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历史粉碎机 >

第546章

历史粉碎机-第546章

小说: 历史粉碎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丰说道。

    他的确有一整套管理模式,而且是用过很多次,解决了很多哪怕几十年后才出现的隐患的。

    “第二,纺织业大yuejin。

    闽广一带木棉已大量种植,引其种北上,河北河东一带为战火残破人口锐减,尤其是燕山路为战火荼毒十余年,真定,太原等地遭金军屠戮十室九空,存在大量空闲土地,这些土地纳为官田种植木棉,老夫有新式纺织技术可大幅增加棉布产量,正好可以在那里试用。”

    紧接着他又说道。

    这时候木棉就是棉花,在福建广东都有种植,后来绍兴和约里面给金国进贡的东西里面就包括棉布,既然这样那当然要加速其传播,说到底这东西比麻布强,尤其棉花的御寒能力远超麻布,有了大量棉袄就可以保证辽东的作战了,要不然连南宋官员都评价这东西虏尤喜之呢!不要小看这点御寒能力的提高,这代表着汉人控制区从南向北的实质性扩展,以唐朝之强盛也不过在朝阳一带住了几千户汉人,但到明朝就已经可以跑到开原搞武装移民了。

    这就是御寒能力提高带来的。

    话说皮草虽然更好,但不能指望老百姓人人穿得上啊!

    看着那些虚心记录的大臣,杨丰继续放他的卫星:“第三,盐业改革,老夫有新式制盐技术……”

第七三二章 一一二七年的焦点访谈

    杨丰以一种堪称狂暴方式不断放出的经济建设计划震懵了所有人。

    整个大宋朝廷全傻了。

    话说大宋的衮衮诸公还没堕落到纯粹腐儒的程度,扒灰公之前和之后的儒家本质上也是两个类型,他们反对国师并不是因为国师做错了什么,实际上国师直到现在除了凶残一点真还就算无遗策,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经济上表现都令人惊叹,整个大宋都在以极快的速度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

    真得可以说古之明君不过如此!

    他们反对国师是因为国师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简单点说他们和国师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屁股问题。

    他们不知道大宋的土地兼并是盗匪蜂起的原因吗?

    是个人都能知道。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点只要不瞎都能看见。

    那么他们不知道均田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手段吗?

    他们当然知道。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有效?

    无论开荒增加土地面积,兴修水利设施增产,甚至于减租,都无法真正改善占大宋人口三分之一的客户或者说佃户的悲惨处境,因为不抑兼并的制度,注定了佃客将沦为这个社会的最低层,注定了佃客要饥寒交迫以满足另一些人的锦衣玉食,土地产的东西就那么多,一些人得到的多了总要有一些人得到的少,唯一让佃客真正吃饱饭的手段就一个……

    让佃客耕者有其田。

    让佃客收获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自己的,最多再交官府一些赋税。

    可那样的话他们怎么办?

    靠着地租维持风花雪月,维持指点江山,维持诗词歌赋的优雅生活的主户或者说地主们或者说士绅们怎么办?他们靠谁来养活?难道他们也挽起裤腿下田?那他们还怎么坐在花园的凉亭里弹着琴,赏着花,吟咏着流传千古的诗词?他们不可能接受这种制度,因为这种制度代表着他们目前的一切都荡然无存,哪怕这种制度对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来说,是一剂完全可以妙手回春的良药,可良药的药渣是他们啊!他们当然没有那么大公无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所以他们必须反对。

    可他们内心里还是明白的。

    国师并不是妖人,国师只是想为老百姓做事,真要是妖人反而不会这样做了。

    若国师真要有异心,和他们合作才是最好选择,如果保证大宋制度不变,国师真要学赵匡胤一脚把那对孤儿寡母踢开,就凭他堪称只手挽天倾的奇迹,衮衮诸公们说不定还真就给他编个顺天应人的劝进书,这种事情他们也不是做不出来。

    可他没这么做!

    他反而选择了衮衮诸公的对立面,让自己变成公敌。

    那么他就真得没异心了。

    然而此时衮衮诸公还是发现他们低估了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国师,这家伙肚子里是真有货啊!他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均田制,他还有以这个均田制为核心的整个体系,从农业到商业再加上也可以说工业了,甚至还有海外贸易,还有教育,还有公共卫生医疗体系,还有交通建设,水利设施,还有传媒娱乐,甚至他都连城市里的垃圾处理都有一整套体系。而他所设计的这个庞大到令人目眩的体系里,真还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包括那些士绅其实也有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写成书估计都得一个人很长时间才能读完的体系里,他们就像一个零件般运转在自己的位置。

    这个体系太庞大了。

    庞大到就连张叔夜和那些内阁成员看着都有一种窒息感,一种令人仰望的窒息感。

    更重要的是他们挑不出错误。

    实际上他们几乎就看不懂这套东西。

    至少他们发现以自己的智商,根本不可能完全看懂它。

    这让他们很受伤。

    毕竟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才代表着智慧的巅峰,结果现在一看居然矗立起一座自己望都望不到顶的高山。

    为了解释民间的疑惑,国师甚至把他的五年计划直接印刷成了书,就放在原来的登闻鼓院里随便人去翻开,所有人都可以向他提问他也会做出回答,除非涉及到技术类的东西,他会保密以外,其他所有制度类的他统统都会做出回答,甚至每天还会抽出时间在宣德门城楼上亲自接待十名提问者……

    当众接待。

    在宣德门城楼上他架起了一件据说扩音器的法器,基本上方圆一里都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不得不说这一招很刺激眼球。

    “国师,大同电报,耶律大石率军至大同,城内契丹人开门迎降,耶律余睹被乱兵所杀。”

    吴革低声说道。

    端坐宣德门城楼上的国师微微一点头,然后把话筒往下压了压,这才对他说道:“回电,让联络处立刻照会耶律大石,宋辽为兄弟之邦,耶律余睹为大宋藩属,何以无故杀害?他必须给我一个解释,如果他的解释不能令我满意的话,那么河东有十万大军正等着去和他面谈。”

    耶律余睹干不过耶律大石那是毫无悬念的,一个出卖辽国做带路党的契丹版吴三桂,一个至今不肯去屈服于仇敌,自始至终高举辽国这面旗帜的英雄……

    契丹人会选谁?

    耶律大石也是算准了这一点才不顾旁边金国的威胁抢大同的。

    他知道自己会兵不血刃的。

    杨丰此举就是问问他,你准备以后咱俩怎么处啊?你要不能让我满意我可就去问罪了,相反你能让我满意的话,那咱们就做朋友。

    耶律大石会知道怎么做的。

    吴革立刻转身离开,就在同时一名弟子领着一个男子走来,而那男子还搀扶着一个颤巍巍老头,此时宣德门前御街上,数以万计的老百姓正翘首以待,在他们的目光中,那老头和那男子走到杨丰面前,前者一本正经地作揖,杨丰起身还礼。

    “中立兄,请坐!”

    杨丰说道。

    “国师请!”

    扒灰公的太师傅,前国子监祭酒,二程四大弟子中硕果仅存的大儒杨时颤巍巍说道。

    俩老头一起坐下。

    “兄有何指教?”

    杨丰一边亲自斟茶一边说道。

    理论上老杨比他大得多,这家伙已经七十五了。

    御街上观众听着大喇叭里面的声音眼巴巴看着这一幕。

    “听闻国师欲废衍圣公收孔氏祭田,不知是否属实?”

    杨时说道。

    “属实,凡人何窃号为圣?昔昊天上帝创造宇宙万物,三皇五帝代行其意志教化人间,是为圣人,孔丘何敢称圣人,更何况圣人乃昊天上帝意志化身本就不是凡人,又岂是凡人君主所能封?孔丘既非圣人,又非大宋宗室勋臣,于国无功,其后代又何称公爵,既然不是衍圣公那当然也没资格再拥有祭田,祭祀孔丘是他们做为孔丘子孙家事与朝廷再无关系!”

    杨丰说道。

    “孔夫子创立儒家教化万世岂非圣贤?”

    那侍立的男子说道。

    “儒家教化万世?那置诸子百家于何地?先秦以法家治国,汉以黄老之术,唐以道教为尊,纵然我大宋亦以道教为国教,何来儒家教化万世之说?若孔丘以创立儒家称圣,百家之创立者岂非皆可称圣?”

    杨丰说道。

    “自汉以来岂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男子反问道。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三国两晋乃世家治世与儒家何干?若说读书会写文章就是儒家,那诸子百家哪个不会读书写文章?隋唐为抑制世家开科举,以儒家典籍为科举之题目才使儒家崛起,但隋朝仍旧是以世家为主,关陇世家皆以武力为尊依旧与儒家无干,唐朝仍旧如此,那凌烟阁上几个儒生?再造唐室之李郭辈何人是儒生?藩镇时代兵强马壮者为尊与儒家思想何干?至五代乱世儒者不过武将之配,如冯道者倚门卖笑以苟延残喘而已。

    至我大宋抑武扬文才又使得儒家复兴。

    然而结果呢?

    若无老夫与众将士血战击败金军,阁下还能在此侃侃而谈?老夫自认不信那孔丘的话,也非儒家弟子,那你们是不是儒家?”

    杨丰转头问旁边那些军官和士兵。

    “我等只信国师!”

    后者一齐摇头回答。

    “你看,自汉以来是都尊儒术吗?我大宋倒是独尊儒术,可又独尊出了什么结果?”

    杨丰说道

    杨时二人默然。

    “老夫并非对儒家有什么成见,毕竟儒家也有其可取之处,但为了拔高自己而压制别人就不对了,百家争鸣各司其职才对,兵家,法家,墨家之流难道比儒家更低吗?难道他们就没有可取之处了?老夫不反对儒家,但老夫反对独尊儒术,老夫要的是王政复古,恢复先秦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竞争,而不是儒家独占思想,整个国家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杨丰紧接着说道。

    “受教了!”

    杨时叹息着俯首说道。

    然后他站起身,在那名弟子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了。

    “下一个!”

    杨丰看着他的背影说道。

第七三三章 天花乱坠

    下一位……

    下一位是光头。

    一个穿紫袍的光头。

    很显然大师们也派出了他们的代表,杨丰之前已经正式下令,收天下所有寺庙的庙产,土地转为官田,寺庙的佃户依旧租种,但按照新定的官田田租标准最高不超过四成半,店铺赌场之类收归官府然后公开拍卖。而高利贷借据之类收归官府,然后本金部分归还寺庙,毕竟这钱其实不光是光头的,谁都明白高利贷这东西放贷的都只不过是个操作者,真正的金主都隐藏在幕后,杨丰把本金还给他们已经很够意思了。

    这件事已经从汴梁开始向外大规模展开。

    而且也遭遇了一定程度上的武装抵抗,不过都没扛住六甲神兵的五雷铳。

    另外岳飞也从前线返回,杨丰亲手为刚刚组建的一个新军旅配备了所有需要的燧发枪,这支特殊的军队正在汴梁附近训练,全部由自耕农和流民出身的士兵组成,虽说上战场还早了点,但伐山破庙已经足够。

    当然,他这不是对大师们有什么恶意。

    他这完全是好意,是为了让大师们安心修行,佛门中人当遵守清规戒律不能沾染红尘俗务,老是惦记着今年收了多少租,还有哪家高利贷没还,或者昨天赌场有人出老千那还怎么修行?所以国师才不得不这么做,至于以后大师们的衣食问题这个好办,朝廷管,不是有度牒吗?拿着度牒去官府领口粮就行,出家人吃素无非就是米面而已,就依照居养院的标准,能养活那些孤寡老人的米面肯定也能养活大师,他们又不干体力活,无非念经而已,更何况还有善男信女,他们的捐献就足够礼佛,什么香油钱佛像庙宇修缮也都足够了。

    不过得有度牒,没度牒是肯定不行的。

    至于度牒的发放这个肯定还是由朝廷说了算,总之就是这样了!

    话说国师为了大师们的修行也操碎了心!

    这种情况下大师们的代表肯定是要来和他决战的。

    “法号?还有身上这紫袍是怎么回事?”

    杨丰敲着桌子说道。

    那架势就跟派出所民警叔叔审问刚刚被抓的pia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