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齐人之福 >

第223章

重生之齐人之福-第223章

小说: 重生之齐人之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道士也算没有完全忽悠他。但是老的去世以后这个问题就出来了。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

    这开窑口都是有名字的,没有一个名号怎么样成了。就算是强盗都是有自己的名号的,比如说是什么黑旋风李逵啊。水泊梁山啊等等的,那都是大名鼎鼎的。

    这窑口一定是要有一个响亮地名字才成。章村根刚刚的去世,当然两个兄弟也是没有立刻的翻脸地。

    生一想了想说:“要不。咱们两个人去找老秀才去,他学问高,是我们村子里面最有学问的,咱们父亲生前都是经常去找老秀才商量问题的。因此我们也就应该去找老秀才帮个忙?”

    生二有点不乐意了,这个时候他说:“大哥,那老秀才的功名是怎么样来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过是他去县城花了二两银子给县太爷。弄到的一个功名而已。天知道这家伙肚子里面有多少墨水。我去问他也是不一定能够问出来什么来的。”

    但是老大还是坚持自己地看法,两兄弟之间第一次有了裂痕了。

    后老老秀才还真的就给弄了一个相当的有价值的名字,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这两个名字吧二给气了一个半死,我们给你提了二斤点心,三斤猪肉,你就给弄一个这样的名字啊。

    哥窑、弟窑?亏得你想出来这样的一个名字,难怪你一辈子考不上举人。生二对老秀才的怨恨就显得更加的多了。

    慢慢地这样的怨恨也就转移到了自己的哥哥身上来了。

    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地青瓷。这下老二就不乐意了。

    凭什么都是跟着父亲学手艺。你就比我高明啊,我哪点不如你啊。但是不管怎么样说,老大的哥窑确是是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老二这个心眼小的家伙,心生妒意。但是他并不是立刻的发作起来,因为他知道这个事情是大哥自己弄出来的。

    自己想当面发作的话,哪只有自讨没趣了。因为现在皇帝都赏识大哥。要是真地公然翻脸的话,哪官府一定是偏向大哥啊。

    因此生二就隐忍了下来。但是想让不生气那是不可能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尽管是肚饿自己的哥哥有这样的心思的人也不会是一个君子的,但是生二还真的就是隐忍了下来了。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啊。这一天,县太爷传来了圣旨,说是皇帝老子过生日,要生一烧制一批瓷器过去。不得延误。

    要是得罪了皇帝。那就没有什么好下场了。这个时候生二就故意的去找生意,热情的文大哥要不要帮忙啊。

    生一也没有想到自己地弟弟会有害自己地心思啊。当下也是忙不过来,自己的弟弟地手艺那也是相当的好的,于是就同意了自己的弟弟的要求了。

    但是这个生二却也是没有安好心啊。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这就是瓷器中的一个忌讳了,釉色里面是要纯净的为好,有了杂质了,那就麻烦了。

    但是这个时候老大不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经对自己下手了啊。于是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象鱼子,有的象柳叶,有的象蟹爪。

    这叫什么玩意啊,现在就算是从新的烧制一次也不成了,因为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皇帝的生日能够随便的耽搁吗?这样的事情是药品杀头的。甚至是有可能要灭九族。

    这次的事情他也是知道是什么人做的。因为这釉料缸是他自己亲手掌管的,里面有什么样子的东西他当然是清清楚楚了。自己最为小心的就是这一道工序的,是万万不会有什么样子的错误的。

    只有自己的弟弟接触了这个地方啊,一定是他弄的。但是他不明白自己的弟弟为什么会这样做啊。

    出了这样的事情,龙颜大怒,皇帝一声令下就诛灭九族,难道他作为弟弟能够跑的了吗?

    但是现在也是说多了就是眼泪啊。现在的他欲器无泪,痛定思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功夫不负苦心人嘛?想当年生一听过自己的父亲说过当年在石头山上的遭遇,于是他就认为山上一定偶遇解决问题的办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头山向来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山。

    这一次生一就来到了石头山上的无名道观了,这样的地方他是第一次来,也不知道是有什么样子的结果。

    但是也真的很巧合,这一次生一遇到了一个道士,鹤发童颜,飘飘然如仙人一般。

    这身打扮真的就像是自己的父亲说过的那样。生一心中暗想,这个老道士好大的能耐啊,我父亲都去世八年多了。

    他还是这个样子,果然是活神仙一类的人啊。当下生一三拜九口之后把自己的事情给说出来,并且请道士给自己指点迷津。

    那道士哈哈一笑说:“你是章村根的儿子吧,不想白云苍狗,转眼那么多年就过去了。想当年你父亲与我有缘,我与他结了一个善缘,送了他一生的富贵。

    可惜,天命难违了。你现在时荣华富贵了,但是你父亲终究是没有福气享受啊。罢罢罢,我就在帮助你一次,算是成全了当年的故人之谊了。

    你且回去,回到家以后,自然就能够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生一不明白这样的机锋啊。道士讲话就是不喜欢讲明白,而是这样有一句算一句的忽悠人。这让生一感觉到非常的为难啊。

    但是他请教道士具体的办法。道士说:“此乃天意,你若是能够悟透了,那便是一生的富贵,若是悟不透,那就是有血光之灾了。我能够为你指点迷津,那是因为我和你父亲有缘分。但是却不能救你。这也是我们的缘分。生死有天定,半点不由人啊。回到家以后,你自然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说完这些,这个老道士就不再言语了。这家伙像个大仙一样,很是能够忽悠人。

    其实这个人已经不是当年的老道士了,而是当年老道士身边的那个道童而已。生一得到了神仙的指点,回去以后琢磨着老神仙的话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啊,什么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这个时候他老婆泡了一杯茶过来,生一突然的明白了老道士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

第三百三十一章瓷器碎片

    回到家中自然就是有解决问题的办了。

    这不就是用茶水吗?当下他把浓浓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

    而且还增添了不少的韵味,让人看了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果然是神仙的法术啊。

    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结果更是引得皇帝的交口称赞,从此生一便是一生富贵吉祥。

    陈星笑了笑说:“这个就是哥窑的传说,权且一听。这不是正史上记载的,但是确实是民间传说而来的。

    也是哥窑身上的一个美丽的传说了。

    这哥窑的确切的地址究竟在什么地方,那是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的。

    哥窑的来历也是相当的有争议的。很多人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民间窑口,认为是官窑的可能更大一点。

    但是在1956年以来在龙泉县的考古发掘中,即发现了黑胎青釉、细丝片纹的龙泉青瓷。

    这个到底是不是哥窑的瓷器。但人们却仍有怀疑,因为传世的宋代哥窑,琢器造型多仿青铜器,俨然为宫廷用瓷样式,按理应出自官窑这是其中的一个疑问。

    当然了这个问题的题出来,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搞学术的人提出来的,要不然绝对是不会有人体出来这样的有书呆子气息的问题的。

    这样地问题要是专业地研究瓷器历史地人绝对是不会提出来这样地幼稚地问题来地。

    哥窑地瓷器想当年可是被皇帝看上地瓷器你管地是民窑还是官窑地。。只要皇帝看上地那绝对是一个好窑地。

    皇帝既然是看上地窑口。不要说是烧制宫廷地器形了。就算是烧制龙纹都没有问题了。

    正是烧制地瓷器也都是给皇帝用地。别人是不敢用地。根本不用担心逾制地问题。

    因此这个问题也就根本不是问题了。想要真正地了解哥窑是什么窑口。就如果和上面说地一样。章生一地哥窑显然只是民间私窑?反正这样地问题找到了窑口以后就能够解决了。

    当然了。还是有人非常地较真地。为解此疑问。196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特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所提供地宋哥窑实物标本进行化验。结果证明其化学成分、纹片颜色和形式皆与龙泉青瓷有所不同。

    研究者因而推断,宋哥窑似应出自南宋修内司官窑,只是因当时地官窑对民间保密,弃窑时又作了处理,故其窑址迄今未能发现。

    不过我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可能就是因为哥窑烧制的时间短,而且秘方只有生一一夜人知道。

    也就是说后人再也做不出来类的瓷器了。反正根据传说来看。哥窑不是被皇帝看上了吗?当然应该算是官窑的。但是老大生一去世,哥窑烧制不出来好瓷器了。

    自然慢慢的被荒废了。二这个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哥窑的正确窑址到现在都没有能够被找到。这也是陶瓷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了。

    哥窑是有瓷器没有确定地窑址的一个瓷器。就像是有孩子没有家一样。

    当然了,要是哥窑的此次一旦是被找到的话,那这样的发现绝对是一个考古历史长的大发现。绝对不亚于法门寺庙的地宫里面发现的密色瓷器那样。

    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

    因此价格上也就是相差甚远了。

    现在市场上的一些瓷器里面有些哥窑要不是赝品地话,那就是元明清仿制地哥窑瓷器。

    但是与真正的宋代哥窑一比,那就没办法比了,货比货地扔啊。曾经在潘家园有一个人花费了五万元,买到了一件乾隆的粉彩瓷器。但是有来证明这件瓷器是赝品,那个人好几次都想自杀,最后进了疯人院了。这话听了小李都有点恶寒的感觉。于是她就说:“陈老板,你搞搞清楚啊,这样的事情怎么总是从你的口中讲出来啊。

    人家讲古董行里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讲一些捡漏的事情,这些事情听了也是非常的振奋人心啊,但你这个人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你这样的人总是喜欢打击别人的收藏古董的积极性。

    要是古董市场里面都是像你这样的人的话,那以后谁还能够去购买古董啊?反正是听了你这样的话。我是不准备买古董了,至少高于一百的古董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去碰的了。”

    高阳也是在一旁说:“没有错,为了一件古董进精神病院,这样的事情我也是不会去参与的,根本就不只当的。

    再说,五万元一件瓷器,我没有那样的命啊,还是老老实实的干我的老本行来的比较稳当啊。”

    这两位倒是接受了教训了。但是陈星也是知道的,敢骗这两个人的人基本上时没有的。这两个人都是有权利的人。用东宝的话来讲就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只要是知道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就绝对不会有人去骗他们两个人的。

    陈星笑呵呵地说:“古董市场并不是你么想的那样的美好的,其实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的黑暗的地方。你们听到的这些捡漏的事情,大多也都是古董商人编造出来骗人的,我又不想让你们进着一行,我编造这样的新闻让你们进来,让你们上当受骗有意思吗?

    因此我讲的多是一些真实的故事。虽然是听着不让人舒服,但是确实是真的。”

    陈星就算是赚钱,其实也没有指望坑害小李这样的人的钱,当然,在他们手中捡漏不算的话。

    因此陈星也就没有忽悠他们的必要。在古董这一行里面,确实有太多的黑暗地事情了。

    那是因为古董这个行业并不是能够完全的光明正大的走到阳光下的一个行业。

    有时候在法律上并不是能够保护受害者的利益,比如是收了从古墓里盗窃出来的古董,被警察查住了。警察当然是要吧东西收归国有的,这是法律规定地。

    因此在这样的时候就能够看地出来。做古董这一行的时候还是小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