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112章

苏联英雄-第112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罗希诺夫也不来参合,反正斯大林都还没表态,他是乐得清闲,免得让斯大林认为有他袒护或偏爱西部某个军区的嫌疑。

    怪现象就这么出现了,新装备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而部队就是接受不到,装备部和工厂都被各军区发来的电报淹没,可国防委员会不发话谁都不能动,而国防委员会却又在等斯大林的意思。

    “该死的和平时期,办事就是这么妮妮歪歪!”想到这林俊就烦,还好斯大林已经给了他点风声,这个月就会有决定出来。

    “我说马克萨廖夫同志,我们这是去哪?”

    林俊感觉这行车线路有些问题,不是上次来的时候去工厂的路线。

    “呵呵,安德烈同志,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份大礼,过会您就明白了。”

    车队行驶了半小时后林俊才发现大方向还是对的,只不过这是前往工厂附近的坦克试验场。

    抵达试验场的林俊注意力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列列崭新的t34排列在;&息!

    “安德烈同志,这就是我们的t34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无敌的t34

    。科什金说:“其实不光是我们,列宁格勒方面的同志也是急着要装备,让那边地同志们辛苦了。”

    这科什金也变得‘精’明。把责任往列宁格勒一推,但他说的也是实话:基洛夫工厂的总设计师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为了给自己的重型坦克找能凑合的坦克炮,那是通过他的岳父伏罗希诺夫直接向坦克炮研制单位施加压力!

    按照原定计划,如果主炮研制速度跟不上总体研制工作,t用l11(加农炮。于在火力要求方面更高,无法用305身管的坦克炮凑合。完全是等米下锅情形,对列宁格勒方面而言更要命的是——重型坦克的研究速度已经远远落在t

    没办法,发动机的主动权在去年年中前一直拽在哈尔科夫手里,加上这边科什金的设计团体不要命似的拼命工作,在去年11月完成了所有测试,而t34‘性’能超出了苏联高层所有人地想象,而那时奋起直追的科金的样车才刚刚下线,如果不是考虑到国防人民委员的因素。(有些人都想提议取消重型坦克地研制和生产计划,全力生产t这所有不利的因素导致去年伏罗希诺夫三天两头往高尔基打电话询问坦克炮地研制进度。

    还好,高尔基和伊热夫斯克方面总算不负众望。及时的拿出了能用的产品,这才皆大欢喜。

    “安德烈同志。我们用现有的反坦克炮做了充分的实验,除了毫米坦克炮能在较近距离击穿t34正面装甲外,45米反坦克炮和西边国家装备的37毫米47毫米反坦克炮在甲,而我们的f…34可以在最大‘交’战距离u|

    “我说马克萨廖夫同志,那也要打中才行。”林俊可不希望同志们被手中划时代的装备冲荤了头脑。

    “安德烈同志,不是瞎说,t341500离上的坦克目标的命中率还是不错的。”

    1500米,那已经超出了30代一般坦克炮的最大‘交’战距离,在这个距离上那些小口径反坦克炮基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其实就是到了二战最‘激’烈的时候,坦克的标准‘交’战距离还是在米之内,最多的战斗就是500左右。今明两年德军将会研制装备他们的50毫米和75毫米反坦克炮,但‘性’能还|军50毫米反坦克炮在各距离的穿甲能力,但在500米以外t34它应该是免疫的,只有75毫米反坦克炮会对t34成威胁,不过就是到41年,德军主要装备的反坦克炮还是37毫米的货‘色’,只有部分50米,在t34面前它们基本就是废物。

    “只要保证t34通常‘交’战距离持有绝对优势就是胜利,我没指望它能挡得住德国佬的88毫米高炮。”

    “我们也知道德军为它们的18型高炮研制了穿甲弹,这&格勒同志的设计指标了。”马克萨廖夫风趣了一把。

    现在的t34能完全凌驾于西方任何坦克,等到‘交’战的那一天一定会让苏维埃的对手终身难忘,而且一条生产线就能一个月下线150辆,这是其它国家现在想都不敢想的生产效率,它的制造工艺太容易了。

    “t34冲数量淹了你!”

    “我们原有的bt…7生产线怎么样了?”

    “生产数量已经下降到原来的百分之二十,到今年年中将全部停产,将所有力量集中到t34生产上。我们已经囤积了足够的原料,但如果按照现有的配给量,就是第二条生产线启动,到年底时我们只能保证每月200250的产量。

    厂长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现在的生产数量是基于去年开始的原料囤积,而和平时期供给给哈尔科夫***国际机车厂地原料无法喂饱两条全力开动地生产线。

    “我回去争取配额,你们先做好准备。到时候有你们忙的。”

    历史上~

    括t34…76型,光t34…85的产量就超过一万八力可不担心过剩。只怕原料不足。

    ‘交’谈了一会,一群人走进坦克群,林俊看到第一排地坦克上有很多在炮塔上书写了一些口号,最多的就是:为了苏维埃!为了列宁同志!一类,还有些坦克上用油漆写着苏联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名字——这就是苏维埃坦克特‘色’。

    “苏联英雄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普伦雅科夫号!”林俊睁大双眼,看着眼前这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坦克发呆。

    “我说同志们。怎么把我的名字也刷上了?!”

    刚才已经看到了“斯大林号”,“加里宁号”,“伏罗希诺夫号”……,

    “安德烈同志,您当然有这个资格,您可是我们苏维埃唯一一名两次苏联英雄,将来驾驶这辆坦克的坦克手一定会为自己能驾驶以您地名字命名的坦克而自豪!”

    同志们的“奉承”话让林俊的脸有些发热,这感觉真是怪怪。以前在阅兵式时也见过书写有各种口号和人名的坦克。航空兵里也有为飞机书写人名与口号的习惯,但看到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坦克还是一下子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其实林俊是不习惯这个惯例而已,其实现在的苏联已经有些城市地街道和学校、集体农庄用它的名字命名,只不过这些情况他没去关心。因为当时他不是在西班牙就是在中国,不知道而已。

    这时身后的人群中出现了四名身穿坦克手***的人。林俊一眼就认出这些同志都是去年自己地坦克驾驶“教官”。

    “安德烈同志,请您上车。”马克萨廖夫递给林俊一身坦克兵服。

    换了***的林俊钻到了炮长地位置,现在他已经不是去年刚来时的菜鸟,一会功夫就熟悉了t34长的‘操’作程序,只不过t34的内部空间只比bt…7好&

    隆隆开动的t34不输于bt快速坦克的速度和&备号靶标,500距离连‘射’三发穿甲弹,和去年一样又是发发命中,而后来的两发高爆榴弹采用的也是直接瞄准‘射’击,将一个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

    满是硝烟的战斗室里充斥着发‘射’‘药’的味道,一边的风扇快速的排除有害气体,没有炮管‘抽’气装置就是这样的战斗环境。t34保证最基本的战斗‘性’能的同时,放弃了一切不必要的装备,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没有炮塔吊篮(现代坦克战斗室里的人都是处于吊篮内,座位会随着炮塔转动而转动,以保证任何时候人都面对炮口指向位置。),只要炮塔一转动,里面的三个人都得跟着转圈——西方的有些人就是用这点来取笑t34,说里面&:|

    没有炮塔吊篮就意味着坦克乘员更需要行动一致,不然容易出危险,被转动的内部钢铁构建打到可不是好玩的,但——“坦克又不是高级轿车,多转几圈就转几圈,能打垮敌人才是硬道理!”不设计吊篮就能节约生产工时,这非常重要。

    钻出“安德烈号”的林俊站在炮塔上俯视人群发表一通即兴演讲:“同志们,这就是我们的t34:4英勇的苏维埃坦克手将用它去赢得战争!”

    、、、、、、、

    回到183厂区已经是晚餐时分,没有去年来时的事故打扰,加上新式坦克的研制成功,同志们的情绪是高涨的。林俊心情更好,这t是自己‘花’了大力气保驾护航才生产出来的。

    但林俊还没有被新式坦克的成功研制和投产冲昏头脑,最好的坦克也需要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率,而且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已经摆在眼前:如何做到保密,以防西边的对手不了解这种划时代的装备。

    历史上德军直到苏德战争开始后才知道苏联有t34kb坦克,才出现“t34冲击”u|的存在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能出现在任何阅兵式上,配备部队后要做最高级别的保密,在大战爆发前就是参加战斗也要保证没有一辆t34入敌手!”想想容易做到难,有件事现在还让林俊感觉一丝黑‘色’般的幽默:“肃反”也有它的好处,至少那些有通敌嫌疑的人不是枪毙就是被排除出重要岗位,事实上“肃反”最大的作用就是摧毁了所有敌对势利潜伏在苏联内部的情报网,但苏维埃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林俊的参合让肃反规模减小不少,但那些真正的间谍是第一批被逮捕枪毙的,苏维埃已经没有敌人的情报网: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没想到“肃反”也有他的好处!

    餐后会议厂长反应了一个问题,一个很快就会出现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现在伊热夫斯克提供的“德什卡”机枪能装备所有的t34们了解它的产量很难上去,等列宁格勒方面的重型坦克投产后,我们就没有足够数量的大口径机枪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德什卡”机枪还要提供给红海军和步兵部队,加上两种新式坦克将瓜分余下的指标,哈尔科夫和列宁格勒谁都没有足够的数量,更不用说“德什卡”机枪本身虽然‘性’能出‘色’,但它还是结构稍显复杂,产量不会太多。

    “要是以后大口径机枪数量不足,那就用dt机枪装备一部分坦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高‘射’机枪总比没有好,还好dt机枪产量足够。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倒霉的苏维埃第一帅哥

    亚历山大的理由很简单:莫斯科军区副司令员都已经人满为患,而他自己还兼任内务部直属部队总指挥和政委,实在是有点忙不过来,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既然彼得罗夫斯基被派往莫斯科,到军区任职很可能没有大做为,这样的优秀指挥官晾着实在‘浪’费,那还不如到内务部直属部队任职,而且从职务级别也是和军区主官平级的。

    斯大林同意了亚历山大的请求,他也觉得一个军区三个副司令员实在多了点:这不仅解决了亚历山大地问题。还排除了彼得罗夫斯基有可能被清洗靠边站地危险。更帮“林俊集团”又增添了一员得力干将——进了***再想跑那是不可能的!

    亚历山大的动作在国防委员会那边会出现什么连锁反应呢?连个‘波’‘浪’都没出现,那边地元帅同志不过是想让彼得罗夫斯基这个原中亚军区司令靠边站,现在被拉到内务部一边他们也没损失。再说内务部直属部队是亚历山大和林俊的禁脔,国防委员会根本就‘插’不了手,爱咋咋的。

    电话缩短了林俊的行程,因为还有两件事迫使他立刻赶回莫斯科:他又被授予奖章,而且这次将是一次同时授予三枚;另外一件事是亚历山大在清查“肃反”遗留的文件时,竟然从一堆文件里给林俊挖了个宝贝——一个已经被关押了快两年。监狱都换了三四个的高级军官,而从他地履历看,这家伙是个智慧才能不逊于彼得罗夫斯基的军官。

    “亚历山大,刚才你说那人叫什么名字?”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原来是第五骑兵军军长,师级指挥员。”

    “马上把他从西伯利亚给我‘弄’到莫斯科,再在那呆下去会要了他的命的。”

    如果现在亚历山大就在自己面前,林俊真想亲他几口。这次捡到的可是个超级宝贝!

    “我已经把他往莫斯科‘弄’了,估计等你回来就能看到他。这次我让下面开始彻查肃反遗留的案件,免得再出现这类被遗忘的家伙。还有,上次你要我找的那个叫卡拉什尼科夫地年轻人已经给你‘弄’到莫斯科。你是先见见他还是怎么着?”

    “不见,直接把他丢到伊热夫斯克的枪械学校就成。学习自动化武器制造,我在那边留了份自动步枪的设计图纸,让他学习一段时间就实际参与一段时间的生产,然后再把他扔回学校系统学习。”

    “你还真麻烦,就按你说地办,我会和那边打个招呼的。呵呵,听下面人说这小子到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