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12章

天朝之梦-第12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莎贝尔,我知道分寸的。”杜兰夫人打开个抽屉,从里面取出个咖啡杯,放在柜台上面然后掀开了盖子,里面就是一点好像奶粉一样的盐酸吗啡。

    “这个就是……二乙x吗啡?还是盐酸吗啡?”

    “是盐酸吗啡。”

    布隆施泰因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捏起一点粉末,放在鼻尖儿闻了闻,然后又伸出舌头舔了舔,最后看着杜兰夫人问:“夫人,这东西怎么用?”

    “杰森说有许多种用法,可以口服,可以吸食,还可以注射……”

    “注射!?”布隆施泰因瞪圆了眼珠子,定定看着那些粉末,“这这这……这玩意儿还能注射?它的水溶性很好吗?”

    杜兰夫人两手一摊,耸了耸肩膀,“我不知道,杰森说的……不过说话的语气非常肯定。”

    “要是能注射,还有鸦片十几倍的功效,倒真是一个好东西!”布隆施泰因有些感慨,“没想到这个鞑靼人还是一个化学家,真是个人才啊,可惜……”

    “可惜就是有点蠢!”伊莎贝尔没好气地说:“再神奇的药物没有医生们帮着销售能有什么用?卖不出去不等于零?”

    “他不是还没有去《泰晤士报》投稿么?”布隆施泰因把块状物放回咖啡杯,沉默了一会儿,一个初步的商业方案已经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了。这个从德国移民过来的老家伙是个犹太人,做生意几乎就是本能,所以瞧什么东西都首先考虑商业上的机会。现下的欧洲,鸦片就是个“万能灵药”,不过鸦片的药效却显得不大理想,所以也有些比较昂贵一些的药品会使用吗啡碱,但是效果依然不太理想,如果这个什么盐酸吗啡和二乙x吗啡真的能有鸦片的十倍到几十倍功效,市场前景有多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想到这里,布隆施泰因正容道:“夫人,能把这个盐酸吗啡给我吗?”

    “给你?”杜兰夫人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在吸食过添加了少许盐酸吗啡的鸦片后,那个法国小子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这玩意儿了。可是朱济世却小气得很,只给了这么一些,还说这是亨利十天的量,让杜兰夫人保管,每天只能给亨利一丁点……

    “夫人,我想研究一下盐酸吗啡。”布隆施泰因对伊莎贝尔道:“女伯爵,这种药物很有可能具有极高的价值——如果真的有杜兰夫人说得那么神奇,如果用好了,一定会让我们发大财的!”

    “发大财!?”

    “是啊,那帮皇家医学会的家伙其实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顽固,他们是不会拒绝真正的良药的。而且这个鞑靼医生只是盐酸吗啡的发明者,并不一定是制造和销售商啊。”

    “布隆施泰因医生,你的意思是?”

    “女伯爵,我们可以同这个鞑靼人合作一起开药房。如果他真的被皇家医学会的人排挤,药房的生意失败,再由您出面花几个小钱把盐酸吗啡和二乙x吗啡的专利权买下来……”

    布隆施泰因医生的话音未落,就听见门外有马蹄和车轮滚动的声音。接着就瞧见朱济世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

    ……

    “伊莎贝尔,你怎么来了?”刚一进门,朱济世就看见那个明艳动人的女伯爵正坐在柜台旁边,微笑着看自己,至于另一个含情脉脉望着他的熟妇就被直接无视了。

    “杰森,注册专利还顺利吗?”

    给二乙x吗啡和盐酸吗啡注册专利的过程并不复杂,提交了相关技术文件,又支付了一笔专利注册费之后,英国专利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只是稍稍查阅了一下档案,在确定没有人注册过类似的专利后,就告诉朱济世,最多三个礼拜,专利委员会就能批准朱济世的专利申请。

    另外,他们还告诉朱济世,目前大英帝国已经同法国、美国、德国(指德意志联邦)、俄罗斯帝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签订了专利保护条约,所以在英国注册的专利可以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得到保护。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将这些专利在那些国家的专利部门重新注册一下。而目前英国对于专利发明的保护时间是14年(美国是21年),但必须每年支付费用给专利局。

    话说这个时代,西方列强的专利注册工作已经比较完善,虽然和后世没法儿比,但也足以成为一连串的技术革命都发生在西方国家的重要推动力了。如果朱济世现在呆在大清朝,就算发明了青霉素和tnt炸药,也没有办法在清朝获得专利授权,还得万里迢迢跑来欧洲。

    “非常顺利,”朱济世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伊莎贝尔,罗曼给你说过二乙x吗啡了吧?这可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将会彻底改变欧洲医药市场的格局,所以我打算开办一家杰森大药房,专门生产、销售二乙x吗啡、盐酸吗啡类的药物。我想我很快会因为二乙x吗啡和盐酸吗啡发大财的!”

    他有些兴奋的在小店里面走来走去,搓着手道:“说不定可以很快赚到100万英镑,甚至更多的钱……”

    伊莎贝尔听完朱济世对毒品生意前景的描绘,并没有流露出喜悦的表情,而是微蹙秀眉,有些担心地看着他:“杰森,你真的要在《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和皇家医学会的人为敌?”

    “为敌?”朱济世摆了摆手,笑道:“不是为敌,而是踩着他们的肩膀出名!我需要很大的名气来推动二乙x吗啡和盐酸吗啡还有其他一些新药的销售……事实上,皇家医学会的那些人最终会感谢我的,因为我在纠正一些可怕的错误,还将给他们带去发财的机会。”

    “好吧,”伊莎贝尔看着一脸亢奋的朱济世,叹息一声,“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那么就去走吧,我也不劝你了。不过《泰晤士报》这样的报纸是相当保守的,它们恐怕不大可能马上刊登你的文章。”

    “《泰晤士报》不会刊登?”朱济世一怔,看着女伯爵,“伊莎贝尔,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女伯爵沉默了下,点点头道:“杰森,你还记得那个威尔。海明吗?”

    “差点把丘吉尔先生打死的那位军官?”

    “他现在已经不是军官了,而是《北极星报》的记者,这家报纸倒是非常乐于揭露英国社会的黑暗面的。”

    “《北极星报》?”朱济世隐约记得有这么一份报纸,不是在后世看到过,而是在去欧门医院上班的途中花了两个便士买过一张《北极星报》。“好吧,不过哪儿可以找到威尔。海明呢?”

    “他现在不在伦敦,在《北极星报》驻曼彻斯特的记者站,地址是……”

第十八章 19世纪的民主逗士

    求收藏、求推荐

    曼彻斯特这个城市,在19世纪上半叶的地位远比后世来的重要,是英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工业中心,所谓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从这里的棉纺织大工业化生产开始的。这里工厂商号林立,又有海运和铁路之利,实在是这个时代的世界工厂所在,论起在经济地位来,甚至还超过作为大英帝国首都的伦敦。

    这也是朱济世到这个时代来之后,第一次踏足伦敦之外的大城市。

    随着一阵汽笛长鸣,喷吐着浓烟喘着粗气的列车终于缓缓驶进了曼彻斯特的火车站。火车站是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候车大厅足有普通的三四层楼那么高,由十几根高大的立柱支撑,立柱上面还装饰着精美的雕刻。车站上面人流很多,大部分旅客都穿着做工粗糙的破旧衣服而且面有菜色,一看就知道属于劳工阶层。不过也有像朱济世和杜兰夫人这样穿着体面衣服的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有些人身后还带着充当苦力的印度仆役——这是朱济世来到这个时代近三个月第一次看到另外的黄种人,可惜不是中国人。

    “杰森,车站外面是一个广场,在那里可以叫到出租马车,先去旅馆安顿一下,明天再去《北极星报》的记者站找海明先生吧。”

    杜兰夫人挽着朱济世的胳膊,柔声在他耳旁嘀咕道。这个法国女人现在对朱济世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所以就陪着朱济世一块儿来了曼彻斯特,理由是她对曼彻斯特非常熟悉,时常来这里采购布匹,是个非常不错的向导。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两个人刚走出火车站大楼,就看见外面的广场上面竟然是人山人海,根本就没有什么出租马车的踪影。而怒涛一般的口号呼叫声音立时就席卷而来了。

    “民主万岁!普选权万岁!选票等于面包!释放工人领袖!打倒资产阶级专政!打倒皮尔内阁!罗伯特。皮尔(好像是英国首相)是凶手……”

    朱济世站在车站大楼外面的台阶上,摘下自己的帽子看着眼前的一切。脑子里面顿时浮现出“颜色革命”这个词儿!这些英国的群众难道也被美帝国主义煽动起来闹事了?广场上的群众大多都是中青年男子,也有一些女人,不过都穿着几乎是一样的蓝色工装,举着标语旗帜聚集在广场上面,大声呼喊着口号。怕不有一两万人!在他们中间似乎还有一些领袖人物——不知道是不是美国人收买的意见领袖?这些领袖都站在一些拖车或马车上面,有的在大声带头喊口号,有的则在做着热情洋溢的演说。随着他们的演说,人群一时欢呼,一时叫骂,好像发疯了一样,整个广场显得无比的喧嚣。

    十一月的曼彻斯特的气温已经非常寒冷了,一两万人聚集在一起,呼出的白气在人群上空缭绕,就像烟雾云霄一样,这里整个儿都沸腾了。火车站大楼前已经搭建起来路障,穿着红色军服的英军士兵在路障后面站成一排,板着脸端着黑色枪身的燧发枪,枪口上面都已经上了刺刀。在曼彻斯特冬日的阳光里面映照得寒光闪闪的一大片。还有一些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也排出了整齐的队形,雪亮的马刀都已经拔了出来!

    “先生,夫人,请走这边。”

    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似乎早就见惯了这样的场面,没有显出任何的慌张,而是井井有条地将涌出车站的旅客分流到几条由英军士兵把守的,用路障拦成的甬道中去,从那里可以离开火车站广场。

    “杰森,我们也离开这里。”杜兰夫人也不慌不忙地拉了有些发愣的朱济世一下。“到外面再去找出租马车,我知道曼彻斯特有几家设施非常不错的旅馆,不过价格不便宜,要不我们就合住一个房间吧。”

    这个女人的神经也太大条了吧?都已经……发生“颜色革命”了,怎么还有心思想这些?

    大概是看出朱济世脸上的惶恐——任何一个来自21世纪的中国人看到这种场面的第一反应都应该是比较惶恐的,朱济世也不例外。

    “没事的,英国人闹得不凶,不会大打的。”杜兰夫人好像个大姐姐在安慰惊慌失措的小弟弟一样,抚了抚朱济世的背,笑着说:“如果在法国巴黎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得躲得远一点了,那里的平民每隔几年就会举行一场暴动,军队有时候会把大炮拉出来猛轰,常常会伤及无辜!”

    “大炮!?”朱济世倒吸口气,心想法国大革命不早就过去几十年了?怎么还乱成这样?

    “杰森,你们俄国那里难道没有这种场面?”杜兰夫人拉着朱济世向甬道走去,还笑嘻嘻地道:“我记得1825年的时候,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还在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广场上和忠于沙皇的军队展开血战,最后有一千多起义者被打死,数千人被捕。还有许多十二月党人流亡到了西欧,伦敦、巴黎和德意志境内都有许多。对了,杰森,你在德国的时候没有同他们联系过?”

    “十二月党人?”这个词儿朱济世是听说过的,不过不知道他们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是反对沙皇总是对的吧?只要在推翻沙皇以后不搞民主不搞一人一票的普选就可以了,那个东西听说是很坏很坏的,会搞乱社会秩序,看看曼彻斯特的情况就知道了,也不知道是谁在支持?

    “罗曼,英国这里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暴动?”上了一辆出租马车,朱济世就忍不住打听起英国“颜色革命”的情况来了。

    “暴动?呃,这个不算暴动吧?”杜兰夫人笑着摇摇头,“我在法国的时候是见过1834年巴黎起义的,那才是真正的暴动,曼彻斯特这里的群众并没有武装起来,不算暴动的。对了,9月份之前的情况比现在还要严重,政府动用军队镇压了一次,逮捕了一五百多人,还封闭了许多报馆,威尔。海明所在的《北极星报》也一度被封闭,上个月底刚刚恢复发行。”

    “他们为什么要闹事?是美国人在背后支持吗?”朱济世不确定地问了一句。他其实也知道这个时代的美国还不是后来的美利坚帝国,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