用t34群突击对手。

    林俊是唯一的空军军官。同学们和教员也都能体谅安德烈同志糟糕的学习成绩:每次分组导演,如果让林俊指挥地面部队(其实就是沙盘作业。),过不了多久他就主动认输,但谁也不敢小看它——一旦是军队集群或方面军级别战役的沙盘作业,如果安德烈只负责航空兵,而让其他人合作指挥地面部队,那他们的对手就没赢过。

    t34实车'_指挥员是挖空心思的要和林俊搞好关系,但林俊告诉他们:斯大林同志已经做了安排,西部几个军区将首先获得t34,,内地军区来的指挥员们死了心。

    1938427日,林俊刚刚从阅兵指挥部返回学院,就收到了伊热夫斯克同志送来的礼物。拿着捷格加廖夫亲自监制的礼物,林俊高兴的几乎得意忘形——这是两只货真价实的ak47下方折叠着一杆三菱刺刀,而折叠托的那只不带刺刀。

    “怎么这么快就出了样枪?”说实话,这样的速度太让人兴奋和不可思议了。

    “安德烈同志,这是为您特制的样枪。量产的模具都已经差不多定型,但为了赶在五一节前完成,工厂里技术最好的极为技工同志几乎用手工的方式对照图纸制作了几只样枪,这两只是质量最好的。”

    “难怪我看着这枪的很多部件没用我要求的工艺制造。”

    两支枪的机匣一看就是切削工艺,虽然看着美观也牢固,但绝不是量产的好办法。林俊的图纸里注明的是用冲压工艺,这样量产时速度最快——比历史中苏联常用的锻造工艺更快,我们的56式量产就是冲压工艺。

    “量产的步枪将完全按照您的设计图制造,这段时间我们在试制过程中发现您的设计完美无缺,想对某个零件做下变动都是不可能的,太让人惊奇了!”回想试制的过程,捷格加廖夫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这两杆样枪虽然在很多地方的工艺不按图纸,但‘性’能绝对和将要量产的枪相同,甚至更好,技工同志们几乎是按照工艺品的要求制造它们。”

    “什么时候能够投入小规模量产?”这是林俊最关心的。

    “最多再过半个月,比原有计划提前半月左右。”

    “哈哈,同志们都会受到嘉奖,明天我就向斯大林同志汇报。”

    捷格加廖夫还带来了刚刚定型的m38式中间威5000和压工艺制造的弹匣,林俊拆开子弹包装纸盒,熟练的往弹匣里压弹,一挂一扣一拉枪机、子弹上膛,熟练的动作让原本还想介绍使用方式的捷格加廖夫目瞪口呆:“天,这比那些验枪员的速度还要娴熟!”

    关上保险,“捷格加廖夫同志,保密工作做的如何?”

    “您放心,安德烈同志,厂里一直做的一丝不漏,参加生产的同志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同志,外界不可能知道它的存在。这次来莫斯科,这枪是按照押运一级机密装备的标准送过来的。”

    “总工程师同志亲自押运,我信得过。”感觉自己手痒痒,“您等会,我去找几个人,过会一同去试枪。”

    找的不是别人,而是一个班里最说得来的罗科索夫斯基和刚从西班牙回来就到学院报到的罗季翁…雅克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历史上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来到林俊房间的罗科索夫斯基两人有点某明奇妙,硬拉他们来试枪还搞得神神秘秘,但任何不满意在两人看到两只样枪的一瞬间就烟消云散了——有人说ak47是最具美感、最'也没错。

    “这是什么枪?!”

    “我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

    对,这就是ak47,,,为它是永远的ak47!

    。。。

第一百五十七章 郁闷的院长

    总参军事学院有自己的标准枪械‘射’击靶场,纵深达到1500,设施条件一流。这次进修班情况特殊,各学员的贴身警卫人员并没有按照惯例取消,林俊让列昂诺夫去通知院方说自己要到靶场试枪,需要院方警卫部队提供一级保密防卫。

    接到通知的院长伊万…季莫费耶维奇…什列明被‘弄’的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爷千万别给我捅什么篓子!”

    什列明虽然是学院院长,但这期特别进修班是鱼龙‘混’杂,来的家伙几乎个个都有来头。院长有自己的权力,学员不可能挑战他的权威,而且一般的学员就是军衔再高也和学院无干,在这里院长就是老大!但这次情况实在不同,就是因为里面有个安德烈。

    什列明的军衔只是旅级指挥员,管得住一帮来自野战部队的师级、军级指挥员,但总装备部第一副政委不在此列,不说安德烈其它的特殊关系,就是从装备部那一块出发什列明也得给几分面子。

    学员通知院方要试枪,还要一级保密防卫——别说总参军事学院,估计在苏维埃所有军事学院里都没有出现过这个情况。

    万事都有第一次。什列明立刻通知警卫部队布置。自己跑去安德烈同志的宿舍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俊的职务让他有接触最新式武器地机会,院长要为学院负责,必须去看看(照理学员‘私’自试枪那就是严重违反学院校规地行为。)。原本还想从列昂诺夫那里了解点情况。但很快什列明就再次明白了个目前最简单的道理——“契卡”的高级特工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别问为什么,就是问也不会得到任何回答。

    还好,宿舍里只有以安德烈为首地三名学员,但‘门’口荷枪实弹守卫的还有5参谋。夫和什列明以前打过‘交’道,著名设计师的抵达让院长自认为明白了这次试枪为什么需要一级保密防卫。

    “好了。同志们,该来的都来了,去靶场。“林俊已经有些等的不耐烦。

    “捷格加廖夫,怎么回事?”什列明‘私’下里问。

    “不要多问,一级机密。”捷格加廖夫摆了个谱,“既然安德烈同志没有说什么,你就一起去看看,但这次却是属于最高机密。只看不要问,规定你都懂,我的老朋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一级机密地意思院长当然明白——就是自己不要知道最保险,但捷格加廖夫这么说。他也就一同坐车前往。

    “箱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什列明想。

    、、、、、、

    熟练的‘操’枪‘射’击,熟悉的枪声让林俊如同回到了前世:手中紧握56式。无论处于何种危险境地心中也不慌。

    今天林俊不是学员,而是教官,罗科索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加上几人的警卫人员都是林俊的学生,ak47猛的火力立刻给所有人留下强烈的印象——这支外形威猛地新式武器表里如一!

    在一旁闷声不响的什列明更是震惊:他见过只有少量投产的ppd锋枪(设计师狄格特亚耶夫,苏联第一支堪称成功的冲锋枪。),就这一会试‘射’地功夫,院长已经得出结论——除了供弹具容量小于ppd鼓外,ppd34眼前地这只新式冲锋枪相比简直就是丑陋的玩具!

    “不对,这不是冲锋枪,也不是情报里有的那些国外试制的全自动步枪!”什列明心中想。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又能接触到最新式的装备,他知道眼前这种全新的***已经无法归入到任何一种熟悉的范畴内,连使用的***也是第一次见到:不是手枪弹也不是标准的步枪弹。

    由于前两年林俊“重视冲锋枪生产”的建议,ppd34的基本型产量已经不是历史上可怜的67支,但也少的可怜,相比莫辛…纳甘步枪的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会功夫,什列明就能够肯定:如果眼前的这种武器能够适应大规模生产,对于红军乃至世界的轻武器发展都将是天翻地覆的冲击。

    ak47连发有枪口容易上跳的‘毛’病但谁都不在乎这个小‘毛’病——给枪口加个防跳器?林俊没那功夫,多用几回就会习惯。换成ak,没空去研究,只有手中拿着父亲在越南战场上信任的56式才放心!

    林俊父亲能在用56式冲锋枪首发击中150米外山崖上停着的野鸽子,前世的林俊在进空军学院前就有这个枪法,这可是用十几万发子弹堆出来的!ak47的‘精’度不是最好的,但够单‘性’能可靠,就是个从未接触过它的人也会很快学会使用,就像现在的马利诺夫斯基,只试‘射’了几弹匣子弹就已然如同一名老‘射’手。

    “安德烈,这就是士兵需要的武器!简直完美!”马利诺夫斯基兴高采烈的和林俊说。

    ‘射’程比冲锋枪远,威力比冲锋枪大,连发引起的负面效应和机动‘性’、重量又在最完美的平衡点,而可靠‘性’按照捷格加廖夫说的:你可以在必要时用枪托去砸‘门’上的大锁,浸了泥水也能照样能打!

    这边地罗科索夫斯基拿着折叠托地那支更有见解:“不光可以装备一般部队,炮兵、空降兵、装甲兵和后勤部队也可以使用。这折叠托的型号适合任何环境。如果配合少量的狙击分队

    两人说的没错,ak47是完美的,得信赖的伙伴,历史上无数次地战斗都证明了这点——无论是东南亚的丛林还是中东和非洲的酷热沙漠,任何时刻它都能给使用者强有力的支持。

    “同志们,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战争将会因它而改变。”接过罗科索夫斯基递过来的枪,林俊有些深情的说。“下面要做的只需要给它足够地发展空间。”

    让斯大林同意大规模生产不难,就不知道那帮大威力步枪的铁杆支持者有多难搞定。

    “捷格加廖夫,如果大规模生产,你估计每年的产量能有多少?”

    “如果只是伊热夫斯克全力生产,按照我们估计的难度,今年能生产3040万支,明年我能保证有足需求。”

    “如果41年红军一线步兵能装备200万只ak47,看你怎么打到莫斯科!”心里恶狠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