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历史粉碎机 >

第335章

历史粉碎机-第335章

小说: 历史粉碎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战马乘马外加驮马,这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恐怖的攻击力量,而且这个重骑兵旅里面包括了一千最精锐的老兵,当初跟着杨丰南下大食的四百人全在里面,哪怕新兵也是严格训练近一年的。

    另外就是安西和北庭两镇联合组建的一个步骑混编军,不过那些步兵也全都是骑马的,甚至还有两千同样的具装骑兵。

    “这真是万马救中原了!”

    杨丰看着自己面前汹涌而过,仿佛永无止境的骑兵洪流,一脸感慨地说道。

    他身旁是他老丈人。

    此外还有白孝德,马,荔非元礼,杨献忠,段秀实,荔非守瑜,可以说西域三镇名将全到了,就连河中监军鱼朝恩都作为监军来了,这阵容也是很华丽的,这些除了他老丈人和鱼朝恩以外都是他的部下了。原本李隆基的旨意就是以他为三镇行营节度使,但谁也不知道他去哪儿闭关,李嗣业只好代替他前来,如今他回来了自然还是他来作为节度使,而李嗣业顺路去趟灵武朝拜一下新君,接着还得返回龟兹坐镇。

    这时候西域三镇精锐都已经抽调回内地,肯定不可能再继续向西域以外扩张了,虽说大食人的威胁已经彻底解除,但吐蕃人可不会放过这个在葱岭甚至在安西扩张的好机会。

第四五八章 人不轻狂枉少年

    灵武。

    黄河东岸渡口,在数以万计的百姓围观中,一大群官员和武将眺首西望,隔着滔滔黄河望着远处那大队骑兵驰骋带起的尘埃,很快在夏末的绿色里,一片钢铁的反光闪耀,并且随着尘埃的接近逐渐清晰。

    “来了!”

    一名不太像汉人的中年将领,下意识地对身旁紫袍老者说道。

    那老者淡然一笑。

    “不是五百人吗?这可不像五百!”

    他另一边一个同样不太像汉人的将领皱着眉头说。

    就在同时对岸那骑兵的前锋已经出现在他们视野,最前面是一匹巨大的白色战马,马背上一名全身银色甲胄的将军,背后红色披风猎猎,他的马上没有武器,只不过旁边一辆四轮马车跟随,马车上是什么就看不清了。他身后一名旗手举着一面红色旗帜紧紧跟随,旗帜上隐约可见一条金色巨龙做回首状,龙背上一轮白日黄月,再向后是无数骑着高头大马,全身甲胄连战马都被铁甲包裹的具装骑兵,一支支马举在手中,马上一面面小旗随风猎猎。

    “金龙?日月?”

    刚才说话那将领举着望远镜有些愕然地说道。

    “那是太上皇特赐的,据说是为震慑西域诸胡,特赐河中军以龙抱日月为军中旗帜,使大唐皇威时刻为西域诸胡所仰望膜拜。”

    老者笑道。

    “纵使如此,也过于轻狂了!”

    那将领摇了摇头说道。

    “年轻嘛,人不轻狂枉少年,不到三十岁血战得来的郡公,五年间由一校尉至上柱国,若不轻狂反倒是怪事了,说起来他少年时老夫亦曾见过,不想十几年再见时,一个少年儿郎竟与老夫并列了!”

    大唐的架海紫金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不无唏嘘地说。

    突然间人群一阵惊叫。

    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愕然地看着对岸,而他两旁所有人都同样愕然地紧盯着对岸,对岸狂奔的马背上那将领突然间跃起,落地的一刻紧接着再一次冲天而起,他背后那些狂奔的骑兵纷纷带住了战马,就在队伍完全停住的时候,他已经到了黄河岸边。还没等岸边接他们的朔方军将领反应过来,他就双手抓起一艘木船,在一片石化般的目光中,大吼一声将那木船抛出近十丈落在河面,紧接着他拎起船篙冲天而起,准确地落在船上然后猛得一撑,那小船急速向前,转眼间越过了数十丈宽的河面。

    “郭世伯,小侄唐突了!”

    杨丰把船篙往河里一插,紧接着对郭子仪说道。

    “贤侄真乃当世孟贲啊!”

    郭子仪感叹道。

    “没别的,小侄就是力气大!”

    杨丰很憨厚地笑着说。

    就在这时候,他后面随行的众人包括他老丈人在内也相继到达。

    他们是从武威启程而来。

    这时候从武威到灵武不是沿黄河走,而是从武威直接向北沿着石羊河,先到现代已经变成腾格里沙漠的白亭海,汉朝时候称休屠泽,也就是民勤北边的沙漠盐滩,这时候的民勤是武威郡的镇番县,这时候那里不但是广袤的数百平方公里湿地沼泽,而且还是河西军下属的军事要塞白亭军所在地,包括一千骑兵在内六千士兵驻扎。从白亭海转向东沿着现代同样变成沙漠的草原和湿地直插过来就到河套,只不过必须得渡一次黄河才能到灵武,而灵武也不是现代的灵武,这时候的灵武郡治所在回乐县,也就是现代的吴忠市。

    渡过黄河就是。

    就在李嗣业等人纷纷登上郭子仪为他们准备好的渡船时候,郭子仪也给杨丰介绍了一下他身边的人,那个说杨丰年少轻狂的是仆固怀恩,而最初那个是浑释之,中唐与李晟齐名的擎天柱之一浑之父,李晟,马燧,浑,李抱真四人可以说和李郭一样再造了一次大唐,不过这两人都是铁勒,一个是仆固部一个是浑部,都是世袭的首领,同样也是世袭的都督府都督。

    此外还有些朝廷官员和朔方军的将领,当李嗣业等人渡河后又是一番寒暄。

    话说这时候的朔方军也算是众星云集了。

    灵武已经算是行在了,包括李亨也在城内,但李亨不可能出来迎接他们,包括李也不可能,只能是作为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带着他的部下出来。

    “这位将军是?”

    郭子仪看着杨丰身后一个很陌生的大将说道。

    后者他肯定没见过,但仿佛一种玄妙的感觉,那双目光却让他总是感觉非常熟悉,甚至熟悉得好像一个老熟人一样,这让他有点怪异。

    “末将河中兵马使杨献忠!”

    后者拱手似笑非笑地说。

    “杨将军远来辛苦了。”

    郭子仪对自己曾经的顶头上司笑了笑说道。

    紧接着他又用奇怪地目光看了看渡口,在那里一个身穿华服的年轻美女正踏上岸,而且一脸厌恶地看着脚下泥泞,拎着裙子在两名侍女搀扶下小心翼翼迈步,一个侍女还赶紧给她打着伞,因为天有些热,旁边还有一个扇扇子的,那排场也是相当足,后面一艘船匆忙靠岸,船上专门载着一辆四轮的马车,两匹连郭子仪都骑不上的顶级大宛马专门拉车。

    “那是小侄堂姐,从长安逃难出来原本欲投小侄,恰好在武威遇上。”

    杨丰在一旁笑着说。

    “令姐?”

    郭子仪茫然。

    “远房的,在长安住惯了。”

    杨丰补充道。

    呃,那是玉环姐姐,或者说他远房堂姐杨芷,他到武威后两人自然就很惊喜地姐弟团聚了。

    “杨公,后学见过杨公!”

    他身后突然一个声音响起。

    “呃,怎么又是你?”

    杨丰愕然回头说道。

    “丰生,李先生乃是特意来辅佐圣人的。”

    郭子仪笑着说。

    同时还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明白眼前这人非同一般,最好保持一下礼貌,当然,这一点杨丰也很清楚,随着李亨登基,李泌的身份可真就非同一般了,这可是李亨亲自给烤梨吃,连自己兄弟想要都被撵一边去的。

    “这才是修道者应该的,盛世当隐居山林,国家危难之时当出山为国效力,以后我会禀明师尊,若师尊允许当点拨你一二!”

    杨丰摆出一副师长嘴脸说。

    “长源谢南阳公厚爱!”

    李泌一脸狂喜地赶紧行礼说道。

    “不必多礼,还不知结果如何,等师尊同意了再说!”

    杨丰板着脸说。

    郭子仪愕然看着这一幕,要知道李泌这时候不是一般得宠,虽然没有什么官职,但却是就连皇帝都以先生来称呼的,灵武城内上至宰相房下至行宫太监,无不以先生称之,哪怕同样深受宠信的大太监李辅国,在李泌面前都得保持毕恭毕敬。现在李泌居然在杨丰面前如此卑躬屈膝,简直就是天雷滚滚一样,而且有李泌这个特殊人物,杨丰本身又是所向无敌的猛将,可想而知他在皇上面前所受器重肯定不会比太上皇时候差,话说郭子仪仿佛已经看到了杨丰再一次加官晋爵的场景。

    这家伙还真是福星高照啊!

    这是要三十岁封王的节奏啊!

    当然,他怎么想杨丰就不管了。

    杨大帅看了看渡口,看着正在一船船送上岸的部下和他们的战马。

    他此次就带着五百亲兵而来,主力大军还驻扎武威,此时这五百连人带马全都包裹在青森森冷锻甲里的河中战士,正在成为岸边所有人的焦点。

    尤其是这些人的冷锻甲还是最新的。

    这种新式明光铠实际上是板甲与鳞甲的混合体,而且板甲覆盖的面积占多半,鳞甲的部分实际就两个上臂和大腿,上半身整个扣在板胸甲里面,两毫米厚带棉内衬的冷锻铁板,基本上就免疫弓箭了,前臂和小腿也是铁板保护,头盔下还有厚达三毫米的护颈,那个就是神臂弓都很难射穿,在扣上铁面后,整个人就完全包裹在厚度在一点五到三毫米之间的数十斤重冷锻板。

    弓箭对他们已经没用,哪怕近距离的步兵弓也不行,除非近到几乎面对面的距离,实际上就是换英格兰的长弓也很难奏效,两毫米是一个经过欧洲实战检验的厚度,三毫米几乎就完全免疫长弓了。

    唯一有效的只有强弩。

    当然,那些看热闹的老百姓不会知道这些士兵身上盔甲到底有多么深刻的意义,他们只知道这支骑兵的装备之强几乎是他们生平仅见的,覆盖到几乎无懈可击的盔甲,同样覆盖在铁甲下,比他们平常所见几乎高出一头的巨型战马,清一色昂贵而又强悍的马,这一切共同组成一支强悍到无敌的军团,再加上他们那据说打遍西域无敌手,甚至攻破大食国都炮烙了大食皇帝的传奇战绩,几乎瞬间驱散了所有人心中的惶恐。

    尤其是他们还有一个据说是仙人弟子,刚刚在他们面前将一艘千斤重木船抛出近十丈,甚至一跃数丈的传奇级别猛将。

第四五九章 兵发长安

    “陛下,臣的建议很简单。”

    杨丰指着地图说道。

    “各军兵分四路,主力反攻关中夺回长安,中路继续出井陉但不是向北进攻而是直插平原,将安逆和史逆南北隔断,北路攻居庸关,无论能否攻破居庸关,都必须保持进攻,另外以曹王皋所率水师及安南岭南兵常驻登莱,游弋渤海上伺机登陆,不一定真得向范阳进攻,但必须保持随时登陆进攻的姿态,如有需要可召安南节度使高仙芝北上主持。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曹王的水师将江淮的钱粮送营州。

    平卢军必须钉死在那里。

    给刘客奴钱,给刘客奴粮食,让他们不断向榆关进攻,能攻破榆关最好,攻不破也要攻,有功劳就给他更多钱粮犒赏给他更高的官职,让他在白狼河口筑城,然后再大量建造运输船,曹王的水师把钱粮送到那里,他自己负责运回到营州去。

    他有钱有粮随便招募军队。”

    杨丰说道。

    有山海关在手还收拾不了北京那简直就笑话了!

    刘客奴或者说刘正臣,之前他和董秦或者说李忠臣,就已经攻破榆关并且攻破渔阳,刘正臣差点,但李忠臣那是真正的猛将,连李归仁都被他揍败,这个安史之乱中很少有人注意的家伙是绝对的猛人,都一直打到蓟州离北京一步之遥了,因为郭子仪和李光弼撤回井陉他几千孤军不可能攻范阳也不得不撤退。而撤回营州也就是朝阳后,转手又把趁火打劫的奚人给一顿狂揍,连奚人的首领都被他活捉后砍了祭旗,但平卢军原本总共不足两万人,大部分跟着安禄山造反南下入关作战去了,剩下跟他们混的无非就是几千人,孤悬敌后没钱没粮就那么点人越打越少,最后实在撑不住了,无奈之下只好扎木筏南下山东半岛。

    但杨丰要的是他们留在北方。

    他们不是没人吗?

    给他们江南的钱粮,让他们招兵买马,东北那些乱七八糟民族有个屁节操,谁有钱粮他们跟谁混,若刘正臣和李忠臣有两万兵马,那就该史思明再提心吊胆了。

    必要时候让高仙芝北上。

    他是高句丽,辽东一带居民仍旧以高句丽为主,他去肯定好使。

    李皋海上威胁,平卢军压在榆关外面,居庸关和紫荆关方向还维持两支进攻力量,史思明要有能力再管范阳以外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