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历史粉碎机 >

第349章

历史粉碎机-第349章

小说: 历史粉碎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个小时后,这场没有悬念的战斗结束了,大食人的死尸堆满广州城下。

    “大帅,这些如何处置?”

    荔非元礼指着身后上千名投降的大食人说道。

    “挖坑,活埋,都是好肥料。”

    杨丰淡然说道。

    就在这时候,远处数十名士兵护卫着一名绯袍官员而来,很快在一片鄙夷的目光中跑到城门前,那绯袍官员匆忙下马行礼,带着一脸的谄媚说道:“下官广州刺史见过南阳王,南阳王神威无敌,尽歼逆胡,于广州百姓简直恩同再造。”

    “你去哪儿了?”

    杨丰冷笑着说。

    “呃,下官去召集士兵去了!”

    刺史谦卑地说。

    “你的士兵呢?”

    杨丰问道。

    “呃,时间仓促,还未曾召集来。”

    那刺史说道。

    “刺史代天牧民,守护地方,号为一方父母,你就是这样守护地方?难起之时弃民而逃,贼灭之际倒是跑出来了,你还有什么脸面回来?把他和这些大食人一起活埋!”

    杨丰对荔非守瑜说道。

    后者一招手,两名亲卫立刻去前抓住那刺史,就往已经开始挖的坑边走,那刺史手下没一个敢动的。

    “南阳王,你不能这样,我是广州刺史,你无权杀我!”

    那刺史惊恐尖叫着。

    “我就杀你了,你能如何?”

    杨丰端着茶杯说道。

    是的,他就是杀了,谁又能管得着?别说他是副元帅,本来就节制岭南经略使,广州刺史本身也是岭南经略使下属的,就是他单纯以目前的地位,他要以弃城而逃的军法斩一个正四品的中州刺史,李亨那里也不会在乎的。

    在广州刺史的挣扎哀求中,那两名士兵把他直接拖到大坑边,然后一脚踹了下去,而那些投降的大食人同样在哀求挣扎中,被那些百姓拖到大坑边一个个踹下去,那些水兵拿着神臂弓在边上看着,有往外爬的立刻射下去,当所有人都进坑后,两旁那些百姓开始填土,同时水兵不断射杀企图逃跑的,几万人齐动手,整个大坑很快就被填平,然后荔非守瑜一声令下,一百亲卫策马上前,开始反复践踏那些还比较松软的泥土直到把这片土地踏平。

    “在这里立个碑,让以后再来这里的胡商都知道在大唐该如何做人!”

    杨丰对他身旁官员说。

    这名官员没有逃走,而是最早组织百姓反击,他已经被杨丰暂时任命为代理刺史,以后的事情就不关杨丰的事了,广州是何履光辖区,他之前率领岭南军帮鲁炅守南阳,不过已经得到命令撤回,准备和高仙芝一同远征天竺,等他回来后自然会处理后续的事情,杨丰来广州只不过是顺路看看同时补充点物资,在解决了这里的事情后紧接着就离开前往安南。

    十天后他的船队驶入武安州,也就是现代越南的海防港,然后换乘内河船直抵交州。

    “高公,你这里比我那里强啊!”

    交州安南节度使府内杨丰说道。

    安南这边的情况的确令他非常意外,因为这里的汉人数量众多,而且唐朝在这里不是羁縻,全都是真正的州县,这一点甚至远超云贵,至少这里比云贵更像内地,就算与岭南相比都不遑多让。尤其是这交州城,哪怕放到北方也是大城,这时候的交州人口已超过十万,广州此时人口也不过二十多万,而且安南所辖这种大州还不只交州,中部的州人口也超过了六万。十万人口是个什么概念?这时候登州人口就是十万,也就是说交州,也就是现代的河内这个已经变成外国首都的城市,一共居住着十万汉人。

    这不是那些羁縻土地的蛮夷属民,这是真正列入大唐户籍的编户,这是真正的大唐百姓,而且这还不包括他们的奴仆。

    仅仅一座交州的人口,几乎就相当于杨丰这些年的所有努力,而整个安南所属有十几个州,哪怕他刚刚路过的武安州,这种完全可以说不起眼的小州,人口也已经过万,虽然这是因为他的建议,朝廷加强了对这一带的控制,尤其是繁荣的海上贸易使人口大幅增加,但即便这之前,交州的人口也是接近十万的,整个安南加起来目前在大唐户籍上的人口超过了四十万,和这里相比,杨丰控制的三镇加起来都赶不上。

    “你去看过封二了?”

    高仙芝端着茶杯淡淡的说道。

    这家伙在安南已经当了六年的节度使,可以称得上抱爱妻拥爱子乐不思归,依靠着香料贸易的收入日子过得无比奢华,在这座堪比宫殿的节度使府中光姬妾就养了数百。

    另外他还收了上千假子。

    尤其是在李亨登基后,他已经明显在往军阀化发展,上次李亨征安南兵北上,就被他找借口拒绝,而安南水陆两军共四万,也已经超出了安南军的正式编制,倒是和杨丰他老丈人勾搭挺深,借助他的默许,赵国珍的西赵蛮势力甚至已经到了滇池,在滇池附近不停吞并那些南诏遗留下来的小部落,可怜洱海的爨守隅在他俩的yin威下战战兢兢,空有一个云南郡王头衔却只能归缩太和,甚至就连洱海的几个河蛮部落都不搭理他。

    这两个老家伙目的很不纯洁!

    他们这是要搞事情的。

    当然,这与杨丰无关,他们俩顶了天玩割据,而事实上杨丰自己也形同割据,他没资格在这个问题上干涉别人,这时候的大唐恐怕所有有条件的藩镇都是这种心思,高仙芝孤处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要是还没有点小心思就不正常了。

    “高公,事情都已经过去,封公是自杀,也算是为国尽忠,朝廷该有的褒奖也没少了,您就不要耿耿于怀了!”

    杨丰说道。

    高仙芝和封常清这对老搭档的感情极好,堪称是亲如兄弟,高仙芝拥兵自重,也就是在封常清自杀以后,在此之前他也是忠心耿耿的,包括李隆基征兵时候,他的安南军也已经开始北上,但灵宝之战封常清自杀后,安南军立刻以蒙设诏残部作乱为借口撤回,很显然他是被封常清之死刺激了。

    “老夫时常在想,若不是老夫被调到安南来,是不是也会和封二一样的下场?我们这些武臣,都不过是朝廷的狗而已,拴在锁链上的狗,生死荣辱都得看朝廷的心意。”

    高仙芝说道。

    “那封二明知是必死,但他也只能去死,而要了他命的,只不过是朝廷的一纸命令,哪怕他很清楚这份命令是多么荒谬。而你为朝廷收复两京,擒安禄山,几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却在刚刚胜利之时,被弃之如敝履,哪怕你明知道,再给你几个月时间就能彻底平定叛乱,却也只能因朝廷一纸命令功败垂成。

    我们都是狗,我们都被一根锁链拴着,哪一天朝廷要我们死了,无论为了什么,为了多么荒谬的理由,我们也都得去死,哪怕就是为了让他们吃顿狗肉。

    我们的命真卑贱。

    可是我们为何要做狗呢?

    你坐拥三镇,地方数千里,精兵强将无数,你一声令下就能让数十万大军为你踏平一切,而我有千里之地数万之兵,与朝廷远隔千山万水,朝廷的手根本伸不到我这里,那么你我又为何要做狗,等待着某一天朝廷要我们去死呢?我们为何不能为自己而活呢?”

    他接着说道。

    杨丰一下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高公,您说的完全正确。”

    他笑着说道。

第四七八章 大唐版郑和下西洋

    老高这是要搞事情了。

    很显然他是独断一方时间久了,已经不习惯那种受朝廷控制,被朝廷勾心斗角左右的命运……

    当然,主要是也看出了朝廷的虚弱。

    他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别说这时候朝廷顾不上管,就是顾得上管的时候,他这里也很难管,既然这样他为何非要被别人摆布?不过这与杨丰无关,事实上接下来他的计划,就是要先让大唐进入藩镇的时代,一个藩镇割据的大唐对他是有利的,藩镇割据会逐渐消磨掉老百姓对李家的信任,褪去李家身上的天命光环。

    他已经冉冉升起。

    而接下来他需要的是让李家的光芒熄灭,这样才好取而代之。

    藩镇割据是最好的手段。

    不要以为藩镇割据就是坏事,控制好了,别让藩镇搞内战,尤其是别搞出唐末那种藩镇大混战,反而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恢复老百姓的尚武精神,由安史之乱可以看出汉人的尚武精神正在被和平生活消磨,是时候该重新提振一下了。特别是在那些边疆区,那些藩镇对外扩张和掠夺的精神,可不是朝廷那些王公大臣能比,如果控制住了不让他们内战的话,他们只能以对外扩张来获得利益。而藩镇时代唐军的强悍这个也是毋庸置疑的,大宋一辈子没战胜的契丹,不过是卢龙节度使们的玩物而已,同样让大宋拼死抵御的西夏也只不过是唐朝的一个节度使而已,这些骄兵悍将的力量,完全可以引导着去祸害周围爱好和平的友好邻邦和各族兄弟。

    藩镇割据的麻烦,仅仅是以后需要费力气统一,但这对杨丰来说反而是最不值一提的小事,需要的时候他就一道命令大政奉还,到都城来杯酒释兵权各自养老,敢反抗者拎着狼牙棒上门拍死,部下有敢反抗者一样拍死。

    但在这之前必须让他们割据。

    包括他自己。

    那么在这个原则下,他和高仙芝就是天然的盟友了。

    “但是,高公,您还得出兵!”

    杨丰笑着说道。

    “这个没问题,老夫自认还是大唐的忠臣,太上皇提拔了我,我肯定不会背叛大唐,作为大唐的疆臣,我的职责我还是会尽到的,不过我是不会出征的,这个行营节度使你另外选。”

    高仙芝说道。

    很显然他怕自己一走,李亨立刻派人来接管地盘。

    “可以,但你的水师得全去!”

    杨丰说道。

    “水师全军,步兵一万,都是精锐。”

    高仙芝说道。

    这就可以了,他的兵还是真正能打的,而岭南军同样可抽一万,李皋那里同样可以抽一万,这样就可以凑出三万步兵,安南军最能打,岭南军稍微差点,但也不会差太多,李皋的浙江兵肯定最差,毕竟他是新设立的节度使,新招募的士兵,但装备上绝对都不会差了,李皋可是有钱,三万步兵足够在孟加拉打下据点。

    毕竟他们的对手是三哥们,这可是正牌的三哥,不是莫卧尔帝国那些实际上还算能打的蒙古人。

    估计除了战象他们也没别的。

    但战象这东西,对上唐军制式装备的床弩,好像也没什么用,韶州城下南汉的重甲战象,照样也被潘仁美的床弩射地上,而安南和岭南的士兵手中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弩,事实上这些南方士兵作战的核心就是弩,从八牛弩到神臂弓再到车载连弩可以说应有尽有,他们的陌刀手反而不多,毕竟陌刀得那些彪形大汉才抡动,南方士兵身体素质普遍差一些,他们更喜欢长矛和神臂弓的组合,总之……

    没什么可总之的。

    想想他们的对手是谁,杨丰就实在不觉得还有什么值得担心。

    高仙芝不愿意当这个行营节度使,那么就换成何履光好了,高仙芝部下大将张光晟负责统帅一万安南军,这个名字让杨丰一阵愕然,后来才知道他是高仙芝南下时候应募参军的,因为打南诏时候第一个冲上龙尾关,所以脱颖而出成为高仙芝亲信。而安南水师的正式名称是定海军,直接的统帅是定海军使张伯仪,这又是一个让杨丰感觉有些愕然的名字,张伯仪的父亲是高仙芝的副手张顺,可以算安南军这个集团的第二代。

    这是安南军出征的。

    一个月后岭南经略使何履光从广州赶到交州。

    他很爽快地接受了这个行营节度使的职位,他和高仙芝不同,他没有当军阀的心思,实际上之前他一直帅岭南军在山南东道战场上,所以并不在乎远离自己地盘,而且他很清楚这次远征天竺对南方各镇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去抄吐蕃后路,而是在天竺获得一处贸易据点并且扩大龙牙门以西的海上贸易,那么他出征肯定会为两广海南的商人带来好处,安南控制了南洋的香料,李皋的闽浙集团控制着北方的贸易,那么岭南这个集团就应该去控制天竺的贸易。

    殖民的**已经在沿海萌发。

    他背后的岭南士绅对此无比支持。

    这样再加上李皋,杨丰的东路军也就是远征天竺军就组建起来,水师行营节度使李皋,陆师行营节度使何履光,属下杨丰能在历史上找到名字的大将有原本历史上的杀回纥使节出名的张光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