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283章

天朝之梦-第283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济世满意地点点头,又对苏玉娘道:“待攻取辽阳之后,就遣人四下张贴布告吧……还须在布告上告诫旗民,不可破坏田地、水坝、房屋,不可捣毁官仓、官衙,每名旗民最多只能带一匹牲畜并随身物品,米粮二百斤离开。违者,杀无赦!另外,凡是据寨抵抗天兵者,也杀无赦!至于八旗官佐,若肯束手就擒者,皆可保全性命,按照官职大小处以徒刑、流刑。”

    平辽之战不是请客吃饭!此时的辽土不是228年前的辽土,早就没有了大明百姓,只有大清的祖宗之民,若不将其悉数迁走,还要一味优容,只怕会陷入旗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王上,辽土还有汉军旗人四十万,八旗朝鲜,朝鲜包衣一百余万,当如何对待?”苏玉娘蹙着秀眉道。

    “汉军旗人……当准其自新。”朱济世斟酌着道,“辽土光复之地的村寨都由暂由汉军旗人负责管理,流遣满蒙旗人之事,也俱由愿意自新的汉军旗人负责。不过每户汉军旗人都须遣子入辽阳为人质。

    另外,八旗朝鲜皆系自愿从贼,当视同满蒙八旗。而朝鲜包衣,都是被掠之良民,对满蒙八旗是苦大仇深,当可为我所用。可在被解救的朝鲜包衣当中招募义兵,编入辽东镇。余众可交由李鸿章设法安置。可用为劳工,修整辽东、吉林之道路,砍伐森林,修筑海参崴城池要塞,但不可在中国之土分配土地给朝鲜之民。”

    朱济世侃侃而道,所言的这些话都是谕旨,船舱内自有负责记录的秘书官,一一记录之后,再由朱济世过目,然后颁布施行。

    而就在朱济世正在琢磨着要怎么整治辽东旗民的同时,生活辽河两岸的大清祖宗之民,已经乱成了一团!之前辽东沿海已经被大明海军和东江镇烧杀了一番,辽东旗民早就成了惊弓之鸟。有些身份的人都不敢呆在乡下,全都往辽阳、盛京还有旅顺口(北清的第一口岸也是个要塞)避难了。呆在乡下的,也都收拾好了家当,做好了随身跑路的准备。所以明军大队自辽河来犯的消息一传到,辽河两岸顿时就是流民满路了!

    大量从辽河下游、中游地区,从辽东半岛逃难的难民,向辽阳,向盛京不断涌去,也有一小部分反其道而行之,是往旅顺口而去。大多是老弱妇孺,由上了年纪的老头子或是由当家的妇人领着,带着他们可怜的家当,一路儿啼妻号而走。塞满了各条通往辽阳、盛京和旅顺的道路。沿途还有不断加入进来的难民,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很快就形成了三道逃难的洪流。

    而与此同时,宁远一带,还有另一道洪流往盛京而来。大清天德皇帝现在已经成了败军之将,在得到朱明大军沿辽河攻入的消息之后,他再也无心恋战,立即下达撤兵命令。留下八旗朝鲜的7万多人守宁锦一带的城池堡寨,迟滞明军,掩护他的满蒙心腹还有数十万辽西旗民,仓惶北撤,往盛京而去了。(未完待续。。)

第475章 祖宗之民才是关键 求月票

    大势去了……

    天德皇帝军中,随驾亲征的大清重臣们都在心底这么哭喊着。

    不是大清的大势去了,而是北清的大势去了!

    宁远之役惨败收场,明清两军的差距在这场大战中也展露无遗。参加过滑县会战的清军将领都已经在心里得出了结论,明军远比太平军强大!北清的八旗兵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战胜他们的。有了这样强大的明军,朱济世要不了一年就能平定中原,最多两年就能扫荡满洲。而后北清向哪里去?喀尔喀蒙古,还是西北之地?所有人都明白,北清已经完了,再也没有复兴的时候了。

    而且还有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眼前的这一关,北清还能不能过得去?辽阳已经在明军兵锋之下,守在那里的是满洲正蓝旗和蒙古正蓝旗的兵,其中满洲正蓝旗有一万两千人,蒙古正蓝旗有三千人,拢共一万五千人的守军,能挡住如狼似虎的数万明军?辽阳一陷,大清祖宗之陵所在的盛京,必然是朱明的下一个目标!而盛京的守军也是一万五千,同辽阳一样……这盛京能守到天德皇帝的主力回援吗?

    就算天德皇帝带着满蒙八旗的精锐回援,会不会又是一场宁锦之败呢?若是天德帝再败于盛京,北清大概就要寿终正寝了吧!

    “皇上,不能往盛京去啊!那可是个陷阱,去了咱们大清最后的骨血可就尽失了……”

    “咱们的满蒙心腹号称15万,实际上还不到10万,其中真能战者不过5万……这5万人是咱们大清的命根子。要是打没了。咱们到了漠北到了西域都要挨欺负的!”

    “皇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穆拉维约夫将军说了,他们俄罗斯国是支持大清迁都黑龙江或是是漠北蒙古的。”

    天德皇帝乘坐的龙辇里面,顾命大臣桂良、赛尚阿和耆英三个人正在苦苦相劝,都是在劝天德皇帝奕欣跑路。道光皇帝守北京的教训就在眼前,人都让太平天国捉了去,成了“清徽宗”。这天德皇帝可不能再去当“清钦宗”了。

    “可是祖宗之陵还在盛京,祖宗之民也大多在辽西、辽东,焉能尽弃?”天德皇帝叹了口气。

    耆英看了看左右的桂良和赛尚阿,忽然嗨了一声,给奕欣重重叩了个头:“皇上,不如暂时向明朝称臣吧!”

    天德皇帝一愣,呆呆望着耆英,张着嘴一时说不出话来,跪在耆英身边的赛尚阿也重重磕头道:“皇上,奴才附议。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只要能保住盛京。保住一百几十万祖宗之民,大清就有复兴的一天!”

    天德皇帝又看看自己的岳父桂良,桂良叹了口气:“皇上,奴才也是这个看法。奴才愿意往菊花儿岛一趟,去和大明天子谈判……”

    天德皇帝苦笑一声,合着这仨是商量好了来劝自己向明逆屈膝投降的!这一投降,大清亡国之君就非自己莫属,早知道就不该称什么帝。

    马车里面一片死寂,奕欣沉默了许久,才叹口气道:“向逆……大明求和也不是不行,就怕朱济世不会允许我们保留盛京,不会让咱们再留在辽东、辽西……”

    盛京是明朝的沈阳,明朝的辽东镇是九边重镇之一。这辽东、辽西的土地,都无可争议属于大明王朝的直辖土地。朱济世一直高举复明大旗,当然要恢复当年的辽东镇,岂容北清继续占据盛京?肯定也不会允许旗人再滞留辽东、辽西。

    耆英道:“皇上,咱们大清的地盘可不止满洲,内外蒙古、新疆、甘陕、西藏这些地盘都是咱大清的。惠亲王和僧格林沁都是皇上的臣子。俄罗斯的穆拉维约夫将军说了,只要咱们能带着兵马部众去蒙古、去甘陕,他们俄罗斯还是愿意继续支持大清的。所以咱们可以把辽西、辽东都交给大明,只要能保住80万满洲蒙古的祖宗之民!”

    奕欣听他这么一说,眼前顿时一亮,赛尚阿和桂良也连连点头。大清还是有许多土地的!即使失去了辽西、辽东,大清也能生存下去。现在的关键是保住80万祖宗之民——至于汉军旗什么的就算了,这核心的80万祖宗之民要是被明军都杀了,大清才真是没救了。

    如果朱济世这个穿越客在后世真的用点心思研究一下历史的话,他现在就不会为怎么全取辽东、辽西,怎么整治旗民而烦恼了。

    因为他现在已经捏住了大清朝的命门七寸!便是辽东、辽西的几十万满蒙之民了!说起来这大清才真正的“以民为本”的,只是这民不是四万万之汉民,而是一百几十万“祖宗之民”也就是旗人。大清的根基就是这一百几十万旗人,或者是大清的主人就是这一百几十万八旗子弟。

    所以历史上的大清朝在对待国都的问题上,和后来的gmd截然相反。只要满清的国都被人捏住,那就要它圆就圆,要它扁就扁了。如英法联军侵华之时,北京陷落,大清朝便一点脾气没有了。又如中日甲午战争之时,日本先是侵入东北的满洲“祖宗之土”,继而又威胁北京城,惶惶大清就赔了2亿3000万两白银还割了个台湾。再如后来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这大清王朝也乖乖签了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不算利息)的《辛丑条约》。

    而后来的gmd反动派的南京城被日本人拿去屠个干净,老蒋愣是眉头也不皱一下。这两者对于首都民众的态度如此天差地别,主要就是因为北京乃是旗人之城,天下的旗人有一半生活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要是让帝国主义屠个干净,大清朝想要不亡也难啊!

    在这个时空,惶惶大清之所以那么快就垮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杨秀清带着几十万太平军直奔北京去杀人。先是在滑县杀掉了最少十万八旗新军,接着又在北京城杀了十来万旗兵旗民,这个数字已经占到了八旗子弟总数的15%,而且大多是青壮年男性,这满清王朝的脊梁算是断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大清脊梁,现在又被朱济世捏住,随时都能敲断。

    公元1849年8月3日,辽阳城。

    从这座满洲第二大城市的城头上向下看去,已经在辽东之地消失了200多年的大明王师,正活生生出现在眼前。

    “他们的人好像不多啊,不知道有没有一万?”

    “一万还不多?你没听说过明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吗?”

    “那个是说明军?那是说咱们满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啊!”

    城头上的八旗兵都在议论纷纷,似乎都很不理解,本来该是他们“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现在怎么成了“明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了呢?

    “这可如何是好,可如何是好……明军怎么就到了城外了,求援的信使什么时候出发的?这会儿该到盛京了吧?”

    带兵守辽阳的是叶赫那拉。瑞麟和巴鲁特。柏葰,一个是满洲正蓝旗的都统,一个是蒙古正蓝旗的都统。两人手中的可战之兵本来有15000,不过两天前他们俩不知道天高地厚派出3000马队想去迟滞一下登岸向辽阳城开来的明军,结果3000人马队先是被明军用大炮轰了个七荤八素,继而又被明军的1000名锦衣骑士打了场墙式突击!这明军的马队虽然很少,但人、马俱是精锐,装备更好,胸甲、马枪、柯尔特手枪、马刀,都是精品,只是一个冲锋就把蒙满马队打崩,然后一路追杀到了辽阳城下!(未完待续。。)

第476章 还有咸丰朝吗?求月票

    堂堂满洲八旗和八旗蒙古的马队,而且都是塞外、关外野性未泯的八旗子弟所组成的马队,居然被数量不过他们三分之一的汉人马队随随便便打崩!3000马队当中,最后狼狈逃回的还不到500,这可让瑞麟和柏葰两人完全抓瞎了。拼步兵、拼大炮输给明军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连马队都让明军狂虐,这仗还怎么打?

    “澄泉,看来只能守城了!咱们辽阳城高壁厚,明军远来,肯定带不了万斤大炮,咱们怎么都能守个十天半个月!”

    蒙古人柏葰对身边的瑞麟言道。柏葰现在虽然是武职,可实际上并不通军事,他是道光六年的进士,走翰林院、内阁学士这条路子上来的,离开北京追随天德帝来满洲之前是吏部尚书(满尚书),正经的文官。而文官打仗一向喜欢守城,害怕野战。这柏葰也不例外,总是觉得守城比较保险。

    同样是文官一路做上来的瑞麟答道:“对,只能守城了,咱们还有一万多兵,城里面还有十几万旗人,怎么都能再拉万把人出来,凭着辽阳城墙,总能坚持一个月的。明逆远来,所携军粮一定不多,辽土人心又尽归我大清,明逆人地两生粮食不足,一定不能持久的……”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身边就有人惊呼起来。

    “明逆的援兵到了,明逆的援兵到啦,好多啊!”

    城头顿时哗然,怎么可能?瑞麟和柏葰凝神远眺,果然。大群大群穿着式样古怪的老百姓衣服的人。在明军的“红衣骑士”引领下从南面源源不断开了过来!

    “他们是……是朝鲜包衣阿哈!”瑞麟和柏葰同时惊呼起来。脸上露出了绝望的表情。他们知道,在辽阳附近有几个圈着朝鲜包衣的营地,这些朝鲜包衣是天德帝从朝鲜掠来的,原本准备分配给满蒙八旗的皮甲人为奴。结果因为朱明入侵辽西的事情耽误了,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落在了明军手中!

    城外一个新立起来的大帐内,刚刚抵达辽阳城下的大明天子正满脸微笑:“你叫崔济愚?能说汉话吗?”

    跪在地上的是一个剃光了脑袋的青年,五官端正,透出几分儒雅。身上穿着一件明朝式样的外套,非常破旧肮脏,简直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的了。这个青年是朝鲜人,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