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381章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381章

小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件史前文物大部分遗失在运送途中。

    或许,其中有些文物根本没归还,被瑞典人给私吞了!

    周赫煊既然遇到了,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他默默地把租借合同还给安特生,准备马上拍电报给蔡元培和李石曾,让他们组织文物专家呼吁此事。

    奥斯卡王储笑道:“周先生,其实这些文物留在瑞典也是好事。就像你说的那样,东西方需要交流,而这些文物让瑞典知道中国、了解中国。我们专门成立了‘中国委员会’和‘中国俱乐部’,围绕着这些文物进行研究,让越来越多的瑞典人喜欢中国。”

    “呵呵,可能吧。”周赫煊报以干笑。

    几人继续向前走着,来到一个青铜器面前,奥斯卡王储介绍道:“这是东周的战车,四马拉乘。中国有句古话叫‘万乘之国’,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其中‘一乘’。”

    周赫煊已经彻底麻木了,只剩下无限叹息。

    眼前这一件青铜器,放在哪里都是镇馆之宝。它足足有半人高,四匹马拉着一辆战车,依稀可见春秋时代诸侯们的风光。

    “这也是租借来的?”周赫煊问。

    “买的,”奥斯卡王储无比得意地笑道,“十多年前我去中国,花费2万银元买来的。我每个星期都要来看看,亲自给它做保养。你看,它被我照料得多么精细,多么光彩照人。它就是我的宝贝儿,我一生的挚爱!”

    “我想买回它,可以吗?”周赫煊问。

    奥斯卡王储连连摇头:“不不不,它是非卖品。就算远东博物馆,每年也只能展出3个月,剩下的时间都在我的私人收藏室里保管着。”

    周赫煊默然不语。

    至少奥斯卡王储是真的喜欢这件青铜器,把它照顾得很好,就算到了21世纪依旧没有任何折损。

    周赫煊更讨厌大英博物馆,那里的中国文物实在太多。除开一些拿出来展览的,大部分都扔在仓库里任其腐烂,十年八载才拿出来保养一下。那才真是对文物的亵渎,对中国的侮辱,英国佬比瑞典佬坏多了。

    在见到青铜战车后,周赫煊已经没有任何继续欣赏的兴趣。他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然后直奔斯德哥尔摩市电报局,给李石曾和蔡元培发去越洋电报,让他们马上呼吁南京政府收回文物。

700【回程】

    上海。

    李石曾翘着二郎腿,抽着香烟,催促道:“这事儿你怎么看,给个准话!”

    “还能怎么看?好事啊。”蔡元培笑道。

    他们都收到了周赫煊发来的电报,内容提到两件事:第一,希望他们能以中央和北平两座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名义,正式向居里夫妇发出学术交流邀请函;第二,希望他们通过自身在教育、研究和文化部门的影响,督促南京政府向瑞典远东博物馆索要中国文物。

    “我当然知道是好事儿,”李石曾吐着烟雾,坦白说,“迎回史前文物的工作,我希望交给易培基来主持。”

    李石曾这两年倒霉透了,因为受到“故宫盗宝案”牵连,他自动辞去北平研究院院长职务,还跑到欧洲去躲了一阵子。“故宫盗宝案”的两个主要涉案人员,一个是他学生,一个是他侄子,简直有理都说不清。

    此事由张继夫妇挑起,但引发的后续结果让张继都意想不到,已经完全无法收拾了。

    没办法,李石曾得罪的人太多,落井下石者不知凡几,其中以胡适吼得最凶。

    李石曾和胡适的矛盾由来已久,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便是“故宫名片”事件

    早在1922年,溥仪召胡适入宫闲聊,谈一些白话诗和出国留学话题。胡适离开皇宫刚刚20分钟,溥仪又派人来邀请,胡适由于没时间,就回了一张自己的名片。

    后来因为教育改革,胡适再次与李石曾起矛盾,而李石曾这时已经主掌故宫大权。他从故宫里搜出胡适的名片,在上面写“臣胡适,今天有事,不能请安”等字样,还专门给名片配了个镜框,挂在故宫里当展览品。

    明摆着在侮辱胡适,说胡适是满清皇帝的奴才。

    由此可见,李石曾真的心胸狭窄,毫无度量可言,抓住机会就要把人往死里得罪。

    反而是胡适比较大度,看到自己的名片成了故宫展览品,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要求与名片合影。结果呢,合影的要求都遭工作人员拒绝,让胡适完全下不来台。

    现在的情况是,李石曾的学生和侄子官司缠身,他必须挽回易培基的名声,才能留住自己的脸面。而这次从瑞典收回中国文物,就是一个大好机会,易培基是最适合的人选。

    但前提是,必须蔡元培来配合,而两人的关系却很微妙。他们是朋友,也是政敌,他们经常合作,也常年竞争。

    蔡元培笑道:“让易培基迎回文物可以,但这些文物,需要运到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保存。”

    这就是交易了,李石曾的人露脸出风头,蔡元培的人得实际好处。

    “那就说定了!”李石曾一口答应下来。

    别看李石曾和蔡元培远离政治,但南京国民政府的九个部中,超过一半的部长和副部长都是他们的朋友或学生。

    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瑞典远东博物馆索取文物,在他们看来小事一桩。

    果不其然,李石曾和蔡元培一开口,南京政府立即任命外交参事谭伯羽(谭延之子)为中国驻瑞典公使,全权负责索要文物事宜,并委派易培基前往瑞典做文物交接、运输工作。

    同时,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物理研究所,分别向居里夫妇发出学术交流邀请函,居里夫妇在三个月后回信表示接受邀请。

    到此,周赫煊的瑞典之行就算圆满了,不仅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还帮着牵线搭桥,索要文物并邀请学术牛人。

    不管是那1万多件史前文物,还是学术大牛居里夫妇,对中国而言都有莫大的意义。

    ……

    瑞典。

    斯德哥尔摩码头。

    王念祖穿着周赫煊赠送的皮大衣,握手道别:“周先生慢走!”

    “诸位保重。”周赫煊点头道。

    吕兆新和孙方也逐一上前握手,三人把周赫煊送上甲板,然后挥舞着手臂目送轮船离开。

    在走之前,周赫煊还捐赠了5000美元,作为中国驻瑞典公使馆的经费。没办法,南京政府不给外交人员发工资,周赫煊只能自己掏腰包,总不能看着外交官们挨饿受冻吧?

    听说,挪威和芬兰那边的公使馆更惨,那都已经揭不开锅了。

    不过很快就要轮到谭伯羽头疼,这位国党元老家的公子,不仅被任命为中国驻瑞典公使,还兼任驻挪威和芬兰公使。一个人管着对三个国家的外交工作,而且都是不受南京政府重视的地方,使馆人员的工资估计还得谭伯羽自己想办法。

    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实在让人诟病,就拿驻法公使来说吧。此时顾维钧已经回国述职半年,新任驻法公使都还没敲定,中国和法国的外交工作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好在有周赫煊掺和,中国的币制改革比历史上进行得更顺利。在英国提供足够的英镑外汇后,美国那边终于急了,罗斯福把白银集团叫来紧急谈话,然后派遣谈判团队火速前往中国。

    而在汉口那边,周赫煊投资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开始建造桥基了。冬天江水平稳,水位较低,正是修桥的好时候。

    船舱内。

    周赫煊坐在床上高举双手,张乐怡掀起他的衣服,让护士解开绷带换伤药。

    “伤口恢复得很好,估计下个月就能随意活动了。”护士小姐说。

    张乐怡笑着连连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于琛端着午餐进来,放在床头说:“先生,你的午餐。”

    周赫煊瞟了一眼,翻白眼道:“又是牛排腰子派,我都要吃吐了。”

    于琛笑道:“还有熏烤牛肉,炸鱼和薯条,你选哪样?”

    “那还是选牛排吧。”周赫煊憎恨英国食物,偏偏这特么又是一艘英国轮船。

    伤药已经换完,张乐怡细心地把牛排切碎,喂到周赫煊嘴边,跟哄小孩儿似的:“等到了伦敦,我给你做一顿中餐。”

    “算了吧,伦敦哪有中餐的佐料。”周赫煊嚼着牛排说。

    “唐人街应该能找到。”张乐怡说。

    周赫煊笑道:“反正我不抱希望。”

    于琛守在旁边,等周赫煊把午餐吃完,她才端着盘子回餐厅。这已经相当于仆人了,而非秘书的工作,但她却乐此不疲。

    从最初看到豪宅和妻妾,对周赫煊隐隐生出不满。再到周赫煊为了国家人民奔走,捐钱捐物,不辞辛劳,于琛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甚至有了佩服之情。直到这次伦敦遇刺住院,又获得了诺贝尔奖,于琛已经彻底服气了。

    她觉得周赫煊是英雄豪杰,而英雄豪杰身上的缺点可以原谅,人无完人嘛。

    于琛甚至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留在爱国大文豪身边工作。她喜欢这样的生活,不仅风光体面,而且还能为国家民族做贡献。

    如果组织提出要求的话,于琛可以义无反顾的向周赫煊献身。她不讨厌这个男人,而且还有十足的敬佩和隐隐的爱慕,并不会因此感到委屈。

701【老丈人的要求】

    “every nightmy dreams

    i see you, i feel you,

    thathow i know youon

    far across the distance,and spaces between us

    you have eshow youon……”

    圣诞节即将来临,伦敦街头小店传来阵阵歌声。

    随着《泰坦尼克号》热映,不仅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名声大噪,电影主题曲《我心永恒》也再次风靡英国。

    早在30年前,美国就已经出现现代流行乐的雏形,名叫“叮砰巷歌曲”。“叮砰巷”是个地名,民国时期也翻译为“廷潘胡同”,所以按照咱中国人的说法,此时的美国流行乐应该叫“廷潘胡同歌曲”。

    好醉人的翻译画风!

    一直到摇滚乐出现以前,“廷潘胡同歌曲”都是流行音乐的霸主,并从美国渐渐转播至全世界。

    而周赫煊所“创作”的《我心永恒》,显然属于超时代的“廷潘胡同歌曲”,成熟、完美、优雅、感人……即便是看不起美国音乐的英国佬,也瞬间就迷上了它。

    在周赫煊前往瑞典领奖的时候,费雯丽也随团去了法国,接着又走意大利和西班牙,在西欧各国都刮起了一阵大船旋风。

    电影版《泰坦尼克号》在欧洲的反响爆炸,小说也随之一版再版,让周赫煊拿稿费拿到手软。即便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只凭《泰坦尼克号》现在的影响力,周赫煊都足够成为欧洲名人了。

    费雯丽赶在圣诞节之前回到伦敦,跟周赫煊以及姐妹们过了一个平安夜。她还趁机跟小孩儿们讲圣诞老人的故事,弄得小灵均一天到晚吵着要袜子,挂在床头就等着收礼物。

    12月23日,伦敦市长正式向周赫煊办法荣誉市民称号,同时伦敦大学授予周赫煊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2月26日,圣诞节的第二天,威廉阿斯特在克莱夫登庄园举行盛大舞会,说是要庆祝周赫煊荣获诺贝尔奖。当然,另一位来自英国的诺贝尔奖得主查德威克,也是这场舞会的主角。

    傍晚,周赫煊带着张乐怡、费雯丽现身,来到了著名的克莱夫登庄园。

    我们在前几章说过,这座庄园在1937年到1940年之间,属于整个英国的“政治中心”,一切重大政府决策都在这里敲定,甚至形成了所谓的“克莱夫登集团”。

    除此之外,这座庄园还是英国的“文化中心”,常年定期举办沙龙和派对,丘吉尔、卓别林、萧伯纳、甘地……都成受邀到此参加派对。

    克莱夫登庄园,正是阿斯特家族的产业。(前文已改正,威廉阿斯特是《观察家报》的大老板,也是张伯伦最坚定的支持者)

    “这座庄园好漂亮啊!”张乐怡忍不住赞叹道。

    费雯丽点头道:“确实很漂亮。”

    周赫煊有些怀念地看着眼前的大房子,在穿越前,他曾经来过这里,那时已经被改造成豪华酒店。即便是最便宜的客房,住一晚也要1000多美元(仆人卧室改造),周赫煊当时住不起,只能站在外边的园林部分拍拍照。

    周赫煊回忆着当年导游的叙述,说道:“这座庄园,是200年前白金汉公爵建造的乡间豪华别墅,不过最初的建筑已经被烧毁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第二代萨瑟兰公爵建造,这里是整个英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英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张乐怡实在想不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