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934章

大魏宫廷-第934章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将的认知。

    想来也只有川人那种无知且崇拜神鬼的民族,才会由于自己的无法理解,而下意识将这种火势归为神火或天火。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并未脱离王的认知,但时王也明白一个道理:既然那种火势无法抵挡,那么,这座被他们秦军打造地固若金汤的营寨,肯定是守不住了。

    听到王的话,武信侯公孙起从容自若地说道:“无妨。既然此火生人难以靠近,相信魏人亦是如此,我不信魏军有本事淌着这等火势攻上山头。……传令下去,叫各营军士陆续撤退。切记,只有在火势逼近时,才允许撤退。”

    说罢,他将目光投向山下魏军中那面魏、肃王的王旗附近,嘴角扬起几分莫名的笑意。

    火攻之计,并非高明之举啊,魏公子润……

    他在心中暗暗说道。

    而与此同时,赵弘润正在山下魏军本阵,用肉眼看着函山上的动静。

    在旁,宗卫们早已组装好了远视镜(望远镜),正由宗卫吕牧使用着,在假扮成宗卫的雀儿那好奇的观瞧下,仔细窥视着秦营的动静。

    忽然,宗卫吕牧叫道:“殿下,秦军有几个营撤兵了!”

    “……”赵弘润闻言一愣,随即翻身下马,几步走到远视镜前,借助此物窥视函山上秦营的动静。

    正如宗卫吕牧所言,函山上那连绵十几里的秦营,秦军似乎是在大面积地撤退,因为营寨上插着的秦字旌旗,迅速减少,显然是被秦军们收回去了。

    但奇怪的是,只有即将被火势墨迹到的局部秦营,营寨内的秦兵才会选择撤退,而那些暂时距离火海较远的局部营寨,营内的秦兵毫无动静。

    ……

    皱着眉头,赵弘润抬起头来,望向函山方向。

    他原因为火烧函山能够逼出武信侯公孙起与他决战,但事实证明,武信侯公孙起根本不上当,对方冷静地做出了判断你要放火烧函山?让你烧,我退走。反正山火一起,你也过不来。

    不会吧?难道……

    在心底嘀咕一声,赵弘润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当即下令道:“传令谷陶,暂停进攻。”

    “遵令!”传令兵依令而去。

    随即,赵弘润召来几名青鸦众,指着函山方向并未被火势波及的远处,吩咐道:“你们到秦营尽头,绕过去,登上山顶,看看函山之后,是否有秦军的别营。”

    “遵命!”

    十几名青鸦众当即领兵,骑着骏马朝着西南方向飞奔而去。

    隐隐瞧见这一行十几名骑士远离魏军本阵,秦营中的武信侯公孙起在微微一愣后,脸上露出几许难以捉摸的表情。

    反应还真是快啊,魏公子润……不错,我早料到你会采取火攻,因此早已在函山之后,建造了数个备用的营寨,前几日你率军抵达此地后,我亦下令将军中一部分辎重运回别营……你若以为烧毁了这座营寨便有机会击败我军,呵呵,恐怕要叫你失望了。

    捋着胡须,武信侯公孙起一副老神在在的神色。

    想到这里,他瞥了几眼半山腰的火海,对左右诸人说道:“诸位,我等也向后方撤离吧。”

    诸将点点头,依言跟随着武信侯公孙起离开,唯独秦少君稍且停留了片刻,用复杂的神色看着远方那面魏、肃王的王旗。

    在他看来,他的好友魏公子润,在跟武信侯公孙起的较量中,早已经败了。

    并非是智谋、用兵上的差距,而是双方的处境魏公子润的处境太过于劣势了,以至于武信侯公孙起只要采取拖延战术,就能用不战而胜的方式击败前者。

    在秦少君看来,倘若魏公子润此番的对手并非武信侯公孙起,那么,这场仗魏军还有胜算,但很可惜,魏公子润面对的是武信侯公孙起,一位在智略与战略眼光上皆无可挑剔的秦军统帅。

    “少君?”护卫彭重在旁轻声提醒道:“我们该撤离了。”

    “……”秦少君点了点头,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

    可以的话,他实在不希望魏公子润这位好友,在这种情况、以这种方式战败。

    毕竟在他心中,魏公子姬润称得上是一位英雄,虽然是魏国的英雄。

    因此,以这种方式逼败这位英雄,别说秦少君,纵使是彭重、王等人,都为之嗟叹。

    其实在武信侯公孙起提出他的战术时,有不少秦军将领都感到愤懑骄傲的秦人,何曾用这种卑鄙的手段去赢得胜利?

    但没有办法,魏公子润这个对手太可怕了,此人的智略能看穿武信侯公孙起的策略,而此人麾下的军队,亦能让强大的秦军士卒感到忌惮,魏国有这等人物在,秦国根本别想向东扩张。

    前年魏秦三川战役的惨败,让整个秦国都引起的动荡,因为当时秦国在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战争利益的情况下,损失了二十万青壮,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正是因为这样,魏公子润名震秦国;也正因为这样,秦国宫廷与国内的贵族们,在得知此次战争又将面对那位魏公子润时,默许武信侯公孙起以难看的方式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不止魏国输不起,事实上秦国也输不起,推崇军功爵制、采取以战养战方式的秦国,倘若这次再度败于魏公子润手中,那么,军功爵制或将彻底瓦解,到时候秦国将从强大国家一下子跌落下来。

    因此,这场仗,秦国必须胜利!

    哪怕赢得难看,也要赢!

    秦国需要获得大量的战争利益,才弥补国内各阶层的资源消耗。

    终于,当最后一面秦军旗帜从函山上消失后,秦军连绵十里的连营,已彻底被火势所吞没。

    但是,肃王赵弘润的脸上却无半点喜悦之色,他反而皱着眉头,捏紧了缰绳。

    良久,他深吸一口气,振臂喊道:“很好!秦军胆怯,弃营而退,这是我军的胜利!”

    听闻此言,五万商水军士卒喜悦地放声呐喊,就连两万川雒联军的战士们都露出了喜悦之色。

    唯独有一些人,脸上却几乎没有胜利的喜悦,或者说,哪怕是有,那笑容也笑得很勉强。

    就比如商水军的副将翟璜。

    在他眼里,秦军顶多就是战略撤退而已,有什么实际损失么?

    而他们魏军虽然看似占据了优势,可实际上呢?跨越函山了么?不,魏军也是血肉之躯的凡人,根本没办法淌着火海强行占据那片山头。

    正如武信侯公孙起腹诽赵弘润的那番话:既然你明知我采取拖延战术,你放火烧山有什么用?大火焚山数日,你魏军不照样是过不来?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魏军的处境根本没有改变大火封山,与秦军封山,事实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当然,这种“真相”,但凡是将领都只能在心底想想,断然不会泄露于麾下的士卒。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赵弘润即便清楚他们并没有赢,他必须装作打了胜仗的样子,用以鼓舞麾下士卒的士气。

    当日傍晚,赵弘润在军营帅帐内,接见了那十几名返回的青鸦众。

    那些青鸦众带回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正如赵弘润所猜测的那样,在函谷以西,秦军仍有数个军营。

    果然如此……

    在遣退那十几名青鸦众后,赵弘润抱着脑袋躺在帐内铺设的羊皮毯上,闭着眼睛思索着。

    曾几何时,他所遇到的最难缠的对手,只有楚国的寿陵君景舍,而如今,这份名单上得加上武信侯公孙起这位秦国统帅。

    ……秦国也输不起,秦军若再度败北,军功爵制多半就要瓦解,到时候秦国便变得极其虚落,因此,哪怕胜得再难看,也要赢得胜利……与我方的处境蛮像的。

    暗暗叹了口气,赵弘润猛地坐起身来,召来了两名青鸦众,对他们吩咐道:“你等速速前往雒南,以本王的名义求见司马安大将军,命他即刻率军横穿秦岭,攻入秦国境内,期间一切军务,由司马安大将军自主裁决!”

    “遵命!”两名青鸦众依令而去。

    看着摇摆不定的帐幕,赵弘润略显迷茫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秦国输不起,但我大魏同样输不起,哪怕胜得再难看,我也要赢!

    捏着拳头,赵弘润的眼眸中闪过几分冷漠。

第1190章:此进彼退

    函山大火,烧了足足三天三夜,秦军绵连十几里的营寨毁之一炬,但魏军却也没办法趁胜追击,在函谷外白白干等了三日。

    不过在此期间,肃王赵弘润的口讯,已由那两名青鸦众,传达到了坐镇雒南盆谷的司马安大将军耳中:“……司马(安)大将军,肃王殿下命您即刻整顿兵马,设法横穿秦岭,进攻秦国境内!殿下又有令,期间一切事务,皆由大将军自主裁决。”

    听闻此言,司马安眼眸中绽放一丝精光,因为赵弘润的话,给予了他最高程度上的授权。

    想了想,司马安询问那两名青鸦众道:“肃王殿下那边进展不利么?”

    那两名青鸦众也没有隐瞒的意思,遂将秦军拒不出战、怯战而退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司马安,听得后者时而点头,时而皱眉。

    虽然早已有所预料,但司马安还真没想到,秦军此次的战术居然是如此“丑陋”,以至于某位肃王殿下的武略与其麾下精锐士卒竟无用武之地。

    然而他并未因此轻视秦军的主帅武信侯公孙起,反而对此人愈加重视,毕竟他也明白,身为将军统帅,最关键的事是赢得胜利,至于胜地漂亮或难看,其实并不是太重要正所谓成王败寇嘛。

    当然,那位肃王殿下的觉悟,司马安亦看在眼里。

    在他眼中,肃王赵弘润是一位非常有原则的人,这从以往肃王军对外战争中从未伤害过他国平民这件事就能看出,然而此番,这位肃王殿下为了国家利益,违心地违背了自己的原则,这让越来越看好这位殿下的司马安感到愤怒,仿佛心中憋着一股怒火。

    因为他知道,那位肃王殿下是为了国家才做出的妥协。

    肃王殿下是我大魏当之无愧的英雄,秦人……不该用他们丑陋的战术来侮辱英雄。

    眼眸中闪过一丝杀意,司马安冲着那两名青鸦众抱了抱拳,沉声说道:“请两位回禀肃王殿下,司马安接令。”

    那两名青鸦众点头行礼,随即告辞离开。

    待等那两名青鸦众离开后,司马安遂将麾下的部将召集到帅帐,与他们商议反攻秦国境内的事宜。

    不得不说,当司马安提出要反攻秦国境内时,纵使是博西勒等羯角军的将领们,脸上都露出了惊诧之色。

    要知道,秦国那可是一个并不逊色魏国多少的大国,倘若他们使战火波及到秦国本土,这是否意味着魏秦两国将开启全面战争?

    “将军,这件事,是否应该禀报于大梁?”砀山军猎营骑的将领季鄢忍不住问道。

    作为司马安的心腹部将,季鄢很少像这样委婉地反对司马安,只是这件事关系太大,是前线将领们所不能擅做主张的,尤其是当反攻秦国的主将还是司马安的时候。

    “那是肃王殿下应该考虑的事,而不是我等。”司马安环视了一眼帐内的众将,沉声说道:“我等只需接受肃王殿下下达的命令。”

    其实司马安也很清楚,在反攻秦国本土这件事上,肃王赵弘润将承受多么巨大的压力。

    毕竟,魏西战场的根本,在于打痛秦国,让后者在考虑到利害之后,撤出五方伐魏阵营,而不是与秦国彻底结成死仇,这样对魏国没有任何好处。

    秦国,作为一个国家实力并不逊色魏国多少的大国,当不顾一切发动全面战争时,难道就真的只可征用二三十万军队么?

    要知道就算是魏国,在完全不考虑日后的前提下,亦可以凑出相近百万的军队当然,这样做的下场就是,魏国即便能侥幸逃过这次的国难,亦得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青壮年大量投入战场,而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彻底崩坏;若战损严重,可能二三十年都无法恢复元气。

    总得来说,魏军需要做的只是打痛秦国,而不是与秦国成为不死不休的死敌,开启全面战争。因为魏秦两国若因此陷入全面战争的泥潭,那么,秦国固然会因此衰败,而魏国,恐怕也再没有余力能逃过这次的浩劫。

    因此,魏军若过分地激怒秦国,这好比是让韩、楚两国坐收渔利,并不是明智的行为。

    是故,司马安在心底亦暗暗为肃王赵弘润感到担心,毕竟若秦国被彻底激怒的话,那么,他魏国很有可能会加促覆亡,而那位殿下,也将成为国家的罪人。

    不过正像司马安所说的,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