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 >

第464章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第464章

小说: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担任师长…。团一级军官的轮换,由参谋部拿出一个具体方案出来…”

    听到这里,蒋百里对李国胜所展现出来的统治手腕下意识再投去一丝充满赞赏的目光。在蒋百里眼里,只要军官轮换制度在国防军内部完全展开,整个国防军今后效命的对象就只有一个,面前的国防军总司令李国胜。

    不过,让蒋百里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统治手腕都不是李国胜自创,而是李国胜根据后世共和国对军队的管理经验总结出来的。在后世,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地方政府,无一例外,都采用军官以及行政长官几年一次的轮换制度,避免军队以及地方上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

    将命令一字不漏的全部记录下来后,蒋百里迅速转移话题,开口问道:“总座,除了山东,东北三省,广西以外,就剩下远东一带的驻军了…。针对驻扎在贝加尔湖一带的熊少文所部,不知道总座有什么扩编想法…。”

    李国胜想也没有想就回答:“贝加尔湖是挡住苏联红军再次从远东入侵我们的战略要地,仅凭一个师,绝对守不住…我的意思是,将熊少文所部扩编为国防军第十三军,直属国防军总部领导。同时,成立贝加尔湖军管区,由十三军军长熊少文兼任军管区司令。”

    “另外,为了防备苏联红军的机械化进攻,加强给十三军的坦克团升级为坦克师,除了编制内的混编炮兵师外,再加强一个重炮师的重火力…部队整编完成后,第十三军的总兵力为八万人,为国防军十三个军中兵力最多的一个野战军…”

    “是,总座…”

    所有野战部队整编完毕,接下来就是国防军几大直属部队。看到面前一脸为难的蒋百里,李国胜没有犹豫,直接开口道:“警卫师扩编为全机械化警卫军,张虎啸担任中将军长,下辖三个机械化警卫师,一个总司令部直属警卫团,一个坦克师,一个混编炮兵师,一个汽车运输团,总兵力十万人,驻地沈阳…。”

    “特战师改编为特种作战司令部,李小虎担任中将司令,下辖一个特种作战师,一个特种兵训练基地。除保留一个特种作战师的兵力外,专门从全军挑选优秀兵员,协助各集团军,各军,以及各师组建相应的特种作战团,特种作战营,特种作战连,驻地由李小虎司令自选…”

    “装甲师扩编为装甲集团军,孙立人晋升为中将军长,装甲集团军一共下辖三个重型坦克师,一个重炮师,作为国防军唯一一支战略突击力量存在,驻地为同蒙古进行交接的四平一带…。”

    “炮兵师扩编为国防军直属战略炮兵部队,余显生晋升为中将司令。战略炮兵部队一共下辖一个超口径重炮师,三个自行重炮师,三个自行火箭炮师…”

    “空军取消师一级编制,扩编后的空军一共下辖六个空军战斗团,一个远程轰炸机团,一个空军运输团,每个空军战斗团下辖一个战斗机大队,两个轰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中队,总计120余架各式战机…”

    “海军分三个分舰队,分别为青岛舰队,渤海舰队,远东舰队……”(未完待续……)

471  贝加尔湖军管区

    已经被绿色和小麦的金光完全覆盖的贝加尔湖两岸,大批已经迁徙过来长达半年之久的关内移民,在属于自己的田地内,不辞辛苦的挥动手中镰刀,将成片成片已经变得金黄的小麦给割到在地。而后,捆成一捆,用牛车拉回家,准备进行脱粒…

    而就在这一望无际的贝加尔湖两岸,一块方圆好几平方公里的军营,特别显眼的伫立在几个村镇正中心。在这个军营内,不仅驻扎了熊少文所部一个机动步兵团,一个炮兵团,熊少文的师指挥部,也驻扎在这里…。

    一间天线林立的木制房屋,作为熊少文所部联络各部以及国防军总司令部的电讯室,时不时响起一阵清脆的无线电电报机发报声。随着一阵特别响亮的电台收发电报声慢慢结束后,一名肩扛少校军衔的通讯官,满脸喜色的冲出电讯室,向几十米外的作战室冲去。

    看到正站在一张巨大作战沙盘前,和参谋长张国强讨论什么的熊少文师长后。少校通讯官下意识敬了一个军礼,而后,对着面前熊少文和张国强,一脸惊喜的报告道:“师座,参谋长,好消息,总司令部给我们发来的好消息…。咱们十九师要扩编了…”

    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是战争年代,任何一个军人,特别是军官,最喜欢听到的几个字中,除了‘升官’外,就是部队‘扩编’。因为,部队‘扩编’也就意味自己手中统帅的部队数量会增加,意味自己会随着部队扩编而升官。

    通讯官的报告声刚刚传到两人耳朵。不仅仅熊少文和张国强两个人,作战室内凡是听到这句话的大小军官。就好像看到一堆金元宝一般,纷纷将目光转移到仍然握在通讯官手里的电报上。想要知道确切内容。

    师长熊少文首先开口问道:“什么扩军,说清楚点,总司令部的命令是什么?”

    通讯官赶紧将握在手里的电报递到熊少文面前,对着熊少文一脸惊喜的报告道:“师座,恭喜你,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叫您军座了。咱们十九师,从现在开始,正式扩编为国防军第十三军。下辖三个步兵师,一个混编炮兵师,一个坦克师,一个重炮师,总兵力八万人,驻防贝加尔湖,守住远东和东北三省的西大门……”

    熊少文接过电报,带着满脸惊喜,开始认真浏览电报内容的时候。通讯官已经将电报具体内容。一字不漏的给讲了出来。

    一时间,整个作战室大小十几个军官脸上,都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师扩编为军,师长晋升为军长。师参谋长晋升为军参谋长,自己这些师部参谋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变成军部参谋。别的不说,至少在军衔上能晋升一级……

    确认电报内容完全属实后。这位从国防军总司令部出来的熊少文,充满兴奋的面部表情。反而慢慢变得平静下来。因为,从这封电报中,他看出总司令部对自己,对整个第十三军的重视,同时也看出自己十三军目前所面临的巨大困难。

    说起来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部队想要进行扩编,首要解决的两件事就是装备和兵员。装备方面不需要熊少文操心,既然总司令已经下达扩军命令,相应的武器装备,一定已经在前往贝加尔湖的路上。但是,在兵员方面,却非常困难。因为,手中电报中明白无误的写着,此次十三军扩编所需的所有兵员,除相应技术兵种外,剩余所需的两万五千新兵,将全部从刚刚移民到贝加尔湖地区的二十万移民中征兵…。

    二十万移民在贝加尔湖奋斗半年时间,刚刚解决温饱…。不,是还未解决温饱,因为,二十万移民刚刚种下的第一季粮食才刚刚开始进行收获,至于具体收成还是未知数。如此情况下,刚刚在这里安家的二十万移民,会主动要求参加国防军,为国防军拼命吗?

    这个想法浮现到脑海后,紧皱眉头的熊少文,马上拉着刚刚从惊喜中反应过来,已经晋升为十三军少将参谋长的张国强回到自己办公室,并且向张国强提出自己担心。

    看到面前一脸凝重的熊少文,张国强脸上的表情不但没有丝毫变化,反而一脸轻松的对熊少文说道:“军座,您太杞人忧天了。我可以保向您保证,只要将我国防军的待遇公布出去,再加上一些相应宣传,贝加尔湖地区的二十万移民,一定会非常踊跃的报名参军…。”

    “额……”熊少文凝重的脸上,瞬间被疑惑给覆盖。对着面前张国强,沉声反问道:“参谋长,说说你的理由…。”

    在熊少文的注视下,张国强慢慢将理由给说了出来。随后,脸上的凝重表情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浓浓自信。

    两个人在办公室经过短暂讨论后,一道道命令就开始通过电台传递到熊少文麾下,正分散驻扎在贝加尔湖地区的十九师各作战部队长官手里…。

    十九师一营驻地,面对来自师长熊少文的命令,营长梁少东脸上下意识露出疑惑神色。对着身边已经晋升为副营长的李天山问道:“老李,你说师座的这道命令到底是为什么…。全师以步兵连为单位,分别开往驻地周边各村,帮助百姓收割粮食,并且将咱们国防军的所有待遇和福利,全部宣传出去,让每个老百姓知道…”

    “要知道,我梁少东当兵当了这么长时间,还从未见过军队帮老百姓干农活这种事情。老李你一直呆在国防军,国防军原来有没有过这方面的行动……”

    李天山点了点头回答:“营长,在国防军,只要没有战事。各作战部队都会利用训练空闲之余,前往驻地周边村镇。帮助百姓干活,这是总司令自国防军成立以后就制定的一个死规矩。任何一支作战部队。每年必须要有半个月时间,帮助驻地周边百姓劳动。用总司令的话来说: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支持国防军,达到军民一家亲的最终目的…。”

    看到营长梁少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李天山的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我认为师部的这道命令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命令的后半部分…。”

    梁少东再次看完一遍手中作战命令后,刚刚舒展开来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对李天山点了点头后问道:“老李你说的不错,即使让部队搞军民一家亲,也不需要向百姓宣传咱们国防军的待遇和福利……”

    就在这是。一丝灵光忽然浮现到李天山脑海,对着梁少东小声反问道:“营长,不知道你听说没有…。听师部参谋说,咱们十九师已经被扩编为国防军第十三军。你说这道命令会不会和咱们扩军招兵有关,让老百姓知道咱们待遇和福利,踊跃报名参军…。”

    梁少东的眼睛一亮,回应道:“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咱们一定要尽力。不然,到时候招不到兵。咱们一营就没有办法进行扩编…。”

    说完,对着面前李天山一脸炙热的命令道:“不管师部的这道命令是不是为了扩军,既然师部已经下达命令,那咱们就执行…。三个步兵连。再加上营部直属部队,咱们一分为四,营部直属部队由我亲自带领。剩下的就由你和其他两位连长分别带领,前往咱们周边的四个村子。另外。为确保军营安全,警卫排留守驻地。其余部队两个小时以后就出发…。“

    距离一营驻地大约一公里外的一座村子,本来只有不到五十户的苏联人住在这里。不过,自二十万移民进入贝加尔湖地区以后,大约两千五百人的移民就开始以这个村子为中心,向周边地区修建房屋。随着两百多苏联原住民相继离开贝加尔湖,整个村落,直接变成一座拥有两千余人的中国村落。

    当然,两千余移民到来以后,原两百多苏联人所开垦的土地,远远不够大家耕种。

    于是,在贝加尔湖地区播种集结到来前的半个月时间,两千多移民将周边所有可以开垦的土地全部翻了个遍后,最终满足全村每人分配五亩地。

    对于这些在关内已经活不下去,连一亩属于自己土地都没有的移民来说,每人五亩土地,除去应该上缴的税收后,虽然不足以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人均五亩土地,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家人在接下来一年内不饿肚子。

    这个看起来非常容易实现的事情,在关内,这些移民是想也不敢想的。可是,自自己出关以后,在国防军的帮助下,这个以前自己从不敢奢求的事情,竟然全部变成现实。因此,在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几乎所有移民都主动跪下,给国防军将士磕了三个头表示感谢。

    看着已经获得丰收的金黄色麦田,分散在各地的二十万移民,几乎是牟足了劲,加班加点的收割粮食。而就在这时一脸连长李天山带领的一百多号国防军将士,忽然人手一柄镰刀,出现在田间地头,将大家目光给吸引

    对于驻扎在周围的国防军将士,经过半年多的相处,每位移民都知道,这些将士不同于关内军阀部队。因此,看到这些将士后,忙活在地里的百姓,纷纷抬头对李天山打招呼。

    一连一百多将士,在周围百姓的注视下,很快集中到李天山面前。扫了一圈周围部下后,李天山候着嗓子开口道:“兄弟们,还记得出发前我说的吗?咱们国防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吃的是老百姓上缴的粮食,没有周围百姓,就没有我们每个月拿到手的丰厚军饷。所以,今天我带着大家来帮助老百姓收割粮食,让百姓知道,他们每年上缴的粮食没有白缴…。”

    “现在我命令你们,全部分散出去,一人帮助一户百姓收割粮食,现在开始行动…”

    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