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105章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05章

小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说,今日的中国工业未兴,必须实行社会主义才能平稳健康发展,从而避免阶级斗争。特别是矿藏、军火、电力等等产业,应该由国家来管理,避免资本家逐利而影响国计民生。

    这些理论,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此君简直就像是穿越过来的。

    可惜再过几年,张君劢就放弃了社会主义思想,转而追求自由民主宪政。

    张君劢读着《枪炮、细菌与钢铁》的最后一章,越看越是兴奋。除了“一党专政、民主集中”的观点不同,剩下的思想内容都跟他不谋而合,瞬间就把周赫煊引为知己。

    像张君劢这种社会主义者,在中国实属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追求民主宪政。

    鲁迅就在报纸上毫无顾忌地讽刺周赫煊:“近日拜读周先生《枪炮、细菌与钢铁》一书,前面30万字,令我钦佩之至,实属当世杰作。可最后两万字,却将周先生的政治嘴脸暴露无遗……这是个骨子里的独裁分子,他是替当权者说话的!”

    不止鲁迅,很多民主人士都在喷周赫煊,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这些人劝周赫煊把最后两万字删掉重新出版,说没有这么个狗屎一般的结尾,《枪炮、细菌与钢铁》还不失为一本好书。

    张君劢瞬间化身斗士,主动帮周赫煊打笔仗。他也不继续骂国党了,以一敌百跟民主人士战起来,大肆宣扬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

    南方报纸论战再起,这是一场社会主义与民主宪政的争论,最终导致两个结果:

    第一,《枪炮、细菌与钢铁》被广大知识分子熟知,从而销量大增;

    第二,民主人士被成功转移注意力,不再找周赫煊的麻烦,而是逮着张君劢狂怼。

    张君劢毫无所惧,反正他是富家公子,整天闲着没事干,对每一篇骂他的文章都逐条反驳。人家战得欢快着呢,精神头十足,连饭都要多吃两碗。

    (未完待续。。)

194【南开】

    南方的骂战稀里煳涂,先是鲁迅骂周赫煊,接着郭沫若骂鲁迅,然后郭、鲁二人对骂。

    张君劢杀出来帮周赫煊说话,宣传他的社会主义理论,郭沫若立马掉头骂张君劢。张君劢反驳郭沫若的时候,鲁迅写文章同时骂他们两个,张君劢和郭沫若立马回喷骂鲁迅。

    郭老先生的参战,跟《枪炮、细菌和钢铁》无关。

    起因是常校长叛变革命后,鲁迅与诸多进步人士,想要联合发起一场新的文化运动。

    郭沫若对此强烈反对,并得到更多人的赞同。

    鲁迅的那张嘴忒毒,在极端气愤之下,毫不客气的写文章来一句:“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自然要反击,数鲁迅三大罪状,骂鲁迅是“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紧接着,包括郁达夫在内的创造社成员,随即对鲁迅展开围攻。

    鲁迅在跟创造社互怼的同时,还有闲心抽空骂周赫煊和张君劢。而郭沫若也没闲着,骂鲁迅的同时,逐条驳斥周赫煊、张君劢的独裁主义思想。

    郭、鲁二人从此成为老冤家,今后对喷不知多少回。不过这次变成了三方混战,凭空多出个社会主义者张君劢来。

    最后大家骂来骂去,已经完全分不清敌我。

    闲话休提。

    天津,八里台。

    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笑着上前迎接,握手说道:“周先生,你可真是稀客,千请万请都请不来。”

    “哈哈,我这次算是不请自来了。”周赫煊笑道。

    广播电台已经筹备得差不多,周赫煊直接卸任《大众》副刊编辑部主任一职,把《大众》交给李寿民管理,自己则集中精力办电台。

    周赫煊这次到南开大学,是来寻求合作的。他需要专业播音员,但前来应聘的那些家伙,国语说得太糟糕了,就连天津本地的都够呛,那口音听起来就像在说相声。

    除了招牌播音员,周赫煊还想弄些无线电人才,免得哪天播音设备除了问题,只能去找美国鬼子帮忙。

    如今南开大学虽然还没创立电机工程系,但却已经设有相关学科,归理学院统一管理。

    南开还是很牛的,这是北方第一所设置理科的私人大学,也是北方第一家男女同校的大学。而且南开贼有钱,背后有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扶持,一言不合就新修校舍、新立科系。

    比较起来,北大就要惨得多,连教师工资都发不起清华、中法这些大学,都有庚子赔款撑着,北大没从庚子赔款拿到一毛钱。

    张伯苓又介绍身边的两个人:“周先生,这位是南开大学部教务长姜立夫先生,这位是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饶毓泰先生。”

    姜立夫,数学家,中国的许多现代数学名词,就是由他主持审定的。我们在前文提到的那个哈佛学生江泽涵,便是姜立夫的学生。

    南开数学系创立之初,只有姜立夫一位老师,他一人兼教八门课,还要处理数学系的行政工作。在凌冰博士离开学校后,姜立夫又代理了南开的校务长之职。

    至于饶毓泰,则是南开物理系创始人,后来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的时候,邓稼先、杨振宁和李政道都做过他的学生。

    周赫煊连忙握手道:“姜教授好,饶教授好!”

    “周先生,久仰久仰。”

    姜立夫、饶毓泰分别和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寒暄了几句,很快说明来意:“张先生,我想在天津开一家广播电台。需要国语标准的播音员,还有精通物理的技术人员,我希望能跟南开合作。”

    张伯苓还没说话,饶毓泰就笑起来:“这个不错啊,让物理系的学生过去兼职,学以致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南开大学几年后设立电击工程系,还搞了个校办广播电台,所有设备都是学生自己组建装配的。

    周赫煊又说:“我准备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播放学术节目。内容不限,可以是科学常识,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都由南开的学生们自定。”

    张伯苓听了极为心动,学校能在电台开办节目,对南开大学而言是件大好事。

    “周先生,我同意你的合作建议,”张伯苓笑着说,“不过你难得来一趟,还是先给学生们做做讲学吧。”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跑不掉。”周赫煊大笑。

    南开大学的八里台校址新修才几年,各种设施齐备,还有自己的科学馆,礼堂自然不会缺。

    用过午餐,周赫煊便跟着张伯苓去大礼堂。

    得到消息的学生纷纷赶来,不到片刻就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里都站着人。

    周赫煊可是天津名人,本地的学生们对他非常熟悉,怎会错过这次近距离接触的好机会?别说大学部,就连中学部都闻讯赶来好多学生。

    看着下方人头攒动,周赫煊站在台上笑着说:“今天就不做演讲了,自由提问吧。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们互相之间看了看,突然唿啦啦举起一堆手臂。

    周赫煊随便选了个:“那位穿蓝色衣服,戴眼镜的同学。”

    那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周先生,你对现在的战事怎么看?你认为哪边会赢?”

    周赫煊笑了笑,避实就虚道:“这个比较难说,或许,我们再过半年就能得知真相。”

    “你认为今年之内就会打完?”那学生追问道。

    “我想是的。”周赫煊说得模棱两可,但其实已经表达清楚。

    如今北伐军已经快打到山东,气势如虹,如果今年内结束战事,那么肯定是张作霖会输。

    第二个学生就更有意思了,他满脸愤慨道:“周先生,我本来本崇拜你,还专门去买了你的新书。可你太让我失望了,居然主张独裁统治!”

    “你看过《枪炮、细菌与钢铁》了?”周赫煊没有生气,笑眯眯地问。

    “看了,看得很生气!”那学生说。

    周赫煊笑道:“一本32万字的书,你为什么不关注前面30万字,而盯着最后2万字不放呢?”

    那学生说:“因为我向往自由和民主!”

    周赫煊不予理会,说道:“政治倾向咱们先不谈,今天就来说说《枪炮、细菌与钢铁》吧。”

    (未完待续。。)

195【文明】

    “想必大多数的同学,还没看过我的新书吧,”周赫煊笑着说道,“我先给大家讲个史故事,大概400年前,美洲阿兹特克帝国的皇帝,派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一块叫做欧洲的新大陆。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间,阿兹特克帝国派遣殖民军队,对欧洲展开了血腥的殖民屠杀……”

    几句话直接把学生们听懵逼,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学了假史。

    终于有学生憋不住,不等举手就直接站起来喊道:“周先生,你讲错了。哥伦布是欧洲人,他发现的是美洲新大陆,是欧洲对美洲进行殖民屠杀。”

    “哦,是吗?”

    周赫煊疑惑的笑了笑,反问:“那为什么是欧洲人去美洲搞殖民,而不是美洲人到欧洲搞殖民呢?”

    立即有学生回答:“因为欧洲比美洲先进,欧洲大航海时,已经快要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而美洲还是原始农业社会。”

    周赫煊似乎对此很不理解,刨根问底道:“远古时代,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古人类,文明起点应该相差不大。但为什么不是美洲先进入工业文明呢?”

    “因为……”那个学生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那我再请问,”周赫煊继而说道,“如果人类史重来一次,有没有一点点的可能,是美洲或者非洲人率先发展出工业文明,并对欧洲和亚洲进行殖民统治?”

    那学生支吾道:“也……有可能吧。”

    “绝无可能,就算时光倒流,也只能是欧洲或亚洲人,率先进入工业时代,继而对美洲、澳洲和非洲进行殖民屠杀,”周赫煊斩钉截铁地说,“这就是我的新书《枪炮、细菌与钢铁》,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有个女学生举手弱弱地问:“周先生,是因为欧洲和亚洲人更聪明吗?”

    “当然不是,”周赫煊笑道,“全世界的所有人种,从出生那刻来比较,其实智商相差不大。但世界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并且必然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文字、制度、科技……这些因素无关紧要,最最重要的是农业的发展。”

    台下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静静地听周赫煊说下去。

    周赫煊继续道:

    “人类社会想要发展繁衍,前提条件是活下去。而活下去的方法,无非是靠打鱼、耕种、狩猎和游牧这些手段。远古时代,人类很少定居,在某个地方生息繁衍一段时间,就必须要进行迁徙,以获取更加充足的食物来源。但农业改变了这一切,农业的发展带来定居,定居是个非常重要的根本,大大提高了原始人类对抗自然的能力。除了定居,就是驯化植物和动物,植物被驯化成五谷杂粮,动物被驯化成家禽牲畜,这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我为什么说,就算时光倒流再来一次,还是欧洲和亚洲人率先发展出工业文明呢?

    先来看看动物,如今可知的大型驯化动物有14种,其中有13种出现在欧亚大陆,包括牛、羊、马、猪等等。至于美洲,那就很糟糕了,仅有一种,叫做羊驼。

    顺便说一句,美洲是没有马的,美洲现在的马,都是欧洲人带过去繁衍出的后代。牛可以耕种,马可以用于战争和运输,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对美洲人来说,他们没有马和牛,天生就比欧洲和亚洲人劣势。

    其次是植物,驯化植物太关键了。现在不管东西方,主食都是植物,这方面美洲和非洲也很糟糕。

    从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欧亚大陆属于横向大陆,气候差异不大。在原始的耕种条件下,欧亚大陆的驯化植物,能够非常快速的传播开来。而美洲和非洲呢,属于纵向大陆,不同纬度的气候迥异。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紧挨着,但墨西哥的玉米,用了三千年才传播到北美,而且还是借助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在原始农业时代,玉米是不可能在北美大规模种植的。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欧亚大陆天生具有优势。动物和植物的驯化,让欧亚人类可以定居并发展出复杂的社会体系,大量的人员从初级劳动中解脱,有精力和时间去发展技术、文字,造出枪炮和钢铁,一步步达到领先。

    我为什么在书中提及细菌呢?这跟动物有关。欧亚人类的祖先,由于驯化了种种动物,长期跟这些动物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