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535章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535章

小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中日战争早就进入相持阶段,但1941年初再次变得激烈起来。

    这是由于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刺激和鼓舞了日本政府。1940年底,日军开始调整对华作战方针,做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试图在1941年秋天结束中国战事,并把精力全部转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元旦过后,第五战区率先爆发战役。

    日本华北方面军以11军委主力,出动5万多兵力进攻豫南,中国方面由李宗仁指挥打响豫南会战。

    抗战打到这个时候,稍微有点脑子的指挥官都已经调整了思路。李宗仁这次就打得很好,采取诱敌深入、正面防御和侧翼奔袭相结合的战法,成功把日军的进攻变成一次武装大游行。

    不过很快日军就要进攻中条山,唉,中条山战役打得惨不忍睹,从老蒋到前线将领简直集体失智。

    卫立煌还在玩那套古板的兵团防御战,甚至把中条山防线称为“东方马奇诺”,他也是不嫌晦气。这些都不说了,双方即将交手的时候,老蒋居然抽调部队去剿共,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的第四集团军几乎被全部调离战场。

    **内部矛盾重重且不提,采取消极防御态势也不论,卫立煌口中的“东方马奇诺防线”居然连渡口工事都不加强,让日军轻轻松松过河。最搞笑的是,作为防御方的中国部队,被围以后居然断粮了,士兵们饿得枪都举不起来。

    连粮食都准备不足,还敢自称“东方马奇诺”?

    这一仗打下来,中国方面直接阵亡六个将军共计一个上将,两个中将,三个少将。

    唉,这事儿提起来就糟心,咱们还是来说点有趣的话题吧。

    1月2日,日本陆军部公报宣称:中日开战以来,中**队伤亡350万,日军伤亡10万。

    国民政府对此很不服气,于1月4日发布公报反击:抗战以来,日寇死伤近180万。

    这两组数据真是……

    周赫煊和柯里飞抵重庆的时候,已经是2月6日了。老蒋决定在2月8日接见柯里,并在7日这天悄悄把周赫煊喊去云岫楼。

    “明诚,辛苦你了!”常凯申颇为亲热的拉着周赫煊的手坐下。

    周赫煊微笑道:“微末贡献,不足挂齿。”

    常凯申说的辛苦,自然是去年重开滇缅公路之事,他因此对周赫煊愈发器重。

    常凯申感慨道:“(居)亦侨已向我禀明了你们出使英国的经过,想不到明诚还会驾驶飞机,真乃文武全才。”

    “勉强会开而已,”周赫煊问,“不知总裁召见所为何事?”

    常凯申道:“明诚刚从美国回来,罗斯福到底是什么态度?胡适在电报里语焉不详,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周赫煊说:“美国肯定是愿意帮助中国的,但他们的视线首先放在欧洲,暂时还不可能跟日本撕破脸。”

    “那3亿美元贷款有没有可能拿到?”常凯申问。

    “恐怕不行。”周赫煊只能报以苦笑,同时也对老蒋的狮子大开口彻底无语。

    常凯申真的是异想天开啊,他去年就在和英国讨论结盟事宜。英国一直打太极拳,推说只要美国愿意结盟,那么英国也愿意和中国结盟。

    于是常凯申各种联系美国商谈结盟之事,并把结盟以后的要求都想好了,大家且听听

    第一,英美向中国提供贷款,帮助中国维持外汇和法币,这笔贷款的总额至少要2亿美元到3亿美元。

    第二,美国以信贷方式,每年售给中国500到1000架战机,并在1940年底以前交给中国200到300架战机。此外,英美应向中国提供其他武器装备,装备规格和数量协商解决。

    第三,英美向中国派遣军事、经济和交通使团,帮助中国建立远东合作机构,使团成员应由中国聘请为顾问。

    这简直是活在梦里,老蒋还对此极为乐观,认为英美必将对华提供大规模援助。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此(中英美三国远东合作方案)为吾国外交史上极重要文献之一。”

    常凯申兴致勃勃的把这份方案拿给宋子文看,宋子文硬着头皮泼冷水,认为2亿或3亿美元借款太多,一时之间恐怕难以达成。应向英美要求小额借款,同时请美国派遣财政专家考察我国法币情况,会同国内专家商讨救济办法。中国和英美的远东合作策略,应该一步步执行,不能急于一时。

    这就是柯里1941年访华的背景,柯里不仅是罗斯福的行政助理,还是罗斯福的高级经济顾问,他此行的首要职责是考察中国法币情况。

    常凯申问:“那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和美国谈判?”

    周赫煊说:“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租借法案》,看情况肯定能得到通过,我们不如在这上面想办法。”

    “《租借法案》是什么?”常凯申显然还没收到消息。

    周赫煊解释道:“英国已经财政崩溃了,没钱购买美国的军火。于是罗斯福就在推动《租借法案》,美国以租借、贷款、交换等方式向他国提供军事物资。”

    常凯申顿时一喜:“这个法案好!”

    当然好啦,中国没钱只能赊账,反正把军火弄来再说。

    周赫煊道:“《租借法案》提供的军事物资,原则上美国不负责运输,这需要我们在美国租一些轮船。”

    “那都是小事。”常凯申摆手说。

    周赫煊道:“至于借款方面,我认为还是可行的,但数额不能超过1。5亿美元。”

    常凯申点头道:“我知道了,这次谈判,就围绕着《租借法案》和借款来谈。”

971【过渡】

    (ps:上一章有书友质疑中条山战役,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当时中条山**40%的精锐都在第四集团军,而第四集团军是由杨虎城的部队发展而来,是非常亲共的。老蒋调离第四集团军前去压迫游击队的防区,并趁机对第四集团军进行大清洗作者君没有说第四集团军不抗日。相反,第四集团军很猛,且亲共。

    真要说起来,那场战役的总指挥卫立煌也在背锅,因为老蒋觉得卫立煌也有亲共嫌疑,在战争爆发前就把卫立煌给变相撸掉了。卫立煌是没有实际指挥权的,他只能采取被动防御措施。

    因此中条山战役的惨败很正常,战役还没打响,守军的大脑卫立煌就被“斩首”,守军的中流砥柱第四集团军又被“抽筋”。在经过“斩首抽筋”后,中条山的**就像是没有大脑和脊柱的病人,怎么打得过汹涌而来的日寇?这一仗,老蒋和日军完美配合了,搞得老蒋就像日本间谍一样。)

    闲话休提,咱们言归正传。

    在美国特使柯里考察中国法币情况,并四处会见中国各党派要人的时候,周公馆突然连续半个月有人来拜访。

    “皖南事变”让国民政府民心大丧,各党派和民主人士,包括许多国党内部成员都感觉无法再忍受。他们主张团结民主抗日,摒弃一切内斗,于是秘密组建“民主政团同盟”这就是“民盟”的前身。

    青年党、国社党、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民族解放委员会等团体都有参加,周赫煊毫不意外的被邀请了。只不过周赫煊没参加任何团体,而“民主政团同盟”暂时不接受个人成员,因此他们想先把周赫煊吸收进某组织再加入。

    周赫煊表示委婉拒绝,他不想参加任何团体,但秘密向“民主政团同盟”捐献了5000元现大洋做经费。

    至于常凯申和英美两国的合作谈判,谈得既顺利又失望。

    常凯申希望和英美展开远东合作,就差没有直接提结盟了。但英国看美国,美国死不松口,远东合作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

    不过,美国特使柯里发现中国通货膨胀厉害,法币几乎快要变为废纸了,情况严重到无法支撑抗战的地步。于是,美国答应借款5000万美元,用于稳定法币的币值,同时敦促英国向中国借款500万英镑。

    加上2月份的美国金属借款,这次美国在两个月内总计向中国借款1亿美元(实际支付6000万美元)。

    随着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加剧,丘吉尔慌得不行,在4月份向中国借款500万英镑之后,又在6月份再次借给中国500万英镑,并且两次加起来实打实的给了中国1000万英镑。

    不能怪丘吉尔小气,此时英国早就财政破产了,能借给中国1000万英镑都是抠出来的。

    相比而言,美国就显得不那么地道了,之前明明说好了给5000万,结果实际到手却只有1000万。而且,中国抗战历次对外借款当中,美国借钱的利息是最高的,远远高于苏联和英国,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突然大方起来(直接5亿美元无息借款)。

    在英美两国对中国大举借款之时,苏联对中国的态度突然微妙起来。此前,苏联已共计对华借款2。5亿美元,并各种支援军火,但今年4月突然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

    究其原因,是欧洲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苏联必须全力防备德国。而日本又想大举入侵东南亚和太平洋,暂时不能和苏联起冲突。于是,苏联和日本一拍即合,各自把中国和德国给卖了。

    顺便一提,飞虎队正在组建当中,并获得罗斯福的秘密支持,此时陈纳德已经返回美国招募志愿飞行员。

    宋美龄和孔祥熙还是在做事情的,去年中国空军被零式战机打得惨败,两人立即着手购买飞机。孔祥熙打算订购50架霍克机,30架cw21式截击机,总价400万美元,从价格上来看并不离谱。实际购货人员打算省一笔,经过多方努力,成功把价格降低了7%,为国家节省约30万美元。

    1941年春天,50架霍克机终于运到中国,但剩下的30架截击机在缅甸境内被日军炸毁。此时孔祥熙又提出订购160架美国飞机,但谈来谈去只买了80架,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运到反正作者君查不到这批飞机的下落。

    由于美国特使柯里的访华,让罗斯福意识到中国情况比想象中严重。于是,罗斯福截留了本来卖给英国的100架p40b,于5月份运抵中国这些飞机就是“飞虎队”建立之初的家底儿。

    从英美苏三国的对华态度转变来看,苏德战争已经一触即发,东南亚和太平洋战争也不远了。

    周赫煊暂时闲下来,平时在家里写写书,去大学讲讲课,隔三差五捐个款。

    死亡数万人的“重庆隧道惨案”不可能再发生,因为重庆最大的一个防空洞,就是周赫煊捐款修建的,他特别叮嘱防空洞大门必须往外开。剩下的其他防空洞,在周赫煊与重庆防空司令部的沟通下,也清一色的把大门往外开。

    重庆隧道惨案是怎么发生的?

    防空洞里人太多了,缺氧,人们疯狂往外挤。但大门却向内开,往外挤的人越多,就越不可能冲出去,因为把大门都堵死了,最终数万人在防空洞里被活活憋死。

    在周赫煊的督促之下,这种情况将会避免。只要里面发生状况,往外挤的人一多,即可挤断外面的铁锁而强行逃脱。

    四月初。

    崔慧突然拿着一封信过来:“先生,金岳霖教授从李庄来信,希望能支援一批药品。”

    同济大学、金陵大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和中国营造学社已经搬到李庄,但情况非常不好。金岳霖在信中说,李庄物资奇缺,什么都没有。林徽因肺病发作,已经连续一个月40度高烧不退,在没有药品的情况下只能硬扛。

    金岳霖希望周赫煊能够支援一批药品,不仅是为林徽因,也是为李庄所有的学者和师生。

972【吃人事件】

    李庄镇。

    距离镇中心一公里的地方有个上坝村,这里到处都是竹林,竹林深处住着几十户人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居住之处,被当地人称为“月亮田”,这名字与浪漫诗意无关,仅仅是那里有块水田像月亮形状而已。

    梁思成的助手兼学生、营造学社成员、未来的建筑历史学家莫宗江,早早洗漱完毕,来到办公室帮助老师梁思成整理资料。

    未来的古建筑学家、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此时刚满16岁,稚气未脱。他走到院子里,见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和刘敦桢的儿子刘叙杰正在打弹珠,顿时笑道:“我来参一个。”

    “总统哥哥,快来帮我打他!”梁从诫连忙说。

    于是乎,罗哲文就趴地上,煞有介事的跟两个小屁孩玩起了弹珠。

    未来的建筑学家卢绳此时也才22岁,他见此情况哭笑不得,回房写了首打油诗贴在院中的香樟树上:“早打珠,晚打珠,日日打珠不读书。”

    今后几年,那颗香樟树上会贴着各种字条。

    比如未来的建筑学家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