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历史粉碎机 >

第341章

历史粉碎机-第341章

小说: 历史粉碎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杨丰的目光转向东岸。

    东岸战场。

    “进!”

    马挥手说道。

    他身旁信号兵挥动信号旗。

    “进!”

    所有列阵的步兵中,那些将领纷纷发出命令,全身重甲的陌刀手整齐向前,恐怖的陌刀组成银色墙壁,反射着刺目的阳光,向着刚刚冲出河滩的叛军骑兵压了过去,而在他们的另一边,长矛的丛林保护下,那些神臂弓手不断重复射击动作,弩箭不停呼啸着划破空气,瞬间掠过一百五十多步的距离,击中那些冲锋的骑兵,击穿他们身上的铠甲穿透他们的身体。

    冲锋的骑兵依旧在不断向前,为了能够逃出生天,这些胡人为主的骑兵别无选择。

    他们在马背上吼叫着,不断射出一支支羽箭。

    但这些箭几乎对唐军构不成任何威胁,别说是骑兵弓,就是步兵弓也无法穿透他们的铠甲,在羽箭撞击铁甲的响声中,那些分成三列的神臂弓手在长矛丛林后面有条不紊地双脚踩着弩臂,依靠腰部力量完成上弦装上弩箭然后瞄准扣动扳机,他们甚至都顾不上看自己的战果,只是在那里机械地一遍遍不停重复自己动作,用威力强大的弩箭不断将敌人射落马下。

    几乎就在同时主动出击的陌刀手撞上了敌军的洪流。

    四千重甲的陌刀手瞬间化作战场上的绞肉机。

    这些全身冷锻甲,根本不需要再意敌军刀矛弓箭攻击的彪形大汉,吼叫着不断挥动他们手中那十五斤重的陌刀,带着反射的阳光,斩碎他们前方的一切,无论人还是战马,统统在这四千柄陌刀的挥动中支离破碎,鲜血的流淌战马的悲鸣中,死尸和折断的肢体随着他们的前进不断在他们脚下堆积起来,一颗颗头颅在他们的脚下滚动,他们带着杀戮与死亡的瘟疫淹没所有他们能看见的敌人。

    叛军依然在奋力冲击。

    他们别无选择,这些步兵完全堵死了他们后撤的道路。

    而就在这时候,伴随着一声长啸,他们头顶的天空中一个银色身影骤然落下,就在落地瞬间一道弧光划了一个浑圆。

    十几道鲜血的喷泉冲天而起。

    紧接着那银色身影在这飞溅开的血雾中同样冲天而起,然后再一次落向地面,地面的叛军士兵惊恐尖叫着纷纷举起长矛,但那身影将手中盾牌向下,瞬间在一片长矛的折断声中撞入敌人中间,那银色弧光再一次环绕他急速划了个浑圆。

    鲜血的喷泉再一次冲天而起。

    然后他再一次同样冲天而起。

    ……

    唐军的陌刀手们都疯了。

    他们带着恍如宗教般狂热的吼叫,用膜拜的目光仰望他们的统帅,仰望那不断升起的主宰战场的神灵,然后同样像疯了般不顾一切地向前砍杀着,此刻的他们的血液在沸腾,他们的大脑中什么畏惧和顾虑都没有了。他们看不到敌人的长矛,他们看不到敌人射来的箭斩落的刀,甚至就连他们身上的伤口他们都看不到,他们的视野中只有那道神灵般的光,他们的大脑中只剩下了砍杀的**,一刻不停砍杀,在那神光的指引下,一刻不停向前,砍碎任何阻挡,让一切敢于阻挡他们的都化作他们脚下的烂泥。

    这就是杨丰在战场上的最大作用。

    带起己方士兵的节奏,让他们血液燃烧起来,让他们变成疯子,变成杀戮的猛兽。

    甚至不仅仅陌刀手,就连那些长矛手和神臂弓手也呐喊着直接加入了进攻,后者同样有陌刀,只不过没有陌刀手的那样重,但必要时候他们是可以补充陌刀手的,整整八千唐军的重步兵,就这样以丝毫不输西岸那些具装骑兵的凶悍,牢牢把逃亡的敌军堵在灞桥两边的河滩上。

    站在一棵参天大树上的杨丰,很满意地看着两处战场。

    西岸的战斗快要接近尾声,绝大多数叛军都选择了投降,只有少数胡人骑兵还在溃逃或者顽抗,而部分赶到的炮灰们已经开始抓捕那些俘虏,甚至还有一部分炮灰干脆捡起地上的弓箭和弩,打落水狗一样加入对河滩敌军的射击,毕竟他们也是河中军的,一些英勇的干脆捡起长矛之类向河滩发起进攻。而东岸八千重步兵组成一道钢铁墙壁,不但阻挡住了敌军的逃亡还在逐渐把他们压回河滩,后续赶到的另外九千辅兵也加入了战斗,这些辅兵实际上和战兵差距不大,只是他们原本就是作为预备队在后面距离远,哪怕同样骑马也赶到的晚了些而已,但本身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依然都不输于那些内地的精锐们。

    很显然大局已定。

    实际上他的身影冲天而起的瞬间这场大战结果就已经没有悬念。

    安禄山部下绝大多数也是之前的唐军士兵,杨丰的传奇这些年他们同样知道,以前只是传说,但真人在他们面前展现超人的能力后,最直接的视觉冲击瞬间瓦解了他们的斗志,当后退无路的时候,投降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他们只是纯粹的士兵,又不是什么狂信徒,很难有血战到底的勇气。

    实际上绝大多数范阳军都是被安禄山裹挟,最初造反时候安禄山也是喊着清君侧诛杨国忠口号的,只不过打到洛阳后,这些士兵一来破罐子破摔了,二来被洗劫洛阳的丰硕收获刺激着,三来他们都是河北人,本来对大唐就没多少感情,就这样一直打到了长安,到这时候基本上也都没多少动力了,只是想着能保住性命而已,只要杨丰不杀他们,他们是不会在乎换个主人的。

    不过仍旧有不少还在负隅顽抗。

    杨丰骤然长啸一声。

    他的声音恍如龙吟般响彻东西两处战场。

    下一刻他纵身一跃,借助脚下大树的高度,在万众瞩目中,一下子出现在了近三十米高的天空,就在那些叛军士兵纷纷仰望的时候,他的左手猛然一甩,手中那面特制的圆形盾牌旋转飞出,紧接着化作一道寒光。两百多斤重的锻铁盾牌带着怪异的呼啸,瞬间就到了近五十米外,就像巨斧般将一面矗立的大旗斩断,然后没有丝毫阻滞地继续向前,距离大旗不足三丈外,一名中年将领茫然地看着旗帜倒下,几乎同时那盾牌带着喷射的鲜血掠过他的脖子,在喷泉般直冲天空的血色中他的头颅坠落。

    和那面折断的旗帜同时落地。

    那颗头颅在地上弹了一下,然后转向一旁旗帜,一双死不瞑目的眼睛盯着上面巨大的崔字。

    这是崔乾佑。

    “降者免死!”

    杨丰在半空大吼一声。

第四六七章 内斗

    随着崔乾佑的死,这场灞桥之战最终落幕,在得到了杨丰不杀他们的承诺后,田乾真率领剩余还在抵抗的叛军全都放下了武器。

    杨丰的西域军获得完胜。

    在这场收复长安之战中最大规模的决战中,两万五千西域三镇军斩首一万级,逼降三万五千敌军,安禄山在关中的三大主将一死两降,只有张通儒率领三千胡骑逃走,至于其他的收获就不用说了,虽然叛军战马的数量不像在大食一样,但也为杨丰增添了近万匹战马和驮马,而且叛军在长安洗劫并携带走的财物全便宜了杨丰,另外这些叛军的盔甲武器也全都便宜了杨丰的那些炮灰们。

    后者其实根本没有武装。

    杨丰抓他们就是当苦力的,又不是让他们上战场的,再说他也没有那么多武器,他的军械库在碎叶又不是在这里,而且这时候各军都在拼命扩充,包括李亨在内谁也没有多余的武器给他。

    但现在他们不用赤手空拳了。

    总计三万炮灰全部武装起来。

    至于那些降军……

    送西域去修镇妖塔!

    杨大帅很干脆地发话。

    好吧,这个没人和他争,他俘虏的就归他了,他愿意杀就杀愿意留就留,反正随便他处置。

    至于那些俘虏……

    他们没资格有意见!

    四千三镇辅兵,一万河中新兵,就这样押着三万降军去河中。

    除此之外还有近两万以各种方式抢到的女人。

    杨丰承诺无论降军还是那些新兵,到河中后统统发地发女人,如果河中的女人不够那就让留守的李夫人安排人再出去抢点。

    或者干脆找阿布。木si林收购点。

    这家伙正在两河攻城略地,手中抢的女人肯定不少,一套链板甲两个大食少女,他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总之俘虏们就这样处置。

    实际上不光他俘虏大批敌军,就在灞桥之战结束时,被崔乾佑留下或者说遗弃的近十万炮灰,同样在长安向郭子仪和王思礼投降,这些人都是叛军在长安附近甚至城内抓的壮丁,被李很仁慈地一声令下全部解散回家,那些附逆官员抓起来等候处置,皇宫重新清理干净,被轰塌的城墙组织人修理,城内被毁的建筑该清理就清理该修缮就修缮,这可是京城,话说皇帝陛下还得回来……

    呃,这个问题暂时还有点麻烦。

    真得有点麻烦。

    至少目前李亨还不能回他的皇宫。

    因为李隆基还在成都。

    虽然他已经承认李亨继位,可李亨若回长安他却赖在成都不回来,那么这太上皇在成都继续发号施令的话,李亨这个皇帝做得有什么意思呢?

    这长安是回到李家手中了,可问题是李家谁说了算还得斗一斗。

    准确说还得看看南方的另一处战场。

    李。

    李谋反。

    当然,李是肯定没谋反,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他只是被他爹当枪使而已。

    李隆基在成都也不老实。

    他虽然承认了李亨继位,却早就已经在布局,将还在世的几个儿子全部分出去,遥领的江陵都督李,广陵都督李琦,武威都督李珙,全部正式赴任,另外给他们加节度使,实际上就是想让他们牵制李亨,让他们趁机掌握兵权,到时候李隆基就可以借助这几个掌握兵权的儿子,逼迫李亨交出皇位。

    但他的几个儿子也不傻,李琦和李珙不去,我们没兴趣给你当枪使跟李亨抢皇位,我们就当我们的太平王爷。

    只有李去了。

    而且完全按照他的意图在江陵招兵买马,迅速建立起一支实力不弱的武装,虽然李肯定也想过以后和他爹联合,以江淮加剑南的军队重新逼李亨退位,然后他爹重新登基,再把他立为太子,但那只是个计划而已,甚至连计划都算不上,最多是李心底深处的一点点小野心,至少目前来讲李亨说他谋反那就纯属血口喷人了,人家怎么谋反了?人家堂堂江陵大都督,皇帝的亲弟弟,奉太上皇旨意带着军队巡视长江,以保证太上皇在剑南的安全有错吗?

    作为皇帝的弟弟,大唐在长江中游所有府兵的最高统帅,亲自率军巡视维护长江沿线安全,地方官员却横加阻挠甚至兵戎相见。

    那揍他们有错吗?

    这兵荒马乱风雨飘摇的,谁能保证这些地方官员不是有野心向割据?

    难道我为我兄长的江山考虑周全些有错吗?

    我路过广陵过去看看有错吗?

    那广陵难道不是大唐的城市,我难道不是大唐的地方官员吗?

    完全没道理嘛!

    当然,李亨也完全没必要和他讲道理,这种事情有什么道理可讲?一旦李率军到达扬州,掌控这个大唐的财政来源,再以高官厚禄收服南方那些藩镇和世家,以物资供应掐住关中各军的命脉,就算李亨回到长安也早晚得被他们逼着交出皇位,然后退回太子,哪天李隆基心情不好随便抓个理由,就可以把他的太子废掉,甚至再过些日子就可以赏杯毒酒了。

    这都是套路。

    所以李亨毫不犹豫地派出高大诗人担任淮南节度使,调动扬州附近所有听话的军队阻击李。

    现在阻击的结果还没传来。

    如果高适赢了,李隆基肯定就没什么招了,毕竟他手中只有李亨这一张牌,李亨完了他也只能老老实实死心塌地做他的太上皇,但如果高适输了,那李亨就得准备好抢先下手,要么在灵武做孝子,爽快地还位太上皇,从此夹起尾巴做人争取他爹的宽大处理,要么横下一条心派兵南下保护他爹,干脆把他爹抢到手中。

    然后就算先不打安禄山也得先把他弟弟解决了。

    当然,这跟杨丰没什么关系,而且他知道很快李就会被解决,所以在收复长安后,他立刻转入无所事事的状态,李对政务的处理他一概不参与,就连追击贼军顺便光复老家华阴的光荣任务都让给郭子仪。而他则拿出虢国夫人的一大堆转让文书,开始接收虢国夫人的产业,至于这些文书的日期,肯定是很久以前了,因为他和虢国夫人姐弟情深,虢国夫人早就把自己的所有产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