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 >

第576章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第576章

小说: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无论是我们的土地改革,还是我们的税收改革,我们都在挖赤党根基。”

    看到两人脸上越来越浓的笑容,李国胜的话锋忽然一转,大声说道:“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个办法还是太慢了,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真正动摇赤党根基。而我们国防军,却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因为我们需要陕西省,需要陕西省的玉门油田。”

    作为国防军高级军官,对军中越来越缺油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听到李国胜说道玉门油田,孙连仲脸上直接闪过一丝充满贪婪的表情,大声支持道。

    “总座说得对,玉门这么好的一个油田放在赤党手里简直是浪费。虽然赤党在玉门油田的每天产量都卖给我们,但是。这个产量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有专门的钻井平台,将玉门油田彻底开发出来。一天的原油产量就会超过赤党一年时间。”

    说完,一脸愤愤不平的对李国胜问道:“总座。您有什么好办法,说出来也让我们开开眼,早日占领陕西,将玉门油田据为己有。”

    没有让孙连仲等太久。

    仅仅经过半分钟思考,李国胜就开口道。

    “第一个办法和我们刚刚说的同出一辙,想办法增加黄河一线百姓的收入,让这一线的百姓早日富裕起来…”

    说完,对着孙连仲等人继续问道:“不知道你们是否听过化肥这个东西…”

    “好像是可以增加土地粮食产量的一个东西,只是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当初在军校学习时,挺同一届同学说的…”何世炎师长插口道。

    “不错,就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一种化工产品…。”李国胜肯定道。

    看到手握百万大军的国防军总司令竟然会提到这种东西,孙连仲和何世炎两人脸上迅速闪过一丝诧异,一脸不解的看着李国胜。

    喝了一口茶后,李国胜笑着解释道:“也许你们不知道,化肥这个东西已经在欧美等国使用了好几年时间。经过试验论证,使用化肥后,各种粮食的产量至少能增加百分之五十。如果处理的好,增产百分之百也不是不可能的…”

    “增产百分之百,怎么可能…”两声充满怀疑的惊呼同时从孙连仲和何世炎嘴里发出。

    李国胜摇了摇自己脑袋肯定道:“你们还别不信,这些数据都是在欧美经过数年时间论证得出来的。绝对不会有任何虚假…”

    既然李国胜说的这么肯定,孙连仲也就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因为,此刻的他已经隐隐感觉到面前总司令刚刚所说的第一个办法。

    对着李国胜试探性问道:“总座。您的意思是,将化肥用到农业上。提高当地农民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如果花费能让粮食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那用到这些花费的百姓每亩天至少能增加一百五十斤粮食。以每一户平均三十亩田地进行计算,一户百姓的粮食产量就会增加四千五百斤。按照我们给出的粮食收购价格,百斤四块大洋进行计算,每户农民至少会因此而增架两百二十块大洋收入…”

    “两百二十块大洋的收入,这要是放在以前,即使是富庶的山西省境内,普通百姓也是不敢想象的…。”

    李国胜点了点头回答:“我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增加本区域的粮食产量,我已经于一年前从欧美引进一个大型化肥厂用来生产化肥。经过一年时间发展,位于青岛的化肥厂已经囤积了超过五十万吨化肥。”

    “按照我的想法,第一批五十万吨化肥都将免费提供给各地百姓使用,让百姓尝到使用化肥的好处。而位于黄河一线的山西百姓,在我的交待下,被分到其中一万吨…”

    “有这一万吨化肥支持,黄河两岸百姓之间的贫富差距一定会迅速被拉开。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无形之中挖赤党根基……”

    孙连仲激动的接口道:“总座,按照你的说法,黄河两岸百姓的贫富差距拉开以后,不用我们动手,位于陕西省境内的百姓就会变得人心混乱,甚至于跨过黄河进入咱们山西来生活。到时候,赤党的根基就会不战自溃。”

    对黄河两岸情况最为熟悉的何世炎师长紧随其后赞同道:“总座,我对黄河两岸的情况可以说是最了解的。两岸百姓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省份。但是,因为两地距离太近,久而久之就导致黄河两岸的百姓慢慢有了亲戚关系。”

    “只要我们黄河东岸的百姓富裕起来,我们国防军的各种利民政策真正深入人心,位于黄河西岸的百姓一定会第一时间知道。”

    “届时,不用我们鼓动,位于西岸的百姓就会在自己亲戚的鼓动下进入山西省,成为我们国防军治下的百姓…”

    “当然,我们治下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消息通过人传人迅速蔓延开来后,山西省境内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上的百姓一定会对赤党形成怨言,不再支持赤党,盼望我们国防军早日进入陕西省,成为陕西省主人,将好生活给他们带过去…”

    李国胜大声赞同道:“何师长说的不错,舆论和民心这个东西如果用好了,其威力比真刀真枪会强上好几倍,甚至于数十倍…”

    “这个方案就这么定了,不出意外,一万吨化肥将在十天以内送到太原。至于从太原到临汾等地,就要靠021师的汽车运输营进行运输了…除此以外,将化肥均分到每户百姓手里,也需要021师官兵进行协助…”

    何世炎大声保证道:“请总座放心,021师全体官兵保证完成任务…“(未完待续……)

567  红军的弊端

    李国胜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两人越来越炙热的目光注视下继续开口道:“既然如此,这个办法咱们就这么定下了。接下来,继续讨论一下我的第二个办法…”

    将目光转移到何世炎身上后,李国胜一脸感兴趣的问道:“何师长,就在刚刚你的报告中,我好想听到黄河一线很多百姓想要参加咱们国防军这件事。要知道,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一句俗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我想要知道,这里的百姓为什么这么想当兵…”

    “当然是咱们国防军的福利待遇好,而且一直打胜仗……”何世炎理所当然的回答。

    “进入防区以后,为了尽快打开局面,我把咱们国防军曾经用过的一些亲民办法都使了出来。还别说,效果简直是出奇的好。老百姓不仅不再害怕我们国防军,还对我们国防军充满好奇,问寒问暖。”

    李国胜笑着插口道:“然后你就命令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将我国防军的各种福利待遇给宣扬出去”

    自己工作得到李国胜肯定,何世炎脸上的激动表情就更浓了,大声回答道。

    “是的,总座……”

    “不仅宣扬了我们的福利和待遇,还宣扬了咱们国防军自组建以来的各种战绩,让国防军渐渐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部队,以参加国防军为荣。”

    “除此以外,我还将军营除了军火库等重要单位的其他地区,全部面向驻地周围百姓展开。允许大家参观,并且让部队公开进行训练…”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后。驻地周围的百姓都知道,参加国防军不仅可以拿到丰厚的军饷。作为军属的家人也可以在粮税方面获得不同程度减免。更加重要的是,即使自己将来战死沙场,得到的丰厚抚恤金也足够自己家人活完后半辈子…”

    “不过,因为咱们国防军军纪,虽然大家对参加国防军非常踊跃,但是,我并没有点头同意,只是对想要参加国防军的青壮年进行简单登记。”

    何世炎的一系列做法,无疑会对自己接下来要付诸行动的第二个办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想到这里。李国胜忍不住对面前何世炎投去一丝充满赞扬的目光。同时,也在心底记住这个非常有头脑的少将师长。

    当然,此刻的何世炎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李国胜心里留下深深印象。

    更加重要的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一道来自国防军总司令部的升职命令就会被送到自己手里。

    看到李国胜脸上越来越浓的笑容,激动的他下意识开口反问道:“总座,难道您的第二个办法就和招兵有关…”

    “对,就是招兵…”李国胜笑着肯定道。

    对着何世炎师长一脸神秘的说道:“刚刚的所有办法还仅仅是瓦解赤党的群众基础。而我接下来的这个办法。就是针对赤党红军的…”

    两天后,驻防在黄河一线的国防军各大军营门口同时出现一个通告。

    不仅如此,地方官员也一个村一个村的告知辖区百姓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为了缓解国防军兵力压力,国防军总司令部命令。将在本辖区内招收五千名新兵…。所有愿意参加国防军的当地青壮年,迅速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军营报告,满足国防军下发的各种招兵条件后。就可以参加国防军,成为国防军一员新兵…”

    听到这个消息。辖区大部分年轻人脑海都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幅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的画面。

    身着一身迷彩训练服,肩扛自己从未见过的步枪。英姿飒爽的在训练场进行训练…

    当然,这还仅仅是吸引年轻人的其中一个方面。

    在中国最底层百姓眼里,当兵吃粮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想要参军,首先想到的就是国防军堪称奢华的福利待遇。

    “普通新兵,也就是所谓的国防军列兵,每月六块大洋军饷。晋升为野战部队下士后,每月八块大洋。随着自己服役时间达到两年,从下士晋升为中士后,每月军饷直接增加到十二块。”

    “当然,如果自己在军队中表现不错,晋升为上士班长,那每个月的军饷就会变成十五块。如果有机会,自己能晋升为尉官,那每个月的军饷就会成倍的往上增长,而且还有被推荐进入国防大学进行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也就是说,仅仅参加国防军后所获得的军饷一项,家里一个人当兵所获得的军饷就可以达到一家人在田里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所得。

    这还仅仅是参加国防军后的第二项好处。

    凡是国防军统辖范围内的百姓,只要家中有一人参军,整个服役期间,家人可以得到每年免除粮税五百斤的优惠政策。

    对比军饷来说,五百斤粮食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一直生活在最底层的民众眼里,五百斤粮食完全可以满足家中一人一年口粮。

    所以,国防军的征兵告示刚刚贴出,021师位于各地的驻军军营就迎来大量想要参军的青年。

    经过一番严格选拔,五千名完全达到标准的新兵人选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全部确定。

    面对五千堪称优中之优,各个二十多岁小伙子的新兵。

    如果是其他军阀部队,甚至于老蒋的中央政府军。面对好不容易招到的数千新兵,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将其送到军营进行训练,早日形成战斗力。

    但是,眼前的国防军却不一样。

    在李国胜的特意交代下,这场招兵将国防军的所有形式全部淋漓尽致的上演一遍。

    五千新兵以村镇为单位,在同等数量国防军将士护送下。带着大红花,打成汽车回到自己家乡进行巡游。当然。巡游的同时,国防军给每一名新兵发放的一百大洋安家费。也在所有村民和邻居的注视下发放到家人手里…

    一系列形势全部完成后,五千新兵才在汽车营的运送下赶往太原进行集中整训。

    国防军招收新兵这个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招收新兵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却根深蒂固的印在他们心里。

    距离黄河大约一公里的一户农家内,全家五口人正一言不发的围坐在家里唯一一张桌子周围闭口不言。

    从大家脸上的凝重表情可以感觉到,此时此刻这个家里的气氛并不怎么好。

    事实情况的确如此。

    几个月前,国防军还未接收这里的时候,赤党红军无疑是这里的主人。面对赤党宣传队的不断鼓动,再加上赤党打土豪后分给自己家里的几十斤白面。作为一家之主的王有根果断决定让自己还未娶亲的二儿子参加红军。

    那个时候,因为自己儿子参加红军,自认为自己给儿子找到一个光宗耀祖好出路的的王有根还在邻里之间狠狠的炫耀了一把。在周围邻里乡亲之间,也充满骄傲,就好像自己儿子出去当了大官一般。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国防军到来而慢慢发生变化。

    国防军不仅没有没收红军打土豪后分给自己的田地,还另外多分了好几亩地,让家人每人都有八亩良田。不仅如此,还见面了政府加在自己身上的所有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