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374章

兵临天下-第374章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司马懿心中有些兴奋起来,虽然刘璟在细节上和他想法不同,但在大方向上,刘璟明显倾向于他的建议,这使司马懿受到了鼓舞,他又继续道:“以我们实力,取巴蜀并不难,关键是掌控住巴蜀,这里面就牵涉到东州士和巴蜀本土系的斗争,这才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

    司马懿这番话说到了刘璟的心坎上,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两大派别的斗争,巴蜀对他而言,是他将来最重要的钱粮及士兵来源地,如果没有巴蜀本土系的支持,巴蜀就会长期混乱,完全违背他的意图,这是刘璟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他需要平衡巴蜀内部的两大派系。

    刘璟精神振奋,坐直了身子,倾听司马懿的建议,司马懿稍微整理一下思路,这才缓缓道:“东州士和巴蜀矛盾由来已久,在赵韪之乱中,两派结下了血仇,让他和解几乎是不可能,也正因为东州士支持我们取巴蜀,所以才导致巴蜀本土系对我们的猜忌和反对,我的方案是,让东州士派系退出巴蜀。”

    刘璟听懂了司马懿的意思,他眉头略略一皱道:“你是说让董和回荆州,庞羲去关中,是这个意思吗?”

    司马懿点了点头,“东州士就是荆州和关中两派人的同盟,把荆州派调回荆州,把关中派调回关中,巴蜀内部的矛盾自然就消失了,这样一来,巴蜀本土系也就能支持州牧入主巴蜀了。”

    刘璟负手望着帐顶半晌道:“我原本打算利用巴蜀系和东州系的矛盾来掌控巴蜀,如果东州士在巴蜀消失,那会不会让巴蜀本土系坐大?”

    司马懿笑道:“其实巴蜀本土系的内部矛盾也很大,吴懿和张任,王累和黄权,他们各成派系,只是因为对付东州士,他们才会暂时团结在一起,一旦东州士的势力在巴蜀消失,那么巴蜀本土系的内部必然会出现矛盾,州牧那时便可以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来实现权力平衡。”

    停一下,司马懿又道:“如果州牧觉得益州内部的派系斗争不容易把握,其实也可以利用刘璋两个儿子争夺州牧之位的机会,或许这更加容易一点。”

    “你是说刘循和刘纬?”

    司马懿点点头,“正是这兄弟二人,刘璋至今没有立世子,原因就是这兄弟二人不和,暗中较量争位。”

    “看来又是一个袁绍第二了!”

    刘璟笑了起来,他点了点头又道:“今天仲达说了很多,我头脑有点混乱,让我再好好想一想,此事可从长计议。”

    司马懿心中愉快起来,便不再说巴蜀之事,他轻松地笑了笑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州牧是打算利用这次机会一次性地将刘备势力赶出巴蜀。”

    “仲达所猜不错,否则我带三万军队来增援,不就显得太多余了吗?”

    两人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秭归县虽然紧靠长江,但它最主要的码头离县城还有两里,从巴蜀出来,秭归是渡长江的第一站,码头便显得极为重要。

    秭归码头不仅是军事重地,也是商贸集中之处,因商业繁盛而形成了一座小镇,叫做平安镇,码头也就叫做平安码头。

    平安镇是一座百步小镇,一条主街两边布满了各种店铺和仓库,店铺密集,生意兴隆,但由于荆州军和刘备军对秭归的争夺,使平安小镇遭遇了灭顶之灾。

    在平安镇南面,紧靠码头的一处高地上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城堡,城堡都是用大石砌成,周长约三里,最多可驻军五百人。

    城堡本身高三丈,加之它修建在高处,从平安镇的低洼处望去,它就仿佛是一座矗立在半空的城堡,俯视着码头上的船只和船工。

    而这座城堡便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天,平安镇的一百多间房屋和店铺已被大火烧成白地,在城堡下横七竖八地堆满了尸体,鲜血在低洼处汇成了水塘,在平安镇的断壁残垣间也随处可见被烧焦的尸体。

    尽管刘备军在秭归镇只有三千军队,但他们凭借有利的坚城固堡,一次一次打退了荆州军的进攻,荆州军已杀红了眼睛,他们付出了一千多人的阵亡,但秭归城和平安堡依然没有能攻下。

    荆州军以信陵县为根基,投入了七千余人反攻秭归,在第一次的进攻失利后,李严随即调整了进攻策略,暂时停止对秭归县的进攻,而是集中兵力攻打平安堡,拿下平安堡,便可以截断刘备军从长江南岸的援助之路。

    李严分兵两路;都尉霍峻率三千人佯攻秭归县,李严则亲自率领四千余军队猛攻平安堡。

    李严已经两天没有睡觉了,双眼中布满了血丝,失职的愧疚象一座大山般压在他心中。

    造成今天如此被动的局面,确实是他的疏忽,长江天险和刘备军队的一贯软弱蒙蔽了他的眼睛,以至于他做梦也想不到,刘备军队已经在公安县城内造出了五十艘渡船,正是这五十艘渡船造成了今天的严重局面。

    李严心中很清楚,如果在刘备援军到来前拿不下秭归城或者平安堡,整个巴蜀战略就将毁于一旦。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高声禀报道:“启禀太守,州牧率领三万援军已经过了西陵县,正向我们这边开来,最迟明天便可抵达秭归县。”

    这个消息让李严又喜又忧,喜是自己的援军终于到来,可忧却是他怎么向州牧交代?

    无论如何?他必须在州牧到来之前拿下平安堡,想到这,李严更加忧心如焚,他高声令道:“传我的命令,第一个攻入平安堡之人,赏金千两。”

第二卷江夏 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

    由于地形的限制,荆州最多只能一次投入两千人攻打平安堡,分为东、中、西三个方向进攻,而城堡上的五百守军也同样分为三线防御,他们居高临下,占尽了地利,使荆州军死伤惨重,却始终难以攻下这座坚堡。

    负责西线进攻的荆州军将领是一名军侯,名叫赵潜,他们是投入的第三批荆州军,在他们之前的两千士兵已阵亡大半,这一次李严下达了死令,拿下城堡重赏,拿不下城堡皆斩,这使军侯赵潜背负了极大的压力。

    在一座被烧毁商铺的断壁残垣后面,赵潜召集五名屯长商议对策,一名屯长愤愤道:“最容易攻下城堡的是东面,我们这边最难打,连东面都攻不下来,让我们西线怎么打?”

    “放屁!”

    赵潜怒骂道:“你有种向太守去说,别在老子面前说这些没用的屁话,明天天亮前拿不下城堡,老子人头落地,你们也休想活命!”

    众人都沉默了,这时,一名身材瘦小的屯长道:“我琢磨着,咱们能不能从南面试一试。”

    “可南面背靠山崖,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怎么试?”另一名屯长立刻反对道。

    “就因为几乎不可能进攻,所以南面才没有什么守军,其实城堡高大坚固倒不是问题,关键是守军太凶狠。”

    “别扯了,南面根本不可能,怎么爬上去?被发现了,只用一块石头就全部砸死。”

    众人纷纷反对,赵潜也觉得不太可能,但除此之外,他又无计可施,他便问提方案的屯长道:“你觉得爬得上去吗?”

    “卑职在山里长大,从小跟随父亲去采药,比这个更陡峭的山崖都爬过,我只要带五个弟兄,混进堡中伺机行事。”

    赵潜想了想,就算他们几个人死了也无所谓,他终于答应了,“假若能成功,我把赏金分你一半,另外,我会从前面进攻,配合你们的行动。”

    平安堡背靠一座十几丈高的山崖,山崖下便是滔滔长江水,尽管城堡和山崖之间有一条长约一尺的空隙,但从正面绕到城堡后背,几乎是不可能,只能乘船到山崖下,再沿着山崖向上攀爬。

    执行这个任务的屯长名叫任平,是南郡枝县人,从小在山区中长大,祖祖辈辈都以采药为生,任平也从六岁起便跟随父亲上山采药,十八岁时加入南郡军,至今已经七年,累功升为屯长。

    任平一直属于刘备的军队,在去年跟随王威偷袭襄阳时被江夏军俘获,正式随大军转为刘璟的江夏军。

    任平身材瘦小,立功的机会并不多,而这一次他知道自己机会来了,尽管他也知道这件事的风险极大,但升官发财的**促使他甘愿冒险。

    他从五百士兵挑选出了五名跟随他的勇士,这五人都和他一样身手敏捷,极善攀登。

    今晚他们的运气不错,彤云密布,星月遮蔽,天地间一片漆黑,几步外就看不见人影,是趁夜偷袭的大好良机,在夜色的掩护下,任平率领五名手下乘船到了山崖下,徒手向山攀登。

    山崖虽然陡峭,但长满了粗壮的藤蔓,使他们的攀登非常顺利,不到半个时辰,他们便攀上悬崖,后背紧紧贴靠城堡,站在一尺宽的空隙上,再向上攀爬却不容易了。

    城堡是巨石砌成,巨石之间严丝合缝,向上攀爬毫无着力之处,但对于任群他们而言,爬上去并不难,难的是不能被敌军发现,他们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在耐心地等待机会

    李严也亲自到了平安堡下,他刚刚得到信陵县传来的消息,对岸斥候发现了一万多刘备军队,正在对岸码头集结,准备天亮后渡江。

    这便使李严心中十分紧张,他现在已经不是担心怎么向刘璟交代的问题,而是刘备军一旦渡江成功,他们的巴蜀战略将遭到沉重打击,甚至刘备只要扼守住秭归城,便可以从容入蜀,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只有拿下平安堡,他们才能狙击刘备军渡江,此时李严也知道六名勇士从后面攀城的情报,他算了算时辰,可以进攻了,他当即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全线进攻城堡!”

    “咚!咚!咚!”荆州军鼓声大作,两千余士兵从三面向平安堡发动了进攻,喊杀声震天,奔跑的人群仿佛大潮奔腾,箭矢如雨,铺天盖地射向城头。

    城头上的五百守军全部上城防御,一块块大石滚木向城下砸去,大石翻滚,砸入人群之中,瞬间砸翻了七八人,一架攻城梯子搭上城头,立刻被叉子推出城头,长长的梯子向后翻去,梯子上的数十名士兵发出长长的惨叫声。

    刘备军居高临下,用箭射,用石头、滚木砸,反击犀利,使进攻的荆州军死伤惨重,但李严却不准士兵退下,他不断下令继续增兵,不计一切代价地拼命攻城。

    在城堡南面的六名勇士等待就是这个机会,荆州军攻城凌厉,使南面没有了守军,只剩下两名岗哨,而且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前方的战斗上,没有注意到身后的异常。

    任平经验丰富,他从小就会制作攀爬悬崖的工具,他们慢慢竖起三根数丈长的竹竿,竹竿前端装有大铁钩,钩住了上面的城头,六人分为三组,沿着竹竿迅速向上攀爬。

    任平第一个攀上城头,他单手扶住城垛,慢慢露出一双眼睛,南面果然已经没有了巡逻士兵,只有两名哨兵站在两边转弯处,他们正全神贯注地眺望前方的战斗,根本没有意识到身后的危险。

    另一名手下也攀上了城头,两人点点头,从后背取下军弩,单臂持弩,交叉瞄准了两名哨兵,他们箭尖上涂有剧毒,见血封喉,两人几乎同时扣动了悬刀,只听‘咔!咔!’两声,两支弩箭闪电般射向哨兵。

    两名哨兵发出一声闷叫,便软软倒地,任平大喜,一跃跳上城头,另一名士兵也跟他跳上城,两人分头行动,将两具尸体抛下了长江,其余四人纷纷顺竿爬上城头,六人都身着刘备军的军服,迅速向前方城头跑去。

    此时前方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尽管荆州已死伤数百人,但他们也突破了敌军的巨石滚木阵,将数十架攻城梯搭上城头,荆州军士兵执盾持刀攀城而上,和城头上的守军激烈交战。

    任平带领五名手下,混入了守军之中,混乱中,没有人会注意他们是否与众不同,在上城之前,任平便和他的上司商议好了应对之策。

    他率领五名手下冲到西北角,这里是一个死角,进攻方上城的角度很小,只需数人便可以守住这个角落。

    此时这里并没有进攻的梯子,他们六人守住了这个角落,任平从城头拔下一根火把向城下砸去。

    火把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入了城下的荆州士兵中,这就是一个信号,一直在城下等待的赵潜看见了火把抛下,他心中大喜,立刻禀报李严,“禀报太守,我们弟兄得手了。”

    李严心中也生出一线希望,他点了点头,“就看你们了!”

    赵潜一挥手,“跟我上!”

    他带着一百多名扛着梯子向西北角冲去,梯子搭上城头,赵潜手执巨盾和长矛率先向城头攀去,这时,一名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